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臨沂有哪些旅遊景點?

臨沂有哪些旅遊景點?

壹、沂水雪山彩虹谷

景區內到處都是可以席地而坐的草坪,幹凈的柏油路延伸到覆蓋著果蔬的雪山下。清泉叮咚,山路潺潺,野花盛開,鳥語花香,讓人有回歸自然的愜意。尚若,妳還想要更多。聽雨軒之前也可以欣賞古典音樂。去深山劇場看大型演出;去繡樓等繡球投懷送抱;或者去看汽車“飛檐走壁”的快感。

如果說蒙山因山勢險峻而陽剛,沂水雪山的彩虹谷則因溫暖、浪漫、刺激而凸顯古典之美。彩虹谷,沂水雪山的壹朵奇葩,將成為八百裏沂蒙壹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

二、蒙山

蒙山,古稱“東蒙”、“東山”,屬於太乙山系。位於蒙陰縣南部,總面積1125平方公裏,東西綿延百余裏,主峰海拔1156米,為山東省第二高峰。蒙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

據史書記載,早在西周時期,蒙山就屬於古國的封地,是人類的祖先傅的後裔。後來的很長壹段時間裏,古代的皇帝們不斷地給蒙山供奉祭品。

歷史悠久、巍峨險峻的蒙山,距離泰山120公裏。山中有各種奇峰怪石、巖溪古樹、古老道觀、淳樸風土、神奇奇妙的故事傳說。以前孟子寫過“孔子登東山小行”;唐玄宗、清康熙、乾隆等皇帝都曾來蒙山祭祀、巡遊,蔡儀、李白、杜甫、蘇軾等大文豪也曾來此,吟詩作賦,留下千古佳話。

在蒙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區的開發中,先後開發了水簾洞、王宇寺、雲夢峰、奇峰、天湖峰、仙湖樓等100多個景點。在基礎設施方面,已經完成了道路硬化、王宇寺電氣化、登上山石臺階和擴建停車場等項目。人文歷史景觀方面,修復了王宇廟,修建了蒙山門、瞻佛閣、瀑布閣、光明閣、蒙山鹿苑等。服務設施方面,雲夢山莊、沂蒙世家都是新建的。

三。沂水地下大峽谷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西南8公裏的腰店子鎮九鼎蓮花山腳下。它是壹個集休閑、娛樂、度假、洞漂、洞觀為壹體的旅遊區。現已探明洞穴長度為6100米,為江北最長洞穴,最高點30米。整個洞穴是由壹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巖溶裂隙發育而成。洞內水流潺潺,鐘乳石奇形怪狀,石筍、石瀑、石竹、石花、月乳石等等。峽谷內有160多個景點,包括壹河、五關、六瀑、九宮、九泉、十二峽,尤其是地下河,常年可在洞內漂流。在中國北方罕見,被譽為“中國第壹地下河漂流洞”。

第四,竹泉村旅遊景點

竹泉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北部,山東省著名旅遊景點距縣城12km。元明時稱泉上莊,清乾隆年間改名竹泉村。在這裏,泉從山中來,竹從泉中生。自元明時期以來,村民們就生活在泉水周圍,為房屋鋪石頭,為生意種田。竹林幽草堂,家家在清流,鄉野果香,居民安居樂業,延年益壽,是我國北方地區不可多得的生活環境。古村背靠玉皇山,中間是石龍山,左邊是鳳凰嶺,右邊是象山河,前面是千頃田地。它是中國的傳統寶庫。也是去臨沂旅遊的田園風情代表作。

五、費縣仙人洞

在費縣城南15km的徐家崖鄉東,玉環山的陽光下,有壹座古廟,名為叢百安,建於明代嘉靖十六年(1537)至三十七年(1558)。重建後,又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玉環山立起了叢柏庵的碑文,至今還在。直到清朝,多次重修,非常細致。寺廟中有玉皇殿、泰山殿、關公殿、靈官殿和神宮殿。近百年來屢戰屢敗,紛紛淪陷。這附近有懸崖,危險的巖石正在墜落。頂上蒼松環繞,下臨空中銀杏,樹木茂密,青苔掩映,山色明麗湛藍,令人神往,故歷代遊客紛紛推此度假村。從百安北面有壹個很深的山洞,可以容納上千人。半明半暗,弧形穹頂,南北兩扇門,中間相連,有兩層樓的天窗。盛夏時節,洞內春寒料峭,在裏面打個盹兒,神清氣爽。這裏宛如仙境,以仙洞聞名。

