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大門,步行10米到池畔。壹座三孔石拱橋橫跨池畔。石拱橋長12.4米,寬3.55米。全石拱橋三孔,中間孔跨度3米,左右孔跨度2.5米,橋的坡度為25°。整個橋面為五邊形石材鋪裝,橋面兩側為矩形石板作為護欄,每側均勻分布11石柱。柱頭鏤空作為裝飾,有的雕刻成雙龍珍珠,有的是雙鳳日出等。古代藝人的鏤空、圓雕手法蒼勁細膩。
柱間每邊有12塊石浮雕,每塊高約1米,寬約0.8米,刻有壹些古代民間故事的歷史典故。有的是生肖動物,花鳥魚蟲龍鳳,犀牛,海馬等等。這些雕刻手法充分體現了人體與環境、器物的關系,以及服裝、裙裾的折疊和扭曲,使線條流暢而精致。
三孔石拱橋下的盤池由兩個扇面組成,分布在石拱橋的東西兩側,半徑9.2米,弧長15.9米。周圍有石柵欄,石柵欄上每隔0.8米刻有立柱,靠近北面的柱頭上有壹排雕刻的小石獅。比如盧溝橋的崗哨。了望塔南面的柱頭是壹朵含苞待放的蓮花。這些石獅子像蓮花壹樣,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池畔南北兩端各有壹對高度超過1米的大石獅,石獅下的基石上刻有二十四孝之壹、大順耕田、王祥臥冰等。在每壹邊。圖案依次刻在每壹面。雕工精致,工藝精細。在池畔的入水口,東西兩側雕有石質龍頭,池塘裏的水從石龍口流入池畔。石龍吐出來的水,是壹些能工巧匠把地下淋出的水堵進封閉的暗渠裏,暗渠就像龍的身體,水從龍的身體裏滴到石龍頭的口裏。雨季時,龍口的水噴湧而出,奇妙而生動。
從向北走30米,壹座飛朱、雄偉壯觀、結構精美的欞星門矗立在我們面前。淩杏門是壹個木制和石頭結構的門樓,有三個開間,高10米,寬15米。它歇息在山頂,有雙飛檐,下層被左右兩邊的上層所覆蓋。頂部鋪琉璃瓦,前後兩端有龍形吻。每個豎脊上還配有豎拱,檐下用幾個鬥拱,梁與檐之間繪有彩色圖案。每邊中間有金雞、牡丹、龍鳳等鏤空木雕,排列得當,美觀大方。品牌四根柱子的下部包裹著壹個磚石基礎墻,高度為1.4米;上部暴露在外,直接支撐著廣場的屋頂。兩側各有壹對大石獅,壹面朝南,壹面朝北,英姿颯爽,氣勢磅礴。石獅底座約1.8米。在基座上,有動物與兩條龍玩耍的雕塑,鳳凰在早晨升起,鹿看著金鈴,犀牛看著月亮,以及人物。雕塑中有成雙成對飲酒、車馬巡遊等。這些雕塑和繪畫展示了他們的姿勢和繪畫。誠然,雕龍使蜻蜓飛上天,畫鳳使長音。廣場中央的牌匾上刻著光緒龔升洪允成題寫的“邢星門”四個字。兩個側門分別刻有金生和於震四個篆字。這三個牌匾都是紅底金字。整個欞星門構思巧妙,造型和諧,莊嚴宏偉,頗有神韻,遠看和近看都氣勢磅礴,美不勝收。
距離邢星門30米是大成門,位於大成殿和邢星門之間的中軸線上。大城門為土木結構建築,三開間,東西山墻,單檐硬山頂,方雕臺階自檐柱向外懸。屋檐上有各種雕刻精美的雲龍人物。大城門基座高1米,青石覆蓋。南北兩側陡峭的石板上雕刻著花卉浮雕。這些浮雕紋理清晰,生態感十足。在大城門的東山墻,有壹塊歷代修建的石碑,記載著這座寺廟的歷史。西墻下有壹幅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子昂)的真跡,是壹本關於範仲淹座右銘的書。其內容大致是:範仲淹忠恕的經歷。這座紀念碑非常珍貴。石碑上還刻有趙孟頫原作的出處和歷代對石碑的保護。據記載,這塊石碑是戊午年(1381)嘉平嶽看吳興趙孟頫時,劉茂公在石碑上刻下的,書法優美蒼勁。這座紀念碑原本在老城區。當它被轉移到城市時,隨著新政府的搬遷,它被嵌入孔廟的遺址中。
