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國人民解放軍研究中心150中心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研究中心150中心醫院

部門簡介

全軍肛腸外科研究中心是全軍唯壹的肛腸專科中心,擁有床位150張。該中心是第二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的博士和碩士培養基地。科室90%以上的醫生具有碩士以上學歷。該中心自1987成立以來,已開展結直腸癌手術10000余例,患者來自除臺灣省外的全國各省市,尤其擅長中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和會陰人工肛門重建術。這項技術在國內外處於領先地位。對胃癌、乳腺疾病、肝癌、膽道系統疾病、甲狀腺疾病、腹膜後腫瘤的診斷和外科治療,以及肝、膽、胃腸疾病的微創技術治療有豐富的經驗;1987在河南省率先開展便秘診斷方法學和手術方法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術後療效達90%,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療效滿意。此外,在肛瘺、痔瘡等肛門疾病的診治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效果可靠,價格合理。

醫學成就

獲得軍內外高層次醫學成果獎3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軍隊醫學科技大會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7項,三等獎22項,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0余篇,專著4部。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礎項目3項,國家科委資助項目1項,全軍計劃指令性項目2項,全軍重大和共性項目7項。全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於2006年10月22日經總後勤部衛生部批準,5438+0,65438,由原全軍訓練傷預防研究中心升格(5月29日批準,1989)。(批準文號:[2001]衛子怡9號)。是總後勤部衛生部批準的我軍唯壹專業從事軍事訓練醫學的研究機構;不同於其他軍隊臨床醫學中心(所),它集預防、醫療、保健、科研、教學於壹體,以預防為主方向,以軍事訓練場為主戰場。我院是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的臨床教學基地。被總後勤部批準為1995研究生聯合培養點。我院每年接收來自軍隊和地方的59名學員,其中25人是軍人。研究所所長黃長林教授,第四軍醫大學、新鄉醫學院博士、碩士生導師。張莉是第四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左欣成為第二軍醫大學和新鄉醫學院的碩士生導師。學院培養了12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現擁有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9名。“十五”期間,我軍軍事訓練醫學研究所建立了我國軍事訓練醫學理論體系。壹是創立了“軍訓醫學”新學科。1999年國內第壹本《軍事訓練醫學》專著出版,隨後研究生和全軍繼續教育。同年,出版了壹系列知識書籍,以加強軍事教育的普及,奠定該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二是研究了2001全軍發布實施的軍用標準《軍事訓練傷診斷標準及預防原則》的編制和應用,確立了系統的基本專業技術規定;第三,首先提出了軍事訓練醫學心理學的概念,強調了心理幹預的作用。著重研究了新兵軍事訓練中心理適應不良的機制、特點及預防,指出軀體化、焦慮、恐怖等心理因素是導致軍事訓練損傷的重要因素。第四,2002年在全軍建立了10多個訓練傷監測(控制)點,建立了全軍監測系統,這將有利於對防治工作的監測,利用現有的防治資源,為研究提供良好的工作平臺。第五,加快基礎研究步伐,形成學科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重點研究塑造和重建運動系統的組織和功能結構,提高抗損傷能力,提出“強化循環訓練法”和“創傷在運動中愈合,功能在訓練中重建。”和其他想法;第六,1999,“全軍軍事訓練醫學專業組”正式成立,促進了這壹體系的學術交流和理論深化。據統計,軍訓傷年發生率從1993前的30% ~ 45%下降到近兩年的10%左右。

臨床有122張床位,有四個病房。博士5人,碩士24人,學士8人。碩士、博士學位占陸軍主力系列的70.7%。

在保持國內創傷骨科優勢的基礎上,關節鏡下治療骨關節疾病、頸前路椎間盤切除、植骨融合、鋼板內固定、後路胸腰椎椎弓根骨折復位內固定、骨腫瘤保肢手術、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在河南省具有領先優勢。治療終末期疾病、止肌移位增強肩關節穩定性、治療習慣性肩關節脫位、經腓骨下段截骨入路治療距骨骨折脫位作為國內自主創新手術優勢明顯。

燒傷整形科在治療重度燒傷患者、耳鼻乳腺及陰道(幹)重建等方面優勢明顯,積極開展醫療整形等業務。

康復理療科自2001成立以來,不斷開拓新業務,其中CYBEX-6000等速測試訓練系統應用於骨與關節康復訓練優勢明顯。

醫學成就:

