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理解終身教育在教育實踐體系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感謝上帝的幫助。

如何理解終身教育在教育實踐體系創新發展中的作用?感謝上帝的幫助。

終身教育終身教育是人們壹生中所接受的各種訓練的總和。包括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內的教育系統的所有階段和方式;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都有。倡導在每個人都需要的時候,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終身教育的理念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指導原則。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相關國際機構的大力倡導、推動和普及下,終身教育作為壹種極其重要的教育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得到了廣泛傳播。許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教育方針政策或構建國家教育體系框架時,都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基礎,以終身教育提出的基本原則為出發點,以實現這些原則為主要目標。當今社會,如果要說什麽樣的教育理論或者什麽樣的教育思潮最震撼世界,那無疑是終身教育。1.終身教育的概念“終身教育”壹詞,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人教育局局長法國人帕爾·倫格蘭德(Parl Lengrand)於1965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持下召開的促進成人教育國際會議期間正式提出以來,短短幾年間便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傳播。近30年來關於終身教育概念的討論可謂五花八門,甚至至今沒有壹個統壹的權威結論。這壹事實不僅從某個側面反映了這壹全新的教育理念在世界範圍內受到的關註和重視程度,也印證了這壹理念在形成科學概念方面的全面闡釋和嚴謹論證,理論與實踐仍有差距。終身教育的幾個概念:終身教育指的不是壹個具體的實體,而是某種思想或原則,或者壹系列的關懷和研究方法。簡單來說,也指壹個人的終身教育和所有個人及社會生活的教育的總和。——保羅·朗終身教育應該是個人或群體為提高生活水平而經歷的壹個人的、社會的、專業的過程。這是壹個全面統壹的概念,旨在給生活的各個階段和領域帶來啟發和進步,包括所有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的學習。——r·h·大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研究所前專職研究員)第三種權威觀點是由e·特爾比提出的,他在65438年至0972年間擔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後壹任教育部長。吉爾比認為:“終身教育應該是學校教育和學校畢業後的教育培訓的壹體化;個人(包括兒童、青年和成人)通過社區生活實現其最大的文化和教育目標,這不僅是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之間關系的發展,也是以教育政策為中心的因素。”——e·傑爾比(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部長)這三種觀點雖然表述和側重點不同,但有壹點是壹致的:都認為終身教育包括人壹生中所接受的各種教育的總和。在此,我們想引用國際發展委員會報告《學會生存》中對終身教育的定義:“終身教育的概念包括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其中的壹切,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世界上沒有不終身不分離的永恒教育部分。換句話說,終身教育不是壹個教育系統,而是壹個系統的全面組織所依據的原則,這個原則貫穿於這個系統的每壹部分的發展過程。“對終身教育的普遍看法是,終身教育是“人壹生中所接受的各種訓練的總和”,是指始於人的生命之初,止於人的生命之終的教育活動,包括人的發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既包括壹個人從嬰兒期到老年不同發展階段所接受的縱向教育,也包括從學校、家庭、社會不同領域所接受的橫向教育,其最終目的是“維持和提高個人社會生活質量”。二、終身教育背景1。新時期社會、職業和家庭日常生活的快速變化導致人們更新知識觀念,以獲得新的適應能力。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技術革新和社會結構劇烈變化的時期。這種巨大的變化不僅表現在生產、流通和消費領域的經濟結構、過程和功能上,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方式和普通家庭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面臨著全新的、不斷變化的事業、家庭和社會生活。為了適應它,人們必須用新的知識、技能和概念來武裝自己。終身教育強調人的壹生必須不斷接受教育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保持適應能力。它的理念正好滿足了時代、社會和個人的需求。所以,終身教育的概念壹旦提出,理所當然的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人們對現實生活和自我實現的要求不斷上升。二戰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人們逐漸從衣食住行的困境中解脫出來。隨著電子電器的普及,人們可以擺脫體力勞動和家務勞動的拖累,現代人開始有更多的空閑時間。隨著外部條件的改善,人們開始註重精神生活的豐富,並期望通過個人努力實現自我完善。要實現高層次、高質量的精神追求,靠壹次性的學校教育是難以實現的,只有依靠終身教育的支撐才有可能完成。3.人們要求對傳統的學校教育乃至教育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以期待壹種全新的教育理念。自從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建立以來,學校在培養和塑造年輕壹代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學校教育的矛盾和弊端與日俱增。比如大量的孩子逃學,校園暴力,考試競爭的加劇,以及競爭和對學歷的重視造成的學校與社會差距的擴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普遍希望從根本上改革舊的教育制度。倡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成人教育)的有機結合,開放式終身教育將受到人們的歡迎。三、終身教育的特點1。終身。這是終身教育的最大特點。它突破了常規學校的框架,把教育看作是人壹生中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是人壹生中所接受的各種訓練的總和,從而實現了從學前到老年的整個教育過程的統壹。它包括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它包括教育系統的所有階段和形式。2.民族性格。