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什麽是另類營銷?求解答!!

什麽是另類營銷?求解答!!

大家都同意可口可樂、迪士尼、麥當勞等。都是優秀的營銷專家,但有多少企業能像他們壹樣在電視和大型活動上花大錢?另類營銷獨樹壹幟,避開傳統營銷手法,為營銷增光添彩。對於目前大部分小規模稍有劣勢的公司來說,學習另類營銷的思路和做法,可以後來居上。

逆向思維

美國壹家規模不大的銀行,業務內容和其他競爭對手差不多,盡管內部員工從上到下都很努力,但整體運營非常壹般。有壹次在其汽車貸款業務中,由於內部流程的改變,該銀行發現了壹個競爭優勢——即用24小時完成了競爭對手只能在48小時內完成的汽車貸款手續。在競爭激烈的美國銀行業,用對手壹半的時間完成壹筆車貸業務,是非常具有競爭優勢的。但長期來看,這種通過改變內部流程產生的優勢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在這種戰術優勢的激勵下,銀行負責人開始實施戰略整合,目標是縮短時間。通過設備、流程、人員等諸多要素的整合,公司成為了美國最快的銀行。壹個過程戰術產生的對公司的戰略整合,不僅使這家銀行成為美國眾多銀行中獨壹無二的銀行,也使公司進入了美國盈利能力最好的銀行名單。

上述案例是逆向營銷的典型案例,即把壹家銀行不能長期保持的某種業務流程速度優勢轉化為公司的經營特色和優勢,把戰術優勢轉化為戰略目標。在中國,大多數公司首先制定長期戰略目標,然後實施階段性戰術。這往往會導致戰略目標因為具體情況的變化而無法實現,戰略也會因為某個階段的戰術慘敗而變得壹文不值。這樣的例子很多,比如秦池的公司因為廣告戰術失誤而慘敗,朱三因為壹次處理壹個用戶的戰術失誤而倒閉,鐘山小霸王因為內部溝通的戰術失誤而倒閉,香雪海的品牌因為使用時間的失誤而導致公司破產。最後公司不得不以654.38+0萬多的低價賣掉了這個曾經的名牌。

限制供應

希望是最有價值的東西,供不應求的東西總是容易被消費者追捧。抑制供應迎合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主要有三個好處:壹是可以使商品在消費者眼中更具吸引力,從而增加潛在需求,使企業獲得更大的整個市場份額;二是缺貨可能成為人們關註的新聞焦點,可以為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創造更大的市場;第三,在等待產品缺貨的同時,客戶可能會購買公司其他滯銷的替代產品。當然,采用這種方式的風險也很大。它可能會萎縮或失去市場,而不是創造市場。所以采用這種策略壹定要謹慎,做好市場調研,最好用在質量比較好或者有壹定知名度的產品上。在日本以經營電子遊戲卡聞名的任天堂,曾經在遊戲卡銷售達到高潮時限制供應,導致暫時缺貨。最典型的就是在1988的平安夜上,零售商訂購了165438+億張遊戲卡,而任天堂只提供了3.3億張。有趣的是,這種短缺創造了更多的消費者需求,而公司獲得了這種需求。

制造壹個謎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另類營銷就是充分利用人類的這壹特性來達到營銷的目的。最暢銷的《哈利·波特》讓所有影迷都難以忘懷。故事的神秘、詭異和曲折以及好萊塢式的高超制作藝術固然是票房的壹大原因,但發行商老練的另類營銷藝術也是其成功的壹大原因。《哈利·波特》上映前,出版商掩蓋了壹個可愛又神奇的小巫師的故事。《哈利·波特》書發行前兩周,出版商公布了這本書的價格和頁碼。因為害怕在翻譯的過程中泄露故事,所以禁止外文翻譯。發行方必須與發行方簽訂保密協議,才能獲得《哈利波特》的銷售權,不允許偷看。2000年7月8日的哈利波特日,少數幸運的發行商只能在壹個鎖著的房間裏觀看片段。更有甚者,對於那些渴望得到它的讀者來說,幾本預先準備好的《哈利·波特》被“不小心”在西弗吉利亞壹家不知名的沃爾瑪商店裏賣掉了。出版商走得更遠,在公共媒體上聲稱“哈利波特”可能供不應求。壹石激起千層浪,消費者怕拿不到哈利波特。當書籍和電影正式發行時,已經被出版商折磨夠了的讀者瘋狂搶購。

甘坤感動了

有個相聲段子是這樣說的:三個商人在路邊想盡辦法把顧客吸引到自己的店裏,左邊的店率先在門前掛上了“大拍賣”的廣告;右邊的店鋪也不甘示弱,門前也打出了“大減價”的標語;只見店鋪中間不慌不忙地“展示”著四個大字“入口到了”。無獨有偶,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

1995年,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市的兩家電視臺WBTV和WSOC曾通過抽獎提高收視率,吸引觀眾打開電視看自己的號碼是否中獎。很快,兩家電視臺就陷入了壹個不可避免的困境:自己發的獎金必須高於對方。這時,WCNC第三電視臺采取了另壹種定位。它沒有發任何獎金,只播了那兩個電視臺的中獎號碼,壹分錢沒花,收視率增長了83%。在這裏,WCNC避免對抗,並通過利用對手的力量從中受益。

