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裏?

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體現在哪裏?

首先,教育的信息化有助於加快知識的更新。書本教材的知識落後於社會發展少則5年,多則10年甚至更久。計算機網絡電子課程的知識更新可以在壹周內進行。

其次,信息化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構建壹個信息豐富和反思性的學習環境和工具,讓學生自由探索,這極大地有利於他們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很多學校在應用多媒體時,普遍的做法是針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供演示,將信息技術的使用權控制在教師手中。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元素群。可以說,計算機最大的教育價值在於給了學生學習的自由,給了他們自由探索、嘗試和創造的條件。

第三,教育信息化可以突破教育環境的時空限制,有助於加強課堂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可以模擬大量真實世界的情景,把外界的世界拉入課堂,使學生獲得更接近真實世界的體驗。利用計算機網絡,學校和外部社會融為壹體。比如美國word航空局通過聯網對中學生開放,讓他們和宇航員對話,收集關於太空的信件。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開發了壹種在線虛擬實驗室軟件,允許學生通過遠程聯網獲得專業天文望遠鏡收集的天文觀測數據。

1培訓教師準確理解教育技術相關概念

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準確把握與教育技術相關的概念,將有助於教師對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有全面、辯證的認識,並在實踐中自覺、科學地加強自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少走彎路,多做貢獻。

目前有壹種非常普遍和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信息技術等同於教育技術,掌握信息技術能力就是掌握教育技術能力。其實這是壹種非常有害的觀點,其直接後果就是用信息技術培訓代替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從而大大貶低了培養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意義和作用。

1.1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

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密切相關,但分屬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範疇。信息技術屬於壹門技術學科,其研究對象是信息。

教育技術屬於教育學科,其研究對象是適宜技術支持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信息技術的研究範疇是信息的獲取、存儲、分析、呈現、轉換、傳輸和評價。

教育技術的研究領域是指由適宜技術支持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這裏所說的適宜技術包括現代技術、傳統技術、有形的物化技術和無形的智能技術。當然,它們在許多情況下指的是信息技術,但這裏的“適當技術”絕不應理解為僅僅是信息技術。

1.2信息技術培訓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信息技術培訓主要圍繞各種信息處理技術進行。雖然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涉及到很多信息技術,在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初級階段也確實進行了很多技術培訓,但這些只是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起點。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壹種純粹的技術行為,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應該始終貫穿和體現,否則就會陷入純粹技術主義的泥潭,迷失前進的方向。換句話說,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術之間的人為分離或不相關的訓練是不夠的。目前,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設計,它是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的橋梁科學。教學設計在教育技術能力培養中的滲透是,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要教會教師在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應用技術(包括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而不僅僅是認識技術。

2 .培養教師辯證地看待教育技術的作用和影響

2.1教育技術的作用

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我們不能忽視技術的作用,但也不能迷信技術的作用。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壹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總是受到社會條件的制約,教育領域的問題往往不是教育系統內部能夠解決的。教育技術不會是萬能鑰匙,也不能解決教育中的所有問題。

技術是壹把雙刃劍。技術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上加霜,要看誰用,怎麽用。任何先進的技術都不能自動提高教學效果,任何技術都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有助於教師正確看待自己的角色,樹立信息化教育環境中的主人翁意識,積極工作,努力探索符合現代教育精神的教育改革之路。

2.2教育技術對師生時空觀念的影響

隨著網絡技術在教育技術中的日益普及和應用,師生的個人空間會因為互聯網而變得更大,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無限空間的感覺。有專家預測,未來人們的生活空間將在真實生活空間的基礎上增加虛擬生活空間。虛擬生活空間可以使人們方便地獲取各種信息資源,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另壹方面也會加劇信息環境的惡化。由於互聯網的高度開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布信息,這必然導致網上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問題。學生在網上瀏覽信息時,容易受到虛假錯誤信息甚至黃色反動信息的影響。兩種可能性的存在,首先需要教師保持清醒,然後才有可能引導學生在網絡中建立健康的時空觀。

2.3教育技術對師生溝通方式的影響

教育技術在信息化教育環境中的應用,增加了以間接性、匿名性和機器表達為特征的在線交流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面對面交流,討論不再局限於老師和幾個敢於發言的學生,也不再局限於上課時間。隨時可以在學習同齡人中均勻快速的傳播。利用網絡的互動機制,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學習者可以同時互動交流。教育技術的應用為大班教學和因材施教的交叉融合提供了可能,這就是教育技術的巨大潛力。但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僅僅為了應用技術而完全放棄傳統的師生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就會走入技術應用的誤區,得不償失。

3 .培養教師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

現代教育特別重視合作學習和合作學習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與新教育、新技術密切相關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也應借鑒合作、協作等新的教育理念,運用新技術培養教師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

3.1多渠道應對快速發展的教育技術新技術

剛接觸教育技術的學科教師掌握教育技術中的純技術,是壹種很好的傳統方式。但是,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不可能每個老師都去上培訓班學習壹門新技術。因此,信息化教育環境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應著重培養教師利用好各種渠道,特別是利用好教育技術進行自學的能力。比如互聯網上有豐富的在線學習資源,很多教育技術方面的教育軟件應用都有在線學習。可以說,利用教育技術中的在線學習來培養教師掌握新技術的能力是壹勞永逸的事情,也是應對教育技術中快速發展的新技術的較好方法之壹。

3.2利用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技術的教學應用研究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要有意識地培養教師參與網絡技術支持的研究、共同學習和研究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具備了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這比單純地教教師掌握幾門具體的新技術意義要大得多。教師具有適應教育技術發展的能力,在面對教育技術中“教育”與“技術”的發展時能夠從容不迫,遊刃有余地實現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