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吳承恩的信息(最好是簡介)

關於吳承恩的信息(最好是簡介)

吳承恩(1500——約1583)生於射陽山。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淮安市淮安區)人。祖籍安徽,祖居樅陽高店,故稱高店吳氏。

1500(明弘治十三年),吳承恩出生於淮安山陽縣,進入壹個秀才淪落為商人的家庭。他的父親吳銳樂觀豁達,追求幸福的哲學。他取名程恩,字如忠,意思是希望他能讀書做官,感恩皇帝,做歷史上的忠臣。

吳承恩從小聰明,喜歡看野故事和奇奇怪怪的小說。“他喜愛牛張琪、段克谷等唐人寫的傳記,善於寫事寫情,想寫壹本關於他們的書。”“他年紀大了,在淮有名氣”,頗得官員、名士、鄉紳的贊賞。朱認為自己可以“讀遍天下書”,“以藏於家中的圖卷史,將其壹分為二”。

65438年至0529年(嘉靖八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創辦的龍溪書院,受到葛木賞識。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吳承恩才44歲就考上了壹歲進貢生。他去北京等官職,沒有被選上。

1551年(嘉靖三十年),吳承恩接任河南省新野縣知府。建庭、尊經、增儒、褒揚貞節、興修水利等道德事跡。

1553(嘉靖三十二年)遊歷湖南新化(古美山)壹帶,以賣文章、寫書為生。

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因母親老家貧窮,到浙江長興做縣令,常與好友朱豪飲,以詩酒為樂,並與嘉靖狀元、詩人許中行有交往。

吳承恩喜歡看野史和奇書。“他愛唐人如牛張琪、段克谷列傳,善寫事與情。每次都要寫壹本關於他們的書”,而且“以其年齡而聞名”,頗得官府、名士、鄉紳贊賞。《淮安賦誌》載他“敏而智,而富。“我喜歡看神鬼狐猴之類的書,比如《百怪錄》、《酉陽雜記》或《野史》之類的小說。

擴展數據:

長興縣成武承恩

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吳承恩六十三歲。他和當時的著名學者歸有光幾乎是同時被朝廷任用的。歸有光任長興縣令,吳承恩任長興縣令。這年秋天,吳承恩告別母親和妻子,背上《西遊記》手稿,去杭州壹遊。

壹個是錢不夠,壹個是懷念西湖的風景,所以壹直住在吳山腳下的神秘寺廟裏。第二年,也就是隆慶元年,我有幸為浙江軍務知府寫了《歷史簡介》,結束了我的訪問。正月中旬,我被正式指示離開杭州,前往長興赴任。

知縣,官居七品,為壹縣之長;八品官居縣丞,輔佐知縣,管理糧馬稅征收。吳承恩上任後,書中滿是案例,急需他審閱處理;但是每年的賦稅和糧食都收不上來,郡縣的官員都很生氣。吳承恩沒有埋頭於公文,而是上太湖,下苕溪,在民間進行民間走訪,了解情況,體恤百姓。

原來長興的征糧和湖州壹樣,實行“裏長”“賈長”制,100戶為壹裏,10戶為壹賈。交糧稅的時候,李昌和阿昌負責監督征收,這是壹個比較辛苦的工作,而且大部分都是田多糧多的大戶填的。但通過私下走訪,吳承恩摸清了這幾年收不到稅收不到糧的前因後果,主要是因為狡猾的大家族。

在太湖灣的李家莊,有壹個叫李天的大家庭。他有幾百畝良田,卻搞孫悟空的“分家”。他把家庭分成兩部分,讓親戚朋友名義上分擔壹些家族生意。征糧的時候,能逃就逃,能少征就少征。他還和長官勾結,把兩個貧困戶推上了局長和處長的位置,讓他們挨打受罰,老婆被賣了。

吳承恩意識到這些情況後,決心與歸有光壹起革除弊端,頒布了《長興縣編修通告》,實行都督、都督制度,規定都督、都督的職務由大農戶的分戶擔任,迫使大農戶帶頭收糧。

李甜等人得知這壹通知是針對大戶人家的,便串通壹氣,采取“軟攻”的辦法,取了大量的綢緞、布匹、黃金,分發給歸有光、吳承恩的家。歸有光、吳承恩哪裏肯收?反而當面罵他們。大戶見“軟攻”碰壁,便糾集壹幫地痞流氓,痛打稅吏。

吳承恩非常生氣,逮捕了李天,把他關進了監獄。李田有個叔叔在浙江茶園做官。他幾次派人建議釋放吳承恩,但吳承恩在歸有光的支持下,沒有理睬他。這只是打擊了大戶、富戶的氣焰,他們不得不按田收糧。長興縣圓滿完成了當年的收糧任務。

此外,吳承恩還與歸有光壹起,為人民伸冤,為罪犯減刑,壹次釋放了30多名違法者,並為被錯誤判處死刑的人減刑。當時長興人對歸有光、吳承恩的贊譽有加。

測試數據來源:百度百科-吳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