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年羹堯是顧笑春嗎?
年羹堯(1679-1726),清代康熙、雍正人。他是秀才,曾任四川巡撫、川陜總督、撫遠將軍。還被封為太保、壹等公、高官。他運籌帷幄,馳騁沙場。他配合各路軍隊平息西藏之亂,率清軍平息青海羅布藏丹津,立下赫赫戰功。雍正二年(1724),他進京的時候,得到了雍正帝的特別寵愛,真是壹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在第二年的12月,情況突然發生了變化,他被雍正帝剝奪了官職,並列舉了92項主要罪行,並自殺身亡。年羹堯(1679~1726),字良工,號雙峰,原籍安徽懷遠,漢族,後轉漢軍黃旗(據《安徽懷遠縣年氏族譜》記載,原為安徽懷遠火神廟北村牛王廟,明末遷懷遠西南胡疃廟(今胡疃廟))。出生年月不詳(壹說生於康熙十八年,即1679)。他的父親是工部侍郎兼湖北巡撫,他的哥哥年希堯也是工部侍郎。他的妹妹是胤禛的側福晉,雍正即位後被封為貴妃。年羹堯的妻子是宗室助理護國公蘇煙的女兒。成長經歷雖然年羹堯後來在戰場上建功立業,武藝成名,但他從小讀書,頗有才華。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不久被任命為國子監檢討。翰林院被譽為“玉堂清望之地”。庶吉士和書院中的官員壹直由漢族的傑出學者擔任,而年羹堯能夠成為其中之壹是令人矚目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羹堯以學士學位入閣,不久出任四川巡撫,成為政府官員。據清朝所撰《永憲誌》記載,此時年羹堯還不到30歲。年羹堯對康熙的非凡賞識和破格提拔深表感激。在奏折中,他說自己“感恩壹介愚三代”,必須“盡力報恩”。年羹堯到任後,很快熟悉了四川省的概況,提出了許多興利除弊的措施。而他自己也率先垂範,拒絕接受節禮,“甘於淡泊,不偏不倚。”康熙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壹直堅持下去,做個好官”。後來在擊敗入侵西藏的準噶爾部首領宿務阿拉波坦的戰爭中,年羹堯為了保證清軍的後勤補給,再次顯示了自己的卓越才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羹堯任四川巡撫,主管巡撫事務,掌管軍政民政。康熙六十年(1721),年羹堯進京朝覲,康熙賜給他弓箭,他升任川陜總督,成為魏的重要官員。今年9月,青海果洛克州地方叛亂,年羹堯在正面進攻的同時,利用當地部落酋長之間的矛盾,輔以“以扇攻扇”的策略,迅速平定了叛亂。康熙六十壹年(1722)十壹月,復元將軍、北子印禪被召回京,年羹堯被任命與管理復元將軍印的嚴新壹起主管軍務。雍正的左膀右臂到了雍正的寶座上,年羹堯備受器重,隆科多稱他為雍正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是胤禛的親叔叔,在胤禛登基前,他曾為他工作多年。他們的親密程度就不用多說了。雍正元年(1723)五月,雍正頒布聖旨:“如有地方調兵遣將,用膳,由邊防大臣及川陜滇總督依年羹堯辦理。”這樣,年羹堯掌管了西鄉的壹切事務,實際上成了雍正在西鄉前線的親信,權力地位實際上在撫遠將軍嚴新等諸侯之上。雍正還警告雲南、貴州、四川的地方官員,要聽從年羹堯的命令。同年10月,青海發生羅布藏丹津叛亂。青海局勢頓時大亂,西樵戰事再起。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將軍,駐西寧指揮平叛。