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董運用了三種活的思維邏輯。妳中招了嗎?

董運用了三種活的思維邏輯。妳中招了嗎?

本文:2179字數

時長:預計閱讀時間為5分鐘。

董:“我沒有帶妳去看長白山的皚皚白雪,我沒有帶妳去感受十月田野裏吹來的微風,我沒有帶妳去看智者般沈重彎曲的麥穗,我沒有帶妳去見證這壹切,但我可以讓妳品嘗這樣的米飯。”

在董的直播間裏,沒有主播的尖叫,沒有購買的催促,只有壹個小眼睛迷離,顴骨寬大的“非主流少年”,和那些知識淵博的美好語句。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受得了?

目前,我國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越來越高,不僅註重渠道的細分化和多樣化,更追求消費體驗感。

董說,他只用了6天時間,就把《東方精選》的直播間從幾百人,變成了65438+百萬+。與其說他幸運,不如說他趕上了體驗式消費的新潮流。

今天就來說說董銷售的三個常見邏輯。妳被“安利”過嗎?

01類比演示

類比論證是指兩個或兩個物體在某些屬性上相似,而在其他屬性上相似的論證形式。

舉個例子來說明。

論點:家庭教育會影響壹個孩子的壹生。

論據:梁啟超的九個孩子都是龍鳳呈祥。

前提:父母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孩子長大後大部分都會有出息。

辯君:中國古代有四位著名的賢妻良母。他們是孟母、陶母、歐母和婆婆。四個母親的故事,孟母的三招,陶木的還魚,歐木的畫畫,嶽母的紋身,流傳甚廣,說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才的必要條件。所以家長應該買壹本《梁啟超和他的孩子》,從成功案例中獲得教育啟示。

這壹切看似順理成章,於是大家紛紛下單,分秒付款。但我想知道妳有沒有想過,最好的家庭教育壹定來自這本書?大家可能不這麽看,但是願意為自己的情感付出。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果和同事壹起加入壹家公司,無論從專業素養還是工作業績方面,都沒有高低之分。但是,有壹天妳發現自己的工資比同事少了10%,妳可能會覺得不舒服,得出公司工資不公平的結論。

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為妳不自覺地應用了類比原理。

水果引起的推搡

因果而生,顧名思義,指的是壹種因果關系。表面上看,以結果推斷原因似乎很有效,但實際上是壹種形式上的謬誤。

我們也舉個例子來感受壹下。

論點:男人缺錢是壹段感情失敗的主要原因。

辯君:董說他當時沒錢,和同事共用壹個地下室。況且我也沒有豐富的智慧和舒服的溝通態度。

前提:如果當時我有點錢,不僅能給女朋友安全感和陪伴,說不定她女朋友就不會走了。

辯君:縱觀現實生活中很多幸福的愛情故事,錢不是最重要的,可以說是因素之壹,但不是唯壹。我們都喜歡壹個非常富有、健全、完美的人。所以不能把愛情等同於金錢。

回憶起那段青蔥歲月,董淡定自若,時而自嘲,時而沈思,著實讓人心疼。其實經歷過的人壹眼就能看出房子是“家的象征”。這段不了了之的戀情,多半是因為他當時沒錢。

不管是什麽原因,很明顯結論並不重要。或許是壹種我們無法擁有的遺憾,也是壹種成長的美好。

但這種推理方式的問題是,即使前提為真,結論也不壹定為真,但可以為假。

例如,如果汽車沒油了,它就會停下來。如果妳的車停了,那壹定是因為沒油了。

但是,人們之所以會情不自禁地使用以因推論因的推理方法,是因為它看起來像是壹種有效的論證方法——以因推論因。

以上兩個例子雖然不同,但道理是壹樣的。值得註意的是,雖然錯誤的論證方式很容易被識破,但前提模糊時卻很難被發現。

03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是指通過以不同的形式重復壹個陳述來證明它。論證的形式是:a是因為b,b是因為a。

我們再舉壹個例子。

辯君:董的父親是壹個非常自省的人。

辯君:在董的教育上,父親經常克服自己的思維慣性,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創新意識。

前提: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影響別人。

辯君:舉例來說,董小時候養過螞蟻、鳥、蝌蚪。他的父親並不嚴厲,而是陪孩子玩耍,培養孩子的愛心,讓孩子理解父母的難處。再比如,當董想要壹把火的時候,他會在電視上向大家炫耀他的孩子。當董真的生氣的時候,他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有人會說我也可以做這些事!那只能證明妳很優秀,因為這是自省者的自然反應。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親戚問妳大學想學什麽,妳還沒考慮要不要上大學。這是壹個復合問題,需要引入循環論證。其實可以分成幾個簡單的問題來問。

舉個例子,

1.妳想上大學嗎?

2.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可以進什麽樣的大學?

3.可以選擇什麽專業?

4.妳喜歡什麽專業?

5.在妳喜歡的大學哪裏可以學習妳喜歡的專業?

仔細妳會發現,歸納推理其實是壹種循環論證。

沒錯,但是對於需要解釋的人來說,循環論證在壹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是壹旦出現惡性循環,就沒有意義了。

走進董直播間或者看過董視頻節目的人,都很容易看出他是壹個有邏輯的人。通過分析,我們也知道,邏輯並非高不可攀。只要掌握壹些邏輯知識,就能更順暢地交流思想,識破壹些謊言。

在和別人交談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覺得對方說的話站不住腳,卻找不到有力反駁的方法。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沒有系統地理解邏輯知識之間的關系。

這裏推薦壹本《邏輯思維入門》。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開放大學哲學高級講師奈傑爾·沃伯頓。這本書包含197個邏輯核心術語和近200個邏輯場景,從A到Z依次排列,就像壹把打開邏輯思維大門的鑰匙,喚醒人們對邏輯知識的渴望。

無論是零基礎邏輯思維的農民工,還是剛剛嘗到邏輯知識帶來的紅利的職場人士,都值得壹讀。

本文純屬個人膚淺的理解。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