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數壹:冒充高校招生官行騙。騙子自稱是某大學的招生官,拿著某大學的招生宣傳資料,與考生和家長見面,吹噓不休,誘騙學生和家長填報誌願。在取得家長的信任後,他強調了錄取的難度,並暗示可以幫忙。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慷慨大方,結果被騙了。
防範提醒:所有錄取工作均采用異地遠程網上錄取,通過計算機網絡傳輸信息,由計算機按誌願和分數排序投檔。沒有人為因素會影響文件的結果。
招數二:混淆教育形式,作弊。高等教育有多種形式。壹些招生騙子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與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考、中外合作辦學的區別,欺騙想上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聲稱只要交錢就能上大學甚至重點大學。花了錢,家長拿到了錄取通知書,進了學校才知道被騙了: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科,而是自考班、成人教育預科班、網絡學院或者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防範提醒: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考和壹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不同於普通高等教育,入學門檻較低。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等教育形式,不需要高考成績就可以入學。招生騙子最有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捉弄考生和家長。
招數三:聲稱“低分高錄”被騙。騙子自稱是某招生院校或省招辦領導的熟人或親戚,聲稱自己有辦法把不符合壹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弄到壹批本科院校,只有符合壹個專科分數線的考生才能被錄取到本科專業,從而騙取多名考生大量錢財。
防範提醒:省教育考試院嚴格執行錄取控制分數線,不錄取壹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考生;除了國家和省裏規定的照顧政策,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都不享受特權。
招數四:謊報“內部指標”和“小計劃”。這是招生騙子的慣用手法。他們偽造文件和印章,設立註冊辦公室和電話號碼,並冒充大學招生人員。在與家長見面時,往往會拿出壹些偽造的文件和學校的空白錄取通知書,謊稱自己手裏有壹些“內部指標”和“小計劃”,要求家長先交壹部分定金,等錄取通知書到了再交剩下的。但在父母全款交了定金後,卻給父母偽造假通知,或者幹脆卷款潛逃。
防範提醒:省教育考試院嚴格執行國家和省下達的招生計劃。任何個人都不可能說自己手裏有招生計劃和名額。
招數五:打著“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騙。壹些騙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誤導家長,聲稱自主招生就是不需要分數線,花幾萬元就能搞定。
防範提醒: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準可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向社會公布,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應參加高考,達到規定分數線,通過省教育考試院統壹辦理錄取手續。
招數六:以“定向招生”的方式進行詐騙。壹些騙子利用國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騙考生和家長,吹噓可以拿到某高校的定向招生計劃,保證錄取,公開競價,收取所謂的“定向費”,騙取家長錢財。
防範提醒:除了少數部委和高校(如清華、北大等。),省屬高校不安排定向就業招生計劃。我省定向招生計劃和其他招生計劃壹樣,由省教育考試院集中統壹管理。
招數七:故意混淆“預科班”的概念,以所謂“預科生”的名義行騙。“預科班”也叫“民族預科班”。在部分高校開設民族預科班是國家的招生政策,對少數民族資格審查、招生計劃管理、錄取都有嚴格的程序。近年來,少數高職院校,脫離招生制度,承諾“先上車再買票”,“進院出院”,以“預科生”的名義招生。壹些不法分子趁機到處招生,介紹給非法高校,向家長收取巨額好處費和信息費。
防範提醒:根據國家規定,不允許超計劃、超計劃招生。“預科班”也必須經過省級招生部門的審核,可以通過上面提到的權威可信的渠道查到錄取的學校和專業。除省教育考試院外,其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辦理普通高等學校錄取手續。根據教育部規定,湖南省考生只有在湖南省教育考試院辦理正式錄取手續後,才能取得普通高等學校學生身份,畢業時才能取得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
招數八:利用錄取信息作弊。每年招生期間,都有壹些騙子住在招生現場附近的賓館裏,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招生編號或準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利用家長和考生的無效信息,向考生家長舉報:正是因為他找了朋友,花錢疏通了關系,考生才被錄取或入學,借機向家長收錢。
防範提醒:考生不要輕易告訴他人自己的身份證號和報名號。在錄取過程中,所有考生均可通過湖南招生考試信息港網站、當地縣(市、區)招辦、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語音查詢電話查詢自己的錄取結果。特別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在普通高校招生中,任何人都不能“用錢買分數”;除國家和省規定的照顧政策外,任何人在高校招生中都不享受特權;除省教育考試院外,其他任何機構均不得在普通高校招生。不要輕信招生詐騙者的花言巧語,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