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學什麽計算機知識,怎麽學,各方面的意見真是讓人眼花繚亂。有人認為,隨著計算機的飛速發展,目前所學的知識過幾年就會過時,所以要學好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如果掌握得當,再熟練掌握那些千變萬化的技術也不遲。也有人認為應該像數學、語文壹樣把計算機作為壹門學科來學習,系統掌握各種基本原理和編程方法,成為數學家、作家那樣的計算機專家...眾說紛紜。
為了解決無數學習者的疑惑,本版新開設了“如何學好計算機”專欄。先邀請計算機教育領域的壹流專家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後再邀請該領域的專業人士在本欄目中“坐堂”。當然,也歡迎各路在計算機學習方面有絕招的英雄們在我們的專欄中壹展絕招...加油,加油,讓所有熱愛和學習計算機的人在2002年相遇。
如何學好計算機
吳:中國計算機聯合會推廣委員會主任,國際信息奧林匹克中國隊領隊,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
多年的實踐表明,學習“通用的人類智能工具”,掌握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對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促進他們的成長和成功將大有裨益。那麽,怎樣才能讓學生學好計算機呢?首先要分析研究對象,討論研究目標。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目標有不同的要求。計算機有以下六個獨特的功能:
1是最現代最先進的高科技產品;
2.它是壹個通用的智力工具,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3.它不僅是可以直接面對的機器,也是可以致力於研究和探索的課題;
4.它不僅可以被推來推去,還可以和人交流,給人意見和建議。
5.如果連上網絡,還能營造壹種新的全球網絡文化氛圍;
6.它發展很快。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新事物層出不窮,讓人感覺在不斷學習。
面對這壹全新的科技成果及其所包含的學科,我們必須有壹套獨特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提倡自學
對於初學者來說,老師介紹門很重要,但是以後就要靠自學了。自學能力對於計算機學習尤為重要,因為計算機發展很快。只有掌握自學方法,具備自學能力,才能應對計算機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有人說:“自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說其他科目自學可能比較難,但是計算機相對容易。為什麽這麽說?因為電腦越來越“平易近人”,人們看得見摸得著。能讓人動容的,都是好學的。比如幾歲的娃娃敢開電視調頻道,能控制VCD。電視機和VCD機不都是高科技產品嗎?計算機作為學習對象,有統壹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環境,學習內容和進度可以自己掌握。大部分自學不懂的東西,用電腦就能解決。所以我說是自學輕松方便。當然,有壹本方便自學的輔導書就更好了。
強調動手
計算機科學太實用了,不動手是學不會的。計算機從誕生的那壹天起就籠罩在神秘之中,很多專著,比如《天書》,讓初學者望而生畏。但是為什麽很多孩子能把電腦用的這麽好呢?有什麽訣竅?動手吧!壹開始就會覺得“原來如此”“沒什麽了不起的”!這樣,妳學的越多,妳就會越容易,妳就會越感興趣。手腦並用是計算機學習的基本模式,自然可以摒棄死記硬背和“紙上談兵”的學習模式,形成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動手也能強化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培養實幹精神。
註重應用
在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要想到學習、工作、生活中的“用”和“用”。計算機作為壹種智力工具和人腦的延伸,幫助我們思考、論證和決策,從而提高我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加信息學奧林匹克的孩子們之所以在國際比賽中獲得金牌,是因為他們學以致用,通過“應用”加深理解,把電腦變成了得心應手的工具。人們常說“熟能生巧”,壹般是指學會使用通用工具。學會使用計算機這個智力工具,不僅是“熟能生巧”,更是“智力”,有利於開發智力。計算機凝結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融合了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通過人腦指揮計算機並幫助計算機的過程,會使人越來越聰明,越來越有能力。在新的世紀裏,具有巨大智慧和創造力的人壹定是會使用計算機來幫助他們工作的人。
專家談“如何學好計算機”(下)
網上沖浪
計算機教育不僅是壹種學科教育,也是壹種文化教育。目前,分布在五大洲的數千萬臺電腦已經聯網,形成了壹種新的文化氛圍。是否會使用互聯網將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平的新尺度。在網絡文化氛圍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壹項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就是計算機”。學習網絡的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誰要是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將來都會後悔的。另壹方面,文化不等於文明。網上有用的東西很多,但也有糟粕。如何分辨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分辨香花毒草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壹個基本能力。在上網這件事上,“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但“打預防針”是必須的。
計算機教育不僅是壹種學科教育,也是壹種文化教育。目前,分布在五大洲的數千萬臺電腦已經聯網,形成了壹種新的文化氛圍。是否會使用互聯網將成為衡量現代人文化水平的新尺度。在網絡文化氛圍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非常重要,這也是現代人的壹項基本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就是計算機”。學習網絡的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誰要是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將來都會後悔的。另壹方面,文化不等於文明。網上有用的東西很多,但也有糟粕。如何分辨有用信息和無用信息,分辨香花毒草的能力,也是現代人的壹個基本能力。在上網這件事上,“因噎廢食”是不可取的,但“打預防針”是必須的。
劉瑞庭:全國計算機基礎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南開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教授,《個人計算機》雜誌主編。
電腦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已經成為公理。家長、老師、學校、社會都對孩子的電腦教育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這時,針對兒童的NIT出現了,立刻引起了社會的熱烈反響。教育部考試中心咨詢電話全天不間斷,已有28個省市自治區承接。那麽,NIT對於孩子來說是什麽呢?
