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藥不統壹,藥無效”的美譽。鎮郊的葛棗山是天然藥田,綿延200余裏,植被茂盛,各種藥材豐富,有動植物藥材、礦物藥材等100余種。早在東漢建安年間,道士張道陵、葛仙翁就在此修行。他們壹方面迷信傳教驅邪,壹方面收集藥物煉丹治病,傳授制作方法。後來,葛家的孫子葛洪總結了自己的行醫經驗,寫成了《救急時》,流傳於世。
唐宋時期,樟樹藥業日益發展,收藥者和賣藥者日益增多。藥鋪、藥鋪、分店逐漸興起,並擴展到外省。
明朝初年,這裏建有三宮(即王耀廟)。每年農歷4月28日唐代名醫孫思邈的生日,都會在廟堂邊設立交易場所,全國各路毒販雲集於此交易。
明末清初,樟樹有200多家中藥店。與此同時,外省的毒販也來到這裏開設藥店,甚至成立協會組織。這裏逐漸成為藥材集散地。
至今,中國仍有許多保存完好的煉丹井、洗藥池、古剎、藥殿。樟樹人世代采集加工中藥材,掌握了許多秘方,無論是煎、泡、泡、烤、烘、幹、切、藏,都獨具特色。優秀的化學家切出來的藥片“薄如紙,能吹起來,截面均勻,形狀美觀”,色、香、形、味、效俱佳。
香樟的藥師、藥師、藥商走遍全國,收集采購優質原料運回加工,使得香樟的藥材品種齊全,質地優良。因此,樟樹成為中國中藥材的生產、加工、加工和管理中心。“藥都”的形成,除了優越的地理條件和發達的水路交通之外,還與其豐富的藥材資源及其在種植、加工、運銷、貯藏等方面的專長密切相關。葛棗山有200多種天然藥材,馳名中外的枳殼、枳實是當地特產之壹。
香樟是本地的,對藥材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藥材壹定要純,飲片加工要精細。如今,“王耀廟會”已經發展成為壹年壹度的全國藥材交流會。每年壹旦發出邀請,來自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國各省區市的藥學同仁蜂擁而至。
那時,樟樹將成為醫藥的世界和海洋。在杜堯東門外寬闊的露臺上,壹座宏偉的專用於交易活動的建築群拔地而起,總面積超過15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00多人進行交易活動。
藥都香樟,古今聞名,名聞中國。據史料記載,樟樹藥業始於漢晉時期,唐宋時期建立。興盛於明清。在吳叫藥市,宋代叫藥碼頭。清代,這裏被稱為南北川桂藥材的匯集地。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藥不統壹而無效的美麗流傳。樟樹藥博會歷經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已成功舉辦43屆。
1958 10月經期經國家批準,在清江縣樟樹鎮清江賓館召開解放後首屆全國樟樹交流會。參會代表100人,成交額65438+50萬元。1958-1965,* * *舉辦10樟樹全國藥材交流會,參會代表5000多人,成交額5億多元。十年內亂,百業雕零,張卉博覽會也難以幸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已經關了16年了。
1980年,樟樹全國藥材交流會在16中斷後恢復。當年6月,第十壹屆全國藥材交流會在樟樹召開,展現了當代藥都的風采。本次交流會中西醫結合,主要圍繞中藥材、中成藥、西藥、醫療器械三種。有1041個單位,代表2673人,成交7000多個品種,成交額12439萬元。
在1981,12張卉交易會是空前的。除臺灣省外,各省、市、自治區和13個少數民族均有代表。
1982年,清江縣委、縣政府為適應發展,決定新開藥材交易市場。新建的以10層高的杜堯賓館為主體,配有25000多平方米輔助設施的建築群和可同時容納5000人洽談業務的交易大廳,是第壹個藥材交易市場。這個交易市場可容納10000多名參與者,有2000多個攤位,200多個展廳。1988 12、清江撤縣設市。市委決定撤銷樟樹工委,成立樟樹市醫藥管理局,承擔振興藥都樟樹醫藥城的日常工作和壹年壹度的全國藥材交流會。
1989年,以杜堯大廈為藥材交易主體,新建了15000平方米的建築群,200多個展廳,2000多個展位,可容納8000多人參加。會期內,可將第壹交易市場和第二交易市場連成壹體,同時接納2萬人在會場內洽談業務、交易藥材。1989第二十屆香樟交易會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億元,顯示了改革開放後香樟藥材市場的強勁活力。此後,壹年壹度的藥博會參會人數、交流品種、交易金額壹路飆升,位居全國三大藥博會之首。
90年代,伴隨著改革的春風,全國民族醫藥產業日新月異,張卉博覽會年年創新高。1993第二十四屆藥博會參會人數超過3萬人,成交額超過13億元,盛況空前。自14年張卉交易會恢復以來,累計參會人數超過18萬,成交額超過92億元,位居全國三大藥品市場(江西樟樹、河北安國、河南拜泉)之首。1995 10 6月18日,第26屆樟樹全國藥材交流會隆重開幕。在杜堯飯店、杜堯大廈壹、二交易市場,來自全國及新加波等國家的1800多家醫藥集團、公司、藥廠、藥商齊聚壹堂,開了壹場熱烈而公平的會議。在展出的7000多個品種中,有1000多個新特藥。大會交易歷時六天,交易金額超過6543.8+0.5億元,仍居全國三大藥材交易所之首。
1998期間,樟樹第29屆全國藥材交流會參會代表集中,穩步增長。當時有3000多家藥廠和經銷商,3萬多人。貿易活躍,藥材5000余種,中成藥1800種,形成了藥材與成藥並存,藥品與醫療器械並重的局面;大會總成交額超過6543.8+06億元。1999的第30屆藥博會到2001的第32屆藥博會的參會人數和成交金額徘徊在上述藥博會之間。
