同事小李跟我說過她的女朋友,很漂亮,但是很冷,高不可攀,拒人於千裏之外。
他在壹次同事聚會上喝多了,大家都停下來問小李敢不敢追。為什麽冰雪很美?他壹逞強,拍著胸脯答應了。
邀約,送花,發微信,各種招數都試過了,沒有回應。
在小何想要放棄的時候,何青青直截了當的告訴他,他同意和小何交往,但是要保證自己只愛她壹個人,不能忘恩負義。
小李很自然的答應了,首戰告捷,贏得了美人心,開心了壹陣子。
興奮三個月後就慘了。
何青青不允許小李和任何女生說話,打電話,發信息。通訊錄只能存他媽媽和姐姐的電話號碼,他表哥的也不能。
跟單位的保潔大姐多說兩句。他青青看到後也很生氣。他動不動就威脅小李分手,指責小李不真誠,對她不專壹,懷疑不止她壹個人。
小李工作膽小,和同事的交流也變得尷尬和不自然。
慢慢的,同事們開始把他梳理開了。
我向小李詢問了何的家庭情況,得知何小時候父母離異,隨父親和繼母生活。他父親生意忙,平時沒時間照顧她,後媽又生了個兒子,所以對兒子比較照顧。
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
我是從事職業培訓的,每壹個新員工進來,我都會調查員工的家庭情況,作為員工激勵培訓資料。
如小何就是小時候缺愛的典型。他們有五個需要註意的明顯特征。
缺乏安全感。
需要壹個更明確堅定的互動,或者從幹部脆性接觸的側面退縮,但壹旦開始,希望牢牢把握。
缺乏表達愛的能力和技巧。
他們常常簡單、直接、生硬地表達自己的感情。愛不愛,沒有曖昧和灰色地帶。
大多性格內向,孤僻,自我意識強。
對事物敏感,容易情緒化,壹副遊離的樣子;無意的玩笑;壹個無意的動作,他們就能編造出整個背叛的情節。
行為經常在兩個極端搖擺。
非常安靜或易怒,對周圍的人和自己有攻擊性。扔東西,說極端話,敢跳樓割腕。
對親密伴侶的占有欲、要求和付出是徹底的。
他們被困在壹個冰洞裏,但他們渴望火。
小時候渴望長大後得到滿足,又害怕失去玩回童年的無盡地獄。
對於那些從小缺乏愛的人,我們應該更加耐心,旗幟鮮明,用熱情和真誠溫暖他們。如果我們針鋒相對,會適得其反,後果不堪設想。
壹個真實的案例,跟大家分享小時候無愛是什麽感覺,以及如何治愈自己。
琳琳的故事
因為我壹直是個膽小的人,不敢坦白的表露自己的內心。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的,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自閉者”!。小時候,父母長期分居。有時,我會在月經期間去我家,有時我會去我叔叔家。我從小就飽受“依賴他人”之苦。我努力獨立,想在這個世界上自立!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我考上了某重點大學的醫學專業,成為了壹名外科醫生。
但我的心知道,在很多很多個深夜裏,有什麽東西吞噬著我的心,讓我感到空虛和寒冷,眼淚不自覺地留了下來。我有壹個男朋友,性格很好,很遷就我,但我常常忍不住“懷疑”他到底愛不愛我。整個人都很敏感。他去哪裏玩也不報平安,或者微信很久不回,我有時候都難過到流淚!但是整個人都很緊張,有時候這種“懷疑”和“懷疑”的自我批評讓我很不安。而且有時候我覺得我在不斷的要求他照顧我,寵我,像個黑洞!我怕就這樣失去他!
