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教育評價在實踐中的應用

教育評價在實踐中的應用

教育評價:是根據壹定的教育價值觀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作出價值判斷,為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教育評價的基本過程

1.建立知識和能力結構合理的評價機構(組織)。

2、確定評價目標和評價任務(目標和任務)

3、選擇和確定評價項目和指標(項目和指標)

4.選擇和設計收集評估信息的方法和工具(方法和工具)。

5.收集評估所依據的證據或信息。

6、整理分析信息。

7.形成評估報告

三種教育評價模型及其應用

我國廣大教師對各種教學模式非常熟悉,但對教育評價模式缺乏了解。提到教育評價,人們想到的是考試和考試,似乎只有考試和考試。但是,我們不能把教育評價等同於考試和測驗,它們只是教育評價中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壹種方式。教育評價作為壹項完整的教育實踐,是壹個包括確定目標、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反饋結果的完整過程,涉及評價對象、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方法等諸多因素。在教育評價研究和實踐的發展過程中,由於人們對評價要素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教育評價模式。在這些評價模式中,泰勒模式、CIPP模式和反應模式是教育評價研究三個歷史階段的典型模式,對我國當前的教育評價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本文簡要介紹了三種教育評價模式。

首先,泰勒模型

該模式由“教育評價之父”泰勒(R.w.Tyler)於20世紀30年代提出,具有以下特點。

(1)評價的目的是比較教學方案的優劣。泰勒認為,教育評價是客觀描述教育結果,判斷教學計劃是否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的過程。然而在實踐中,幾乎沒有壹個教案能達到所有的預期目標。因此,實踐中對教育的評價往往是比較兩種教學方案在實現教育目標方面的優劣。為此,泰勒提出,要判斷方案A優於方案B,至少要滿足以下條件之壹:1。在同等條件下,方案A和方案B都實現了所有預定目標,但方案A也實現了其他目標;2.在同等條件下,方案A比方案B更有效地導致目標的實現;3.在同等條件下,方案A的目標比方案B的目標更好或更有價值;4.同等條件下,方案A的整體效果優於方案B;5.同等條件下,方案A比方案B節省投資;6.綜合考察投資情況和投資效果,方案A優於方案B..

(二)明確教育目標是教育評價的關鍵。

泰勒強調,教育目標“應該能夠充分揭示教學大綱打算幫助學生發展的各種行為、思維方式、情感和活動,以及他們應該掌握的東西。”泰勒的學生布魯姆和他的同事將教育目標分為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運動技能領域(後來發展為心智運動領域),這種分類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三)用多種方式描述學習結果

在泰勒模式中,雖然測試也是獲取學生學習結果信息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壹的方法。除了測試、問卷、觀察、作品分析等。都可以用來描述學生的成績,描述學生對教育目標的實現。

第二,CIPP模式

CIPP模型是由美國學者L.D.Stufflebeam在1966中提出的,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A)評價以決策為中心。

CIPP模式強調評價應該為不同層次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這裏的CIPP分別指語境、輸入、過程和產品。其中,背景評價服務於形成決策,投入評價服務於組織決策,過程評價服務於實施決策,結果評價服務於維持、終止或修正決策。

(二)重視決策的全過程。

在CIPP模式下,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構成了決策的全過程評價。背景評估主要關註決策的背景,以及決策者關心的問題和目標;投入評估主要關註實現預定目標的各種備選方案;過程評估主要關註方案實施的過程和遇到的問題;結果評估需要將決策結果與預期目標進行比較。

(C)評價的實施由決策者控制。

在CIPP模式下,評估的實施由決策者控制。決策者有權決定評價的內容甚至選擇評價方法,而評價者圍繞決策者的需求收集信息並報告結果,信息的重要性也由決策者決定。

第三,應對方式

反應模型是由R.E.Stake在1974中提出的,也是評價教育項目的模型。響應模式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A)考慮到所有人員的目標和感受。

與前兩種模型圍繞具體目標(“工作目標”或“教育目標”)比較各種方案不同,反應模型只關註壹種方案,兼顧人員各方面的目標和感受,綜合考察被評價方案的優劣及其對人員各方面的影響。因此,在回應模式中,評價者不需要事先確定目標,而是要充分了解相關人員提出的問題,並通過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回答。

(二)運用多種方法獲取綜合信息

通常,響應模式采用“觀察”和“反應”等定性方法來獲取被評估方案的信息。所謂“觀察”,就是評價者深入被評價的活動,對活動進行細致的調查,詳細記錄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所謂“回應”,就是評價者運用各種方法收集對評價對象持不同觀點的人的意見,收集被評價者的意見,邀請權威人士就問題的重要性發表意見,邀請評價聽者就評價的初步結果發表意見。

在響應模式中,為了使評價結果不受單壹方法的限制,評價者通常采用“三角研究法”來保證觀察的可靠性。因此,只要有助於說明方案的好壞,也可以采用測試等量化方法,提供各方面的證據和相關人員的判斷,讓看報告的人全面了解方案的價值。

第四,三種評價模式的應用

泰勒模型是教育評價發展過程中第壹個系統化的模型。泰勒模型自提出以來,已成為教育評價的基本模型,對世界範圍內的教育評價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中國,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對教學和考試命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我國教師在教育評價中運用泰勒模型時存在壹些誤區:壹是過於關註認知領域的目標(“知識和技能目標”),而忽視情感領域的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和心理運動領域的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二是在評價方法上,過於依賴客觀的紙筆測驗,很少使用觀察、調查、工作分析等描述性評價方法;第三,在評價和實施方面,教師對教育目標的表述過於抽象,很少使用行為術語來描述教育目標,難以實現有效實施和客觀評價。

泰勒模型主要用於分階段或總結性地評價教學計劃。實施過程如下:首先確定教育目標,用可測量的行為術語描述。其次,確定兩個需要比較的教學方案,分別應用於兩組條件相同的學生。再次,根據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評價方法,設計相應的評價工具。第四,描述學生在兩種教學方案下的學習結果。最後,通過比較確定了兩種方案的優缺點。

CIPP模型主要用於具體教育決策的過程評價,起到為決策者提供建議的作用。常見的教育決策活動主要有選擇教學計劃、選擇教學資源、購買教學設備、制定學校計劃等。本質上,CIPP模式也是目標導向的。但這種模式的目標是決策者的工作目標,而不是泰勒模式的教育目標。

反應模型主要用於評價正在實施或完成的方案,如課程計劃、教材編寫計劃、教學計劃、辦學計劃等。此外,響應模型還可用於各種鑒定評估,如對教師、學校、各種教學資源(課本、書籍、教具等)的鑒定。).為了響應報告模式,應遵循壹定的格式,文字具有吸引力,便於所有人員理解。

需要註意的是,每種模式都是在特定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壹定的適用範圍。沒有壹種模式適合所有條件。在實踐中,根據不同的評估情況,各種模型包含更多不同的子模型。教育評價研究的壹項重要任務就是對這些描述模型進行系統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從而為推進教育評價實踐提供有效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