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直以來,我們的習慣是崇尚競爭,就像崇尚美德壹樣;而且很多人認為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就像美德需要從小培養壹樣。這其實是壹個誤區。這種誤解主要有兩個原因,壹個是高估?競爭?第二,我不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務是什麽。
生活並非完全沒有競爭。我們不否認競爭給人帶來成就感,能促進社會進步。但是,競爭必須保持兩個度,壹個是心理層面,壹個是年齡維度。前者怎麽說?適中?競爭是好事,不是嗎?學位損失?;後者說不適合任何年齡的人參加競爭,老人和孩子的生活中不應該有競爭。因為他們是弱勢群體,身體裏的能量很少,競爭消耗能量,對老人來說會加速枯萎,對孩子來說會影響正常成長。
老年人之間的競爭還不是壹個常見的社會問題,但兒童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嚴重。希望孩子將來成功,在社會競爭中勝出。這個目標本身是正確的,就像青少年有理想永遠不會錯壹樣。但是,認為孩子的競爭意識應該從小培養,從小就提倡參與競爭,這是錯誤的。
童年是壹個非常獨特的年齡組,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壹個孩子成長為成人的正常過程是由以下幾部分組成的?小動物?去哪?人?那是進化的過程嗎?自然人?去哪?社會人?歷史過度。新生嬰兒像初生牛犢壹樣無知,身體比小牛弱,從童年到成年的時間比小牛長得多。
這是大自然的精心安排,它想給每壹種潛力巨大的生命留下足夠的時間積累能量。就像麥苗從小綠芽長到壯穗需要時間,需要陽光,需要雨水,有壹個很長的周期,有壹個嚴格的不可逾越的順序。
童年的任務不是向外延伸,而是向內積累。壹個人只有內心強大了,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才有可能在未來處理好自己和世界的關系,獲得人生事務的主動權?這是培養競爭力的正常秩序和邏輯。
大人的責任是不打擾孩子的自我發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孩子壹些助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要給孩子良好的啟蒙教育,呵護孩子的好奇心,發展孩子的自由意誌,讓孩子感到快樂?教育學中這些不變的真理,是發掘孩子內在潛力,成全他們未來競爭力的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可惜現在很多人看不到這些簡單的教育元素中隱藏的力量,反而更願意把精力花在壹些眼前的競技事務上。原因是社會需要競爭,孩子的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不得不說,這種看似長遠的想法,其實是短視的。
有這種心理的父母往往比較爭強好勝,喜歡給孩子灌輸壹些弱肉強食的道理,喜歡在意壹些可以量化的外在得失,比如比別人多背幾首唐詩,有沒有上過重點學校,成績排名如何,考了幾個證?諸如此類,既引導孩子與人攀比,又促進孩子與自己競爭,不那麽註重自己的內心感受。這些家長表面上站得很高,其實只是尿得遠壹點而已。
當孩子的註意力被轉移到各種。比?在自我成長這件事上,實力開始分散,競爭帶來的焦慮會更消耗孩子的精力?心臟越來越虛弱。
我曾經收到過壹個二年級小學生家長的這樣壹封信。信中寫道:昨天,兒子放學回家,晚上寫作業的時候還好好的。過了壹會兒,他開始哭了。我以為他考的不好,但是我看了壹眼分數,99。我問這是怎麽回事。他問:?媽媽,我數學考了100。為什麽我語文考不到100?他開始哭泣。
我用妳的方式告訴他,試卷是妳自己改的,沒問題的話還是100分。但他流著淚說,老師卻沒有考100分。老師讓我們反思今天為什麽沒有考100分。我跟兒子說,考不到100分沒關系。重要的是妳是否掌握了妳所學的東西。孩子點點頭,好像聽懂了,但是做作業的時候還是很難過,情緒不高,註意力無法集中在作業上,顯得心不在焉。想問問尹老師,如何引導孩子面對考試有壹個良好的心態?
雖然信中只陳述了孤立生活中的壹個小片段,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絕不是壹個孤立的事件。羅馬不是壹天建成的。壹個才上二年級的男生,為壹分落淚。有多少相關事件會孵化出這個結果?老師要孩子?為什麽反省沒有得到100分?這太瘋狂了,父母又在多大程度上推波助瀾了?
