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水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始於改革開放。1980年全國給排水技術信息網在廣州舉辦的首屆室內給排水技術交流會,講的不是中水技術交流。直到1984,中國才開始進入中水技術發展的第壹階段。
中國中水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始於改革開放。1980年全國給排水技術信息網在廣州舉辦的首屆室內給排水技術交流會,講的不是中水技術交流。直到1984,中國才開始進入中水技術發展的第壹階段。
1.技術引進、消化、研究和試驗階段
1984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二屆室內給排水技術交流會在北京京西賓館召開。會上交流了清華大學明教授撰寫的《日本再生水技術》壹文。北京市政設計院的中水技術翻譯版也已在信息網交流。北京市環境保護研究所邢劍等人的中水試點項目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研究所院內進行。相關文章的發表和北京市市政研究院劉文奇在北京方莊社區進行的中水研究介紹,都表明當時的中水技術處於學習日本中水技術、引進工程技術和設備、進行工程應用試點研究的階段。
本工程的主要技術特點是應用了傳統的生物處理技術和混凝沈澱過濾深度處理技術。當時清華大學、北京建築設計院和城建院的韓曉慶和江蘇某廠在天壇賓館衛生間做了壹個接觸氧化處理洗浴廢水的實驗。為配合京西賓館東樓中水工程,總後勤部營房部設計院在我院公共浴室進行了混凝氣浮處理洗浴廢水的試點工程,工程采用了生物處理和物化處理工藝。
2.中水工程設施建設實踐階段
1987年3月,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建築給排水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技術交流會在Xi安召開。馮振南結合北京國際貿易中心中水站設計對中水及中水處理技術進行了探討,張延燦的《日本中水道技術調查》、孫玉林的《酒店中水道設計》等論文進行了交流,並匯編成《建築給水排水·建築給水排水新技術》第壹輯。隨著中水技術進入工程實踐的需要,會議決定編制《中遊航道設計指南》。但是實踐的進度比人們預想的要快,指南還沒有出來。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建築給水排水專業委員會經上級協會批準,由總後勤部建築設計研究院夏寶珍負責編制《建築中水設計CECS標準規範》。
京1987鄭經發60號發布《再生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第壹部關於再生水的地方性法規。在政府文件《再生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下發後的壹次工程技術人員座談會上,大家都認為政府決心很大,但技術準備不足。隨著水資源短缺的不斷加強,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說明了北京市政府出臺這壹管理文件的正確性。深圳、大連等城市也出臺了《再生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再生水設施建設開始進入依法實施階段。1991 8月31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委員會發布了《建築中水設計規範CECS 30: 91》,及時滿足了工程建設的需要。然而,再生水設施的建設在全國範圍內很不平衡。深圳雖然起步早,但走了壹條曲折的路。在更多的地方,由於缺水程度不同,缺水和水汙染的情況以及汙水和廢水循環利用的重要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和落實。在缺水嚴重的北京,再生水設施建設及相應技術發展迅速。
這壹階段技術發展的主要特點是各種處理技術和方法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得到了檢驗,如北京市政府院的混凝雙濾(砂濾和活性炭過濾)、生物轉盤法、北京市建築設計院部分項目的臭氧氧化法、萬寶盛華和萬厚公司做的膜過濾等。這期間有很多應用技術研究,如北京市節水辦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對北京市再生水項目的調查和應用技術研究,北京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對項目的經濟技術狀況進行分析。總後勤部建築設計研究院對中水應用技術的研究,逐步形成並豐富了幾版《建築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的中水部分,使中水技術成為工程應用技術的壹部分。
3.全面實施的新階段
1999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為《建築中水設計規範》的修訂做準備。20065438年4月19日,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城建司召開了《建築中水設計規範》和《汙水回用設計規範》兩項國家標準編制工作會議。2001 65438+2月28日《建築再生水設計規範》通過建設部組織的聯審,準備送審。國家標準《建築中水設計規範》的制定和即將發布,標誌著中水設施建設進入了全國推廣的新階段。說進入“新”階段,體現在以下三個“新”方面。
壹、面對發展的新形勢
2000年9月25日,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汙染防治工作會議。溫家寶副總理作了重要講話,指出城市供水、缺水和水汙染已經面臨十分嚴峻的形勢,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了。國發[2000]36號發布了《關於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汙染防治的通知》。
2000年6月中旬,朱總理在中南海主持召開了南水北調工作會議。在聽取了國務院有關部門領導和各方面專家的意見後,根據十五屆五中全會的要求,他建議加緊南水北調工程的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同時,他作出了“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汙後供水,先環保後供水”的重要指示。
2000年底,建設部貫徹中央有關指示,加大南水北調配套工作力度,大力開展節水和汙水再生利用工作,加強相關規範、規程的制定工作,決定將原《CECS建築中水設計規範》和《汙水處理與利用設計規範》升級為國家標準,進行全面修訂。關於再生水的利用,兩個規範,壹個條例,壹個研究,幾個水質標準同時編制,修訂,研究。這些規範、規程和標準的頒布,將加強汙水和廢水的循環利用,開創回用設施建設的新局面。比如北京三委2001號通知2號就是《關於加強再生水設施建設管理的通知》。
第二,回收設施的建設將以更多更新的方式進行。
城市水汙染防治和中水回用將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城市汙水處理和利用將得到加強,城市再生水廠建設將與建築和社區環境建設相結合,住宅小區中水回用將進壹步發展,利用方式和系統類型將多樣化。國家標準《建築中水設計規範》中有三類水質(雜排水、生活汙水和二級處理出水)。小區的再生水源有很多種:雜排水、汙水處理廠出水、比較幹凈的工業排水、生活汙水、雨水等。,所使用的系統類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如完全完全導流系統、部分完全導流系統、半導流系統和沒有導流管系統的簡化系統。多種再生水源和多樣化的利用方式將更有利於再生設施的發展。
第三,應用技術的發展將達到壹個新的水平。
從1987到10年的工程應用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2001北京市城市節水辦公室組織編寫了《再生水工程實例選編》第壹、二部分,全面總結了工程實踐、技術、經濟和經驗,即將出版。相信這次評選和評估將會對我國中水技術的發展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就像東京大學的Aya Rijiao教授在1981中系統梳理了日本中水技術發展過程中的應用工程,編輯了《中水道實用手冊》,為日本中水技術的進壹步應用和發展明確了方向。國家標準《建築中水設計規範》推出的膜分離(MF、UF、NF、RO)技術、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活性炭、土壤生物系統、土壤毛細吸收處理利用系統(人工土地系統)等多種新型處理利用方法在國內外已成功應用,未來將推廣中水工程應用技術。
相信在新形勢下,繼《建築中水設計規範》圖標發布之後,《建築中水工程》國家標準圖集發布。中水設施建設將更加廣泛,中水工程建設和中水技術發展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