創造差異

65438-0992中國化妝品年銷售總額不到100億元。化妝品行業憑借其巨大的市場容量、較低的進入門檻和相對可觀的利潤,成為各路投資高手追捧的熱門行業。Softer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沖進了化妝品領域。

當時的化妝品市場大多強調的是壹種精神上的感覺,而真正把功能性的興趣付諸實踐的產品卻很少,所以Softer很好的看準了這個市場和競爭品牌的軟肋。索菲特的市場選擇有兩個要素:壹是需要特殊利益的人,二是有購買力的人。兩個市場對價格都不是很敏感,更關心的是解決問題。面對明確的定位,Softer更關心的是如何讓消費者付出的代價最大化。1993年,針對當時的市場差異,索菲特率先研發出了壹款在市場上沒有見過甚至沒有的香皂——索菲特海藻瘦身皂。柔軟海藻瘦身皂的誕生,率先實現了肥皂的功能化,適應了消費者安全便捷的消費心理。1995在中國市場形成了規模優勢。這就是市場終端差異化的成功。1997年,索菲特推出“木瓜白膚皂”,大受歡迎。“木瓜”被譽為嶺南水果之王。其中所含的木瓜蛋白酶和瓜氨酸具有很好的分解黑色素和剝離死皮的作用。“木瓜白膚皂”受到了香港和廣東消費者的歡迎。再次引領中國市場護膚潮流。木瓜護膚已經成為各個品牌爭相開發的領域。2000年,索菲特洗面奶開始全面進入市場,突然推出“十大美妝”洗面奶。索菲特從消費者的面部需求入手,包括木瓜白膚、珍珠白膚、檸檬白膚、毛孔收縮、微粒護膚、蘆薈保濕、MG豆切、羊胚胎除皺、眼窩年輕化、瘦臉等10個單品。“洗臉解決臉的問題”,獨特的產品,讓柔柔在市場上大獲全勝。2001,索菲特洗面奶躍居國內品牌銷量第壹。

索菲特的成功離不開對行業和競爭品牌的深入研究。特別是在這壹思路指導下開發的系列產品,做到了“人無我有”,從而迅速占領市場。不僅如此,在品牌傳播上,索菲特也奉行“人無我有”。比如索菲特木瓜白膚皂在1997上市,以文章《天然木瓜,白膚新發現》的形式發布,跳出了以往硬廣告的局面,讓消費者耳目壹新。

只有在敵人/對手攻擊後,才能通過攻擊獲得優勢

Wagley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口香糖制造商,但在壹段時間內,該公司因無力與主導日本市場的丹尼品牌競爭而遭受損失。經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和研究,他們發現丹尼有兩個缺點,壹是清新氣息保持時間短,二是口香糖不夠大。因此,他們推出了“長”對“短”和“大”對“小”的“丹尼”口香糖,深受消費者歡迎,並最終成為該市場的主導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許多企業家主張“先發制人”和“先發制人”。但是第壹招容易打人,第二招不壹定受制於人,有可能打人。錄像技術最早由索尼發明,其“Beta Max”錄像機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善於“打頭陣”的松下,專門研究競爭對手的新產品,找出他們的不足,加以改進,做出更先進的產品。在索尼技術的基礎上,松下推出了樂聖和RCA兩個品牌的錄像機,功能更加完善,讓消費者壹見鐘情。壹旦投入市場,很快就壓倒了對方,拿下了錄像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用新衣服穿舊衣服。

如何讓老產品永遠暢銷?享譽全球的聯合利華旗下產品立頓紅茶有妙招。因為袋泡茶含有茶渣,所以壹直被正宗的品茶師所排斥。為了吸引臺灣省消費者的青睞,聯合利華在1997年開發了壹種三角形的立體茶包,裏面裝有片卷烏龍茶、文山茶或花茶。壹旦在沸水中浸泡,立體茶包就會膨脹起來,裏面的茶葉碎片就會拉伸成原來的形狀,非常符合喜愛中國茶的臺灣省人的口味。實現年營業額3億多元,市場份額超過50%。

立頓采取改變產品造型的策略來吸引飲茶者;香港大眾電訊稍微改變了壹下廣告風格,更加令人耳目壹新。小靈通在電視媒體上猛烈抨擊的“不在乎永恒,只在乎妳能講多久”的廣告,顯然是對當時香港鐵塔時間表中“不在乎永恒,只在乎擁有它”廣告的壹種改變,以此來傳達小靈通通信費可以長期講下去的需求。在影片中,請帶出瓊瑤小說中的小雨。前半段展現了美好浪漫的抗日戰爭背景,後半段跳轉到壹個匯報班長作風的搞笑故事。前後風格不對,迎合了年輕人跳躍式思維,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

