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卑,1600年前統治北方的強大民族。
今天我們知道慕容不僅是壹個姓氏,也是鮮卑人的第壹姓氏。鮮卑族是繼匈奴之後,北方崛起的第二個強大的遊牧民族。除了慕容鮮卑,還有和段氏。其中慕容建立的燕國,當年是北方第壹國,而當昔日的人間雄主漢武帝叱咤風雲,照顧劉江山的時候,燕王慕容穆早已在遼西建立了自己的都城,依靠草原遊牧民族的勇猛,幾年後迅速崛起成為東北霸主。
慕容穆的兒子慕容浚稱帝,前燕國是慕容氏家族最風光的時候,當時的疆域甚至南擴到了現在的北京。尋根尋祖,慕容世家的族長莫琥珀最早在朝陽北票張集營子鄉這片農田上定居,建立了慕容世家在遼西落腳後最早的都城——大吉城。
正當我們對慕容家族的文學武功議論不休的時候,遼寧省考古隊的田書記為慕容家族的起源找到了新的方向。在香港中文大學有壹位名叫姚的老先生。有壹篇文章提到慕容鮮卑可能是博斯,他的證據來自於《墨經》這個名字。他認為“莫胡”與波斯穆胡有關,穆胡是波斯宗教神職人員的壹個稱號或頭銜。他說木虎和墨虎音是連在壹起的,因為古音譯沒有定字。此外,從考古學上看,三言文化中還有很多文化因素。比如上世紀50年代在房身和張家軍營發現的墓葬中,就有壹個金階,這是西亞首次發現。也許,慕容姓的由來與他們喜歡戴在頭上的這種首飾有關。因為當地語言“布瑤”與“慕容”相近,後來就成了“慕容”。抖步的本義是抖步。朝陽北票府慕容鮮卑墓出土兩件金步搖頭飾。
金布華鑰飾品應該是慕容家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甚至在三世紀後期形成了以金布窯為主要內涵的特殊文化現象——慕容搖葉文化。慕容家族吸收並強化了西域的搖葉文化,並將這種異域風格的飾品傳播到了朝鮮和日本。更令人驚訝的是,“慕容”這個詞竟然在今天的日語發音中發出“踏”的古音。
壹個王朝的建立,總是和殺戮、爭鬥這些血淋淋的字眼聯系在壹起。愛漂亮頭飾的慕容是如何依靠實力穿越金馬,最終開疆拓土建立王國的?是不是真的像武俠小說裏說的那樣,有沒有類似“變星”的家傳武學?當我們懷著這個年輕人調皮的心態去打探慕容家族的秘密時,發現了這個家族的壹個重要秘密——他們竟然是馬鐙的發明者。
對於慕容家來說,馬鐙是北方人必備的。人壹旦有了馬鐙,就可以壹下子行動自如,使得騎兵得到了發展,進壹步加強了慕容鮮卑的軍事實力。
田說,壹旦有了馬鐙,人就可以雙腳踩在馬鐙上,可以增加活動半徑,馬上就更有力了,增加了安全性和穩定性,所以騎兵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聰明的慕容氏家族就是這樣依靠壹對馬鐙,擁有了天下無敵的騎兵,立刻開始控制天下。但是為什麽他們的王朝只存在了壹百多年?
縱觀慕容家族,他們深受華夏文化的影響,卻也保留著北方民族的勇猛。真的是所謂的英雄世家,但問題在於慕容家的英雄太多了,死於內部對抗的也不在少數。壹個叫格魯賽的法國人寫了壹本書叫《草原帝國》。他專門研究歐亞草原的少數民族。他說,少數民族進入文明地區後,失去了傳統優秀的東西,學會了發達地區的腐敗和享樂。
在整個華北地區,他們為中華文明的創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慕容雖然最後失去了王朝,但是他們的後代融合到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中,繼續創造輝煌,也成就了北魏隋唐的繁榮。公元436年,慕容世家的王朝由於國力衰落、皇帝奢欲、部落間勾心鬥角等原因,最終被北魏軍隊所滅,曾經強大的慕容世家遭遇了國破家亡的現實。
受漢文化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反過來又影響了漢文化。慕容家族靠馬鐙的改革發明獲得了核心戰力,最後又以壹次改革發明為標誌,把自己送進了棺材。是的,他們最後的發明是棺材。
這種特殊定制、標準格式的棺槨,最早為慕容家族所用,自北魏、隋唐以來,壹直在全國各地推廣。
從轟轟烈烈的開始,到莊嚴平和的棺材結束,慕容家族用自己的奮鬥和命運完成了壹個歷史隱喻。
自從尋找慕容的消息在網上發布後,已經有很多人報名註冊了。其中姓穆或姓容的人也不少。他們可能都是慕容的後代,因為北燕被北魏滅後,數百萬鮮卑慕容氏為保命改名,有的取了慕容的第壹個字“穆”,穆的“穆”或第二個字“榮”。
經過壹段時間的考證,發現慕容後裔最有可能的地方是青海土族自治縣、甘肅慶陽、山東榮成、廣東肇慶,最有可能的地方是廣東肇慶高要市白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