我想對琳琳說的是
1.哎,忙著自我批評的姑娘,我看到妳的光芒了。
妳好,琳琳。謝謝妳的信任。雖然妳壹直在“自我批評”,但我還是看到了妳的閃光點。
妳擁有對抗自己的“自我意識”的力量。當妳有感情問題的時候,不只是重復原來的模式,而是意識到這可能是妳自己的問題,和妳的出身家庭有關系,然後找我幫忙。“自我意識”是輕的,即使在天寒地凍的山洞下也能看到。我看到了妳的“光”,希望妳能看到它,欣賞它,提升它。跟著燈走,妳會找到出口。
二、為什麽我總覺得缺少愛?
只有同時擁有“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才能發展出自愛和愛的成熟能力。
“無條件的愛”=無論妳做什麽我都愛妳。
有條件的愛=如果妳...,那我就愛妳。
“無條件的愛”是在說:“我愛妳,因為妳是妳,僅此而已。哪怕妳很脆弱,不能獨立生活,哪怕妳只知道索取,不會付出,妳都是我的孩子,我無條件愛妳,無條件包容妳,無條件接受妳。”
沒有接受過這種“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心裏會有壹個很大的洞:我生來就不配擁有愛。如果我不懂事,不可愛,不出眾,那就沒人會愛我。他們中的壹些人會努力爭取財富、地位、權利和名譽來“贏得”別人的愛。她們得到的越多,就越害怕“墮落”,因為她們不相信,如果脫下精致的妝容或帥氣的西裝,會有人因為她們是誰而愛她們。
“有條件的愛”是在說:“我愛妳是因為妳達到了我的標準。如果妳發展自己,變得成熟,達到我的期望,那麽我會愛妳。”
“無條件的愛”不能失去,但它的陰暗面是不能贏得。而有條件的愛,則要靠自己的奮鬥。它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犯了錯,就要承擔後果;幹得好,可以贏得認可。沒嘗過“有條件的愛”的人認為,愛只能來自外界,只能通過別人的付出來獲得。他們沒有建立起“為愛而戰”的精神。
琳琳,從妳的描述中,我感覺妳正苦於沒有“無條件的愛”。雖然妳已經練就了贏得“有條件的愛”的能力,但妳還是靠自己的勤奮考上了重點醫學專業,成為了壹名專業醫生。但是妳心裏有壹個害怕又渴望的孩子。她在說什麽?她是在說害怕自己變壞了會被拋棄,是在渴望壹個可以無限包容她的擁抱嗎?
是妳的“恐懼和欲望”影響了妳和愛人的關系。所以妳就像壹個戰鬥雷達,不斷“探測”他可能不愛妳的證據。他回復妳微信的速度,他對妳說話的語氣,他看妳的眼神,所有的壹切都可以隱含著“他不愛妳”的跡象,而這壹切,可能都來自於妳不相信自己會有人愛妳。
同時,妳的“自我批評”和“自我懷疑”會加深妳內心的糾結。當他語氣冷淡的時候,妳壹方面懷疑他是不是不愛妳,壹方面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壹方面又批評自己為什麽在親密關系中表現不好。這種情況對妳來說壹定很困難!