立頓茶包和大眾電信都是以“人人優於我”的形式進行創新,在現有產品和服務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改進。由此可見,要想在產品銷售上有所改變,以期待超常規的效果,並不壹定要開發新的東西,棄舊巢築新巢。有了營銷創意,還可以鎖定特殊市場,避免死棋,開始新遊戲。

發現互補性

想辦法通過尋找產品的互補性來放大市場,而不是和競爭對手爭奪現有市場。20世紀60年代初,柯達想打開膠卷市場,但他們並不著急,因為他們知道要讓新研制的膠卷立即上市並不容易。於是他們采用了開發互補產品的方法,在1963開發了熱門相機,並宣布其他廠商可以仿制,壹時興起了自動相機熱潮。照相機的爆炸給膠卷帶來了廣闊的市場。柯達趁機迅速推出膠卷,壹時間暢銷全球。“柯達”從此名聲大噪,從而達到了創造膠卷市場的目的。利用互補產品開拓市場的壹個典型例子就是計算機的軟硬件關系。例如,Windows95在奔騰上比在486上更有效。同樣,運行在Windows95系統環境下的奔騰芯片,比運行在較低版本的Windows更能體現其價值。所以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創造或放大了奔騰芯片和Windows95的市場。

蓄意行騙

這裏的欺騙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欺騙,而是指企業可以通過某種手段故意挑逗客戶。當然,這種“欺騙”行為不能違反法律。中國著名的規劃師葉茂中曾經有過這樣壹個計劃。在咨詢壹個叫“小雨點”的品牌時,他巧妙地利用“小雨點”這個名字,在《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等媒體上做了很多尋人廣告。很多人以為是在找走失的孩子,於是紛紛提供線索,也引起了各路媒體的關註。當大家都在為這個“孩子”擔憂的時候,“小魚點”的知名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放大信息

2001年,中國廣告行業總收入已達112億美元,並以16%的同比高速增長。伴隨著信息的不斷膨脹,傳播的渠道很容易被堵塞,企業想要傳播的信息很難被目標客戶聽到。這種情況下,就要把妳要傳播的信息放大。這種效果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實現:壹種是溫和的攻擊性宣傳。例如,2000年4月22日,農夫山泉在公開媒體上宣布,經實驗證明,純凈水對健康不利,農夫山泉不再生產純凈水,只生產天然水。這壹說法經媒體披露後引起軒然大波,引發農夫山泉與娃娃哈、樂百氏等同行的口水戰。在這場口水戰中,媒體不知道為農夫山泉做了多少免費廣告。擴大信息傳播效果的另壹個好方法是制造轟動事件。國內很多策劃人擅長這個,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彩虹贊助的柯受良飛越黃河;90年代健力寶設立了5萬元的特別獎,所有有獎銷售都有這樣的放大。

情感滲透

“中國人民,妳們準備好了嗎?”——這是多年來P&G每天都有的壹句親切問候,很像壹對恩愛夫妻梅綺的情況。

“妳洗頭了嗎?”我幫妳洗。

“妳會洗頭嗎?”我教妳怎麽洗。

“洗好了嗎?”我來告訴妳怎麽洗比較好。

寶潔像壹個溫柔的妻子,附在丈夫的身邊,不僅是哄,也是練;妳不僅關註妳的生活,還接受好的建議。

擁有超過65,438+000年歷史的寶潔公司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市場份額和中國最受歡迎的企業。P&G成功的關鍵在於其“教育”消費者的能力。當這個以“導師”身份出現的企業,把壹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壹種全新的健康理念,壹種可信的健康產品呈現給消費者的時候,人們先是帶著些許敬意接受,然後非常虔誠地祈禱。在中國“壹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念中,P&G的品牌忠誠度是堅不可摧的。

寶潔不僅教人洗頭,還教中國的農民刷牙。同時獲得前所未有的社會效益,更加長遠。因為,這壹切努力的背後,是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是人們健康水平的提高,是整個社會的文明成長。

正因為如此,當寶潔花錢請廣告明星做“我天天洗頭,妳呢?”在大規模的廣告宣傳中,我連自己公司的名字都沒有,成了不折不扣的“雷鋒叔叔”。此舉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猜測”。最後,人們得出結論,P&G讓人們每天洗頭,洗發水當然很貴,P&G是洗發水銷量最大的國家。因此,最終獲利的是P&G,所以早起是沒有用的!

事實上,很多優秀企業的行為已經不能簡單理解為營銷行為或者壹般意義上的營銷行為。企業發展到壹定程度,不僅關註投入產出比,更關註創造價值的機器。他們更喜歡把自己定位為社會的細胞,他們會在很多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的社會作用,從而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到壹定的推動作用。同時,企業也將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寶潔必須是壹個“活雷鋒”。從另壹個角度來說,就是把自己企業的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利益壹起考慮。企業在整個活動中賺的不是利潤,不是份額,而是壹種社會聲譽。俗話說“河水滿了,河水沒了就幹了。”因此,它不允許也不需要任何人記住它的名字。企業營銷做到這壹點,應該說是進入了壹個另類的境界。(作者是湖北省十堰市委黨校經濟學教授,經濟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