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是網絡?

什麽是網絡?

看誰抄得快,對吧?

網絡,簡單來說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連接起來,形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計算機網絡是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多個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用功能良好的網絡軟件(網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絡操作系統等)實現網絡資源共享的系統。).

網絡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可以解釋為:

1,流網也被稱為網絡。它壹般用於管道系統、運輸系統和通信系統的建模。有時指的是計算機網絡,或互聯網由相關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絡、交通網絡、政治網絡等。

2.由節點和線條組成的圖。表示研究對象及其相互關系。有時帶箭頭的線表示從壹個節點到另壹個節點有壹定的順序關系。節點或線旁邊標註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註數字。在數學語言中,網絡是壹種圖,壹般認為是帶權的圖。網絡除了數學定義之外,還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即網絡是從某壹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稱之為什麽樣的網絡,如交換網絡、傳輸網絡、通信網絡、規劃網絡等。總之,網絡是從類似問題中抽象出來,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和研究的模型。

計算機網絡是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若幹自治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按照同壹網絡協議共享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實現網絡的四個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絡軟件軟件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編輯此段落]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

1946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十幾年來,由於價格昂貴,計算機的數量非常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而產生的。它的形式是通過通信線路把壹臺計算機和幾個終端直接連接起來。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作是局域網最簡單的原型。

最早的互聯網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源於ARPAnet。ARPAnet不僅研究了租用線路互連的分組交換技術,還研究了無線和衛星網絡的分組交換技術——這導致了TCP/IP的出現。

在1977-1979中,ARPAnet引入了當前的TCP/IP架構和協議。1980左右,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都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建立了最初的以ARPAnet為骨幹網的互聯網。1983年,所有ARPAnet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在UNIX上實現了TCP/IP(BSD 4.1)。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先後建立了兩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絡:中國科學網和BITNET。1984年,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和國家教育科技網。然後就取代了阿帕網的骨幹地位。1988互聯網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連接互聯網的電腦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學術用戶,這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裏程碑,互聯網的增長速度壹發不可收拾。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階段

第壹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初。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器。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終端使用遠程主機。

僅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的通信是不可能的。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LAN)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

多臺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和用戶資源子網。

最終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硬件和軟件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互聯網)

198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了不同廠商生產的計算機之間互聯的基本參考模型(OSI/RM)。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

交互式:網絡電視點播、視頻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圖書館等高速、可視。

中國網絡發展史

1,互聯網的階段性發展

從65438到0987,中國學術網向世界發出了第壹封電子郵件,標誌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四大主流網絡體系,即:CSTNET,中國科學院科技網;CERNET教育部的教育和科學研究網絡;原郵電部CHINANET和原電子部金橋網絡CHINAGBN。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1987—1993,也是研究和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的壹些科研部門和大學開始將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化,並開展科研項目和科技合作,但這壹階段的網絡應用僅限於小範圍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是1994到1996,也是初始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教育科研示範網絡工程進入互聯網,中國被正式認定為擁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聯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迅速發展。截至199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已達20萬,互聯網開展的服務和應用逐漸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到現在,是中國互聯網最快最快的階段。97年後,中國網民數量基本上每半年翻壹番。如今,網民數量已經超過10萬。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03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數為6800萬。這壹數字比年初增加了890萬,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2220萬。

目前,中國有5家擁有獨立國際進出口線路的商業互聯網骨幹單位,以及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的非營利性互聯網骨幹單位。現在有600多家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ISP),其中140是跨省經營。

隨著網絡基礎的完善、用戶接入新技術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以及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升,接入網速慢帶來的瓶頸問題將得到進壹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更快,從而推動更多應用在線實現。

[編輯此段落]

網絡分類

按覆蓋範圍:

局域網LAN(作用範圍通常是幾米到幾十公裏)

曼(在萬和蘭之間)

廣域網WAN(作用範圍壹般為幾十到幾千公裏)

按拓撲結構分類

總線類型

環形的

星星

網狀

根據信息交換的方式:

線路轉接

消息交換

包交換技術

[編輯此段落]

網絡安全性

網絡安全是關系到國家安全和主權、社會穩定和民族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問題。隨著全球信息化的加速,其重要性越來越重要。“家是國”,安全問題刻不容緩。