終身教育的普遍性是指接受終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人,不分性別、年齡、貧富差異、種族和性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漢堡教育研究員阿爾伯特提出,終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征,反對教育知識為所謂的精英服務,讓具有多種能力的普通人平等地獲得教育機會。其實當今社會每個人都要學會生存,而學會生存離不開終身教育,因為生存和發展是時代的主流,學習是生存所必須的,這是現代社會對每個人提出的新課題。3.普遍性。終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也包括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可以說包含了人的各個階段,是古今中外,各個場合,各個方面的教育。終身教育拓展了學習世界,為整個教育註入了新的活力。4.靈活性和實用性。現代終身學習是靈活的,這表明任何需要學習的人都可以隨時隨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學習的時間、地點、內容、方法都是個人決定的。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第四,世界各國的終身教育實踐。自終身教育理論建立以來,受到了各國的普遍重視。目前,許多國家的政府都把終身教育作為本國教育改革的總目標,努力把終身教育納入規範化的渠道,以終身教育的原則重新組織和設計本國的教育體系,試圖建立從幼兒園到老年大學、從家庭教育到企業教育全面實施終身教育的大規模終身教育體系。1.制定終身教育法律法規。許多國家通過立法,從法律上確立了終身教育理論,將其作為當前和未來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比如日本在1988設立了終身學習局,並在1990頒布實施了《終身學習振興維持法》。在美國,聯邦教育局設立了終身教育局,1976制定並頒布了《終身學習法》。1971年,法國國民議會制定並通過了比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終身職業教育法,1984年又通過了新的繼續職業教育法,對壹些問題做了補充規定。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將終身教育寫入憲法,實施終身教育政策。聯邦德國、瑞典、加拿大等許多國家也頒布了相應的終身教育法律。2.將成人教育納入整個終身教育體系。1976內羅畢會議通過了《關於發展成人教育的建議》,提出成人教育是整個終身教育的壹部分;教育絕不僅限於學校階段,而是應該擴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擴展到技能和知識的各個領域。在這種終身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世界各國政府都把成人教育作為推進終身教育進程的先導,高度重視成人教育,並通過立法保障成人教育的發展。65438-0976年,挪威是世界上第壹個通過《成人教育法》的國家,該法將成人教育作為終身學習體系的基礎,促進了成人教育各領域的協調與合作。1982韓國頒布社會(成人)教育法,提出社會(成人)教育制度化。德意誌聯邦共和國1973通過的教育計劃將成人教育列為與普通教育中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並列的第四類教育。許多國家采取了許多有效措施來保證成人教育的實施,如:在入學條件上采取靈活的政策;帶薪教育假制度;經濟援助;開設成人學分積累課程等。3.改變學校封閉的結構,向社會開放。改變學校的封閉結構,形成開放靈活的教育結構,是各國推進終身教育的重要實踐。1995年,日本召開了由各界名人組成的“終身學習審議會”,要求高等教育機構向社會敞開大門,廣泛吸收在職成年人到高等教育機構學習。日本的成人大學已經被列入大學計劃,壹些高級中學也舉辦公開講座,使高級中學向社會開放,發揮學校文化中心的作用。在美國,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學區發展為目標的社會學院得到了大力發展,其對成人的開放程度已經到了幾乎沒有限制的地步。很多大學都設立了大學開放系,開展針對“非傳統生”的教育活動。英國也有開放大學和成人教育部門,提供成人教育。在許多歐洲國家,大學通過公開講座、成人教育中心和函授課程為人們提供繼續教育和重返教育的機會。4.發展各種社會教育渠道。許多國家有意識地將文化組織、社區組織、專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充分利用各種具有教育實力和價值的社會資源和設施,整合教育社會。1988年,日本提出“向終身教育體系過渡”的建議,發展社會教育團體,建立學習信息網絡,建立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壹體化的終身教育體系,將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活動中心等各種科學文化設施納入教育範圍。美國的監獄、工會、部隊、醫院等許多非教育機構也積極從事成人教育。許多公司也定期為員工提供培訓。雖然各國在終身教育領域都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終身教育在世界各國都還處於實踐階段,沒有壹個國家真正建立起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終身教育對中小學教育的啟示1。首先,中小學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教育的理念。終身教育是知識更新和知識創新的教育。終身教育的主導思想是要求每個人都有能力利用壹生中的各種機會來更新、深化和進壹步豐富最初獲得的知識,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個教師都必須具備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和能力結構,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識體系和教學方法跟上時代的變化,提高自己對教育和學科最新發展的認識。終身學習能力不僅是社會發展對人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對教師職業角色的要求。試想,如果壹個教師自己的觀念和知識結構自始至終不變,他怎麽可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中小學首先要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教師自身也需要有正確的態度,不斷學習,更新知識體系,培養各方面的能力。2.其次,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對中小學教育很重要。普通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這個基礎包括終身教育的基礎。過去人們把教育分為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認為終身教育只是非正規教育或成人教育的任務。這是壹個很大的誤解。終身教育是壹種教育理念,體現這種理念的教育體系就是終身教育體系。它貫穿人的壹生,包括從嬰兒期到老年不同發展階段的各種教育。通識教育不僅要為人們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要承擔繼續教育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