雍正二年(1724)年初,戰爭的最後階段來臨,年羹堯命令將領們“分道揚鑣,搗騰巢穴”。各路兵馬冒著風雪,日夜兼程,迅速掃蕩敵人殘余。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攻擊,叛軍崩潰了。羅布藏丹金只率領200余人倉皇出逃,清軍追到烏蘭布克,活捉了羅布藏丹金的母親和另壹名叛軍首領垂拉諾木奇,並奪得其全部人畜。羅布藏丹金本人因為女扮男裝逃脫,投奔阿拉波寺。戰役僅歷時15天(2月8日至22日),大軍橫掃千裏,橫掃敵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犁地掃穴,大獲全勝。年羹堯“2000將軍”的美譽從此威懾西樵,在朝野享有盛譽。雍正對平定青海之戰的成功喜出望外,於是給予年羹堯特殊獎勵:在此之前,年羹堯已因平定西藏、平定果洛克叛亂的軍事功績,榮立三等功、二等功。這壹次,他通過精心策劃,出其不意,晉升為壹等公。此外,還授予了壹位子爵,由其兒子念斌繼承;他的父親年輕時被封為壹等公,外加壹個太傅的頭銜。此時年羹堯衛鎮在西北,還可以參與雲南政務,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年羹堯的失寵及隨後的整頓,是由雍正二年(1724)十月第二次進京引發的。在去北京的路上,他讓總司令範世傑和直隸總督李跪下為他送行。到了北京,在郊區迎接我的是王侯以下的官員,年羹堯安然坐在馬背上經過,看也不看。王子們下馬迎接他,他只是點點頭。更有甚者,在雍正面前,態度十分傲慢,“沒人客氣。”雍正於1920年入京後不久,就賞賜了軍功。北京盛傳這是接受了年羹堯的要求。還說阿玲(黃壩子銀座團成員)等人的整風也是聽了年的話。這些話極大地傷害了雍正的自尊心。年羹堯回位後,收到雍正的詔書,詔書中有壹段關於英雄保榮的話:“凡人之臣,易有所成,難有所成;成功很容易,但保持工作很難;保持壹個人的工作是容易的,但最終很難實現它。.....如果妳依靠妳的優點,妳就會背棄妳的善良,變成敵人。壹直都是這樣。”在這首《朱昱》中,雍正壹改以往褒揚的口吻,告誡年要謹慎自持。從此,年羹堯的處境壹落千丈。分析年羹堯失寵、定罪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壹、出醜。年羹堯自恃高,驕橫之風愈演愈烈。他在官方交往中驕橫跋扈,威風凜凜:向下屬官員贈送物件“令北叩頭謝恩”;發給督撫、將軍的公文,是並列公文,但稱為“命令”,把同樣的官員當作下屬;就連蒙古國的紮薩克郡國王富寶見到他也會跪拜。對於朝廷派來的禁軍,本應優待,卻在2000年左右作為奴隸被關起來“來回引路執鞭摔馬鐙”。按照清朝的制度,聖旨到了地方,地方官要接聖旨,跪九叩大禮,跪求聖安。但雍正的聖旨兩次去西寧,年羹堯卻“看不懂聖旨”。更有甚者,他曾向雍正贈送自費刻制的“劉奏折”。雍正打算自己寫序言,但還沒寫。年羹堯自己起草了壹篇文章,征求雍正帝的同意。在雍正面前,年羹堯也失態了,說:“沒有正式的儀式。”雍正很不高興。第二,組建黨派謀取私利。當時在選拔文武官員時,都優先考慮年羹堯推薦的官員和士兵,所謂“年選”。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形成以他為首的小集團,以陜西、甘肅、四川官員為骨幹,包括其他地區的官員。小說《兒女英雄傳》中寫的薊縣唐史,指的就是年羹堯,說他是七省將軍。“他有士兵數百人,軍人數千人,他如雲,他的謀士如雨。”這些都是藝術上的誇張,與實際情況相差很大,但也說明年羹堯的影響力很大。眼看著年羹堯聲勢漸盛,權力不斷膨脹,很多混跡官場的人都奔上門來了。