在大城門東西兩側的天井裏,原來的正殿兩側各建了壹排三間臥室,東邊的三間臥室是供奉名臣的,西邊的三間臥室是供奉鄉賢的祠堂,裏面供奉著澄江府的名臣和久負盛名的鄉賢牌位。大城門與東西之間有過道,建有月宮門通往大城殿。通常不能從大成門進入,只能從兩邊進入大成殿。
大成殿是寺廟建築群中最高的建築,高18m,五開間,總寬28m,進深20m。紮土結構是雙層檐的提梁架,無鬥拱,提架很高。該寺雄偉壯麗,古樸莊嚴,渾然壹體。寺內有26根朱紅柱子,20道鬥門,都雕有龍鳳。壹層壹層的揭示,龍鳳雕真的有飛龍曲折,鳳凰展翅起舞的神韻。殿前兩條大金龍環繞,龍瓜勁力十足,龍身彎曲,氣勢磅礴。屋檐上雕有花鳥動物,雕刻精美,紋理清晰,各具特色,富有立體感。
大成殿屋頂為琉璃瓦鋪成,南面為棱形花紋,脊背中間為葫蘆花瓶,飾以陶瓷生肖和八仙。主脊正下方鑲嵌著“和平的國家,和平的人民,和平的世界”字樣。八個機翼角度向上傾斜45度。大雄寶殿內,原來的孔子牌位位於九龍木雕所在地,寫著大成是聖人孔子的位置,兩側各有四塊牌位,各有十位哲人。第二次,主墻鑲嵌康熙二十五年(1688)和二十七年(1690)頒發的《聖子頌》和四塊頌碑。其主要內容是對孔子、孟子、顏回、曾參、孔(左為單,右為嵇)的贊頌。
正殿前有光緒皇帝所書的匾額,斯文,格外突出醒目。在張利生的書法兩側,懸掛著古今世界的匾額和道教的皇冠。在第二個大廳前面,有五級臺階通向平臺。月亮的長度是14m,高度是1m。五面圍石,均刻有花卉浮雕。在平臺的兩側,有垂直的帶子和踏板連接左右兩側。平臺由五塊石頭鋪成,東、西、南三面石階連接正殿。中間有禦道,嵌有長2米,寬1米的石雕石墻。體態生動逼真,雕刻特別精美,刀法蒼勁敏捷,顯示了高超的技術水平。石壁上的五龍蜻蜓在飛翔。
大成殿之所以高大,是因為當時修建夫子廟時鄭重規定,今後縣城所有建築不得高於大成殿。真正體現了孔子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在過去,每當孔子的生日和周年紀念日,都會在孔廟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文武百官、學士名士、鄉紳師生絡繹不絕前來參加典禮,規模空前,莊嚴肅穆。
新中國成立後,文廟被壹些單位使用,但對城門、池畔、石拱橋、淩興門、大成門、大成殿等沒有破壞。壹些石雕、木雕、浮雕畫和匾額保存完好,歷經滄桑,仍保持著它鮮活的原貌。反復前來參觀、瞻仰的人們:走進文廟,就像走進了壹座建築的藝術寶庫,這是前人留下的最珍貴、最有價值的藝術瑰寶。
近年來,政府多次撥款,對淩星門、大成門、大成殿進行修繕粉刷,使文廟煥然壹新,拆掉了曾經是招待所的大門,重建了古色古香、莊嚴肅穆的朱非金門,使文廟的建造者們大放異彩,獨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