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這個網絡是全球性的。還是全國性的?

這個網絡是全球性的。還是全國性的?

網絡,簡單來說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連接起來,形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計算機網絡是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多個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用功能良好的網絡軟件(網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和網絡操作系統等)實現網絡資源共享的系統。).

網絡這個詞有很多含義,可以解釋為:

1,流網也被稱為網絡。它壹般用於管道系統、運輸系統和通信系統的建模。有時指的是計算機網絡,或互聯網由相關個體組成的系統,如人際網絡、交通網絡、政治網絡等。

2.由節點和線條組成的圖。表示研究對象及其相互關系。有時帶箭頭的線表示從壹個節點到另壹個節點有壹定的順序關系。節點或線旁邊標註的數值稱為點權或線權,有時不標註數字。在數學語言中,網絡是壹種圖,壹般認為是帶權的圖。網絡除了數學定義之外,還有特定的物理意義,即網絡是從某壹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模型,習慣上稱之為什麽樣的網絡,如交換網絡、傳輸網絡、通信網絡、規劃網絡等。總之,網絡是從類似問題中抽象出來,用數學中的圖論來表達和研究的模型。

計算機網絡是用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將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若幹自治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按照同壹網絡協議共享硬件、軟件和數據資源的系統。

[編輯本段]網絡的誕生

與許多人的想象相反,互聯網並不是某個最佳計劃的結果,互聯網的創始人永遠不會想到它能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和影響。互聯網誕生之初,誰也想不到它會走進千家萬戶,誰也想不到它的商業用途。

從某種意義上說,互聯網可以說是美蘇冷戰的產物。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是壹個非常特殊的時代。60年代初,古巴核導彈危機發生,美蘇冷戰升溫。核毀滅的威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壹個話題。在美國封鎖古巴的同時,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發生政治危機。由於美國聯邦資金的刺激和公眾恐懼的影響,“實驗室冷戰”也開始了。人們認為能否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將決定戰爭的勝負。科技的進步依賴於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到20世紀60年代末,每壹個主要的聯邦資助的研究中心,包括純粹的商業組織和大學,都擁有美國新興計算機行業提供的最新計算機設備。計算機中心互聯共享數據的想法發展很快。

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只有壹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壹這個中心被前蘇聯的核武器摧毀,整個國家的軍事指揮就會癱瘓,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有必要設計這樣壹個分散的指揮系統,由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壹些指揮點被破壞後,其他點仍然可以正常工作,這些分散的點可以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絡取得聯系。從65438年到0969年,美國國防部的ARPA-高級研究計劃局開始建立壹個名為ARPAnet的網絡,它連接了美國的幾臺軍事和研究計算機主機。最初,阿帕網只連接了四臺主機。從軍事要求來說,它被置於美國國防部高級機密的保護之下。在技術上,它不具備對外推廣的條件。

1983年,ARPA和美國國防部通信局成功開發了異構網絡的TCP/IP協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將該協議作為其BSD UNIX的壹部分,使其在社會上流行起來,並誕生了真正的互聯網。

從65438到0986,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利用ARPAnet開發的TCP/IP通信協議,在5臺科研和教育服務超級計算機的基礎上建立了NSFnet WAN。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鼓勵和支持下,許多大學、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甚至私人研究機構都將其局域網並入了NSFnet。當時ARPAnet的軍事部分已經脫離了家庭網絡,建立了自己的網絡——Milnet。網絡之父ARPANET逐漸被NSFnet取代。到了1990,阿帕網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NSFnet已經成為互聯網的重要骨幹網絡之壹。

1989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開發了萬維網,為互聯網上的廣域超媒體信息截取/檢索奠定了基礎。

到20世紀90年代初,互聯網實際上已經成為“網絡中的網絡”——每個子網負責自己的架設和運營成本,這些子網通過NSFnet互聯。由於NSFnet是政府資助的,所以當時互聯網最大的老板是美國政府,但壹定程度上也加入了壹些私人小老板。20世紀80年代互聯網的擴張不僅帶來了量變,也帶來了壹些質變。由於各種學術團體、企業研究機構甚至個人用戶的進入,互聯網用戶不再局限於計算機專業人士。新用戶發現加入互聯網不僅可以享受NSFnet的超級計算機,還可以互相交流,對他們更有吸引力。於是,他們逐漸把互聯網當成了壹種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而不是僅僅享受NSFnet超級計算機的計算能力。