雖然這封信中父母的話是對的,但從孩子的反應可以看出,他並不相信父母的話。孩子像雷達壹樣,能準確感受到父母的態度。如果父母只是為了開導孩子而說壹些言不由衷的話,孩子聽到了,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更加難過。沿著這個心理軌跡走下去,這個小男孩十年二十年後會是壹個爭強好勝的人嗎?
我們經常用?格局?判斷壹個人的發展潛力。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氣場宏大,充滿蓬勃的能量,面對困難無所畏懼。我們會說他嗎?大格局?。有的人心胸狹隘,或者聰明狹隘,但做什麽都很努力,內涵讓人看在最後。我們會審判他嗎?小格局?。
我認識壹個年輕人,他的微博只發兩種內容,要麽勵誌,要麽抱怨罵人,情緒總是在兩極。他的父母經過艱苦奮鬥從農村出來,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小夥子遺傳了父母的智商,小時候很聰明。他的父母對他寄予厚望,並不斷鼓勵他。如果他想在任何地方都贏,他的父母會失望並告誡他?
現在孩子成年了,對自己不滿意了。他們總想給父母看壹眼,卻無力聚集精力。他們只能在靈感和詛咒中掙紮。如果童年生活總是斤斤計較,那大局觀從何而來?
不能說現在童年的生態環境太差,成年人把焦慮過多的傳遞給孩子,就算有?打爸爸?其實壓力最終還是落在孩子身上,太多的孩子過早地被賦予了競爭的責任,承擔了攀比的負擔。
我曾經收到過這樣壹位家長的來信,說為了給孩子選壹所市級重點幼兒園,他想盡了辦法,想了很多辦法,找了壹些關系;同時,因為幼兒園要用考試來選拔孩子,為了在選拔中有壹個好的表現,家長已經做好了準備,教會了孩子很多。但是最後我沒有考上這個幼兒園,只好選擇了普通幼兒園。
得知這個消息後,三歲的孩子居然哭了,在隨後的幾天裏,只要壹提上幼兒園,他就心痛,對上普通幼兒園非常排斥。眼看入園時間就要到了,孩子們還是很抵觸。家長給我寫信問,如何給孩子做思想工作讓他們開心入園?
我無法給出答案是因為?給孩子做思想工作?這是治療頭痛的方法。孩子在不適合競爭的年齡卷入無節制的競爭;在妳還沒有抗挫折能力的年紀,被大人搞得心理不平衡。這怎麽用說教解決?就像不可能通過說漂亮話讓壹個饑餓的人不再需要食物壹樣,我們也不可能通過給孩子做思想工作來解決他正常生活秩序被擾亂的困惑。
讓幼兒去競爭,不是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絆倒。在競爭焦慮的氛圍中長大,被迫進入競技軌道的孩子,更容易產生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從小就開始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把孩子過早的推入競爭的洪流中,除了上文提到的削弱孩子內心的力量,讓他變得軟弱外,還有以下的傷害。
第壹種傷害會破壞孩子的合作能力。
我們知道,壹個人的合作能力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壹,而合作能力的內涵是友善、誠實、寬容,所以要培養孩子的競爭力,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品行,打好合作的基礎。但現在的情況是,孩子開始上學,對競爭的準備遠遠大於合作。幾乎從幼兒園開始,孩子所有的活動都是以競爭為目的的。即使他們玩,也不是以快樂為目的,而是以排名為目的。
這種持續的競爭訓練,讓孩子很少有機會學會合作,而只是學會比較和抗衡,學會防範。比如很多成績好的同學,連壹個問題都不願意跟其他同學說,怕別人學著比自己。更多的孩子在競爭中感到挫敗。壹是對自己不滿,自卑。然後對別人不滿,對別人有敵意。
壹位家長非常焦慮地告訴我這樣壹件事。兒子班的班主任天天給作業,考試,管教?行為良好?有同學發小紅花,定期比較誰得到的小紅花多。表揚的人多,批評的人少。老師還把這些信息通過短信發給每壹位家長,極大的引起了大家的攀比。
而他兒子得到的小紅花總是太少,這讓他在其他家長面前擡不起頭,經常批評兒子。結果最近老師跟他抱怨說他兒子居然偷了同學的小紅花,他還幾次向老師舉報其他同學,尤其是小紅花比他多的同學,明顯是嫉妒這些同學。
英國教育家尼爾說過,所有的獎勵、分數和考試都會阻礙正常人格的發展。?社會心理學研究也證實,競爭是挫折的重要來源之壹,痛苦和挫折往往會引起敵意。所以,並不是說孩子品行有問題。很明顯,孩子是被壹步步逼到這裏的。
教育家杜威提出,學校的首要責任應該是給孩子提供壹個簡化的環境,從而消除社會環境中的醜惡現象對孩子的影響。我們目前的現實是,學校往往會花裏胡哨地進行評價,而不考慮這些評價設計的合理性。比如有壹所小學,早上中午晚上三次對孩子進行評價。評價等級分為五級,從?最可愛的人?到達?最不可愛的人?。妳想想,壹個孩子,大概從早上開始?最不可愛的人?融入黑夜?最可愛的人?,而且經常在各個層次之間來回變換。
孩子還是那個孩子,但是評價壹會兒把他舉到天上,壹會兒把他貶到地下。這樣的評價,孩子的內心能不亂,道德能不受損嗎?有的孩子學表演,有的孩子自我意識迷茫,有的孩子變得冷漠?如果壹個孩子在童年時沒有機會發展誠實、友好和寬容,如何要求他在成年後有合作的行為?沒有合作能力,競爭力如何?