第三,成長三部曲
那麽,如何擺脫“缺愛”的魔咒呢?自我成長的路很長,還需要上下求索。我們經常經歷以下三部曲:
第壹步:認同——從壓抑到表達。
恭喜妳,妳已經邁出了第壹步。我們的痛苦,不僅僅源於痛苦本身,更源於沒有人看到、陪伴、支持的痛苦。在自我的孤島上,痛苦成了劇毒,侵蝕著人們的心靈。表情是“被看見”的開始。痛苦壹旦分擔,就不再是咆哮的瘋狗。琳琳,妳內心的創傷和自我隔離牽著手,加劇了妳的痛苦。試著在自己和值得信任的人面前進壹步顯露自己的脆弱,擁抱內心瑟瑟發抖的孩子。
第二部分:理解——從扭曲到接受
妳需要調整妳的思維模式。以前妳的認知可能是:缺了什麽就是補什麽。我缺少愛,所以我必須牢牢抓住壹個人來愛我。其實妳真正缺的不是愛。而是當妳在承受“不被愛”的痛苦時,妳沒有壹個精神上的懷抱來容納哭泣的孩子。所以妳需要的其實是壹個“療愈空間”,這個空間是安全的,妳可以重新探索親密關系中的聯系。妳從父母那裏沒有經歷和養成的東西,可以在新的親密關系中探索。對妳來說,課程可能是“感受妳無條件的價值”。
第三部分:整合——在內化中成長新的自我
當我們通過安全的親密關系,學會接納、理解、安撫內心的自己,再回頭看那些曾經“過不去”的障礙時,妳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那些障礙正在慢慢消融。而對父母潛在的仇恨和愧疚也不再放在心裏。於是,我們不再重復童年的劇本,停止了創傷的“輪回”。
第四,治愈之路需要取暖器。
我們有兩個可行的治療方案。壹個是在戀愛中治愈,壹個是在心理咨詢中治愈。
更多的人不自覺的選擇了前者。兩個人在感情中壹起“升級和指責”,互相“療愈”,做對方的療愈者。在愛情中實現融合。但風險是,如果妳或對方是“豬隊友”,可能會“雪上加霜”。另壹個選擇是心理咨詢。好處是,如果妳找到了壹個可靠的心理咨詢師,那麽妳在前進的道路上就會找到壹個可靠的拐杖。但心理咨詢師只存在於那個“療愈空間”裏,妳需要利用空間裏獲得的力量,在診所之外發展壹個新的自己。琳琳,在妳的描述中,妳的愛人是“熱情和積極的”。妳可以小心翼翼地試著向他展示真實的自己,試著和他建立壹種安全、輕松、穩定的關系,這對妳的治愈很重要。但是如果妳發現他接受不了,妳最好求助專業人士。
壹個內心缺乏愛的人,即使贏得了全世界的仰慕,他的世界依然像壹片廣袤的荒野。而心中有愛的人,即使漂泊到孤島,也能發光,能和天上的星星,海裏的魚,遠處的島嶼壹起發光。祝福妳。
童年缺少愛,主要是因為缺少父母的愛。父女在童年時期未能照顧到孩子的情緒、需求、成長等諸多方面,導致孩子成年後的壹些表現並不是特別健康。
1.家暴:父親主導的家暴場面很激烈,過程很痛苦,結果很嚴重。孩子是暴力過程中最脆弱的位置,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產生了自卑心理,內心的窗戶是關閉的。
2.缺錢:缺錢會滋生貪婪、吝嗇等病態心理,表現為斤斤計較或揮金如土。
3.缺乏安全感:小時候缺乏安全感最容易影響這個人的性格,而這個性格又會影響到別人,惡性循環。
4.家庭氛圍的缺失:會帶來責任感的淡薄,心理上的蒼涼感,心理上的無家感。
5.情商不足:情商對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父母作為情商的第壹任老師是當之無愧的。
人是情感動物,會根據別人的態度、語言、行為做出反應。所以不管他們小時候缺什麽,長大後都會有相應的表現。每個人需要不同的愛。提供的愛不是他們需要的愛,也是愛的缺失。過度的愛也是另壹方面愛的缺失。
童年缺乏愛的人長大後會疑神疑鬼,內向偏激,自卑敏感。對生活充滿抱怨,總覺得人與人之間沒有誠意,做事目的性很強,總想著算計別人。
我表姐的前男友就是這樣的人。戀愛的時候,他回家吃飯,當著長輩的面罵自己的父母。指責父母從小偏心,說父親不愛母親,不疼母親。其實明白了才知道原因。小時候家裏窮,父母讓他穿。我哥哥和姐姐用過衣服。因為不愛說話,家人和他交流很少。結果就是他喜歡主觀臆斷任何事情,別人的意見聽不進去。
兩個人戀愛期間,他只需要把表妹綁在身邊就有安全感。他隨時查崗,找不到表弟,就把身邊的人都叫來。我們無聊死了。和他聊天的時候要小心,因為我們的說話者無心,他的聽者有心。有時候互相開玩笑,他會覺得自己看不起。事後我會和我表妹爭論。
平時談工作,沒聽他說過公司福利待遇好。總是抱怨老板偏心,同事算計,說只有他能力好,卻得不到重用。平時不聯系親戚朋友,有事時讓別人不惜壹切代價幫妳。相處久了,表姐覺得崩潰了。我掙紮著要分手。與缺乏愛的人相處,需要更多的耐心。
我現在人到中年,每次想起母親,不是滿滿的愛,而是深深的恨。我的母愛,不僅是小時候,長大後也是,現在也是缺乏的。
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我媽身上根深蒂固。受害者是我。
現在我有嚴重的自卑感。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應該有自己的壹份。如果我做了,我會覺得不可思議。
脾氣不好。這很像我媽媽。我最討厭自己,因為從小就被這種特質嚴重折磨,現在不知不覺已經成長為母親。我有多恨我媽就會有多恨自己!
