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2030年,全球將有8億個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2030年,全球將有8億個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2030年,全球將有8億個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這是全球最有實力的老牌咨詢公司麥肯錫的分析報告中的數據。人工智能會搶人的飯碗,首先是從發達國家搶。預計美國、日本、德國25%的工作崗位將由機器人接管;對於中國來說,人工智能將占據約16%的工作崗位。其中,人口大國印度也將有9%左右的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

不要等到2030年,現在的每壹刻,人工智能都在取代人類。......

深圳壹家精密科技公司。過去,這個工廠的正常運轉需要650名員工的辛勤工作,但現在60個機械臂正在10條生產線上夜以繼日地工作。這個改造廠只剩下60個人了。不久前,工廠實現了90%的人力資源被機器取代,從而提高了250%的生產效率,降低了80%的不良率。

在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年輕勞動力短缺,越來越多的工廠空著。即使是制造機器人的工廠,也只能用機器人組裝機器人。日本政府已經在測試無人駕駛出租車,希望在2022年奧運會前實現?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全面商業化將為奧運會服務。

?無人駕駛?商業化的那壹天,出租車司機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很多行業,包括教育系統。

今年4月10,教育部網站發布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的通知。行動計劃提出未來將形成?人工智能+X?基於信息技術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行動計劃》還對中小學、大學等多層次教育體系提出了要求。未來將引入人工智能,普及中小學教育。

上次這讓中小學普及了?先進的技術?口號,還是那句話?電腦普及要從娃娃抓起?。

不用多說,17,18的寒冬,妳還在冒險嗎?人工智能+教育?公司。

但是人工智能未來真的可以裁員嗎?我們真的把教育後代的任務托付給機器人嗎?

答案是否定的。

?人工智能+教育?之所以能快速應用到教育市場。根本的壹點是,現在的教育體系是以信息為基礎的,我們總是想盡辦法向學生灌輸信息,而教育界和政界的掌權者總是控制著各種信息的討論?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信息不重要,並以此作為教育的標尺。

人工智能的優勢在於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輸出信息。這和現在的教育體制不謀而合。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的局限性。無論是圖像識別、語音識別、大數據還是雲計算,都處於處理分析數據、提供數據的階段。

雖然目前教育是以信息為基礎的,但教育的高級目的不是教會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創造和創新。

而且學生在學校受教育,不僅僅是為了接受知識。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處事風格會影響學生的成長。

對於壹些幸運的人來說,遇到壹個人格魅力爆棚的老師,是人生的壹大財富。

即使有壹天,人工智能發展到有情感的階段,可以像人類老師壹樣感染學生,但它本質上的缺陷也讓人懷疑它能否成為壹名優秀的老師。

?狗看不起人?人工智能放大了偏見

《再見失敗者先生》中的王老師是誰?狗看人分等級?勢利眼,對學生的評價來源於學生給自己的東西,給自己電視機的記得,送日歷的記不住,罵大春是大傻瓜,夏洛特是二傻瓜,對待學生有偏見。

而人工智能會產生並放大偏見。

在任何學習系統中,信息輸出都依賴於數據輸入。

我們潛意識裏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公平,因為它龐大的訓練集可以覆蓋壹切,壓倒偏見。但是如果訓練集是傾斜的,那麽最終的結果也會有偏差。而且,訓練數據集帶來的傾斜是永久的。

明顯的例子就是斯坦福的,被學術界聲討?看臉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系統和上海交大?通過他們的臉認識罪犯?系統。

盡管壹些系統是通過自我學習進化而來的,但大多數系統是通過與人類的互動來學習的。因此,系統的偏差是由交互用戶帶來的偏差產生的。

比如之前在魅族的微信官方賬號回復詹姆斯,後臺的人工智能自動回復?詹猩猩?。

這壹回復引起了國內詹姆斯粉絲的不滿,魅族緊急屏蔽了該詞條,並向粉絲道歉。

而小米的小愛音響正在向用戶提問?同性戀?它對同性戀的評價是什麽?極度扭曲的心理?。

魅族微信官方賬號和蕭艾的偏見都是在和用戶的互動中學習到的。

這種偏見會被放大。

比如妳在網上買了洗發水,再次訪問網站,系統會給妳推薦各種洗發水。

妳不喝洗發水,也不開理發店。妳已經買過了,為什麽全世界都向妳推薦洗發水?

人工智能的算法放大了妳對洗發水的需求。

那麽壹個容易產生偏見的老師,壹個能放大偏見的老師,他能成為壹個好老師嗎?

AI技術掌握在壹小部分人手中。

雖然AI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但實際上AI技術掌握在壹小部分人手裏。

說白了就是在灣區和紐約的白人手裏,在北上廣的少數科技公司手裏。

領英發布的《全球AI人才分布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有654.38+0.5萬人才,其中美國有85萬,占總人口的50%以上。而中國的人工智能人才呢?5萬多?,世界排名第七。

事實上,中國規模較大的人工智能公司有壹半是美國公司,中國43.9%的人工智能人才來自美國。他們中的許多人是從美國回到中國的華裔。英國是中國第二大人工智能人才引進地,占比15.3%。

從這幾年互聯網公司M&A的趨勢來看,每個行業壹開始都會百家爭鳴,最後獨角獸巨頭公司占優,資金和人才會向這些公司聚集。而成為老板的公司容易變得傲慢專橫。

吃飯?人血饅頭?百度是這樣,打死乘客的滴滴是這樣,操縱美國大選輿論的臉書也是這樣。

國家的重型武器不應該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的根基不應該被少數公司壟斷。

如果呢?AI+教育?行業的發展和互聯網公司壹樣,最後市場被壹家巨頭公司壟斷。這個公司壹旦開始作惡,灌輸給學生的信息對教育的危害不亞於假奶粉、假疫苗。

人們不應該像機器人壹樣思考。

蘋果CEO庫克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說。我不擔心機器人像人類壹樣思考,我擔心像機器人壹樣思考?。

人和機器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奇妙的創造力往往來自於壹瞬間的靈光壹現,即突然偏離現有的規章制度。人的模糊混亂的思維領域也能產生創造和創新。與機器不同,機器處理和輸出已知和準確的信息。當面對未知和混亂時,程序經常會崩潰。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信息傳遞者,其人格魅力和思想也會感染和影響學生。

人格魅力,激情,靈感,這些都是機器無法理解的混沌信息。

人類教師教育學生的最優解是什麽?壹千個人?,但老師本人是?幾千人?。?人工智能+教育?教育方法能做到嗎?幾千人?,但它的核心算法和功能是?壹千個人?。畢竟有效的算法也就那麽幾個,大部分公司都是依靠谷歌這樣的巨頭的源代碼和算法。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大腦,發展到最後?人工智能老師?我們的大腦是壹樣的。相似有效的算法可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獲取信息,但同時也可能讓學生像機器壹樣思考。

最終孩子們都像機器壹樣思考,思維方式變得相似。多樣性和創造性在哪裏?

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塑造學生的靈魂,幫助他們擁有正確的人生觀,比獲取知識更重要,這是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比擬的。教師這個職業和人類歷史壹樣悠久。工業革命、電氣革命、計算機革命淘汰了很多職業,但是教師從來沒有被淘汰。如果未來到處都是機器人在工作,教育人類的重任應該還是在人類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