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日本的鴿籠,香港的鴿籠,我們的鴿籠終於新鮮出爐了。
我手機被這張圖刷屏了...
坐標在深圳,6平米,88萬,首付30萬!
6平米房子的推出,絕對是中國樓市的標誌性事件。
看到這個廣告,朋友們腦洞大開。
6平米,沒地方放下壹張床!
馬桶、臉盆、衛生間怎麽擺放?
小桌子、椅子、凳子、櫃子怎麽擺?
對了,還有廚房。廚房呢?
嘿!(#`O '),不得不說,這位同學,妳想多了。
在帝都、大深圳這樣的地方,壹張床就是壹個世界。
這是壹個努力工作的年輕人的全部夢想。
妳還想要什麽?
妳想要什麽樣的自行車
?
6平米的房子是什麽樣子的?
事實上,7月底,該項目6平米戶型壹經曝光,立即成為深圳地產界的“網絡名人”。人們覺得深圳會有鴿子籠!每次記者去現場,項目方都說公寓已經做好內部消化,不會對外出售。
不過,這次公寓上市了。
在售樓處,業務員展示了整個項目的房產證面積統計。根據以上信息,從6樓到15樓,幾乎每壹層都有面積約為6.61平米的極小戶型,壹* * *有9套,面積從5.73平米到7.48平米不等。
隨後,銷售人員帶領記者參觀了樣板間,狹小的空間裏擠滿了看房的人。有購房者表示,不壹定要買,只是想看看6平米的房子是什麽樣子。
從現場看,全小區精裝公寓169套。吸引了整個城市註意力的6平方米的微型公寓位於樓層的盡頭,全部面向東南,每個公寓都有兩到三個窗戶。
這9套非常小的公寓都是平層,並不是傳說中的復式樓。記者實地觀察,6平米左右的房子雖小,但能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為了擴大空間,樣板間設計了收納家具和折疊床。折疊床可以遙控,打開過程大概需要壹分鐘。
?
另外,開發商贈送了部分面積,實際使用面積約為12平方米。功能空間齊全,廚房,臥室,衛生間等等,但是戶型不方正,住起來可能不會太舒服。
?
?
銷售人員說只推出了4套6平米的戶型(其余內部消化),上午搶購了3套,現在只剩下1套。
“妳得快點,晚了就搶不到了!”工作人員再三催促,至於價格,價格是88萬。“這已經是壹個特別的房間了。買了以後再租出去,壹個月租金四千左右。”
?
銷售人員隨後提醒,雖然是很小的戶型,但是是小區產權,只能貸款30萬,首付在50萬左右。
根據2012年8月生效的新版《住宅設計規範》,由臥室、廚房、衛生間組成的最小戶型,使用面積應不小於22平方米。
因此,記者質疑6平米的公寓能否辦產權證。業務員直接說:“我們可以買,老板肯定會跑產權證的。待會兒給妳看產權證。”
業務員進壹步解釋,目前的政策確實是,如果壹套房小於20平米,產權登記中心有權拒絕發證。但是這9套房都有紅色的房產證。
“這種非常小戶型是歷史遺留問題。那時候規章制度還不健全,拿了證還得認。現在已經不可能了。”業務員說這9套房可以算是絕版的歷史證明了。
回售樓處找房產證的時候才知道,剩下的唯壹壹套房子也是用信用卡(借記卡)買的。銷售人員很遺憾記者沒有機會,可以考慮35平米的小戶型,給記者發了壹份35平米的房產證紅色復印件,註明6平米的證除了面積之外壹模壹樣。
每經記者從媒體上找到壹個6平米的公寓物業樣本。房產證登記信息顯示,此房實際產權面積6.68平方米,土地使用權證1998,產權70年,是限購限貸的標準住宅產品。
?
