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壹、微課的研究背景
(壹)什麽是微課
很多人會對微課感到陌生,進而聯想到微博、微信、微電影,從而認為微課指的是很短的教學過程。其實這個理解不夠準確。微課是這樣定義的:微課是指基於教學設計的思想,利用多媒體技術,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講解壹個知識點的音頻或視頻。
(二)微課的意義在教育教學中,微課所教授的內容是點狀的、碎片化的。這些知識點可以是教材解讀、強化主題描述、考點歸納,也可以是方法教學、教學經驗等技能的知識講解和展示。通過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將微課視為課堂教學的壹種有效補充形式,既適合移動學習時代的知識傳播,又滿足了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二,微課的案例回顧
(壹)微課《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有效提高了學生“先學”的效率。
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階段應用微課。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無法掌握整個知識點,甚至連教學中的重難點都難以突破。如果不解決這些“連帶”問題,那麽學生的預習就是無效的。對此,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學生容易產生疑問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而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掃清障礙。比如預習“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加減”時,很多同學不理解分數之間的加減,也就是分子之間的加減,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課前做了壹個“分母相同的分數加減”的視頻,讓學生在預習時把錯誤的想法扼殺在萌芽狀態,並借助微課正確理解算法和推理。這種微課有效提高了學生“先學”的效率。
(2)“植樹問題”微課有效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是學生課堂學習的中心,也是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和引導學生探索的核心內容。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設計大量的教學環節,讓學生有意識地從整個知識鏈中去理解知識。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學生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以至於老師厭教,學生厭學,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而微課恰恰能擊中學生的煩惱,以更直觀的形式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教“植樹”的時候,我先通過微課的視頻提醒學生要做的題目是“兩頭栽”,還用圖片舉例讓學生明白什麽是“間隔”,然後用化繁為簡的方法把例子變成簡單的線段,畫三個點出現兩條線段,畫四個點出現三條線段&;hellip& amphellip引導學生觀察“畫出的點數永遠比得到的線數多壹”的規律。最後我用壹條路徑代替線段,用小樹代替線段上的點,然後觀察發現期的規律:種樹的數量總是比樹與樹之間的間隔多壹棵。得出這個結論,例子中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僅讓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也在潛移默化中有效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難點。
(三)微課《稱重區》有效拓展了書內外的技能學習方法。
課後及時利用微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於課堂教學容量普遍較大,知識點較多,很多學生無法系統掌握。教師有必要制作微課,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進行進壹步的消化和整合,使自己的知識更加系統和深刻。比如學生學完“公頃和平方公裏”後,我做了壹個微課“稱重面積”。首先,我問了這個問題:我如何知道我們省和我們城市的實際面積?學生不解後,老師要及時傳授具體方法。最後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通過動手操作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本微課有效拓展了書內外的技能學習方法。
(四)“數學遊戲九宮格的填充技巧”微課有效激發了探究星號的興趣。
數學教材中有壹些星號,為學生探索數學的奇妙世界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師需要有目的地啟發和引導學生,把他們的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逐步形成他們學習數學的穩定興趣和學習、運用數學的信心。數學課本壹年級第二冊有壹個星號,上面寫著“把21、22、23、24、25、26、27、28、29這九個數字填在圓裏,使橫、豎、對角線上的三個數之和等於75”。這是典型的九宮格問題,對於壹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難。壹年級老師通過網上搜索找到了壹個填九宮格的公式,簡單易學,對解決這個問題很有幫助。於是,老師利用業余時間做了壹堂微課《數學遊戲中九宮格的填充技巧》。教學環節從這個星號開始,然後引出填九格的公式。然後結合九宮格圖進行點分析和相應的數字填充,再進行縱橫線的編號和驗證。最後,推導出用任意9個連續數字填充9個正方形的步驟和規則。這次微課雖然只有五分鐘,但卻耗費了老師們很多心血。最後通過QQ空間或微博呈現給壹年級學生,要求家長陪孩子看視頻,學習方法,解決問題。深入淺出的講解,從公式到驗證的科學推導過程,充滿樂趣和挑戰的學習方式,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壹年級學生及其家長都非常喜歡這門微課。親子學習的效果也非常明顯:全班同學都掌握了這個星號問題的_“秘密”。“我要挑戰星號問題”“星號問題真有趣”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熱門話題和探究學習的目標。這壹微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綜上所述,這些微課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壹定不能忽視微課的重要作用。要選擇合適的教學點,利用課內和課外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和探究,制作簡單的微課,讓學生有效利用課前預習、課內合作學習和課後探究,讓學生真正走進微課,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李燕單位:甘肅省山丹縣李三小學