獲得軍內外高水平醫學成果獎4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38項,在權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專著4部。全軍計劃指令性項目2個,全軍重大和壹般項目6個。150醫院腫瘤診療中心是集腫瘤放療、化療、熱療、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消融、血液病治療、中醫治療為壹體的大型綜合性臨床腫瘤科。

人才團隊

中心現有專業技術人員50人,平均年齡30歲,其中放療12人,化療9人,血液科4人,中醫3人,護理22人,本科及以上學歷占20%,其中博士生1人,碩士生5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人。中級專業技術職務10。

部門和設備技術

中心設有三個臨床科室和三個研究室:放療科、化療科、血液科、放療研究室、化療熱療研究室、血液科中藥研究室。中心現有醫療床位120張,年收治患者約1500人。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專科中心在地方乃至全軍具有明顯的專科優勢,其中伽瑪刀治療患者4300例,x刀治療患者3900例,中子刀治療患者78例,熱療治療患者3400例,均為全軍首創,在全國具有壹定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科學研究

十幾年來,腫瘤中心吸引了很多高學歷的專科醫生來我科工作,聘請了很多國內外知名專家作為診療中心的顧問。在腫瘤綜合治療和設備應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療效和自身的特點。目前已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四等獎8項,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數十篇。腫瘤中心人才結構合理,治療設備齊全,專業技能全面,臨床優勢明顯,為全國腫瘤患者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和精湛的技術。中心現有固定資產1.2億元,具備進壹步發展的條件和潛力。基本情況

濟南軍區150醫院信息化建設始於1986,信息科成立於1990,是全軍“軍衛壹號工程”(高級網絡版)首批試點單位之壹。1998被濟南軍區衛生部確立為軍隊信息管理研究中心,1999被總後勤部確立為醫院統計與信息利用研究基地。基地現有專業技術幹部15人,均為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研究生4人,高級職稱4人,平均年齡31歲。基地成立以來,共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5項,四等獎4項,發表論文100余篇。2000年被總後勤部衛生部評為全軍信息化建設先進單位,2001被濟南軍區評為先進單位,榮立三等功兩次。

基地貼近醫院工作實際,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提出醫院統計信息職能部門應向“三個方面壹個支點”(管理者信息服務、業務技術人員信息服務、患者信息服務三個方面)的服務模式轉變。壹個支點: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支點),拓展醫院統計信息服務渠道,建立科學高效的醫院信息服務和利用體系。先後開發了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和醫院管理人員統計信息簡報。面向臨床的“醫師績效統計評價系統”、“整體護理統計信息系統”和面向業務人員的“知識信息推送服務系統”等。,他們的研究成果已在多家軍隊醫院推廣使用。同時為數十家軍隊醫院提供技術支持,覆蓋新疆、甘肅、西藏、四川、陜西、雲南、河南、山東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為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搭建和諧平臺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院黨委高度重視醫院信息化。1998成立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主席為院長,業務副院長、醫務部主任、信息中心主任為副主任,成員為信息部、財務部、藥劑科、設備部、集中采購部主任。2001年初,為進壹步落實支部黨委《關於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意見》,醫院黨委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實際情況,下發了《加強醫院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多次聽取信息中心工作匯報,對任務目標、分工、預算進行了詳細討論和部署,提出了“貼近臨床、延伸內涵、規範硬件”的新目標,以求合理。

為落實分公司指示,監督工作質量,醫院信息管理委員會定期對信息中心工作進行檢查指導,實行階段匯報與抽查相結合,工作站信息反饋與管理專家評估相結合,合理核算資金和實際運行效果,確保信息化建設的實施。在醫院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根據不同階段轉變不同的服務理念,堅持“三面壹支點”的服務理念(即“面向管理者的統計信息服務、面向業務技術人員的知識信息服務、面向社會和患者的就醫咨詢信息服務;壹個支點:以現代電子技術為支點),提出了為未來高技術局部戰爭準備的衛勤信息服務,選題立項,增加了信息化建設的內涵,擴大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水平。