明天啟二年(1622)武英堂大學士張思之曾在此避暑,留下“四面青山壹線天,玉環高彩雲,離鹹陽三千裏,何不入桃園避秦”的詩句,至今廣為傳誦。寺院內有壹棵古銀杏樹,挺拔挺拔,高約40米,樹幹直徑2米,枝葉繁茂,果實累累。樹下有壹口井,名叫“響水泉”。冬暖夏涼,清澈如鏡,素有“禮泉”之稱。春天的青蛙鼓鼓的卻很沈默,當地人有“仙洞蛤蟆幹鼓”的說法。下面有壹座小橋,叫“仙人橋”。然後是壹個魚塘,叫“八卦塘”。人行橋上,青山倒影,池水蕩漾,如駕彩虹。

沿路而上,寺前有24級石階,寬約5米,或在其上緩步而行,或悠然而坐,微風拂面,景色宜人。西邊有壹棵白楊樹,既幹枯又健康。它有罐子口那麽厚,大約5米高。它看起來像壹個樹冠,亭亭玉立,四季常青,綠意盎然。沿著溝往西,有壹石如屏,似刀,高約6米,寬約8米,是張思之當年寫的。再往下,有壹個建於1966的塘壩,名為朗池。每到雨季,水滿之時,兩岸垂柳,鵝鴨遊行,風箏飛魚跳,蘆葦叢生,山川更美,草木傲然。有些人寫兩副對聯來表達他們的感情。其中有壹句是“風箏飛魚跳淵,山川抱仁智。”二是“仙人洞不老,玉環山下水常流”。歷代文人吟詠仙人洞的詩詞很多,僅明代的張思之、孫磐石、薛南村、,清代的張巧楠、吳連成、周、等所作的詩詞就有65,438+00首流傳至今。近百年來,書法家陳、、李義誠在此書寫。解放後,這裏成了勞動人民遊覽觀賞的勝地;壹些學者和專家來這裏考察。古老的洞府經常充滿歡聲笑語。

六、沂蒙石林旅遊區

沂蒙石林旅遊區主要位於費縣北部羅鐘山後10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所產園石玲瓏有皺,集“薄、漏、透、皺、醜”於壹體,造化自然,妙不可言。沂蒙石林的旅遊區有的像老虎下山,有的像龍臥海,有的像鷹展翅,有的像猴子爬山,有的像仙女下凡...,形形色色,神采奕奕,可謂奇石,佳話,文章。沂蒙石林旅遊區的費縣園石,是山東省著名的旅遊景點,歷史悠久。早在明朝,王興的壹個大家族就在費縣朱田鎮建了壹座花園。作為別墅,園中有三塊園石,底座上刻有文字,壹直保存至今。清乾隆三十年,李鴻皇帝第二次南巡費縣時,寫了壹首贊美費縣園石的詩:“我好奇玲瓏,我的地位高雅得體。我盡我所能為人民努力,所以我不擔心沒有才能和分裂。”

沂蒙石林旅遊區用費縣園石裝飾園林庭院,古樸典雅,堪比江南太湖園石。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大觀園中的園和瀟湘館用的都是費縣園石。1986期間,裏根總統顧問劉傳虎先生專程到費縣,挑選了四塊園石,運回美國,在夏威夷等地立碑。臨沂市與韓國鎮海市是友好交流城市。2001年4月,臨沂市人大及市政府主要領導率團訪問韓國鎮海市時,挑選了兩塊費縣園石作為友誼的象征,贈送給鎮海市。

沂蒙石林旅遊區被專家鑒定為中國最大、面積最大、形態最好的埋藏石林。它是世紀之交在中國北方發現的最自然的奇觀,與雲南石林遙相呼應,堪稱中國壹絕。目前旅遊專家已經做了專項規劃,選址在費縣徐家崖旅遊區玉環山。根據粗園風格,精選奇石,優化打造“沂蒙石林旅遊”項目,使之成為集石林觀光、民俗風情、購物休閑於壹體的著名旅遊景點。

七、八卦連環洞

八卦連環洞位於費縣玉環山西側,玉皇頂至玉環莊,南有仙水洞,北有南天門,在方圓境內面積約1000畝。

這裏風景秀麗,空氣易變,松柏茂密,怪石嶙峋。有八個洞穴之多,如寶藏洞和雙門洞。既有天然的大石佛,也有神奇的石仙。這裏有華山般的天梯、險峻的仙洞、栩栩如生的壽星石,是隱居避世、控制風險、抒發情感、度假休閑的絕佳景點。

八、興山洞

杏山洞位於臨沂市蒙陰縣城南10公裏處的徐濤鎮杏山村。這個洞穴是興山村民在6月6日建房采石時發現的,1994。洞門從洞中間炸開,兩端無底,有待進壹步開發建設。已開發360余米,6月1994+2月17正式對遊客開放。

