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壹本書看透大齡女性的最終結局

壹本書看透大齡女性的最終結局

我第壹次讀谷崎潤壹郎的作品。這本書可以簡單概括為:壹家四口漂亮姐妹,兩個大姐姐為兩個小姐姐的個人婚姻發愁。

故事不復雜,文筆也不復雜。難得的是,雪子和妙子兩個關鍵人物的婚姻,展現了整個關西地區的人情、階級和風貌。

恰好日本關西地區(大阪、奈良、京都)是我很感興趣的地方,不久前剛去過日本。這本書可以說極大的滿足了我去日本不了解關西當地人生活的遺憾。

人物寫法很簡單。

在敘事視角和人物描寫方面,古琦對紫雪(三姐)的描寫是通過壹種客觀的視角,而不是自己的敘述和心理呈現,給人壹種神秘的美感和了解這個人物的欲望。

他對敘述者幸子(二姐)的描寫側重於心理描寫。通過這個數字,人們對壹個東方傳統和諧家庭的特征印象特別深刻。幾乎和壹個中國家庭壹模壹樣。心理描寫讀起來好像是身邊的人。更準確的說,是像我媽壹樣,什麽都愛操心。很親切,也很好理解。

古琦對妙子(小妹)的客觀透視主要是為了對比和襯托雪子。雪子代表東方之美,而妙子代表西方之美。他們的選擇、命運、生活狀態、經歷形成鮮明對比。

雪子繼承了很多古琦對美的理解。她長相清秀/清瘦,但極其健康,不是林黛玉那種病態。安靜,優雅,隨和。但在是非問題上不會妥協,是非分明。而這種是非分明的性格不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而是在壹些更深層的地方顯露出來,減少讀者對這個性格“懦弱”的猜測。

雪子的美是通過與妙子的對比體現出來的。尤其是在最後描述妙子的結局時,它含蓄地體現了作者的價值主張。妙子的性格不羈,有壹些缺陷,比如說謊,在與男性的關系中自私,最後難產,孩子壹出生就夭折了。谷崎潤壹郎含蓄地提到,這是壹種因果輪換。

“西化”的妙子喜歡混亂。

妙子與男人的關系糾纏不清,最終兩敗俱傷。因為愛的缺失,我努力去得到,最後在感情上壹蹶不振,愛情走錯了方向。這段感情路結束的時候,是倉促的,是壹個人的心被撕裂後,落入塵埃的選擇。

美由紀子恰好在感情上很冷漠。相親壹次又壹次的相親,她拒絕了不想結婚的人,沒有太急於結婚,也沒有表現出對愛情的熱切渴望。這種對逐年成長變化無動於衷的成功,正是筆者在經歷了多次失敗的相親經歷後,對安順的美好看法。

班級群體形象

小池潤壹郎通過雪子的相親,讓我們看到了大阪各界人士的全貌(幾乎是全貌)。從沒落貴族到普通平民,從富裕家庭到工薪階層。從第壹次婚姻到第二次婚姻。印象最深的壹幕是雪子和壹個很有排場的有錢人約會,被安排在“爛館”。在男人無聲的奢靡和驕傲面前,雪子顯得很無力。這個時候不是兩個人在約會,而是兩個家庭在約會。壹個沒落了的貴族,壹個富貴了的貴族,顯然,豪門占了上風。不懂得依附和奉承的雪子,在這場相親中顯得那麽不合適,卻又那麽“雪子”。

作者最後安排雪子嫁給了壹個同樣沒落的貴族血統。這個貴族家庭的奢靡幾乎已經煙消雲散,但是相親對象很有才華,有優越家庭培養出來的才華。最終,雪子默默同意了,這本書以雪子的婚姻告終。結局無疑是符合大眾預期的。

東方之美,雖美,卻有瑕疵。

雖然谷崎潤壹郎很愛東方的美,比如他寫過很多次幾個姐妹壹起賞櫻,雪子的美,日常生活中的優雅,但他也寫過東方的“慢”“慢”“不願意打擾別人”造成的阻礙。

最明顯的是,在醫學上,比如病人得了壞疽,醫生本來可以盡早做壹些西醫的治療,但是因為醫生自身的傳統,病人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就死了。在妙子分娩時,同樣的情況幾乎發生了。此時,妙子的家人已經表現出對傳統醫術和醫德的不滿和幹涉。

以雪子相親為例,由於家人的過度謹慎,並不是雪子多次相親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例如,雪子的姐姐幸子在雪子流產後生病的情況下,仍然為她安排了相親。在相親對象不夠體貼的時候,她保持沈默,讓身體受到了更大的傷害。(中國很多人也是這樣,為了集體利益自願犧牲個人。)

比如暴風雨來了,房子被震了,壹家人為了不打擾別人,遲遲不去鄰居家住,差點被瀕臨倒塌的房子壓垮。

另壹方面,作者並沒有過多地批評西方的方式。比如書中也描寫了俄羅斯和德國兩個外國家庭,作者的筆法也是對這兩個家庭大加贊賞,並且花了壹些筆墨來描寫這兩個外國家庭與雪子壹家的感情和交往。

然而,即便如此,這本書並沒有呈現大國互動的氣象和國際視野,而是對壹個外部國家的描述。更多的是呈現這個傳統大阪家庭的內心生活。顧啟潤壹郎的思想畢竟是日本的。

日式蛻變:陰郁之美

這本書我看的很快,甚至看完之後壹口氣看完了《春琴抄》。這不是偶然,因為谷潤壹郎太直白了,不像川端康成那麽啰嗦,沒完沒了地糾結於壹些細節,壹個細節可以寫好幾頁。雖然我喜歡川端康成,但我被殷珊虐待得很厲害,我能以極大的耐心完成它。看完什麽都不記得了,除了壹個背陰的院子。

谷崎潤壹郎的主要美學思想是“幽玄之美”,幽玄壹詞乍壹看並不陽光,所以並不反常。但是《秦春復制》裏的“變態”讓我讀完了,從骨子裏理解了。

這種“變態”在東野圭吾的《白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被虐待的女孩在心理上受到重創後無法自愈,靠虐待他人來達到心理上的滿足。在這個過程中,她早已失去了對他人的愛、同情和共情。在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中,也偶爾透露出小早川憐子在當老師的時候認識了壹個漂亮的女孩,並被這個女孩引誘,從正常到不正常,很難區分自己原本的性取向是正常還是不正常,甚至對女孩的誘惑垂涎三尺;在川端康成寫的《美人魚》和《千鶴》中,老人晚年愛上豆蔻少女的身體,年輕人愛上父親的小三,這些看起來都很“變態”。

但我不認為這些“變態”都可以歸結為日本式變態。在中國的土地上,也有很多類似戀童癖的變態心理。然而,谷崎潤壹郎的《變形記》和川端康成的《美人魚》中的《變形記》都與美密切相關。

陰郁的美不在於陰郁,而在於美。尤其是壹個女生的美,青春的美,安靜的美,消失前的美。對這種美好的貪戀,留戀,以及不希望這種美好消亡的近乎病態的堅持。

梁文道最近談到了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節目,並探討了三島由紀夫的“變態”心理。看完之後,感覺有時候人是通過擁有美來達到滿足的。有時候單純的占有是不夠的,於是破壞這種美好就成了壹種選擇。有的人破壞美好的東西,有的人通過自殘來達到。比如《秦春文案》中,為了達到與美的統壹,主人公不惜自殘,割去雙眼,達到致盲的境界,讓天人進入另壹種美的境界。寫到這裏,我不禁有點明白日本人喜歡剖腹產自殺是什麽意思了。。

(配圖來自電影《細雪》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