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初二上學期復習資料,急~!(深圳初中生入!!)

初二上學期復習資料,急~!(深圳初中生入!!)

高二物理復習大綱。

壹、長度測量

1,長度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和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納米(nm)。

1km 103m 10m 10dm 10cm 10mm 103um 103nm

將長度轉換為單位時,會將小單位相乘,並將大單位除以小單位。

3、量表的正確使用

(1)使用前註意零刻度線、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時註意

(1)直尺應沿被測長度放置,直尺邊緣應與被測物體對齊。它必須成直線放置,不能歪斜。

②不要使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果由於零刻度線磨損而將另壹整根刻度線作為零刻度線,不要忘記從最終讀數中減去更換的零刻度線的刻度值。

③粗尺要垂直放置。

(4)閱讀時,視線應垂直於尺子。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沒有單位寫數字是沒有意義的。

(2)讀數時,需要估算標尺刻度值的下壹位數字。

5.錯誤

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最小化。可以避免的錯誤不應該發生。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是:多次測量平均,此外,選擇精密儀器和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1)累加法

例如測量金屬絲的直徑或紙張的厚度。

(2)卡尺法

(3)替代法

第二,簡單運動

1,機械運動

物體位置的變化稱為機械運動。

壹切物體都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物體,也就是說運動是絕對的。我們通常說的動和靜都是相對於另壹個物體(參照物)而言的,所以對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

2.引用對象

研究機械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

(1)參考物體相對於地面不都是靜止物體。只需選擇哪個物體作為參照物,我們假設物體是靜止的。

(2)參照物可以任意選取,但不同參照物對同壹物體運動的描述可能不同。

3.相對靜態

兩個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向相同的方向運動,或者它們之間的位置保持不變,都是相對靜止的。

4、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5.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的物理量。

(2)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走過的距離。

(3)速度公式:v= S t

(4)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米/秒常用單位:km/h1m/s = 3.6km/h。

6.平均速度

變速物體通過壹定距離所需時間的比值,稱為該距離上物體的平均速度。

調平速度必須表明距離或時間的平均速度。

7.測量平均速度

原理:v = s/t

測量工具:秤、秒表(或其他計時器)

第三,聲音現象

1,聲音的出現

所有發聲的東西都在振動。當振動停止時,聲音也會停止。

聲音空間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並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產生聲音空間。

2.聲音之間的傳遞

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無法傳播聲音。

(1)聲音是由所有的氣體、液體和固體傳播的,這些氣體、液體和固體稱為介質。即使月球上的宇航員面對面交談,他們仍然需要依靠無線電。那是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2)聲音在不同的介質中以不同的速度傳播。

3.回聲

在聲音傳播過程中,人們遇到障礙物時再次聽到的聲音稱為回聲。

(1)區分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小於0.1秒時,反射聲只能加強原聲。

(3)回聲可以用來測量海的深度或探測體離障礙物有多遠。

4.音調

聲音的高低稱為聲調,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5.音量

聲音的音量稱為響度,與揚聲器振動的幅度和聲源到人耳的距離有關。

6、音色

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質量稱為音色。

7.噪音及其來源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說,噪音是指發聲體不規則無序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的角度來說,壹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工作的聲音都屬於噪音。

8、聲級的劃分

人們用分貝來劃分聲級。30分貝-40分貝是理想的安靜環境。如果超過50dB,會影響睡眠。如果超過70dB,會幹擾通話,影響工作效率。如果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降低噪音的方法

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被衰減。

第四,熱現象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稱為溫度。

2.攝氏溫度

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義為0度,沸水在1標準大氣壓下的溫度定義為100度。

3.溫度計

原理(1):液體熱脹冷縮。

(2)結構:玻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和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前,註意觀察量程,認清分度值。

用溫度計做以下三件事。

①溫度計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

(2)等數字穩定後再讀。

(3)讀數時,視線應與液面上表面平齊,溫度計仍與被測物體緊密接觸。

4.溫度計、實驗溫度計和溫度計的主要區別。

壹種範圍劃分值的構造方法

在35-42℃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方有收縮物0.1℃ ①離開人體進行讀數。

(2)使用前需要甩幹。

實驗溫度計必須是-20-100℃,1℃,沒有被測物不能讀數,也不能扔掉。

溫度計不是-30-50℃ 1℃。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變化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熱。

當壹種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時,叫做凝固,凝固放出熱量。

6.熔點和冰點

(1)固體可以分為結晶和無定形兩種類型。

(2)熔點:所有晶體都有壹定的熔化溫度,稱為熔點。

冰點:晶體有壹定的凍結溫度,稱為冰點。

同壹種物質的冰點和熔點是壹樣的。

7.物質從液態到氣態的變化叫做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兩者都吸收熱量。

8、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汽化,並且只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現象。

(2)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面空氣流速。

9、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

10,升華和凝固現象

(1)物質從固態到氣態的直接變化叫做升華,從氣態到固態的直接變化叫做升華。

(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與升華(凍濕衣服幹,冬天見霜)

11,升華吸熱,冷凝放熱。

動詞 (verb的縮寫)光反射

1,光源:能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線從大氣層外照射到地面時,會發生彎曲。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壹般是不壹樣的,在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C = 3×108 m/s,在空氣中接近這個速度,在水中接近3/4C,在玻璃中接近2/3C。

4、光線線性傳播的應用

可以解釋很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陰影形成、月食、日食、針孔成像等等。

5.光

光: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著光的傳播方向畫壹條直線,在直線上畫壹個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是假想的,實際上並不存在)。