自然雕琢的興山洞內鐘乳石種類繁多,十分壯觀。寶石花,數量如此之多,如此之美,在其他洞穴中並不多見,具有很高的觀賞和旅遊價值。洞內洞巢,洞相連,洞中有湖,湖中有島,怪石多,奇景疊疊。“臥牛”等栩栩如生的造型,“龍宮”等場景將人帶入仙境和童話世界。

目前,興山洞具有良好的接待遊客條件,已與5公裏外的蒙山國家森林公園、雲夢湖、孟良崮形成旅遊圈。僅興山洞高峰時每天接待遊客數千人。

九、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公元303年生於瑯琊郡(今臨沂市),自幼酷愛書法。擅長書法、書法、篆刻,尤以書法見長,獲“書法聖人”稱號。他與兒子王獻之並稱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二王”。

金永嘉元年(公元307年),舉家南遷至會稽殷珊(今浙江少師),留下舊居為佛寺,歷經盛廢。偽劉玉石,改名趙普寺,壹直傳承至今。為紀念中國歷史上的這位書法家,自1990開始,政府已投入400多萬元修復王羲之故居。

王羲之故居位於臨沂市蘭山區西延湖街20號。它是壹座古典園林式建築,占地約5畝。傳說王羲之童年苦練書法後,曾去池中洗硯。時間長了,池中的水是黑色的,所以人們稱之為“西堰湖”。西雁湖以北約10米,即離地2米的曬書臺,是當時王家曬書的地方。沙樹臺北以北約10米處,有五座仿古建築,占地約200平方米,為後人所建的瑯琊書院。故居裏陳列著有關王羲之及其書法拓片的文獻資料。新修繕的西延湖、曬書臺、鵝池、亭子等遺跡,可以壹窺當時皇家住所的面貌。新建的金翟墨、書法展覽室、百米書法碑廊,讓您領略當代南北人不同風格的書法、碑刻、書法作品。

另外值得壹提的是,兩年前西燕湖整治時,意外發現了兩處晉墓遺址。據考證,都屬於西晉,距今約1700年,與王羲之的出生年代相近。幸運的是,在這兩座墓葬中,出土了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尤其是壹號墓,雖然是壹座磚墓,但卻是山東出土的漢晉時期大中型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

X.沂水自然地下畫廊

沂水自然地下長廊位於山東省沂水縣洞頭鄉劉戶峪。景區由三部分組成:包括百萬年繪制的“天然地下長廊”;按照三星級標準規劃建設的度假村——“怡然居”;有“沂蒙第壹生態谷”之稱的生態山林。是集地下奇觀、休閑娛樂、會議、餐飲、居住、商務、科普、健身為壹體的休閑娛樂中心。

塵封百萬年的“天然地下長廊”位於九鼎蓮花山腳下,全長6600米。壹期開發1.600米。全國著名學者、國畫大師範曾親筆題寫了洞名,被許多專家譽為“江北第壹洞”。洞內到處都是鐘乳石,到處都是石筍。108處主要景觀造型各異,令人嘆為觀止。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畫卷,分別是北方風光、宇宙奇觀、南方風情和海底世界,被洞內幾道石門隔開,渾然天成。毛澤東的詩“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是“北國風光”畫面的生動寫照;過了壹道石簾,妳就從銀裝素裹的北國風光進入了令人驚嘆的“宇宙奇觀”畫卷,天國、天河、天橋、牛郎織女等閃爍的繁星將妳置身於浩瀚的太空。過了另壹扇石門,便是壹幅美麗的“南國風情”畫卷,怪山、怪石、沙灘、小橋流水構成了壹道美麗的江南風景;進入“海底世界”的畫卷後,海龜、海象、遊龍、瀑布、玉峰、水晶宮等動物景色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整個畫廊氣勢恢宏,石乳、石筍、石柱、石簾、石花、石旗、石葡萄、鵝管、瀑布等各種象形。

“怡然居”酒店坐落在山上,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它是按照三星級標準建造的。壹期工程可容納150張床位,150人會議,300人用餐。建築風格簡約大方,有石屋、小屋、亭臺長廊、停車場、購物中心、工藝品展區、兒童公園、KTV、登山、露營帳篷等設施;由金鑰匙國際酒店成員之壹的四星級臨沂陶然居酒店管理,周到的星級服務讓您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生態谷”位於九鼎蓮花山腳下,有數千畝板栗園和茂密的松林,森林覆蓋率高達85%,使其常年富含負氧離子,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是人們理想的“天然氧吧”。感受北方的南方,領略沂蒙風情,看看地下奇觀,記住女人的風采。沂蒙遊樂之家希望妳常“回家”。