第二種傷害會培養出病態的奮鬥者。
有些孩子真的能訓練好?競爭意識?從小競爭異常激烈,但副作用也很明顯。這樣的孩子早早地停止了自然人的發展,努力用小腳大鞋去適應各種社會標準。這種扭曲是以破壞自然為代價的。他被訓練成在人生的各種選項中不加思考地拋棄內心的欲望,只把社會評價作為自己的價值判斷。
比如壹個小學生,為了不丟掉副班長的位置,每節課都坐得筆直,蚊子落在胳膊上也不肯打,怕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寧願讓蚊子咬壹個大包。孩子可能會得到老師的賞識,但這種不自然的行為,壹定會在生活中留下壹個嚴重的傷害,而且這個病竈可能不會暴露在任何地方。
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自我活動能力有限。試圖控制自己的人?強迫自己吃胡蘿蔔而不是巧克力,或者壓抑被禁止的想法?後來遇到壹個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更快的放棄。有意的自我控制會耗盡我們有限的意誌力儲備。?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人。即使他們在某些時候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精神的崩潰也總是處於危險的境地。像是有點過分?勤勞?人們,他們甚至把?苦?然後呢。老?作為生活本身的意義,生活中的任何壹點點樂趣都被視為罪惡。
也有很多?成功人士?我們發現他不快樂,總是生活在焦慮和緊張中,有的甚至自殺了;或者有些人最終放棄了曾經最看重的名利,心態歸零,生活方式發生巨變。人生似乎要走很長壹段彎路才能步入正軌。
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壹個極端功利主義者和壹個妄想型精神病人的心理功能是壹樣的,他們無法與世界建立正常的聯系,以壹種病態的方式存在。競爭的結果往往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打倒自己。這與哲學家弗洛姆的觀點形成對比:懶惰和過度勤奮並不是對立的,它們是人的全能機能被擾亂的兩種癥狀。
在神經病患者中,我們經常看到他的主要癥狀是不能工作;另壹方面,我們可以看到,過度勞累的人的主要癥狀是缺乏輕松享受和休息的能力。過度勤奮不是懶惰的對立面,而是它的補充。它們都是破壞人類內在和諧的後果。
第三個副作用是它可能會損害妳的健康。
長期無法承受的壓力,首先會在情緒中積累毒素,影響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情緒毒素太多,會影響身體健康。孩子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發展過程中,精神壓力過大不僅影響心理,還會影響身體發育。
研究發現,壓力或睡眠不足會影響兒童垂體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身高,也可能表現在身體的其他方面,如皮膚病。英國教育家尼爾有壹個值得我們關註的發現。我從來沒有發現壹個快樂少年的臉上長過痘痘。?哲學家弗洛姆還發現,我們的身體對幸福和不幸的反應比我們的意識對它的感覺更明顯。身體沒有思想那麽容易受騙。這和中國的傳統醫學有關嗎?七情?內臟的理論也是壹致的。
其實很多人都註意到了社會競爭心理對孩子的傷害,希望給他們壹個童年,快樂輕松的成長。但是很多人只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尤其是還沒上學的時候,才會這樣想。孩子壹旦上學,面對的是學校的各種獎勵和排名,尤其是老師經常用短信發給家長的信息。幾乎都是各種評價的通知?很多人開始靜不下心來,不自覺的提高了對孩子的要求,開始抱怨孩子壓力太大,同時配合學校給孩子施壓。
原因是現在教育就是這樣,沒有競爭我們也沒辦法。甚至有人提出精子和卵子的結合也是競爭的結果的理論來證明人類的競爭必須從零開始。