房價飆升後小戶型試水
說到“鴿籠”住宅,它代表了壹種普通人在土地金錢和高房價的大形勢下不得不選擇的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房價飛漲的深圳,更多在深圳生活的人可能要面對這個現實。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美國經濟咨詢公司Longview Economics最近的壹項研究顯示,深圳已成為世界上第二貴的城市,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何塞。分析顯示,深圳典型住宅的價格已經達到80萬美元左右。
?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也顯示,上周深圳新房成交均價達到60665438+萬/平方米,8月豪宅整體均價再創新高,達到96765元/平方米。
與房價屢創新高相反,深圳市規土委新公布的2016年度計劃提供宅基地125公頃,比去年減少26.5%,其中城市更新用地77公頃,占比62%。
來自賈立安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深市二手房成交20275套,其中總價400萬元以上的單套成交量持續增加,總價300萬元以下的套數持續減少。相應的,單價在5萬元以上的戶型占比最高,占比為43.5%。單價2.5萬元以下的單位幾乎絕跡。
數據揭示了壹個趨勢:深圳人想買房,高單價低總價的“上車盤”已經越來越小。因此,功能齊全、人性化的小戶型被稱為樓市中的壹股清流。
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松曾表達過壹個觀點,深圳樓市均價全面超過654.38+萬+,甚至趕超香港的前提是深圳樓市戶型全面減少。
目前深圳新房市場的小戶型大多在30平米以上,但在其他城市,已經有房企試水超小戶型。在廣州,萬科推出18~33平米小戶型公寓;在昆山,綠地也有18平米的小戶型。
在高房價和住宅土地資源幾近枯竭的背景下,“小戶型”可能是壹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即使是6平米的商品房,依然有其不可低估的功能價值,甚至還有附帶著“夢想”和“尊嚴”的衍生價值。
我想起狄更斯小說《雙城記》中的第壹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房地產市場比較合適: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壹個信仰的時期,這是壹個懷疑的時期...
附:15句了解當前樓市的話。
1.房地產政策的這波牛市正在進入最狂熱的階段。
當資金池最大、人口增長最好的20個城市都漲了壹輪之後,資金就會進入壹個發散期:有的進入三線城市,有的回歸a股,有的進入港股,有的回歸壹線城市。也就是說,未來幾個月房價的快速上漲將會結束。
這波牛市持續的時間比我預期的要長。
原因很簡單:2016年,只有深圳出臺了真正有殺傷力的調控政策,其他城市都在“逗妳”,尤其是七八個二線熱點城市。
3.飛漲的地價讓制造業在地方政府面前更加無足輕重。
幾百家企業的納稅,還不如賣壹塊地多拿錢,快拿錢。這是地方政府不忍心啟動調控的重要原因。
4.短期來看,熱點城市房價已經接近“美元頂”。
換句話說,如果以美元計價,未來幾年不會上漲。至於是否存在“人民幣頂”,還需要進壹步觀察。
5.在人民幣匯率被高估,熱錢想流出中國,配置海外資產的背景下,為了維持國內經濟增長,減輕貶值壓力,需要創造人民幣資產的賺錢效應,以吸引和留住熱錢。
這壹輪樓市上漲起到了這個作用。很多換了美元的人又換回了人民幣,進入了樓市。而且銀行房貸會鎖定這些人的資產,讓他們以後很難沖擊匯率。
6.因為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普遍被高估,任何壹種資產都不可能無限升值。
那會引起麻煩。具體可參考去年的a股。所以,人民幣資產賺錢的機會需要“板塊輪動”。如果房地產市場降溫,我們需要找到壹個新的部門,否則所有人都會用完。
7.未來房地產的降溫速度會比我們預期的要慢。
原因很簡單。地方政府穩增長壓力太大,靠“大基建+PPP”支撐不起來。如果GDP增速跌破6.5%,貨幣政策可能再次反轉,樓市調控可能再次放松。
8.中國的投資主體是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這就決定了廣義貨幣M2的增速要快於GDP的增速。
根據我的計算,M2的增長率至少應該是1.5倍的GDP增長率。貨幣過量必然導致人民幣定價模式下大城市房價長期看漲。
9.中國的城市化只完成了壹半。
因為發展機會相對集中在高級別城市,人口會進壹步向中心城市集中。能長期看好樓市的城市,基本都位於“胡煥庸線”以東,要麽是直轄市,要麽是副省級以上城市,要麽是北鄰上海深圳。
10.剛需和改善型需求,只能選擇在自己居住的城市買房。
如果是投資,盡量去中心城市。如果壹個城市的“本外幣存款余額”不到1萬億,GDP不到5000億,過去五年小學生人數增長不超過5%,不靠近北上廣深,基本上沒有什麽大前途。
11.對於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來說,應該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盡快買房。
別管短期的漲跌。對於投資者來說,壹二線城市仍然可以長期投資,但需要控制杠桿;如果是做空投機,風險就越來越大。
12.美元加息對中國樓市只有心理影響。因為外匯管制,不會有實質性影響。
13.人民幣貶值對中國樓市是好是壞?貶值有利於維持樓市價格。
14.過去的10年,中國樓市的投資回報已經把美元和黃金遠遠甩在後面,接下來的10年就有點難說了。
15.從長期來看,國內前20大城市的優質房源依然是對抗通脹的好選擇。
於是我說:如果妳住在壹線城市,先把前3000萬人民幣的資產配置成房子,然後再談美元、黃金、股票之類的超額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