Xi。莒南天佛景區

天佛景區的主要特色是真山、真水、真大佛。望海樓連綿不斷的群山中,誕生了壹座天然大佛,全長3800米。頭枕西南青山,腳伸東北胡明;天庭飽滿,下頜方圓,獅鼻微上翹,笑顏常開,眼神慈祥,五官清晰,四肢分明,表情安詳,寓意神秘,有壹種呼之欲出的感覺。拜佛後,佛教領袖名山長老高興地題詞稱贊:“莒南天佛,天下奇觀”。這是佛教對佛的最高評價。客觀的環遊世界後,他們都驚嘆不已,驚嘆不已。

南北朝時期,著名高僧屠城大師帶領弟子遊歷講學傳教,在莒南找到了天佛。在天佛山,修建房屋作為寺廟,為天佛祈福,被稱為“臥佛寺”。唐朝開元年間,壹群高僧為臥佛寺打了新的地基,種了壹座寶塔,與佛形成壹個經絡觀測點。千百年來,臥佛寺壹直是山東南部和江蘇北部的佛教文化中心。經歷了幾千年滄桑的湯懷依然欣欣向榮,成為臥佛寺活生生的見證。1996年,為落實宗教政策,莒南縣政府重修了臥佛寺,並被批準為沂蒙山區唯壹合法的佛教活動場所。大雄寶殿、臥佛殿、藏經樓、鐘樓、鼓樓、舍利塔等。相繼建成,氣象萬千。整個古剎建築群古樸典雅,飛檐鬥拱,雕梁畫棟,雄偉莊嚴。2000年,臥佛寺舉行了盛大的開光儀式。每逢節假日,各地香客、信眾雲集於此,千人壹面,香煙繚繞,場面宏大。

蓮花湖占地700畝,像壹面鏡子鑲嵌在景區中心。湖邊垂柳,綠草如茵,亭臺樓閣,金碧輝煌;湖面波光粼粼,蘆葦搖曳,荷花映日,香菱滴綠,野鷗飛來飛去。“七寶蓮池香雪海格外美麗端莊”是蓮花湖的真實寫照。蓮花湖的著名景點有平臺觀佛、謝玲夕照、靜海慈航、菩提曉月、悠然般若。

九座蓮花山,橫飛如壹條巨龍。觀音閣聳立在蓮花山最高峰,雄偉壯觀,是壹個求福生子的佛教道場;俯瞰戈登,湖光山色盡收眼底,小城春秋,壹覽無余。山東腳下,松柏蔥郁,火炬松柏飄香;山西腳下,茂密的林間小路優雅獨特,秋日板栗園碩果累累;大觀亭、鳳閣,亭亭玉立,攬勝閱春,風光無限;壹個山洞、鱷魚出水、猿人打坐、金鰲聽禪等觀光景點,趣味十足。

觀佛臺位於天佛景區中心,是觀佛拜佛的祭壇。巍峨的平臺松柏環繞,碧水環繞,古樸典雅,氣勢磅礴。三層樓四角,蘊含佛教“三學四諦”;基層28級臺階,示佛祖菩提樹下開悟數;在其45級臺階上,符合佛陀在世的歲月;梯田四周紫砂巖畫浮雕,都是佛教文化典故;臺前廣場氣象萬千,吉祥的鐘聲和如意的鼓點巍然屹立。十八羅漢栩栩如生,兩旁;佛祖聖地牌坊上鐫刻的對聯發人深省。每逢重大節日,廣場上人頭攢動,臺上北望,佛祖出世赫然在目,令人心馳神往,頂禮膜拜。

天佛景區突出壹個“真”字,代表壹個“奇”字,包含壹個“美”字。這種神奇而華麗的景色在國內外都是獨壹無二的。

十二、孟良崮戰役紀念地

孟良崮戰役紀念地位於山東省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屬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積1.5平方公裏。相傳宋代楊家將將軍孟良曾在此駐軍,故名。

1947年5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第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使名揚海內外。孟良崮會戰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臨猗旅遊的重要文化景點。

孟良崮地處交通要道,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建於1948年。矗立在大沽頂部的白色紀念碑高20米,格外醒目。

1984年,為了紀念孟良崮戰役,山上建起了壹座30米高的紀念碑。它由三塊像刺刀壹樣的灰色花崗巖制成,象征著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系。

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坐落在山腳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博物館分為五個展廳,即入口大廳、戰役大廳、分館大廳、英雄大廳和雙擁大廳。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墓地中間是粟裕將軍骨灰撒的地方,後面是烈士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