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互聯網的使用總是局限於研究和學術領域。商業組織進入互聯網總是受到法律或這種或那種傳統問題的困擾。事實上,曾經資助互聯網建設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政府機構對互聯網上的商業活動並不感興趣。

1991年,美國有三家公司運營了自己的CERFnet、PSInet和Alternet網絡,可以在壹定程度上為客戶提供互聯網聯網服務。他們成立了商業互聯網協會(CIEA),宣布用戶可以將他們的互聯網子網用於任何商業目的。互聯網商業服務商的出現,讓工商企業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進入互聯網。商業機構壹踏入陌生的互聯網世界,就發現它在通信、信息檢索和客戶服務方面的巨大潛力。結果,它的情況失控了。全球無數企業和個人湧入互聯網,帶來了互聯網發展史上的新飛躍。

目前,互聯網已聯系160多個國家和地區,4萬多個子網,500多萬臺計算機主機,4000多萬直接用戶,是世界上最豐富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網被認為是未來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雛形。

實現網絡的四個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絡軟件軟件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和資源共享。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

1946世界上第壹臺電子計算機問世十幾年來,由於價格昂貴,計算機的數量非常少。早期所謂的計算機網絡主要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而產生的。它的形式是通過通信線路把壹臺計算機和幾個終端直接連接起來。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方式看作是局域網最簡單的原型。

最早的互聯網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絡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源於ARPAnet。ARPAnet不僅研究了租用線路互連的分組交換技術,還研究了無線和衛星網絡的分組交換技術——這導致了TCP/IP的出現。

在1977-1979中,ARPAnet引入了當前的TCP/IP架構和協議。1980左右,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都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建立了最初的以ARPAnet為骨幹網的互聯網。1983年,所有ARPAnet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在UNIX上實現了TCP/IP(BSD 4.1)。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先後建立了兩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絡:中國科學網和BITNET。1984年,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和國家教育科技網。然後就取代了阿帕網的骨幹地位。1988互聯網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連接互聯網的電腦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學術用戶,這是互聯網發展史上的裏程碑,互聯網的增長速度壹發不可收拾。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階段

第壹代:遠程終端連接

20世紀60年代初。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絡:主機是網絡的中心和控制器。終端(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各處,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終端使用遠程主機。

僅提供終端和主機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的通信是不可能的。

第二代:計算機網絡階段(LAN)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

多臺主機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

包括通信子網和用戶資源子網。

最終用戶可以訪問本地主機和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硬件和軟件資源。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第三代:計算機網絡互聯階段(廣域網、互聯網)

1981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了不同廠商生產的計算機之間互聯的基本參考模型(OSI/RM)。

TCP/IP協議的誕生

第四代: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

寬帶綜合業務數字網:信息高速公路

ATM技術、ISDN、千兆以太網

交互式:網絡電視點播、視頻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上圖書館等高速、可視。

中國網絡發展史

1,互聯網的階段性發展

從65438到0987,中國學術網向世界發出了第壹封電子郵件,標誌著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四大主流網絡體系,即:CSTNET,中國科學院科技網;CERNET教育部的教育和科學研究網絡;原郵電部CHINANET和原電子部金橋網絡CHINAGBN。

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1987—1993,也是研究和實驗階段。在此期間,中國的壹些科研部門和大學開始將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化,並開展科研項目和科技合作,但這壹階段的網絡應用僅限於小範圍的電子郵件服務。

第二階段是1994到1996,也是初始階段。1994年4月,中關村教育科研示範網絡工程進入互聯網,中國被正式認定為擁有互聯網的國家。之後,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個互聯網聯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啟動,互聯網開始進入公眾生活,並在中國迅速發展。截至1996年底,中國互聯網用戶已達20萬,互聯網開展的服務和應用逐漸增多。

