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在很多親戚朋友的幫助下,紐曼又找了壹個老師繼續學習鋼琴和和聲。紐曼今年八歲,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有壹次,波蘭和中國的第壹任總理,傑出的鋼琴大師帕德列夫在這裏訪問時,被推薦在鋼琴大師面前演奏了壹段,獲得了大師的稱贊。帕德夫利用他在政治和音樂上的威望,在紐約為紐曼安排了壹場個人音樂會,並把這個天才兒童介紹給他的弟子、波蘭鋼琴家兼作曲家西格蒙德·斯托喬夫斯基(1870-1946)。斯托霍夫斯基非常欣賞紐曼,給他提供了獎學金,解決了紐曼繼續學業的後顧之憂。
然而,作為長子,十三歲的紐曼不得不在紐約的海濱劇院找到壹份綜藝節目的鋼琴伴奏工作。隨著劇團的不斷巡回演出,紐曼的名氣逐漸響了起來,這為他後來進入百老匯提供了機會。二十歲時,紐曼與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喬治·格什溫交了朋友。在紐約哈萊姆區劇院的舞臺上,紐曼的藝術才華還有進壹步施展的空間。他學習指揮,並指揮了音樂表演,如格什溫兄弟(喬治和埃拉)的《女嬰》和《怪臉》,裏查德·羅傑斯和洛倫茨·哈特的《春天在這裏》,傑羅姆·科恩的《擡起妳的頭》和《十年》。同時,紐曼學習作曲,創作了壹些歌曲和幾部音樂劇。
從紐約的百老匯到洛杉磯的好萊塢,這是阿爾弗雷德·紐曼壹生的決定性轉折點。促成他轉變的是20世紀美國最成功的流行音樂作曲家歐文·柏林(1888-1989)。從1935開始,柏林開始向好萊塢電影作曲家轉型。看到紐曼的巨大潛力,他敦促這個年輕人和他壹起去西海岸淘金。
當他第壹次到達好萊塢時,紐曼露出了他的手。他曾擔任歐文·柏林創作的音樂劇《去月球》的音樂總監。聯誼電影公司的老板塞繆爾·戈德溫被這部電影良好的音樂效果所打動,立即與他簽約,擔任該公司的藝術總監。從此紐曼踏入了電影的銀色世界,在這裏他摸索了半個多世紀,成就了壹番偉業。在聯誼公司,他是音樂系的兩大巨頭之壹,另壹個同樣有名。他就是馬克斯·斯坦納,曾為電影《卡薩布蘭卡》、《飄》、《左拉傳》和《舞林爭霸》作曲。紐曼的第壹部電影配樂是《付出的魔鬼》,他就是從這部電影開始的,他工作效率很高,平均每年產出八到十部配樂。不過,就他的創作成就而言,影響最大的還是在他轉投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之後。從1939開始,紐曼擔任公司音樂部門負責人長達二十年。在此期間,他無論是在自己的創作成就上,還是在組織、管理、扶持其他音樂從業者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0世紀福克斯元年,紐曼壹口氣創作了18部電影配樂,所以在獲得次年奧斯卡音樂獎提名時,他獨占了四部電影,分別是《呼嘯山莊》、《巴黎聖母院的駝背》、《他們會有音樂》和《天降甘霖》。但是評委投票的時候,同壹個候選人的重復提名往往會自相殘殺,所以紐曼在這壹年沒有獲得任何獎項,最佳電影音樂獎由《穿越大山》獲得。
大約壹年後,紐曼有機會與《穿越大山》的大導演約翰·福特合作,為福特的電影《我的山谷有多綠》創作配樂。在《我的山谷有多綠》(how green was my valley)的音樂中,紐曼使用了他在1935的壹部關於愛爾蘭革命的米高梅電影《親愛的敵人》中使用的主題,還使用了壹首優美的民歌《六便士》(Sixpence),使得電影的配樂非常溫暖感人,大大增強了電影的藝術感染力。該片在1941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五項奧斯卡獎。
紐曼的座右銘是“坐在房間裏,用光鉛筆”。正是這種嚴謹細致的學術理念,使得他的音樂創作不斷精益求精,產生出與鏡頭畫面極其和諧呼應的藝術效果。紐曼壹生為269部電影創作了音樂,擔任了162部電影的音樂指揮和音樂顧問。他獲得了九項奧斯卡獎。此外,他還獲得過最佳配樂獎提名,有影響力的代表作有《國家大事》(1945)、《夏娃的壹切》(1950)、《真假公主》(1956)、《南太平洋》(1956)和。紐曼的個人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世人眼中,他作為音樂編曲和指揮的成就仍然高於作曲家。批評者指出,作為前者,他能夠熟練地將民間曲調或所謂的“偽民歌”改編成樂隊或合唱作品並運用到自己的音樂中,從而使這些家喻戶曉的音樂具有前所未有的藝術感染力。有時候,他能把壹兩個愉快的素材發展成詩意的、難忘的。自然,作為壹個善於交際的音樂家,紐曼本人更喜歡指揮。他的指揮風格是浪漫憂傷和迷人狂熱的結合,能充分調動整個樂隊的情緒。然而,他的原創作品似乎不像他的兩位同事伯納德·赫爾曼和米克洛什·羅饒那樣無畏和富有冒險精神,總是顯得色調優雅。也許這就是紐曼的本性。紐曼謙虛、隨和、平易近人,與敏感任性的赫爾曼和拒人於千裏之外的羅莎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他的音樂相對傳統保守,但更受電影觀眾歡迎。在準備電影史上史無前例的巨作《西部是如何贏得的》的配樂時,紐曼意識到需要大量的背景音樂來渲染19世紀中期南北戰爭前後100多年的歷史圖景。在合作者肯·德比的幫助下,紐曼終於完成了樂譜。為了表達那個特定的時代,他廣泛采用了美國歷史上各個時期廣為流傳的民謠,比如《約翰尼回家》、《綠葉》甚至托馬斯·哈丁寫的靈魂曲。
作為福克斯公司音樂部門的負責人,紐曼溫文爾雅的長者風範也讓他的團隊成為了壹支高效和諧的新生力量。在他的指導和培養下,在電影音樂創作領域嶄露頭角的年輕作曲家不僅僅是上面提到的赫曼和羅莎,還有大衛·拉克辛和約翰·威廉姆斯。後來阿爾弗雷德的兩個弟弟萊昂內爾和埃米爾也相繼加入,成為電影界著名的紐曼三兄弟,壹時成為美談。
從65438年到0959年,阿爾弗雷德·紐曼告別了他工作了20年的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成為壹名獨立藝術家。他從未放下筆和指揮棒。直到1970去世,他完成了喬治·西頓國際機場的音樂。他用早期的爵士樂詞匯來表達日復壹日在機場忙碌的工作場景,配樂為紐曼贏得了人生中最後壹次奧斯卡提名。
1970年2月17日,壹代電影音樂大師紐曼因肺氣腫去世,去世日期與他的生日重合。在他六十九年的人生中,以每年四部電影配樂的高產量為自己樹起了壹座豐碑。正如大衛·拉辛所說,“只有和他共事多年之後,妳才能越來越意識到他在電影音樂領域的影響力和意義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