受害者心理嚴重。因為從小缺乏愛和安全感。總覺得別人對我有敵意。凡事先往陰暗面來。這是極其糟糕的。我已經意識到我在努力調整自己,但是總會有這樣的影響。
不體貼。不是我不想,而是我總做不到。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傻,不會說話,看不到東西,吸引不了人。這應該是我從小到大沒有得到表揚和肯定的原因。不管我怎麽做,我媽總是冷著臉批評我,不然就打我。現在我只記得她把我拖進了黑屋子,我卻不記得我做錯了什麽!
所以我用心去愛孩子,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在理論上接受媽媽對我的所作所為,然後在情感上努力讓自己好受壹些。
從小缺乏愛的人,真的會影響壹生。所以從現在開始,溫柔地和孩子說話。讓她感受到妳的愛,而不是妳的脾氣。
看到這個問題我猶豫了。
我應該解剖自己給大家看嗎?
我出生在壹個重男輕女的農村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裏唯壹壹個從來不嫌棄我是淑女的人,應該是我父親。
只是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常年見不到他。所以我和父親並不是很親近。
奶奶和媽媽從小就疼愛我弟弟。家裏好吃的是先照看弟弟。而且我吃的東西都是我哥剩的。
哥哥每年都有新衣服,過年也會有壓歲錢,而我壹點都沒有。直到上了大學做兼職,有了工資,才有了第壹件新衣服!
結合我自己的情況,從小缺愛的人會有以下幾個特點:
記得有壹次學校組織春遊,但是每個人都要出兩元的車費和夥食費。我和弟弟回家跟我媽提這件事的時候,我媽爽快的給了我弟弟兩塊錢。而輪到我的時候,我媽說不用我壹個人去。
我吵著要去,然後挨了壹巴掌,挨了批評。從那以後,我學會了控制自己的需求。
就算我再想要壹樣東西,我也不會主動找家裏人要。甚至有時候大人問我要不要什麽,我都會習慣性的回答不要。
即使現在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我還是會這麽克制。
因為從小到大沒有得到過什麽鼓勵和肯定,所以缺乏愛的人,內心是比較脆弱和自卑的。
只是有些人不明顯,我就是這樣。
領導布置任務,我會不敢接手,怕自己做不好。即使我知道壹個問題的答案,我也會懷疑我知道的答案是不是錯的,我會把答案記錯,所以我在工作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可能是因為覺得連父母都對自己這麽好,別人怎麽會對自己好呢?
所以潛意識裏不相信任何人。
所以我不會和別人走得太近,也不會和他們說話。就算是對愛人,妳也會有所保留!
我從小就知道自己在家裏不討喜,所以處處註意,怕引起家人對我的憤怒。
以至於他們的每壹個舉動,我都在想他們是不是有別的意思,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麽讓他們生氣。
小時候我奶奶不止壹次說,她知道我媽懷了女孩就不止壹次想甩掉我。
後來我出生後,就想著把我送出去。聽了這話,我特別害怕他們有壹天不要我了,會把我扔出去。
從小到大壹直沒有安全感,直到現在!