第三階段,從1997到現在,是中國互聯網最快最快的階段。97年後,中國網民數量基本上每半年翻壹番。如今,網民數量已經超過10萬。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統計報告,截至2003年6月30日,中國網民總數為6800萬。這壹數字比年初增加了890萬,比2002年同期增加了2220萬。

目前,中國有5家擁有獨立國際進出口線路的商業互聯網骨幹單位,以及面向教育、科技、經貿的非營利性互聯網骨幹單位。目前,互聯網接入服務提供商(ISP)超過600家,其中140家跨省經營。

隨著網絡基礎的完善、用戶接入新技術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樣化以及運營商服務能力的提升,接入網速慢帶來的瓶頸問題將得到進壹步改善,上網速度將更快,從而推動更多應用在線實現。

網絡分類

按覆蓋範圍:

局域網LAN(作用範圍通常是幾米到幾十公裏)

曼(在萬和蘭之間)

廣域網WAN(作用範圍壹般為幾十到幾千公裏)

按拓撲結構分類:

總線類型

環形的

星星

網狀

根據信息交換的方式:

線路轉接

消息交換

包交換技術

按傳輸介質分,有線網、光纖網、無線網、局域網通常使用單壹傳輸介質,城域網、廣域網使用多種傳輸介質。

按通信方式對點對點傳輸網絡進行分類廣播傳輸網絡

根據網絡用途* * *分類享有資源網絡、數據處理網絡和數據傳輸網絡。目前網絡使用目的並不唯壹。

基於服務模式的客戶/服務器網絡對等網絡分類

【中國公共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

又稱郵電部互聯網、中國公眾互聯網,是郵電部管理的基於互聯網網絡技術的電子信息網絡。1995開頭聯網,5月向社會提供服務。CHINANET由主幹網和接入網組成。主幹網是其主要的信息通道,由直轄市和省會城市的網絡節點組成。接入網是在各省(區)建立的網絡聯系形成的網絡。CHINANET靈活的接入方式和遍布全國的接入點可以方便地接入互聯網,享受互聯網上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為國內計算機的互聯和國內信息資源的享用提供了便利的網絡環境。

中國教育和研究網絡(CERNET)

1994開工,1995年底完成壹期工程,包括北京(網絡中心)、上海、南京、廣州、武漢、Xi安、成都、沈陽。有壹條國際專線連接美國。國家骨幹網(***11 64Kbps DDN專線)6月開通1995。二期工程完成後,國家骨幹網和國際聯網逐步升級,骨幹網達到2Kbps以上,國際聯網達到8Kbps以上。

中國科技網

由中國科學院主辦,清華和北京大學共建。4月,1994開通了與互聯網的專線連接。65438+1994年5月21日,國內最高域名CN主服務器設置完成,實現了與互聯網的TCP/IP連接。到1995年底,“聯網百所”工程基本完成。截至1997年底,已連接100多個以太網、3000多臺計算機、1000多個用戶,成為我國面積大、消耗量大、性能好、通信量大、服務設施齊全的全國性科研教育網絡。

中國金橋信息網

即由原電子工業部管理的全國公共經濟信息通信網,為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眾提供數據通信和信息服務。金橋網絡年底聯網,已開通24個城市,開發本地和遠程仿真終端1000多臺,提供全面的互聯網服務。

流氓兔子集團

中國研究發展中心(流氓兔中國研究& amp;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流氓兔集團)於2006年4月在中國北京成立。到2007年4月底,僅壹年時間就聚集了近120名高級軟件工程師。公司將全面覆蓋流氓兔網絡系統公司的所有產品和技術系列。流氓兔網絡系統反映了集團在中國的持續戰略投資,以滿足中國、亞洲乃至全球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秉承流氓兔網絡系統有限公司的全球R&D戰略,流氓兔網絡系統(中國)R&D有限公司立誌成為全球領先的R&D機構和卓越中心,在全球市場提供戰略性、創新性和高質量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流氓兔網絡系統(中國)R&D中心的成立,旨在紮根中國,連接亞洲,服務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