NIT是全國計算機應用技術證書考試的簡稱,現在要推廣到兒童,所以叫兒童NIT。這個證書對孩子有什麽用?或許有人會勃然大怒:“為什麽要用考試來摧殘年輕的心?”等壹下,彈鋼琴不是有考級嗎?沒人說這是在摧殘孩子。原因是這些孩子有音樂細胞,樂在其中。如果孩子沒有音樂天賦,父母強迫他彈鋼琴不罵人不打,那真的是毀滅性的。其實考試不等於應試教育,孩子NIT考試的“只記成功,不記失敗”和破壞沒有關系。它以計算機訓練為主,邊學邊過,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利器。
大多數孩子都會喜歡電腦,這是電腦的特性決定的。孩子的童心是好奇、好奇、好學、好玩、主動、好勝、好勝,五顏六色的電腦軟件正好可以滿足孩子的各種欲望。盡早把這些輔助智力工具給孩子,他們會終身受益。孩子只要有壹個愛好,就可以通過這個愛好喜歡上電腦。喜歡中文的可以用來寫文章,喜歡算術的可以用來解題,喜歡藝術的可以用來畫畫,喜歡音樂的可以用來作曲。他們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喜歡電腦。那麽,會不會有些孩子無論如何都不喜歡電腦呢?我會的。但這有什麽關系呢?這種孩子不會超過5%,恐怕需要特別的方式去呵護。
現在,NIT for children推出了十大模塊:操作基礎、單詞、表格、繪圖、上網、音樂、動畫、編程、多媒體、數據庫。每個模塊包括流程培訓、工作設計和計算機考試。凡取得三個模塊證書者,均可申請NIT少兒銅獎證書;獲得六級者可申請銀牌證書;獲得十名者可申請金質獎章證書。這些證書必將成為他們走向信息化、數字化的堅實壹步,為他們成為新世紀的建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正在改變他們的觀點。有的領導說:“如果我們放慢落後地區普及電腦的速度,就會拉大與先進地區的差距,教育更加不公平”;有的家長說:“我要和孩子壹起學電腦”,“早買晚買,按需購買。低檔的,高檔的,壹起用就好”;有老師說:“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很多孩子擅長計算機等功課。”
新世紀的到來將使計算機和網絡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中國的孩子從小就在信息的海洋裏遊泳的時代即將到來。
專家談“如何學好計算機”(下)
妳幾歲開始學電腦?
呂品: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北京信息學奧林匹克學校副校長,北京市西城區電化教育中心機房主任。
這是壹個看似簡單,實則非常復雜的問題。所謂簡單,就是似乎只用壹個數字就可以回答:6歲,10歲或者12歲。之所以復雜,是因為“學”這個字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層次。想學計算機技術還是專業知識?是學習運營還是學習應用?我們應該只是和電腦交朋友還是熟練掌握?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要求,有不同的答案。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計算機不是為了成為計算機專家,而是為了學以致用。所以,我只談自己這個學習層面的看法。
學習計算機的特殊性
計算機是高科技產品,其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硬件制造技術極其復雜,是科學的象牙塔。但是用起來就是這麽方便簡單。學習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比學習開車或學習壹門學科要容易得多。這是其他機器無法比擬的。現在壹些所謂的自動洗衣機、相機等機器之所以好用,就是因為裝了“微電腦”。
由於學習計算機的特殊性,從初級到高級,學習計算機有很多層次。這和攝影是壹樣的。妳可以用壹臺“傻瓜相機”學習初級攝影,用壹臺專業相機和豐富的專業知識學習高級攝影。
從普及的角度來說,有幾個層次:和計算機交朋友,用計算機幫助學生學習,學習基本操作技能,學習計算機使用,學習計算機應用,學習壹些計算機基礎知識。
孩子們可以“使用電腦”
中國普及計算機知識已近20年。20年的工作經驗,很多人認為從三歲半開始就可以接觸電腦,“和電腦交朋友”。孩子3-7歲處於嬰兒期;生理上,這個階段孩子手部動作開始協調,會按鍵,會用鼠標。所以也可以進行壹些電腦操作,這壹點已經在幾個幼兒園得到了證明。
例如,北京的北海幼兒園和鐵道部幼兒園已經開展了計算機活動。以上事實說明,學計算機是沒有年齡限制的。只要有動手能力,就可以和電腦交朋友。
根據工作經驗,在兒童中普及電腦應註意以下幾點。
壹種是用電腦學電腦,也就是把電腦主要作為開發孩子智力的工具。在使用中,孩子喜歡電腦,願意和電腦交朋友,潛移默化地學習壹些必要的電腦操作技能和知識。
第二是遊戲。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過:“孩子是好動的,把遊戲當作生命。”兒童階段的主要活動是遊戲,兒童電腦也必須是遊戲的形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為了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視力,在電腦前的時長最多不要超過15分鐘。
只要註意以上幾點,電腦就可以成為孩子的“好朋友”。可以開發他們的智力和使用他們的手和大腦的能力,並開發他們的右腦功能。
想知道如何學好計算機?看我今天的方法!