是的,生命的誕生當然是壹種競爭的結果。為什麽壹個精子可以打敗上億個精子先到達那裏?不是因為它有競爭意識,而是因為它堅韌。它不需要在意其他蝌蚪是否遊得比它快。它只是盡情地遊著,成為勝利者。壹個人要想在江湖立足,首先得遠離江湖,躲在深山老林裏,修行不被打擾,練好內功,才有笑傲江湖的本錢。培養競爭力的秘訣就在這裏。
所以,不要抱怨大環境,先解決小環境的問題。小環境好,大環境自然好。緩解競爭壓力,制度當然是壹方面;另壹方面,要靠意識去解決。成年人自己應該反思競爭的規模和意義。只有大人冷靜,孩子才能冷靜。
我認識壹個電視編導,他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有壹天,她打電話給我,說她兒子今天放學回家,告訴她學校舉辦了壹次奧林匹克數學選拔賽,所有的學生都參加了。試卷上的問題太難了。她問兒子能做幾道題,孩子輕松調皮地回答。壹個都沒有。?這句話不僅沒有讓她生氣,反而隱隱約約感到壹種解脫。
她說,以前在學校太在意孩子的考試成績等排名,讓她和孩子都覺得很累。曾經,她把這種困擾簡單地歸咎於社會競爭、學校和老師。後來她逐漸意識到自己的受害者心理是可笑的。事實上,主要是她的焦慮和虛榮心。放下這些,孩子還是孩子,學校還是學校,很多問題都解決了。
以前孩子考的不好我都不敢告訴父母,現在可以用這麽平靜的語氣告訴她?什麽都沒有?她描述自己當時的感受,不亞於聽到孩子說?妳能全部完成嗎?。
亞當。史密斯說,生活中不幸和適應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人們高估了各種情況之間的差異。貪婪高估了窮與富的區別,野心高估了私位與公位的區別,虛榮高估了默默無聞與名利的區別?是的,有些情況可能比其他情況更值得我們優先考慮,但沒有什麽是值得以過於激烈的方式追求的。
如果不是出於謹慎,不考慮正義的法律,壹個堅持改變局面的人是所有危險遊戲中最沒有勝算的人,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押在壹場幾乎沒有勝算的賭博上。
人生最大的敵人不是什麽特定的對手吧?虛榮?然後呢。恐懼?。在已經很危險的生活中,虛榮是壹種自殘行為。可以說,哪裏有虛榮,哪裏就有自殘。有些人運氣不好,與其說是運氣不好,不如說是虛榮。放下虛榮心,可以減少消費,節省生活成本;克服恐懼會減少貪婪,享受生活的平靜。?不要鬧得天下大亂,既然胸中沒有冰炭?。
當前乃至未來,人們是否在競爭?競爭意識?,而是從更高層次的價值判斷、創新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正是俗話說的: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壹個潛力無限的弱小孩子,而不是重點培養?競爭意識?還不如專心培養他的好性格。每壹個好的性格都能催化面對世界和困難的能力和勇氣,好的性格本身就是競爭力。
想象壹下,壹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好奇、開朗、友好、自信、平和的孩子,即使他從未聽說過?競爭?這件事,在以後的生活中,什麽樣的競爭會打敗他?
著名企業家、阿裏巴巴創始人馬雲就是典型?成功?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經歷了種種挫折,但他壹直堅持,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說,?壹個壹流的球員眼裏沒有對手,所以我經常說我沒有對手是因為我心裏沒有對手。如果妳心中有敵人,世界就是妳的敵人;心中無敵,天下無敵。?這句話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訣。
放下競爭意識,就是拿起競爭力。我是這麽說的嗎?丈夫只是無可爭辯,所以無法反駁。?這篇文章講的就是這個?小時候不競爭,長大了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