以上幾點是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總結出來的答案!
我父母在我八個月大的時候離婚了。我從沒見過我媽,後來就跟著我奶奶長大了。後來,我十幾歲的時候,父親走了。
我的女朋友大部分都是單親家庭,但我連單親家庭都不算。我從小就住在姑姑家和姑父家。
看到他們的孩子我會特別羨慕。雖然我沒有被虐過,也沒有狗血情節,但是看到他們三個的愛情,我還是會特別羨慕。
當我長大後,我的父親離開了。我得了抑郁癥,被送到了健康中心。我的家人認為我瘋了。想把我送到孤兒院,我父親的財產等等,直到我健康。
我了解我自己,我的性格就是這樣。
不勇敢不自信,討好型性格,想多了又強勢,孤僻,極端偏激,敏感易怒,有點陰暗。
首先,我做任何事情都會考慮最壞的結果。我害怕失敗。我想我不能。我輸不起,但我有很多想法。所以我優柔寡斷,謹慎堅強,糾結矯情。
小時候特別喜歡討好別人,喜歡送禮物討好別人得到自己的喜歡。我可以不吃飯就給別人買生日禮物。後來我的初戀是我覺得喜歡我是我的福氣。我想對別人非常非常好,又怕被拋棄。現在長大了,我更好了。我明白,感情是吸引人的相處,而* * *經營的是壹段感情,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
想太多,有時候沒事就哭,想各種各樣的事,編各種各樣的事。因為我覺得我不會得到,我會拒絕很多東西,我根本不會努力,告訴自己我是平凡的,有價值的,我在平庸的活著。
我認為生活平淡無奇。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不需要普通朋友。我只想要好朋友。但是感情是壹步壹步遞進的。沒有人會壹下子愛死妳。
有多敏感?如果關門的聲音很大,我覺得我被人討厭了,因為我可以用壹個無意的眼神編壹部電視劇。
有點黑,也是因為總往壞處想,但我覺得自己是個善良的人。
這大概就是我的性格吧。現在有些好了,但還是很多。
希望天下每壹對夫妻在生孩子之前都認真考慮壹下。況且童年很重要,是壹個性格形成的過程。
這個話題很沈重,因為我是那種缺愛的人。我深有體會。以下是我可以辨別的壹些特征:
社交恐懼癥
是的,也可以說是社會缺陷。小時候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學校的孩子經常欺負我,讓我很安靜。長大後進入社會,發現交際讓我很頭疼。我不知道如何讓別人接受我。我不知道如何讓別人覺得和我在壹起很舒服。我不知道如何讓別人開心。慢慢的,我會不改逃避,最後恐懼。
太敏感了
妳也可以說妳對自己不自信。我要長時間的猜測別人的每壹個眼神,對別人的每壹個動作更加致命,然後就進入了壹種自我迷失的狀態。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因為害怕得到別人的負面評價,所以處處小心翼翼。每說壹句話都會想很久,尤其是在領導面前,同時。之後我開始在腦子裏疑惑——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麽/讓別人不開心了/讓別人覺得我是什麽樣的...我在乎什麽?在乎別人的感受,在乎別人對我的感受。所以,其實真的很累。
不能談戀愛
缺乏愛的人極度缺乏安全感,多疑,彼此難以相處。經常是快餐式的關系,很快分手。
我喜歡獨處勝過壹切。
這壹點我就不細說了。
強烈的自尊心
每當我和朋友吵架的時候,道歉和放低姿態的都會是我的朋友(特別感謝朋友的包容)
外表冷漠得無法靠近,內心孤獨敏感,迷戀被贊美被追捧的感覺。
以前我壹直把這當成虛榮,我很煩,但好像不是。其實我心裏壹直期待著和某個男人發生點什麽,但是我很清楚,我不可能真的和某個男人發生。我總是沈浸在相同的令人上癮的幻想中,各種各樣的馬裏索爾事件都發生在我身上。在我的幻想中,我想要的壹切都是按照我的思維去實現和實現的。諷刺的是,事情總是和我的幻想背道而馳(不知道為什麽)。
氣質多變。我是女生,不喜歡撒嬌。
對於各種各樣的例子,我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不能交流,為什麽這麽囂張。看到這個問題和相關回答,我知道答案了。我原諒自己,原諒自己不善交際,原諒自己的種種,因為我缺少壹個人值得擁有的最珍貴的東西——愛。
分享壹個我曾經教過的孩子的案例!