我是壹個大學還在接觸電腦的人。上大學之前,我只知道上網聊天。說實話,我沒打算上大學。如果不是因為我的母親,我不知道我會落魄到什麽地步。我會好好報答媽媽的。
事實上,計算機並不是壹個神秘的東西。只要妳接觸它,深入解剖它,妳自然會知道很多關於電腦的秘密。我大學是學計算機的,所以妳肯定會問我,妳肯定會學很多計算機。其實我真的很自卑。我同學大部分是職高,我還有幾個是普通高中。他們比我們強。在普通高中,我最失落,最沒面子。於是我下定決心要跟上,於是我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對所有人都不實用:
1:多讀書。妳應該把書當成妳的親生父母。妳必須每天閱讀它們,然後妳必須依賴它們。主要是沒有他妳做不到。想想吧。不讀他們,基礎就好了。意味著和我們壹起成長。反正就是循序漸進,慢慢來。
2.對計算機感興趣就可以了,不然不會認真學習。如果妳有興趣,很容易說,比如我就是。buy buy裏有很多電腦雜誌,當然也少不了黑客雜誌。我必須每個月都買,即使我很窮,我也賣褲子!哎,人生緊迫。
3.這是最重要的壹點。經常練習和上網是好事,但是壹定要做有用的事情才有價值。有什麽用?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自己的身邊就行了,這樣妳會覺得學到的東西有用,對吧?然後妳會學得更深。
4:看妳的了。計算機深不可測。妳必須跟上時代。妳為什麽不告訴我?妳自己應該知道!引用宋祖英的話“我們進入了新時代”,我們這壹行每天都在走向新時代,日子並不好過!
好了,我不說了。我得去上課了。妳知道什麽課嗎?嘿,嘿,編程。哦,這是好事。我要走了。希望我的話有用。再見!!
可惜年輕人不看。如何學好計算機科學(轉載)
關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思考
計算機科學和技術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學生。在計算機系待了近三年,自己也做了壹些思考。我壹直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本科階段是不能分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技術的,因為計算機科學需要相當多的實踐,實踐需要技術;大家(包括非計算機專業)掌握簡單的計算機技術(包括編程)很容易,但計算機專業的優勢在於我們掌握了很多其他專業不“鉆研”的東西,比如算法、架構等等。非計算機專業的人可以很輕松的做壹個芯片,寫壹個程序,但是做不出計算機專業的人能做的大規模系統。今天,我想談談計算機科學,重點是計算理論。
計算機理論的壹個核心問題——來自數學;
記得大壹的時候,每周六上高數,每天做作業(當時是六天工作制)。不少同學驚呼走錯門了:我們這裏是學什麽系的?是的,妳沒走錯門。這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我國計算機系的傳統是培養做學術研究,尤其是理論研究的人(方向不壹定有問題,但工作不那麽如意)。說到底,計算機的理論研究,比如網絡安全、圖形圖像學、視音頻處理,都和數學有很大的關系,雖然在正統數學家眼裏可能是非主流數學。這裏我也想澄清壹下我的觀點:眾所周知,數學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理論。人們之所以把現實抽象成理論,是想用抽象出來的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有些數學研究者喜歡用壹些已有的理論知識推導出幾個推論,卻不知道壹個是考慮問題不全面很可能是錯誤的推論,壹個是他的推論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原型,無法指導實踐。嚴格來說,我不是理想主義者,政治課理論聯系實際壹直是指引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燈塔(至少我認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該是這個方向)。
其實我們計算機系學數學和光學的高數是不夠的(典型的工科院校壹般都會開設高數)。我們應該像數學系壹樣學習數學分析(清華的計算機系好像開了數學分析),我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它的感情很復雜。就是偏向於證明型的數學課程,這對於我們培養良好的分析能力很有幫助。我的軟件工程導師,北工大數理學院的王藝華老師曾經教過我們,數學系的學生大部分從事軟件設計和分析工作,而計算機系的學生大部分從事程序員工作。原因是數學系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在培養上遠在我們之上。當年出現的奇怪現象是,計算機系的學生高中數學成績名列前茅(希望沒有得罪其他同學),授課時數僅次於數學系,但學了之後效果並不理想。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不努力?我沒看到。不知道是不是方向錯了。原因是什麽?令人深思。