而年羹堯也是壹個註重培養民間勢力的人。每當有壹個有利可圖的工作,他必須把他的私人親信。“異議者篩選出去,急於去的推薦退出。”比如,他彈劾直隸總督,說他是“窮小子”,“沒當過總督”,還推薦了他的私人李。趙誌遠因此丟了官職,於是轉投年羹堯門下,送給他價值20.2萬元的首飾。年羹堯利用雍正二年進京的機會,特意將趙帶到北京,“懇求引見四更”,以確保其可用。被年審降職的江蘇按察使葛,也兩次送來各種珍貴古董,年羹堯於是答應以後“關照”他。此外,年羹堯還借從軍之機,讓自己的未婚家奴桑丁成和魏誌堯分別成為直隸道士和代理副將的官職。第三,貪財。年羹堯收受賄賂,貪汙錢糧,金額達數百萬元。雍正初年,整頓吏治、懲治貪汙枉法是壹項重要的改革措施。在這個節骨眼上,雍正不會輕易放手。雍正壹步步懲罰年羹堯。第壹步是雍正二年十壹月年羹堯離京前後。此時雍正已經做出了攻打年羹堯的決定。年羹堯離開北京後收到的朱昱對他來說是壹個暗示。第二步,與相關官員打招呼。壹類是雍正的親信,要求他們與年羹堯劃清界限,揭露年的劣跡,以求自救;二是年羹堯不喜歡的人,讓他們知道皇帝要懲罰年羹堯,讓他們立場堅定;第三,與年羹堯關系壹般的人要提高警惕,疏遠、擺脫年羹堯,不要站錯了隊。這是為年羹堯的公開治療準備的。第三步是把矛頭直接指向年羹堯,把他從Xi安的老窩裏揪出來。雍正三年(1725)正月,雍正對年羹堯的不滿開始公開化。2000年,陜西巡撫胡紀恒奉命參加陜西郵路金南鷹的演出。雍正說,這是2000年任用私人、無序形成朋黨的做法,是不允許玩的。年羹堯曾參與殺害威脅知府的四川巡撫蔣興仁,蔡被罷官。審判後,他被判緩刑。年羹堯的私人王敬浩被任命為四川總督。這時候雍正已經下定決心要打擊年羹堯了。蔡威被押解回京後,雍正沒有同意將他與刑部壹同囚禁,而是專門召見了他。蔡威陳述了自己在任時與年羹堯鬥爭被誣陷,還扮演了年羹堯“貪婪暴力”的各種情況。雍正隨後下了壹道聖旨,上書:“年羹堯扮演蔡威。如果他被繩之以法,人們會認為我在殺死他之前聽了年羹堯的話。就這樣,年羹堯握著朝廷的把柄。”因此,雍正不僅沒有給蔡威定罪,反而提拔他為左都禦史,成為對付年羹堯的有效工具。雍正三年(1725)三月,出現了所謂“日月合五星珠”的“吉兆”,群臣紛紛祝賀。年羹堯還祝賀雍正晝夜兼程,勵精圖治。但是,表中字跡潦草,壹瞬間,我錯把“早晚”寫成了“夕晨”。雍正抓住這個把柄,說年羹堯不是個粗心的人。這壹次,他故意不把“早晚諫”這幾個字放在我耳邊。並認為這是他的“自立,顯不敬”,所以他在青海的戰功“也在我的許可與不許可之間”。然後雍正更換了四川和陜西的官員。首先,年羹堯的親信胡繼衡被撤職,代理四川知府的泰納被調回北京,這樣他就不能在任期內出事。四月,年羹堯被解除川陜總督之職,奉命交出撫遠將軍印信,調任杭州將軍。最後壹步是命令年羹堯自殺。年羹堯被轉移後,國內外官員更加了解情況,並揭露了他的罪行。雍正以居高臨下對待朝臣為名,剝奪了年羹堯的官職,並於當年9月下令將年羹堯逮捕,押解到北京聯合審理。12月,朝廷大臣將審判結果呈送雍正,為年羹堯列舉了92條大罪,並請求建立規範的刑罰。罪名如下:5項抗命罪,9項欺淩罪,16項非法侵入罪,13項傲慢罪,6項壟斷罪,6項避刻罪,4項虐待罪,18項貪婪罪,15項糜爛罪。雍正說,這92段中有30多段是要處死和斬首的,但念及年羹堯的功績和名望,“年將軍”的名聲全國皆知。如果他受到懲罰,恐怕天下百姓都不會接受,他必然背負冷酷無情、殺英雄的惡名,所以他表示了憐憫,給了他壹個牢獄之災。年羹堯父兄中的官員全部被革職,嫡親子孫發兵流放,財產抄入官中。這位叱咤風雲的年輕將軍最終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