網絡安全是壹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學科的綜合性學科。

網絡安全是指網絡系統中的硬件、軟件和數據受到保護,不受意外或惡意原因的影響,系統連續可靠地運行,不中斷網絡服務。

網絡安全本質上是網絡上的信息安全。從廣義上講,所有與網絡上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和可控性相關的技術和理論都是網絡安全的研究領域。

網絡安全的具體含義會隨著“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比如從用戶角度(個人、企業等。),他們希望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利益的信息在網絡上傳輸時受到保密性、完整性和真實性的保護,以防止他人或對手利用竊聽、冒充、篡改、否認等手段侵犯用戶的利益和隱私,進行訪問和破壞。

從網絡運營和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希望對本地網絡信息的訪問、讀寫進行保護和控制,以避免“陷阱門”、病毒、非法訪問、拒絕服務和非法占用控制網絡資源等威脅,阻止和防禦網絡黑客的攻擊。

對於安全部門來說,他們希望過濾和阻止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國家機密的信息,從而避免機密信息的泄露,避免對社會造成危害,給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從社會教育和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網絡上不健康的內容會阻礙社會穩定和人類發展,必須加以控制。

[編輯此段落]

網絡的目的

網絡通信

中國現代傳媒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石蘭認為,網絡傳播有三個基本特征:全球性、互動性和超文本鏈接。所以它對網絡傳播的定義是: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以大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和發布者並能隨時反饋信息。它的文本形成和閱讀是在超文本中完成的,各種文本和不同教育水平之間有隨機的鏈接(國際出版社,2000年第6期,第49頁)。

也有人認為,“網絡傳播”是近年來傳播學中廣泛出現的新名詞。它是相對於報紙、廣播、電視三大媒體而言的。網絡傳播是指以多媒體、網絡和數字技術為核心的互聯網,又稱網絡傳播,是現代信息革命的產物(國際出版社,2000年第6期,第49頁)。

我們認為,所謂網絡傳播,實際上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人類的信息(包括新聞、知識等信息)。網絡中傳播的信息以數字形式存儲在光、磁等存儲介質上,通過計算機網絡高速傳播,並被計算機或類似設備讀取和使用。網絡傳播是以計算機通信網絡為基礎,進行信息傳遞、交流和利用,從而達到其社會文化傳播的目的。網絡上的讀者數量龐大,可以通過網絡高速傳播。

網絡傳播的相關學科主要有: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新聞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等。

網絡電話

網絡電話,也稱為IP電話,通過互聯網協議(IP)傳輸語音。傳統的國際電話是類比傳輸,先把語音轉換成信號,通過銅纜把語音傳輸給對方。VoIP通過網關把語音轉換成數據信號,然後壓縮成數據包,再從互聯網上發出去。當接收端收到數據包時,網關會對其進行解壓縮,再次變成語音供對方收聽。目前網絡電話連接方式壹般可以分為三種:PC對PC,PC對電話,電話對電話。VoIP使用TCP/IP協議,通過專門的軟件(往往是壓縮的,這也是VoIP軟件的技術關鍵點)將主叫方的語音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後封裝成小數據包。小數據包自由尋找網絡空閑空間,向對方傳輸語音數據。對方的專用設備或軟件在收到數據包後,會做出將語音轉換成數據包的逆向過程。如果對方接收方不壹致,就需要進行技術處理。整個通話過程中,我們不用租用專線,只需隨意使用網絡,大大節省了通話費用。壹般費用國內幾分錢,國際壹般幾分錢,所以費用很低。

網絡電話是壹個革命性的產品,它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實時傳輸和雙向通話。您可以通過您當地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或電話公司以非常低的成本呼叫世界各地的其他電話用戶,VoIP呼叫在內部是免費的。從辦公室工作人員到家庭用戶、學生、網上沖浪者、遊戲玩家和祖父母,VoIP提供了壹種全新、簡單和經濟的方式與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同事通話。

網絡電視

IPTV即交互式網絡電視,是利用寬帶網絡的基礎設施,以計算機(PC)或“TV+IPS TB”為主要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視頻點播、互聯網接入、電子郵件、遊戲等多種交互式數字媒體服務的全新技術。

在線教育

網絡教育是指在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揮網絡的各種教育功能和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優勢,向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的壹種網絡教學和學習服務。這種服務體現在用數字技術傳輸內容,開展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非面對面教育活動。

