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建築回填土施工工藝標準?

建築回填土施工工藝標準?

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準非常重要。標準的制定是為了更好的達到預期效果,每壹個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仲達咨詢為您講解建築回填土的施工工藝標準。

本工藝標準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構築物、大型場地、大型基坑和管溝的回填土。

2.1材料和主要機器:

2.1.1碎石土、砂土(使用細砂、粉砂時征得設計單位同意)和爆破碴可用作地表以下的填料。其最大粒徑不得超過每層攤鋪厚度的2/3或3/4(使用振動壓路機時),含水量應符合規定。

2.1.2粘性土應進行含水量檢測,必須達到設計控制範圍後才能使用。

2.1.3鹽漬土壹般不宜使用。但填料中不含鹽結晶、鹽塊或含鹽植物的根,鹽漬土可按《土方與爆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附表1.8的規定使用。

2.1.4主要機具:

2.1.4.1裝載用的運土機械包括:鐵鍬、自卸汽車、推土機、鏟運機、翻鬥車。

2.1.4.2碾壓機械包括:平輥、羊腳輥、振動輥。

2.1.4.3壹般機械有蛙式或柴油打夯機、手推車、鐵鍬(平的或尖的)2m鋼直尺、20號鉛絲、膠管等。

2.2操作條件:

2.2.1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料種類、密實度要求和施工條件,合理確定填料的含水量控制範圍、虛鋪厚度、壓實遍數等參數。重要回填土方的參數應通過壓實試驗確定。

2.2.2填築前,應對填築基層和已完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檢查合格後,辦理隱蔽驗收手續。

2.2.3施工前,應設置水平標高標誌。如在大型基坑或溝渠邊緣每隔1m釘水平樁或在相鄰固定建築物上抄標準高程點。在大面積或地板上每隔壹定距離釘水平樁。

2.2.4確定土方機械和車輛的行走路線,應事先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加固、加寬等準備工作。同時要編制施工方案。

工藝流程:

基坑底清理→檢測土質→分層鋪土→分層碾壓→檢測密實度→

修整、找平和驗收

3.1填土前,應對地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的樹根和垃圾進行處理和清理。

3.2檢查土壤質量。檢查土料的種類、粒徑、有無雜物、是否符合規定、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範圍內;如果含水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或均勻拌幹土等措施;填料含水量低時,可采取提前灑水等措施。

3.3填土應分層進行。每層鋪土厚度應根據土質、密實度要求和機器性能確定。或根據表1-8。

3.5碾壓時,輪(夯)跡應相互重疊,防止漏壓或漏夯。當長寬比較大時,應分段進行填築。各層接縫應做成斜坡狀,打磨軌跡重疊。搭接約0.5~l.0m,上下兩層錯縫距離不應小於1m。

3.6當填土超出基底面時,應保證邊緣的壓實質量。填築後,如果設計不要求修坡,填築邊緣以0.5m寬為宜;;如果設計要求平整和壓實邊坡,寬填土可為0.2m。

3.7在機械施工無法碾壓的填築部位,應采用人工推土填築,用蛙式或柴油打夯機分層夯實。

3.8每層回填土方壓實後,應按規範規定進行環刀取樣,測量幹土的質量密度,達到要求後,進行下壹層鋪土。

3.9填築完成後,表面用拉線找平,凡超出標準標高的地方,要及時根據線找平;當標高低於標準標高時,應填土、整平、壓實。

3.10雨期和冬季施工:

3.10.1雨期填築工程應盡快連續完成;工作面不能太大,要分層分段,壹個壹個來。重要或特殊的土方回填應盡可能在雨期前完成。

3.10.2下雨時,應有防雨措施或方案,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和底板,以免邊坡坍塌或地基土破壞。

3.10.3填土工程不宜在冬季施工。如果必須在冬季施工,其施工方法應經過技術經濟比較後確定。

3.10.4冬季填築前,應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溫材料;距坡面1m範圍內不得使用凍土填築;填土的上層應采用不凍、不凍脹或透水的土,其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3.10.5冬季施工室外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填築高度不受限制;當平均氣溫低於-5℃時,填土高度不應超過表1-9的規定。但當填石和砂土(不含粉砂)及無冰礫石土時,不受表中填築高度的限制。

3.10.6冬季回填土方時,每層攤鋪厚度應比常溫施工時減少20% ~ 25%,凍土體積不應超過總填土體積的15%;其粒徑不得大於150 mm。凍土塊應均勻分布並逐塊壓實。回填土方應連續進行,以防止地基脫落或填土層凍結。並及時采取防凍措施。

4.1擔保項目:

4.1.1基底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範。

4.1.2回填土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或施工規範。

4.1.3回填土必須按規定分層夯實。壓實幹土的質量密度應抽樣測定,合格率不低於90%;不合格幹土質量密度最低值與設計值之差不應大於0.08g/cm3,且不應集中。環刀的取樣方法和數量應符合規定。

12頂面標高表面平整度+0,-5020用水平尺或拉線尺檢查,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

5.1施工過程中,定位標準樁、軸線控制桿、標準水準點、門架板在土方填運時不得碰撞,也不得擱置在門架板上。並應定期復測檢查這些標準樁點是否正確。

5.2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施工順序,並提供足夠的照明設施。為防止攤鋪過厚,嚴禁用汽車直接將土倒入基坑(槽)內。但是,大樓層不受限制。

5.3基礎或管溝的現澆混凝土應達到壹定強度,以免因回填而損壞,方可回填土方。

6.1未按要求測定土的幹土質量密度:每層回填土均應測定壓實的幹土質量密度,符合設計要求後,方可攤鋪上層土。試驗報告應註明土料類型、試驗日期、試驗結論和試驗人員簽名。不符合設計要求的,應有處理方法和復驗結果。

6.2回填土下沈:回填土下沈是由於冬季施工時虛鋪土超過規定厚度或有較大凍土塊,或壓實遍數不夠,甚至漏夯,基底有機物或樹根、落土等雜物清理不徹底造成的。為此,在施工中應認真執行規範的有關規定,嚴格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3回填土壓實不密實:幹土壓實時應適當澆水;回填土過濕,不夯實就是“橡皮土”。這時要把“橡皮土”挖出來,重新換土,然後壓實。

6.4在地形復雜、工程地質要求高密實度的地區填築時,應采取措施。(如排水涵洞、護坡樁等。),防止填土顆粒流失,造成不均勻沈降和坍塌等事故。

6.5當填土地基土為雜填土時,應按設計要求對地基進行加固,並對地基下的軟硬點、空洞、舊地基、暗塘等進行妥善處理。

6.6管溝回填時,為防止管道中心線移位或損壞管道,先用人工在管道周圍填土夯實,從管道兩側同時進行,直至管頂0.5m以上,在不損壞管道的情況下,方可采用機械回填夯實。

防腐絕緣層或電纜周圍的膠帶擦拭界面應使用細粒土回填。

6.7填土的沈降量應按設計要求預留。如設計無要求,可根據工程性質、填土高度、填料種類、密實度要求、地基條件等與建設單位* * *確定(沈降壹般不超過填土高度的3%)。

本工藝標準應有以下質量記錄:

7.1地基處理記錄。

7.2基礎鉆探勘探記錄。

7.3基礎隱蔽驗收記錄。

7.4回填土的試驗報告。

《建築回填施工工藝標準》的詳細信息可以在仲達咨詢設計鏈接中找到,妳想要的所有相關建築施工信息都有。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