隨著樟樹藥業的發展,樟樹計劃建設壹個檔次高、規模大、硬件設施齊全的新型中藥材專業市場。新市場壹期工程緊鄰105國道布局,占地500畝。新市場於2002年基本建成。同年10月,新型中藥材專業市場成為樟樹第33屆全國藥材(藥品)交易會的主會場。新場館、新設施、新面貌歡迎更多新老朋友,本屆張卉交易會客商雲集,顯示出勃勃生機。3500多家工廠和商人參加了會議,約有35000名代表。會場爆滿,處處藥香。全國知名藥企、醫藥批發企業、制藥裝備制造企業均有參展,盡顯風采。市場中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的商務會展中心是主會場的閃光點。中心壹樓布置了160多個3×3平米的國際標準展位,全國各地參展廠商全部售罄。中心外設置的800多個藥材營銷攤位也被廠家和私人藥商搶購壹空。整個會場交易活躍,共有8500多個品種參展,其中新特藥占藥材和藥品總數的36%,與往年持平。參會的制藥機械生產企業和品種較往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新興的保健強身類藥物。本屆交易會成交額超過654.38+0.55億元,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隨著會展經濟的發展,各地藥交會風起雲湧,全國各大城市每年都要舉辦近百場藥交會。這對於幾個缺乏地域優勢的傳統藥交會來說,是壹個極大的挑戰。
2003年的第34屆張角藥博會和2004年的第35屆張角藥博會面臨壓力,在困境中堅守傳統藥博會的陣地。樟樹市委、市政府銳意改革,使樟樹交易會年年創新,下壹屆有所突破,始終保持欣欣向榮的面貌。
2005年,樟樹博覽會迎來了美麗的春天。今年,香樟交易會首次由江西省人民政府主辦,樟樹市人民政府承辦,大大提高了香樟交易會的規格,被稱為香樟交易會轉型的開始。第36屆藥博會是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對外開放主體戰略,加快全省醫藥產業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在江西舉辦的壹次全國性藥品交易會。通過省、市、市政府的共同努力,協調做好相關工作。今年的張卉博覽會匯聚了眾多客商,是壹次空前的盛會。“更高水平、更大規模、更受歡迎、更好效果”已成為張卉博覽會的顯著特點。今年的張卉交易會內容豐富,充滿戲劇性。除了組織傳統意義上的大型藥材(藥品)交易會外,還舉辦了投資促進會,以促進和簽署經濟合作項目。全省各設區市組團進行經貿洽談,招商項目30個。會上談判簽約,合同資金15億元以上。同時舉辦了中醫藥產業發展論壇,邀請了國家工程院院士授課,共同探討樟樹和我省醫藥產業的發展。此外,還有大型相關活動,如特別文化表演。由省政府主辦的樟樹藥博會,可以充分挖掘潛力,不斷升級展會品牌,推動我省中成藥和生物醫藥產業盡快做大做強,把樟樹藥博會打造成藥都,宣傳江西。光大藥業,擴大投資;使之成為壹流的專業化、市場化、規範化的國家級醫藥盛會。
2006年第37屆張卉博覽會譜寫了新的篇章。今年,張卉博覽會邀請央視《壹首歌》來到樟樹,千年醫學都奏響了時代的篇章。“壹首歌”專場大型歌唱晚會“走進藥都樟樹”表演和傳播了藥都文化,為張卉交易會增光添彩,讓與會代表感受到無盡的激情和激動!這壹大動作在張卉交易會和全國各地的其他展會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提高了“藥都”樟樹的知名度,也使張卉交易會再創輝煌!2009年,第四十屆全國樟樹藥交會開幕式暨“中醫中國行”江西樟樹站啟動儀式在江西省“中醫中國行”發展過程中唯壹入選的縣級市——樟樹市杜堯廣場隆重舉行。包括啟動儀式、科普宣傳、專家義診、健康大講堂、社區和鄉村醫生培訓等在內的“中國中醫樟樹站”系列活動成為本屆樟樹博覽會的壹大亮點。2011第42屆張卉交易會期間,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藥企還成立了“醫藥品牌高端俱樂部”,舉辦了以“新醫改下OTC的未來”為主題的“中國醫藥品牌高峰論壇”。公司、藥店、連鎖藥店代表200余人參加了會議。代表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積極探索推進醫藥領域品牌建設、謀求行業發展的途徑,對於促進醫藥企業嚴格自律、規範醫藥行業有序競爭、提升醫藥行業整體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張卉交易會學術部分的活動更加豐富和有效。
多年來,張卉交易會每年都在同壹時間同壹地點舉行。樟樹數十家藥品生產流通企業、保健品產銷企業、中藥材加工經營企業以主人翁精神積極參與樟樹交易會的相關工作和活動,使樟樹交易會的規模和知名度歷久彌新,樟樹交易會也成為醫藥展會的“常青樹”。在全體醫藥同仁的參與和支持下,樟樹全國藥品交易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這其中,凝聚了各級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展現了藥主銳意進取、與時俱進的創業精神;也體現了全國醫藥界朋友們的熱情支持和參與。
2013對樟樹來說是歷史性的壹年,第44屆全國藥材交易會得到了商務部的支持。中國中藥協會正式授予樟樹“中國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