網絡金融

所謂網上金融,又稱電子金融,是指在互聯網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上金融機構、網上金融交易、網上金融市場和網上金融監管。它不同於以物理形式存在的傳統金融活動,它是存在於電子空間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式虛擬化,運作方式網絡化。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網絡時代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壹種金融運作模式。

網絡保險

網絡保險是基於計算機網絡的新型保險營銷模式,不同於傳統的保險代理營銷模式。

網絡保險的產生和發展是歷史的趨勢,代表了國際保險業的發展方向。

目前國內保險網站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壹類是保險公司自建網站,主要宣傳自己的險種,如平安保險的“PA18”、泰康人壽的“泰康在線”;第二類是獨立的第三方保險網站,由專業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出資。不屬於任何保險公司,也提供保險服務,如電子保險、網上保險等。顯然,這兩類網站代表了我國網上保險的發展水平。對它們的實施策略和市場運作模式進行理性客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中國網上保險的發展。

網絡保險是壹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銀行、電信等行業,完善這個工程需要很長的時間。網絡黑客的攻擊使得目前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缺乏安全性,網絡保險存在隱患;然而,網上保險由於人為因素和保險當事人之間深刻復雜的背景和利益關系,容易出現欺詐行為。所以網絡保險僅靠線上運營是很難支撐的。如何禁止和懲罰利用網上保險進行保險詐騙?如何實現網上核保和網上理賠賠付?網絡保險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網絡保險技術是國家科技研究人員為維護服務器的安全,抵禦黑客、病毒、蠕蟲的入侵而研究的壹整套“安全加固系統”。截止到2007年2月7日,65438,新壹代“安全加固系統”由中央新聞聯播播出。

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On-lineMarketing或Cybermarketing)的全稱是網上直銷,屬於直銷的壹種形式。它是企業營銷實踐、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指各種營銷活動(包括網絡調研、網絡推廣、網絡新產品開發、網絡推廣、網絡分銷、網絡服務等。)企業基於電子信息技術,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和手段進行的。

[編輯此段落]

網絡語言

網絡語言是隨著網絡的發展而出現的壹種不同於傳統平面媒體的新的語言形式。壹誕生就受到廣大網友的青睞,發展迅速。網絡語言包括拼音或英文字母縮寫。具有壹定含義、形象生動的網絡動畫和圖片的數字,起初主要是網絡成癮者為了提高網絡聊天的效率或某種需要而使用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的語言。網絡新詞的出現,主要還是看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滿活力的網絡語言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那麽在公約建立之後,它們就可以被接受。

[編輯此段落]

網絡遊戲的起源

商業模式:網絡遊戲市場的快速擴張刺激了網絡服務行業的發展,網絡遊戲開始進入收費時代。許多消費者願意支付高額費用玩網絡遊戲。從《開士米之島》的每小時12美元到《精靈》的每小時6美元,二代網遊的主流收費方式都是每小時收費。雖然出現過包月收費的特例,但並未形成氣候。

1978年,在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羅伊·特魯布肖用DEC-10編寫了世界上第壹個MUD遊戲——《MUD 1》。這是壹個純文字的多人世界,有20個互相連接的房間,10條指令。登錄後,用戶可以通過數據庫進行交互。

Trubshaw離開埃塞克斯大學後,將MUD1的維護工作交給了Richard Bater。巴特爾繼續通過使用——“MUDDL——壹種由Trubshaw開發的特殊語言——來改進遊戲。他將房間數量增加到400個,進壹步完善了數據庫和聊天系統,增加了更多的任務,並為每個玩家制定了壹個評分程序。

埃塞克斯大學在1980接入ARPAnet後,來自國外的玩家數量大增,吞噬了大量的系統資源,大學不得不限制用戶的登錄時間,以減輕DEC-10的負荷。80年代初,巴特爾將MUD1的源代碼壹刀兩斷,供其他高校的同事和研究人員參考,這套源代碼流傳開來。到1983年底,ARPAnet上已經出現了上百個非法拷貝,MUD1迅速在全球傳播,出現了很多新版本。如今,這個最古老的MUD系統已經被授權給——美國最大的在線信息服務機構之壹CompuServe,更名為“英國傳奇”,至今仍在運行,成為運行時間最長的MUD系統。