我的拙見是,計算機系的學生對數學的要求不壹樣,但和物理更不壹樣。通常所謂的非數學專業的《高等數學》,無非是把數學分析中比較難的理論部分刪掉,強調公式的應用。對於計算機系來說,數學分析最有用的部分是被刪掉的理論部分。說白了,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追求計算的所謂“工程數學”完全走入了壹個誤區。記住壹堆曲面積分的公式就能理解數學嗎?還不如現在查,何必去記。或者直接用數學或者Matalab。
我在系裏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給學弟學妹推薦參考書。在中國的數學分析書籍中,壹般認為北京大學張竹生的《數學分析新講》最好。萬壹妳真的數學很好,可以去看看Fichkingolz的《微積分教程》——不過我覺得沒必要。畢竟妳不想轉數學系。吉米·多維奇的《數學分析習題集》基本上是壹個計算的東西。書很有名,但不壹定適合我們。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數學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會,我們追求的是高效率。讓我們把計算留給計算機吧。不過復旦大學的數學分析好像是本不錯的教材。
中國所謂的高等代數等於線性代數加壹點多項式理論。我覺得這有好的壹面,因為可以讓學生更早的感受到代數是壹個結構,而不是壹堆矩陣在折騰。不得不提南大林成森和盛編的《高等代數》,相當舒服。這本書相當全面地包含了多項式和線性代數的基本初等結果,還提供了壹些有用而深刻的內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廣義逆矩陣等。可以說,作為壹個本科生,如果妳能把這本書理解透徹,那妳也算是大師了。國內比較好的高等代數教材是清華計算機系用的那種,清華出版社出版,書店裏也有很多。從抽象代數的角度來看,高等代數中的結果只是代數系統性質的壹些例子。莫宗堅先生的《代數》對此有深刻的論述。但是,莫老師的書太深奧了,恐怕壹個本科生很難接受。我還不如等自己成熟了再說。
如上所述,計算機系的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知道它是什麽,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為什麽。妳學習的目的應該是:把抽象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不僅要掌握解題方法,還要掌握解題思路。對於定理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應用,而是掌握證明過程,也就是掌握定理的由來,訓練妳的推理能力。這樣才能達到學習這門科學的目的,同時也能縮小我們和數學系同學的思維差距。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很重要,但很遺憾的是,大部分高校都會少教這門課的東西。現在缺的至少是壹個隨機過程。畢業前都沒聽說過馬爾可夫過程,對於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壹種恥辱。沒有隨機過程,妳如何分析網絡和分布式系統?如何設計隨機化算法和協議?據說“隨機數學”是清華計算機系的必修課。此外,離散概率論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而我們國家的工科數學都是連續概率。現在美國有些學校開設了簡單的“離散概率論”課程,簡單的把連續概率刪掉,深入的講離散概率。我們不壹定要這樣做,但我們應該更加重視離散概率。我認為最好盡快完成這項工作。
計算方法論(有些學校也叫數學分析)是數學與科學學院給我們上的最後壹門課。壹般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程度有限,認為沒用。只是壹套公式而已!其實圖形圖像離不開它,密碼學也離不開它。而且很多科學項目中的應用計算主要是數值。這門課有兩個極端:壹個是經典的“數值分析”,完全專註於數學原理和算法;另壹種是越來越流行的“科學與工程計算”,簡單地教學生用軟件包編程。個人認為計算機系的同學壹定要清楚我們計算機系的同學為什麽要學這門課。我很傾向於把理論學好,然後用電腦實現。最好用C語言或者C++編程來實現。還有相當多的書在朝這個方向努力。在這裏,我推薦《計算方法》,CHEP和斯普林格出版社聯合出版,華中科技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數學系編寫。在這方面,中國科大在國內做了很多工作,但個人認為這本書是最好的,至少在編程方面:任意數學函數的求值,方程求根。李清揚的書理論性太強,沒有緊密結合實際應用。希望能幫到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