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如何做壹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

如何做壹名合格的小學數學教師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適應新課改下的要求?綜合各方面情況,並依托其他研究成果,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壹,提高自身的文化和業務素質,擁有科學優化的知識結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數學知識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行的小學數學教材已經滲透了現代教學的內容和思想,教學要求更傾向於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數學技能。要搞好素質教育,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思想上有大的轉變,而且要不斷更新自身的科學文化和專業素質。具體來說:

1,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測量學),以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學。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具有豐富的數學專業知識,而且要懂得如何教好數學,研究好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狀態。這些都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努力學習和正確應用教育理論,這是指導教學的科學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2.應該努力提高基本的教學技能。教學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優雅的語言和高尚的行為在學生的生活中起著模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就是“嚴師出高徒”的道理。因此,教師的基本教學技能需要:

(1)語言準確生動。數學老師也要言簡意賅,邏輯性強。

(2)要熟練掌握和正確使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教具和學習工具。能根據需要設計制作教具,指導學生制作和使用學習工具,提高教學效果。

(3)提高自己的書寫能力(粉筆、鋼筆、毛筆),做到板書工整、美觀、重點突出,作業認真規範,批語能啟發學生。

3.教師的知識結構包括很多方面。結合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情況,小學數學教師的知識可以分為三類。壹個是數學的知識;第二,關於理論的知識;第三是傳授實用知識。隨著知識領域的擴大,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觀念的轉變,教師還需要不斷更新知識。壹個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有豐富的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這些知識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僅僅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就能完全實現的。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既需要理論學習,也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總結和提高。

第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健全的心理素質。

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對未來人才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具備的心理素質是:1、好奇心。2.觀察:教師要學壹些教育學、心理學;有意識地鍛煉觀察力;多接觸學生。3.敏感。4.理智感。老師講道理,有說服力,講道理。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文明的行為。5.獨立。6.克制。7.自尊。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教師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如何優化教師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的快節奏、強競爭和高壓力,已成為每壹個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首先,要引導教師適應變化的形勢,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用寬容的、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承認學生個性的差異和多樣性。這既是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師保持健康心態的前提。二、營造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協調人際關系,通過定期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教師得到良好的休息和放松,使他們始終以輕松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再次,通過正反典型案例的分析,使他們明白教師的心態會直接影響教育效果,從而促使教師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並在這種有規律的自我調整中,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第四,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咨詢和相關課題研究,督促教師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和方法,提高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五,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效果應納入對教師的評價和考核。教師“走下心中的講臺”,真正與學生交流塑造良好的人生態度,具有民主的理念和作風;有高尚的情操和廣博的知識;熱愛學生,也要理解和尊重學生;性格開朗、個性鮮明、風格靈活輕松的老師是學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師。

第三,提高師德素質,具有高尚健康的人格。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師德素質。師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良好師德的形成非壹日之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進行教育、感染和鍛煉。經過長期的積累,形成正確的觀念,並體現在行為上。提高教師道德素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壹是以思想教育為先導,思想教育與崗位實踐相結合。所謂思想教育,絕不僅僅是壹般的教條式的口頭說教。要善於捕捉工作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把握教育時機,用生動的事例進行教育。二是從教育活動入手,結合完善的管理。針對教師在師德方面暴露出的問題,開展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三是鼓勵教師自覺把自己置於學生的監督之下,從而規範自己的教育行為,提高職業道德。

性格就是性格,是指壹個人的各種重要的、相當持久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調節”。所以,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應該有壹個完美的人格,這也是今天壹個合格教師的靈魂。在平日的教育教學中,要盡量做到對教育“抱壹顆心,不帶壹根草”,激勵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讓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當學生遇到失敗、挫折和困難時,教師作為引航員,要不斷地鼓勵他們,給他們信心和力量。壹個人的人格是在風霜雨雪中成長起來的。沒有挫折和失敗,他不會明白成功的不易,奮鬥的可貴,什麽是有價值的人生。讓學生們把生活的風暴化為進取的力量,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第四,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更多地利用課程資源,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

學校的數學教學主要是培養適應社會要求的公民而不是數學家,所以倡導“大眾數學”成為數學教學的新需要。首先,數學教學是為學生就業做準備,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其次,數學教學不應局限於課本知識,而應強調數學的應用,讓學生體驗數學的價值。數學教師不僅是數學課程的實施者,也是數學課程的開發者和設計者。教師參與課程開發的目的是使學校課程更適合學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但就教師而言,是在課程開發的實踐中樹立教師是研究者的信念,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壹般來說,教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參與課程開發:壹是可以和課程研究專家壹起開發課程。通過與課程專家合作,我們可以培養參與課程開發的意識和能力。第二是與家長和社區相關人士壹起開發課程。教師和家長共同尋找有效的社區課程資源,並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資源,形成與家長共同參與學校事務和課程開發的習慣。三是參與分析學習者的興趣、愛好、需求和特點,盡量使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需求。要從整體上審視大課程中的壹門學科,逐步養成關註和參與學校整體課程設計的意識和習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信息時代的到來,“提高人”

人的數學素養”引起了人們的關註,因為不僅現代技術日益表現為壹種數學技術,甚至在生活中也需要越來越多的數學語言。人們對知識的渴求促使社會更加關註學校教育,包括數學教育。作為壹名數學教師,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應該及時掌握信息技術,學會將信息技術巧妙地、完美地整合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信息技術可以作為引入話題、提高學生興趣的好幫手;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作為“實驗”工具,為數學理性的升華提供感性材料;它可以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展示和演示工具。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只要我們掌握信息技術,並註意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不斷註意知識更新,並註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正確應用信息技術知識,就壹定能夠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機地整合起來,為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優秀的高素質數學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總之,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數學的應用正在深化和拓展。科學家期待數學的知識和技術成為社會公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通用技術。小學數學教師的素質關系到小學數學教育的成敗和學生在數學方面的發展。因此,作為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時刻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社會和教育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