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客觀因素:滅火救援現場復雜。
2013年2月25日,江西省瑞金市舞陽鎮陳埠村壹民房發生火災。消防員王超所在中隊前往現場救援。燃燒的房屋均為土坯木結構,周圍有45間房屋,容易形成“燃燒營”。
突然,火勢將蔓延到最鄰近房屋的東部。指揮員果斷命令戰士龍宗保帶著水槍進入著火樓房的天井滅火。原本只負責拍照錄像的王超主動擔任二號成員,向大火發起沖鋒。這時,著火大樓東側的磚墻塌了,“閃壹邊去!”站在最前面的王超驚呼壹聲,轉身推開戰友龍宗保,自己卻瞬間被埋在倒塌的土坯中。
建築物瞬間倒塌只是消防員傷亡的主要原因之壹。滅火救援是艱苦的工作和工作。滅火救援現場情況極其復雜,經常發生不可預知的事件和災害,導致消防官兵受傷甚至死亡。在滅火救援中,除了建築物瞬間倒塌、火場突然轟燃自爆、高濃度有毒氣體導致缺氧等客觀因素,都成為消防官兵傷亡的主要原因。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火災等災害和事故呈上升趨勢。作為滅火救援的主力軍——公安消防部隊,面臨著城市規模擴大、高層建築增多、高層建築火災、地下工程火災、石油化工火災等諸多新情況、新問題。這些都是世界性的難題,難度很大,也很危險。”公安部消防局相關負責人說。
今年3月20日,蘇州消防支隊幹部全展榮在實施滅火救援時,不幸滑入洗手池,瞬間被熱石蠟溶液淹沒,壯烈犧牲;3月9日,山西省原平市消防中隊幹部楊軍在撲滅山火過程中,為掩護戰友撤退英勇犧牲;6月65438+10月1日,杭州市消防支隊幹部殷、陳偉、深入火場實施滅火救援,不幸犧牲...
復雜的交通狀況也成為官兵傷亡的原因。2月10,雲南保山消防支隊原戰士鄭強在滅火途中,因路面濕滑,消防車失控側翻,鄭強為保護戰友壯烈犧牲。2月2日,陜西寶雞消防支隊原戰士羅建軍在前往救援途中。為躲避行人橫穿馬路,保護戰友,車輛失控側翻受重傷,不幸犧牲...
二、主觀因素:不熟悉規則,盲目進攻。
思想上和心理上不重視防護用品的作用。有的基層指戰員訓練後怕損壞裝備,比如消防通信裝備,就束之高閣,不經常組織學習、熟悉和操作,人和裝備達不到最佳戰鬥力組合。壹些指揮員和戰鬥員在滅火戰鬥中不計後果,英勇無畏,自以為經驗豐富,不願意也不善於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或使用不當,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不掌握裝備的維護、保養和使用原則,不落實配備消防員防護裝備使用管理制度,在滅火救援現場盲目使用,經常出現不合理使用裝備導致消防員傷亡的現象。
不掌握安全防護場所的要求和標準。由於平時缺乏系統的業務培訓,對登高、破門窗、煤氣泄漏等滅火救援現場的各種安全防護知識。不足,導致戰鬥人員摔倒、中毒等事故。某中隊在處置高溫高熱燃油鍋爐火災時,被檢查火情時突然飛濺的高溫油燙傷。某中隊在處理氯氣殘液瓶泄漏時,中隊指揮員誤以為泄漏量較小,未佩戴空氣呼吸器下風向50米鋪設的軟管組織救援。戰鬥結束後,3名官兵出現頭暈、嘔吐等輕微中毒癥狀。
很多基層指揮員本身沒有滅火經驗。當他們到達現場時,他們往往無法清楚地檢測到是否停電,是否有危險化學品,是否有爆炸危險等等。他們匆匆看了壹下火情和災情的大致情況,然後急於部署兵力組織進攻。同時,戰鬥進攻部署方法受以往滅火部署方法影響,存在思維誤區。
裝備+系統保障官兵安全
“完善的裝備和系統是官兵滅火救援安全的重要保障。”公安部消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國家財政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40多億元,建設了包括滅火救援指揮系統在內的綜合消防信息系統。目前,消防部隊共有滅火和應急救援車輛2.7萬余輛,防護、探測、救生、破拆等特種裝備424萬余件(套)。其中混凝土液壓破拆工具組、雷達生命探測儀、鑿巖機分別比2008年增加141次、10次、7次。
浙江:用“信息燈塔”掌握主動權
2013 65438+10月1杭州蕭山區瓜瀝鎮杭州友成機械有限公司發生火災,造成3名消防官兵死亡。回顧以往的火災,完備的個人防護裝備固然可以在壹定程度上實現安全滅火,但用科技含量高的先進裝備武裝起來,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才能真正形成戰鬥力。