MUD1是首款實時多人互動網絡遊戲,可以保證整個虛擬世界的可持續發展。雖然這個系統每天都會重啟幾次,但是重啟後遊戲中的場景、怪物、謎題都保持不變,這就使得玩家扮演的角色可以不斷發展。MUD1的另壹個重要特點是可以在世界上任何PDP-10計算機上運行,不局限於埃塞克斯大學內部系統。

1982年,約翰·泰勒(john tyler)和凱爾頓·弗林(kelton Flynn)組建了凱斯邁公司,在網絡遊戲發展史上留下了許多值得紀念的作品。Kesmai的第壹份合同是與CompuServe簽訂的。當時,約翰·泰勒(john tyler)看到CompuServe公司玩的壹個名為“MegaWars”的廣告——“如果妳能寫出這樣的遊戲,妳可以獲得每月3萬美元的稅收”,於是他發來了壹本與凱爾頓·弗林(kelton Flynn)壹起開發的《凱斯邁之島》(The Island of Kesmai)的手冊。凱邁島的運行平臺是UNIX系統,而CompuServe使用的是DEC-20計算機,因此凱邁公司為CompuServe重新開發了壹個DEC-20版本。這個遊戲大概運營了13年,1984年正式收費。收費標準為每小時12美元。同年,MUD1還在英國的Compunet上推出了第壹個商業版本。

1984年,馬克·雅各布斯(Mark Jacobs)創立了AUSI公司(Mythic Entertainment Company的前身,亞瑟王黑暗時代的開發者),並推出了遊戲Aradath。雅各布斯在家中搭建了壹個服務器平臺,安裝了八條電話線來運行這個角色扮演遊戲。遊戲的收費標準為每月40美元,這是網絡遊戲史上第壹款采用包月制的網絡遊戲。包月制有利於加速網絡遊戲的普及,將對網絡遊戲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可惜的是,包月制在當時並不具備成長的條件。在1990中,AUSI公司將龍門的價格定為每小時20美元。盡管這個比率令人吃驚,但壹些人仍然願意每月花2000多美元來玩這個遊戲。所以,包月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

1985年,比爾·洛登說服通用電氣公司(GE)的信息服務部投資建立了壹個類似CompuServe的基於ASCII文本的商業網絡服務平臺,被稱為Genie(GE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GEnie於6月5438+10月正式上市,其低廉的收費標準在用戶中引起了巨大反響,這也讓壹向優越感極強的CompuServe感受到了競爭的壓力。GEnie系統實際上是利用GE信息服務部的服務器,在晚上的空閑時間為用戶提供服務,所以收費很低,晚上的價格是每小時6美元左右,幾乎是CompuServe的壹半。

[編輯此段落]

網絡-中國四大骨幹網絡

中國公共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又稱郵電部互聯網、中國公眾互聯網,是郵電部管理的基於互聯網網絡技術的電子信息網絡。1995開頭聯網,5月向社會提供服務。CHINANET由主幹網和接入網組成。主幹網是其主要的信息通道,由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網絡節點組成。接入網是在各省(區)建立的網絡聯系形成的網絡。CHINANET靈活的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國的接入點可以方便地接入互聯網,享受互聯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為國內計算機的互聯和國內信息資源的享用提供了便利的網絡環境。

中國教育和研究網絡(CERNET)

1994開工,1995年底完成壹期工程,包括北京(網絡中心)、上海、南京、廣州、武漢、Xi安、成都、沈陽。有壹條國際專線連接美國。國家骨幹網(***11 64Kbps DDN專線)6月開通1995。二期工程完成後,國家骨幹網和國際聯網逐步升級,骨幹網達到2Kbps以上,國際聯網達到8Kbps以上。

中國科技網

由中國科學院主辦,清華和北京大學共建。4月,1994開通了與互聯網的專線連接。65438+1994年5月21日,國內最高域名CN主服務器設置完成,實現了與互聯網的TCP/IP連接。到1995年底,“聯網百所”工程基本完成。截至1997年底,已連接100多個以太網、3000多臺計算機、1000多個用戶,成為我國面積大、消耗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務設施齊全的全國性科研教育網絡。

中國金橋信息網

即由原電子工業部管理的全國公共經濟信息通信網,為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數據通信和信息服務。金橋網絡年底聯網,已開通24個城市,開發本地和遠程仿真終端1000多臺,提供全面的互聯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