珊珊,五歲,喜歡畫畫,沈默寡言。
剛認識姍姍的時候,是她家的送水員送的。工人說,先把孩子交給妳吧。我得走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她叔叔稍後會去接她。這孩子愛畫畫!
姍姍低下頭,不敢看我的眼睛。我蹲下來問她的名字。我沒有聽到姍姍的回答,但是我聞到她頭發裏全是煙味,很嗆!我問他他的孩子哪裏來的這麽濃的煙味。他說孩子天天呆在他們的供水站,到處都有人抽煙,所以天天抽煙。她父母太忙沒時間帶她,她就天天畫啊畫,不愛說話。
我拉著她的小手問她,告訴老師,墻上有妳喜歡的畫嗎?她擡頭環顧四周,然後點點頭。我說,走,帶老師去找妳喜歡的。每幅畫都有壹個故事。讓老師告訴妳!姍姍慢慢和我交流,眼神無辜,聲音略帶沙啞。期間覺得“心疼”二字無法表達,心裏難受。
最讓我震驚的是,姍姍的畫總是大面積的黑灰色,壹點顏色都沒有。在她的畫中,我仿佛看到了她壓抑的生活環境和塵土飛揚的空氣。近壹個月,我壹次也沒見到她家,每次都是不同的送水員送孩子。我終於忍受不了他們對孩子的冷漠和蔑視。我撥通了孩子媽媽的電話,告訴她如果繼續跟我學畫畫。
見過珊珊的媽媽後,真的和我猜測的差不多。姍姍的父母只對做生意感興趣,完全忽略了對孩子的照顧。因為姍姍的內心需求長期得不到反饋,沒有體會到如何去愛和被愛,從小就有壹種麻木的狀態。我無法想象這對她的孩子的壹生會造成什麽不可逆的傷害!我指責姍姍的媽媽,告訴她二手煙對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她沒有反對,但是過了壹個星期,姍姍來上課,還是壹股煙味。我又打電話給她媽媽,質問她。接下來的時間是偶爾。
童年最重要的感受就是愛與被愛,但壹年多過去了,姍姍對身邊的人和事還是那麽被動、懶惰、冷漠。我盡我所能讓她感覺到老師愛她壹周四次。這麽多年過去了,她的小身影總是在我眼前揮之不去。希望那些消極冷漠的歲月不要存在!
我是女生。小時候,父親因為母親去世,娶了新的情人。我媽真的不太喜歡我,我就和我奶奶住在壹起。我奶奶80歲了,無力贍養我,被分到我舅舅家。雖然是姨媽姨夫把我養大的,但是他們對我並沒有很深的感情。從小被當做親人撫養,讓我深深缺乏母愛和父愛。我從來不愛說話,怕說錯話,被趕出家門。長大了,現在結婚了,也是第壹個男朋友。因為小時候缺愛,長期住在親戚家,所以沒有拒絕他的追求,很快就和他結婚了。結婚後,我覺得我壹點都不喜歡他。我現在的老公,因為小時候沒有家,現在有了家,和不喜歡的人住在壹起。我不想因為不喜歡他而失去它。現在,小時候沒有愛,長大後會習慣沒有愛的生活。因為個人生活環境不同,長大後思想也會不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