當發生火災或遇險時,群眾撥打求救電話時,希望救援人員像超人壹樣立即出現在火場。消防員不想早到壹分鐘,但現實中不可控因素太多。比如浙江溫州當地的方言就很雜。在日常接警過程中,聽不懂、聽不到報警人的說法,經常困擾著接警人員。7月中旬,在溫州召開的全國警用地理信息應用推廣現場會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假設溫州市區某地發生火災,記者撥打119,地理信息系統已經定位了報警電話。定位成功後,會顯示火災地點500米範圍內的消防水源、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等相關信息,還會計算出附近出勤時間最短的消防中隊。
這個報警平臺還有壹個彩信功能——報警結束後,報警人可以通過手機彩信將現場畫面發送到報警系統,讓警員掌握現場情況。
通過道路監控、車流量監控等設備,指揮中心不僅可以了解警車動態,還可以實時查看和掌握現場災情。
這對於壹個全局指揮官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可以通過這張地圖直觀地指揮調度。
先進的裝備有效彌補了戰鬥訓練中官兵安全意識“時強時弱、上強下弱、老強新弱”的短板。只要點壹下鼠標,就能了解現場情況,掌握滅火救援的主動權。
近年來,大量信息化裝備武裝了浙江消防總隊,成為滅火救援的得力助手,改變了過去靠腿跑、靠嘴喊、靠手招手的“盲聾啞”局面,使消防官兵在“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鬥中保護自身安全。
江西:“壹線指揮部”建設提升戰鬥力
近年來,江西省消防總隊堅持提高質量、規範運作、落實制度,不斷加快支隊黨委工作規範化、科學化、制度化進程,進壹步增強了“前線指揮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壹個堅實的“前線指揮部”在滅火救援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建立學習型黨組織,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用實踐檢驗。”江西省消防總隊負責人說。江西總隊建立了總隊、支隊黨委班子成員重大任務具體負責制,堅持在重大任務和活動中錘煉隊伍。在福州唱破大堤救援、東鄉火車脫軌救援中,該支隊65名隊員英勇沖鋒陷陣、以身作則,帶領官兵救援疏散群眾4.8萬余人,充分發揮了領導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科學有效的指揮也有效保證了現場官兵的人身安全。江西總隊也充實了8小時以外的指揮待命力量。明確各支隊、大隊、中隊主官是本單位安全工作的第壹責任人,堅持“誰領導、誰負責”、“誰指揮、誰負責”、“誰管理、誰落實”、“誰犯錯、誰負責”的原則。
為確保制度執行不變,江西總隊采取月初上報支隊黨委計劃、總隊視頻取樣、月底公布情況、定期派總隊黨委成員參加支隊級單位民主生活會等措施,對黨委規範化建設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建立健全了“好班子”、“壹對好官”、優秀領導幹部評選機制,擴大了考評分數在班子中的比重,實行了團結廉政考評滿意率在90%以下的評選好班子“壹票否決”制度,有力地推動了規章制度的落實,促進了班子規範運行。
守護安全從“心”開始
作為壹名合格的消防指揮員,應具備應對各種特殊情況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這樣才能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有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抓住有利時機,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從而贏得最後的戰鬥勝利。優秀的消防指戰員應具備“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的心理素質。
滅火和救援行動的安全是消防部隊的首要任務。但是,在安全工作中,僅有善意的勸誡和醒目的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從“心”出發,關註官兵的心理健康,安全工作才能落到實處。
揚州:築牢官兵心理屏障
據江蘇省揚州消防支隊問卷調查,所有參訓官兵都認為自己集體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提高,92%的官兵認為心理壓力得到了緩解,普遍反映情緒低落、不上進、渾渾噩噩的現狀得到了明顯改善。
