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雪莉·伍德:他在中國教書已經70年了,能說壹口流利的河南話,並獲得了中國國籍。後來怎麽樣了?

雪莉·伍德:他在中國教書已經70年了,能說壹口流利的河南話,並獲得了中國國籍。後來怎麽樣了?

余曾說:“學術沒有邊界,文化沒有圍墻。”經過幾千年的沈澱,中國文化以其獨特的博大精深和悠久的歷史吸引了全世界的人們。

但由於中國人口基數大等原因,綠卡的限制非常嚴格,外國人很少能獲批。

我們今天要談論的是吳雪莉,壹位被首相親自授予綠卡的教育家。可見,作為壹個“陌生人”,她已經得到了中國人民的認可和歡迎。

童年情結源於壹本書。

吳雪莉,原名雪莉·伍德,1925出生於美國。

她的父親是外交官,母親是著名的道森夫人,當時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成員。

開放包容的家庭環境,讓小雪莉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有機會看到比同齡人更廣闊的世界。

13歲時,她已經能讀懂埃德加·斯諾的《西行漫記》(又名《西行漫記》)。

這部不朽的報告文學巨著真實而細致地記錄了當時陜甘寧邊區的艱苦生活。它不僅描繪了中國迷人而獨特的風土人情,還展示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無所畏懼的偉大精神。這些神奇的話語深深吸引了小雪莉,從此她在心裏種下了愛情的種子。

嫁入中國,教書育人。

二戰後,雪莉遇到了在中國學習的學生黃遠波。“金風玉露壹見面,就籠絡無數人。”他們壹見鐘情,然後結婚了。

但當時國家正在用人,黃遠波本應回國投身於國家建設,但他不想丟下妻子不管。

正當他左右為難的時候,勇敢的雪莉表示願意和丈夫壹起去中國,去她夢想中的聖地。為了方便起見,吳雪莉根據諧音給自己取了這個地道而又好聽的中文名字:“吳雪莉”。此時她才21歲。

在古都Xi安生活了壹段時間後,吳雪莉跟隨創辦藥廠的丈夫來到河南省開封市,隨即進入河南大學外語系開始了她的教學生涯。

作為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河南不僅有獨特的自然風光,還蘊含著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蘊。雪莉住在這裏,她不斷積累關於中國的知識。這些知識每多壹分,都增加了她對中國的熱愛和感情。

正是在愛和親情的灌溉下,吳雪莉逐漸融入了河南當地的生活,並成功學會了說河南話。

腳踏實地的吳雪莉把她對中國的愛融入到了工作中。作為壹名教育家,吳雪莉誨人不倦,是人間的壹朵桃花。

她將單詞和短語融入日常生活,給學生很強的代入感;運用童話、角色扮演等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枯燥的英語課被她講得生動活潑。不僅教學質量很好,而且師生關系也很融洽。她平時說河南話很地道,所以被冠以“搞笑美女”的名號。

但另壹方面,她是公認的最“嚴格”的老師。吳雪莉對學生和論文質量要求極高,並嚴肅指出不允許抄襲。偶爾有其他老師勸她手下留情,她總是回答“不”。

但並不是她故意刁難。嚴格的要求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術水平,教會他們認真對待壹切。她所有的學生都受益匪淺。她不僅在教書,也在育人。

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人。

在中國期間,吳雪莉積極向中國人介紹美國家鄉的異國風情,同時也向親朋好友講述中國的獨特魅力,讓這份愛情得以傳播。

在親生女兒的鼓勵下,道森夫人也在1962訪問了中國,最終選擇留在中國做壹名普通的外教。道森夫人去世後,按照她的遺願,把骨灰留在了開封。

除了口頭推薦交流,吳雪莉還撰寫和翻譯書籍。英文小說《中國壹條街》是她在中國四年的真實寫照。作為壹個真正紮根中國的美國人,吳雪莉用真誠的話語向其他國家展示了自己國家的奢華風光,好評如潮。

此外,她還積極參與許多英文書的翻譯工作。對於精通英語和漢語的她來說,翻譯外文書籍並不困難,但吳雪莉仍然小心翼翼,生怕出錯。因為在她看來,這些書是促進兩國文化碰撞的火花,對加深兩國人民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吳雪莉的精心翻譯工作,在和平的日子裏,《英美文學批評史》和《實用英語教程》相繼出版。

正是因為吳雪莉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對中國的熱愛與了解,在20世紀80年代左右,編譯局邀請吳雪莉來京翻譯七大報告初稿的壹部分。

在這篇稿件中,有很多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詞、專用詞,如“執法如山”等。,而且她已經以壹種完美的方式翻譯了它們。這個譯本得到了國務院有關領導同誌和馬列著作編譯局專家的高度認可和好評,她翻譯的文字最終成為這些文字的標準譯文。

正是因為吳雪莉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努力,人民日報曾親切地稱她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人”。

“我愛這個偉大的國家。”

1975年,總理授予吳雪莉中國公民身份,吳雪莉正式成為中國公民。

自從21歲來到中國,除了幾次去美國探親,吳雪莉從未離開過中國。她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風風雨雨,見證了新中國的發展壯大,投身於這片土地。

現在,她已經老了,僅憑聽那壹口流利的河南話,完全不可能發現她是外地人。“這是我的家。”這是吳雪莉自己說的。壹直陷在對中國的愛裏。

在吳雪莉的家裏,還有壹面五星紅旗。如果有節日,就會拿出來掛起來,平時也會小心翼翼的保存,不讓別人碰。"除了我之外,沒有人知道該把國旗掛在哪裏."吳雪莉的孫子說。

也許對她來說,這面紅旗象征著與中國共度壹生。“我愛這個偉大的國家,我愛這裏的人民,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越來越美麗!”在接受采訪時,她堅定地告訴記者。

正如吳雪莉所說,我們的國家會越來越好,會變得越來越美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國情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做好身邊的每壹件小事,從垃圾分類到公益事業,都會為祖國做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