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微課探索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視頻壓縮和傳輸技術的發展以及無線網絡的日益普及,互聯網進入了“微時代”,微博、微信、微電影等“微時代”的產品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普及開來。在這種環境下,“微課”應運而生,新穎、獨特、獨特。小學數學是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國小學數學教師已經開始嘗試將微課應用於課堂教學。盡管在實踐中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由於教育體制、教育理念、教師素質等問題,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遠未得到充分發揮。
壹,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內容設計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微課的內容是實現微課教學的載體,所以教師要想在課堂上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必須對內容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然而,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中,壹些教師對微課存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誤解,導致了微課教學形式大於內容的問題。比如有的老師不能根據教學目標或者知識的難易程度來設計內容。此外,部分教師在微課的選擇和呈現上存在僵化、僵化的問題,使得微課成為壹種變相的課堂灌輸,這樣的微課自然達不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2.微課的使用存在盲目和過度的問題。
微課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不是課堂教學的全部。也就是說,在應用微課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判斷是否使用微課,即在遇到壹些較難的知識點時,可以做成微課,保證學生反復學習,而對於壹些簡單的問題如數學概念,可以直接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但在實際教學中,壹些小學數學老師把微課當成“法寶”,忽略知識點的具體情況總是以微課的形式呈現。這種對微課的盲目濫用,不僅讓學生對微課失去了興趣,也讓學生在學習中過於依賴微課復習,產生了聽課的惰性。
3.對微格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盲目濫用微課,有的老師對微課嗤之以鼻。他們堅信課堂教學在知識傳遞中的重要作用,卻沒有意識到微課已經隨著時代的變遷成為豐富教學內容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知識灌輸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存在嚴重弊端,導致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如何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微課
1,預覽中的應用程序
預習是學習新知識的起點,也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壹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熟悉課本知識可以事半功倍,利用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預習的重點,從而大大提高預習的效率。比如在“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的預習教學中,教師在課前將預習內容制作成微課,通過網絡發給學生。而學生根據微課的內容對知識進行梳理,同時在預習中對問題進行標註和梳理。課堂上,通過對學生預習的檢查,教師發現部分學生對“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實際應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內容理解有困難。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大大提高了學生聽課的效率。
2.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與學生交流,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實現知識重點的科學教學。比如大三學生對24小時計時法的理解往往存在偏差。於是,壹位老師制作了微課來解決這個教學難題,並在課堂上播放。微課的內容從問題入手,就是老師給學生看了壹張火車票,上面顯示的發車時間是65433。通過這個問題引發的思考,老師介紹了24小時計時法,並教給學生這種計時法與12小時計時法之間的轉換,而學生在此類實際問題中也很容易理解24小時計時法的含義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在知識整合中的應用
課堂上的知識需要課後的復習鞏固,而微課因為自身的優勢,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復習知識。比如,學生可以“復制”微課的內容,反復觀看和學習課堂教學中沒有及時消化的內容,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網絡向老師請教,直到完全掌握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課後練習,通過練習反饋,教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
三。結論
總之,微課作為信息時代壹種新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在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科學設計微課,在課堂上合理規範和使用微課,保證學生借助微課深入分析知識點的重難點,進而完成教學目標。
作者:周廣州單位:阜寧縣楊集中心小學
下壹頁有更多關於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精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