針對部隊心理咨詢師少、心理骨幹缺乏的情況,揚州支隊與揚州大學、五臺山醫院簽訂協議,聘請6名地方心理專家參與支隊心理衛生服務工作。在過去的1年中,* * *邀請當地專家舉辦視頻講座3次,為心理學骨幹授課16課時。在“心理服務基層行”活動中,心理醫生和支隊輔導員組織了10多場專題咨詢。
今年初,揚州支隊投資8萬余元,在開發區大隊修建了心理咨詢室,配備了音樂按摩椅、塗鴉墻、發泄板等設施,及時為官兵解惑解悶。
阿勒泰:“加減乘除”進行訓練
針對當前消防官兵社會經歷、文化水平、性格特點的差異,為確保消防官兵思想穩定,防止安全事故發生,新疆阿勒泰消防支隊采用“加減乘除”的方法,做好官兵思想政治工作。
“加強”政治教育,牢牢把握政治工作的生命線。通過組織看電視新聞、讀報、學習討論,使全體官兵進壹步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不斷提高新兵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
“減少”較少的心理壓力,保證心理健康。通過定期的電話聯系和豐富多彩的警營文化活動,可以緩解心理壓力,有效增強訓練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廣泛開展談心活動,充分發揮心理疏導作用,監測骨幹及時了解思想、情緒、心理變化,註重觀察分析,做好心理工作。
“借勢紅門影院”營造濃厚的警營文化氛圍。充分發揮紅門影院的作用,每周定期播放壹部愛國主義教育大片,通過立體化教育方式,讓全體官兵深刻理解軍人的責任和使命,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英勇頑強的作風,激發艱苦訓練的熱情,積極營造濃厚的警營文化氛圍。
“消除”安全隱患,杜絕各類安全事故。每周進行安全形勢分析,定期召開安全工作分析會。每次演練前、出警前後,要檢查消防執勤裝備、訓練器材和訓練場地,按要求進行體能訓練前的熱身活動。
如何安全有效地進行滅火救援
加強戰鬥訓練中的安全教育,增強官兵的安全意識和心理防禦。定期組織學習全國滅火救援部隊歷年滅火救援事故報告、戰例、視頻資料,開展戰訓講座、安全講座、案例討論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引導各級人員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吸取事故教訓,樹立官兵安全意識,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在滅火救援中嚴格落實安全防護措施,形成“時時處處事事”講安全、會“講安全、會學習”的良好氛圍
建立基層指揮員系統化培訓機制,提高首戰指揮能力。要在充分調研基層指揮員缺位內容的基礎上,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組織作戰訓練業務骨幹通過培訓班、講座、研討、座談等方式,徹底解決制約基層指揮員指揮能力提高的問題。,通過建立訓練考核底線,提高基層指揮員首戰指揮能力,從而有效撲滅初期火災,減少人員傷亡的發生。
規範安全防護的使用規則,改進設備設計、維護和應用原則的實踐。目前災害現場情況復雜,戰鬥條件惡劣。沒有好的裝備,很難實現個人防護,更別說完成救援任務了。各級消防部隊應摒棄使用安全防護裝備的舊觀念,建立適應現代條件的新防護體系。基層單位要根據災害類型和現場實際情況,總結防護經驗和好的做法,形成壹套以轄區為作戰單元的安全防護使用規則。執勤中隊要開展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呼救等防護裝備的實際應用訓練和性能測試,掌握不同型號、不同品牌的空氣(氧氣)呼吸器在不同作業強度下的操作性能。要組織駕駛員進行消防車輛重型條件下的應急調度、道路行駛、停車、吸水等適應性訓練,提高安全駕駛和緊急避險能力。確保官兵懂原理、會操作、會使用,杜絕因裝備故障和操作失誤造成人員傷亡。
嚴格執行現場紀律,落實現場安全責任。建立“誰指揮、誰負責”的安全責任制,明確軍政主官是本單位安全工作的第壹責任人,對違反滅火救援現場紀律發生險情的單位或個人實行壹票否決,不納入評先評優和立功受獎範圍。對因組織、指揮或處置不當造成的傷亡事故,要嚴格執行滅火和應急救援現場紀律,嚴肅追究相關人員和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