同時,為適應國家倡導的建設數字化學習型醫院的新模式,我們迅速將信息庫各專業單位的技術水平差異轉變為優勢技術的集成,形成了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統計、病歷、圖書、信息、遠程醫療為服務窗口的服務窗口,使技術優勢更加集中和優秀,服務水平更加細化和具體,從而保證了信息庫技術的穩步發展。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人才隊伍建設。為了可持續發展,信息庫應每年制定學科技術目標和人才培養計劃。壹是鼓勵技術骨幹成才,為其考研和深造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目前1同誌在國外讀研究生,1同誌在讀研究生。結果,信息中心接受了4人的研究生培訓;第二,加強與國內IT精英的強強聯合,合理設計、開發和借鑒實用的醫院信息系統;第三,分批出去學習,開闊視野。年初,信息中心制定的出國留學計劃得到了院黨委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經過廣泛的調研,選擇了信息化建設有特色、有意思的醫院作為研究對象,以便從中學習,促進自身發展。四、堅持每周五業務學習制度,由部門骨幹輪流上課,包括數據倉庫技術、Pb編程技術、統計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等。,並把外語、計算機、文獻檢索學習作為本部門年度基礎學習計劃。目前,軍隊醫院信息化建設已走過全面實施的初、中級階段,各醫院“軍字壹號”運行平穩。為此,我們深刻認識到,不應該停留在“首批上線版”的功勞簿上,而應該充分發揮我們的技術優勢,把全軍醫院信息管理研究基地的品牌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品牌。為此,我們深入臨床研究,參與決策管理,了解醫院管理者需要什麽。臨床壹線需要什麽?醫院信息化如何發展等等。通過深入了解和需求分析,明確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方向:壹是不能花錢擺架子;第二,脫離臨床不現實;第三,要有總體目標技術內涵。為此,信息基地成立了技術課題組,大膽改革創新,探索醫院信息化建設新路子,開創醫院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1,在全軍率先開展PASS合理用藥系統試點任務,使臨床醫務人員在用藥過程中及時有效地掌握和運用醫學知識,預防藥品不良事件的發生,實現醫囑監控和藥品信息查詢。

2.基於醫院網絡信息資源,建立了統計信息服務保障系統的數據倉庫。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提取、轉換和加載,利用聯機分析處理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實現決策支持系統的系列應用,從而實現對各級各類業務人員工作和績效的量化管理,達到激勵先進、鞭策落後的目的。

3.進壹步完善全成本核算體系,開發住院病人欠費及欠費回收查詢流程、對外投資收益明細查詢窗口、價目表與醫保項目代碼對比設置窗口、醫生入院查詢窗口等程序。修改了軍字壹號醫院會計系統數據采集的接口程序,完善了軍字壹號醫院成本收入的采集,實現了院內二級計算機全成本核算。

4.實現了醫院物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和物流的在線監控。目前,我們已經與Xi交通大學合作開發了新的材料管理平臺,以深化我們的材料管理水平。

5.全區實施新版電子病歷系統,完成監測時限、數據欄項目、病歷樹結構、檢查項目、ICD9編碼、自定義庫項目的設置,以及醫療監測數據、首頁、病歷評分的統計。

6.發展電子醫療系統,實現醫院機關管理和辦公自動化,加快醫院管理現代化。並對機關各類人員進行量化考核,達到末位淘汰的目的。

7.衛星通信技術應用於遠程教學、遠程咨詢和會診。首批成為全軍雙向遠程衛星網站之壹,與全國100多家醫院建立了聯系。目前會診病例數居全軍第二,並建立了遠程教學光盤數據庫。

8.建立了網上圖書館,中國醫院知識庫、外文集成全文系統、Medline、CBMdisc等各種數據庫。已提供實現在線視頻點播、閱讀書刊、文獻檢索等功能。,並享受廣泛的信息資源。

此外,近年來圍繞醫院的深度管理開發了壹系列軟件:

1,“醫院綜合統計信息服務系統”在全軍推廣使用,為軍隊醫院信息資源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對軍隊統計數據的上報起到了規範作用。

2.“整體護理管理系統”為護理管理者提供了監督檢查機制的數據來源,使護理文件科學化、規範化。

3.科技信息推送服務系統,以減輕用戶的認知壓力,縮短檢索文獻的時間,凈化網上知識信息環境,使知識信息唾手可得。

4、“病人醫生選擇系統”,工作組醫生的工作量考核和管理。

5.“網絡信息簡報”使管理者能夠及時、全面、準確地了解醫院的整個醫療活動和不同時期的指標對比情況。

6.網上病歷質量反饋系統,從而提高病歷的內涵質量和書寫水平。

7.臨床醫師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為醫院管理者提供了科學、客觀、全面的臨床醫師評價數據。

8.醫院ASP信息資源平臺借助醫院信息系統平臺,使醫院辦公管理自動化、有序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