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安頓下來》的片段,覺得很堵。
老閻和妻子在上海經營壹家包子店。他們是老實人,沒什麽能力。靠賣包子,他們在上海有了謀生的門道。
賣包子也賺辛苦錢。老嚴夫婦奮鬥了十幾年,可以說是節儉了。他們租了壹個幾平米的小窩棚,最後攢了300多萬。
這錢真的是他們壹輩子的血汗錢。就像很多家長的想法壹樣,都在想:反正都是為了孩子。
他們有壹個剛參加工作的兒子,談了談女朋友準備結婚的事情。
老嚴夫婦可以說是花光了所有積蓄給兒子買房,並在兒媳婦的要求下,加上了她的名字。
他們原本以為終於在上海有了家,媳婦也懷孕了。老兩口收拾好東西,搬去照顧即將出生的孫子,但門壹開,卻看到公婆已經先搬進來了。
公婆壹開始就把他們當客人,說:“我只是說說而已。哪天請妳過來做客,說曹操,曹操就到。”
這時,老嚴夫婦的兒子兒媳也從臥室裏出來了。媳婦見到公公婆婆,不但不打招呼,還翻了個白眼,砰的壹聲關上了臥室門。
老閻和老伴的兒子只是看著,沒有說話。
公婆把他們叫進來,說吃個飯再走。他們趕緊說,我順便來看看孩子過得好不好。
公婆見他們手裏拿著什麽,還裝聾作啞,故意問他們是不是來洗衣服的。
這時,兒子開口了:“爸爸媽媽,妳們先回去吧,我有空就來看妳們。”
老閻和老伴悻悻地答應了,臨走前還叮囑兒子不要想他們,多幫丈母娘幹點活。
02
他們的房子都退了。
下樓後,老兩口壹邊往三輪車上放東西壹邊說,剛來上海的時候,他們裝了兩個蛇皮袋,壹眨眼的功夫,攢了滿滿壹車的家當。
嚴老板說這話時眼裏含著淚。
最後老兩口被小區保安“趕走”,因為他們的三輪車停在了車主的車位上,老兩口壹邊道歉壹邊把車推回去。
來的時候,他們興高采烈地騎著三輪車,夢想著搬進新居的那壹天,精神抖擻;回去的時候,我孤獨的推著車,老嚴的老婆還是沒忍住,在後面推著,擦著眼淚。
看到這裏,我真的覺得很氣憤。
老閻和老伴用壹輩子的血汗錢全款買了房子。他們以為可以在上海定居,好好照顧孫子孫女。沒想到,裏面根本沒有住,就被鴿子抓走了。
這真是欺負老實人。
其實兒子媳婦婆婆都知道,只是媳婦摔門走了,婆婆心知肚明,兒子卻沈默了。三種不同的反應,但態度壹致。
於是,老閻夫婦只好轉身離開,走的時候還在為兒子打抱不平。
看到這樣的父母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顯然,他們本身就是好父母。他們辛苦了壹輩子,辛苦了壹輩子,願意為兒子付出壹切,視為理所當然。
然而,當自己的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他們仍然只想著自己的兒子。這不是把自己逼到絕境嗎?
我們中國有句話,叫養兒防老。這句話在很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尤其是老壹輩人。這就是為什麽有那麽多重男輕女的情況,父母願意為兒子付出壹切。
而老嚴夫婦就用這300多萬買了個教訓。所謂養兒防老,有個前提:這個兒子要懂得感恩。
有多少父母在外打拼,什麽都不跟孩子說,就覺得孩子要什麽都是對的。時間長了,他們撒嬌多了,卻把兒子培養成了白眼狼。
03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類似“有了媳婦忘了娘”的事情還真不少。
父母辛辛苦苦壹輩子給孩子買房子,還要照顧孩子甚至幫忙養孩子。最後買的房子住不下去了,覺得住進去會影響兒子兒媳的關系。
有的真的搬進來了,媳婦也沒啥好評價。他們經常故意找茬找矛盾,最後老人無奈搬走。
我以前聽過壹件事。
壹個老人努力了壹輩子,給兒子買了輛車,沒有房子。結果兒子兒媳搬進來後,兒媳嫌棄老人精神錯亂,不讓他住。
後來老人要搬走了,也沒多少錢了。他經常去菜市場撿別人在家不想吃的菜。這壹切她兒子都知道,卻還裝作沒看見。
最氣人的是,外人看著老人,老人自己卻默許這種做法,心甘情願,大家只能嘆氣,偶爾給老人點吃的幫幫他。
結婚後,婆婆要不要住在家裏,壹直是個熱門話題。
我想如果大部分媳婦面對這個問題,第壹反應壹定是:為了避免矛盾,最好不要和婆婆住在壹起。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人活在這個世界上要講良心二字。
有的婆婆明明有房子住,房子又不是他們的錢,還是首付,還要和兒子兒媳壹起住,然後矛盾不斷,影響夫妻感情。
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肯定是站在媳婦這邊的。
但是,如果是公公婆婆全款買的房子,而且只有這壹套,我想沒有人能拒絕他們住進去。
《安家》裏老閻媳婦的這種態度真缺德。即使住在公婆買的房子裏,她還是想和公婆劃清界限。
04
父母沒有為孩子無條件付出的義務。
在這個世界上,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互相傾註愛。
但無論如何,多愛自己總是要的。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總是沒有安全感的。
作為父母,妳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自己思考,而不是把人生的壹切都押在兒子身上,這樣輸的概率太大了。
人要為自己而活,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然後再去幫助別人,哪怕是血親。
很多孩子從小被父母慣壞,父母為他安排好了壹切,所以壹切都成了理所當然。最後他們不懂得感恩,心理承受能力還低,沒有能力養活自己。
我想奉勸天下父母,不要只做無私奉獻的好人。用努力和委屈自己的方式去幫助和教育孩子,讓他們從小知道生活的悲慘,成長為壹個有想法有尊嚴的人,這比什麽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