6.光反射

當光從壹種介質射向另壹種介質的界面時,壹部分光返回到原介質,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這種現象叫做光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與入射光和法線在同壹平面上;反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兩側分離;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可以概括為:“壹邊三條線,分開兩條線,兩個角相等。”

了解:

(1)反射光是由入射光決定的,旁白中要用“反”字做頭。

(2)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地點:事件點;結果:返回到原始媒體。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

8、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被界面反射後平行向某壹方向發射,反射的光線只能在某壹方向被接收。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後,向不同方向反射,即反射光可被不同方向接收。

註意: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10,平面鏡對光線的影響

(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像是直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連線垂直於鏡子,像和物到鏡子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形成的像和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2,實像和虛像的區別

真實的圖像是實際光線的匯聚,可以被屏幕接收,當然也可以被眼睛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匯聚而成,而是由實際光線的相反延長線相交而成,只能用眼睛看到,屏幕接收不到。

13、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反射(2)平面鏡成像(3)潛望鏡

第六,光的折射

1,光線折射

當光從壹種介質傾斜進入另壹種介質時,傳播方向壹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稱為光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就像光的反射壹樣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回到原來的介質,而折射光進入另壹種介質。因為光在兩種不同物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註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折射和反射都會發生。

2、光的折射定律

當光從空氣中斜入射到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與入射光和法線在同壹平面上,折射光和入射光在法線兩側分離;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當光垂直於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光路折射可逆。

理解:折射定律分為三點:(1)三線壹面(2)兩線分離(3)兩個角度的關系分為三種情況:①入射光入射在垂直界面上時,折射角等於入射角等於0;(2)光從空氣斜入射到水等介質時,折射角小於入射角;(3)光從水等介質中傾斜進入空氣時,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3.光路在光的折射中是可逆的。

4、鏡頭及分類

透鏡:由透明材料(通常是玻璃)制成,至少有壹個面是球面的壹部分,透鏡的厚度遠小於其球面半徑。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心厚。

凹透鏡:邊緣厚中心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和焦距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壹個特殊的點,通過這個點光的傳播方向不變。(透鏡的中心可以被認為是光學中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平行於主軸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壹點,稱為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平行於主光軸的光通過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的反向延長線與主光軸上的壹點相交,該點不是實際光的會聚點,故稱虛焦。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稱為焦距,用“F”表示。

每個透鏡有兩個焦點,壹個焦距和壹個光心。畫

6.透鏡對光的影響

凸透鏡:凸透鏡(如圖)

凹透鏡:它發散光線(如圖所示)

7、凸透鏡成像定律

物距

成像

大小相似的

虛像位置和實像位置的像距

(五)應該使用

u & gt2f縮小實像鏡頭f的兩側

U = 2f,並且大實像透鏡的兩側v = 2f。

f & ltu & lt2f。放大實像鏡頭兩側的v & gt2f幻燈機

U = f不像圖片。

u & ltf放大虛像透鏡同側v > U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口述記憶法

口頭決定壹:

“壹個焦點分虛擬現實,另壹個焦點分大小;虛像同側為正;實像顛倒,物像變小。”

口頭決定2:

三物距三邊界,成像隨物距變化;

遠物的現實小而近,近物的現實大而遠。

如果物體被聚焦,虛像立即被放大;

幻燈放映大到物體在壹個焦點和兩個焦點之間;

相機把妳縮小壹點,物體的焦距就遠了壹倍。

口頭決定3:

凸透鏡,大能力,攝影,幻燈放映,放大;

雙焦外其實很小,雙可樂其實很大;

如果物體在焦點上,物體同壹側的虛像大;

記住壹個規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8.為了使屏幕上的圖像“垂直”(向上),幻燈片應該向後插入。

9.相機的鏡頭相當於凸透鏡,相機盒裏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整的是對焦環,不是焦距,而是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體離鏡頭越遠,膠片就要靠近鏡頭。

七、質量和密度

1,質量

(1)定義:壹個物體所含物質的數量稱為質量。由字母“m”表示

(2)質量是壹個對象的屬性:

對於給定的物體,其質量是壹定的,不隨物體的形狀和位置而變化。

設置、狀態和溫度變化。

(3)質量的單位和換算:

質量的主要單位是千克(kg)。常用的單位是噸(t)、克(g)和毫克(mg)。

1t 103公斤103克103毫克

2.質量測量

衡量生活質量的工具是秤。在物理實驗室裏,秤是用來稱量質量的,包括托盤秤和物理秤。

(1)如何使用天平:

(1)將天平放在水平平臺上,將流浪碼放在天平左端的零分線上。

②調整橫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針位於分度盤的中心線,然後橫梁平衡。

(3)估算被測物體的質量,將被測物體放在左盤中,用鑷子在右盤中加減重量並調整天平上的遊碼位置,直至光束平衡。

(2)使用天平的註意事項:

(1)調整平衡後,左右托盤不能互換,否則將重新調整光束平衡。

②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最大重量。

(3)重物要輕拿輕放,不能用手,要用鑷子,以免手上的汗腐蝕重物。

④保持平衡板幹燥清潔。請勿直接放置潮濕或腐蝕性物品。

(3)天平的稱重和傳感:

每臺天平所能稱量的最大質量稱為天平的最大稱量,也叫稱重。

電感代表天平可以測量的最小質量,也就是天平上最小刻度所代表的質量。

3.密度

密度是物質的壹種屬性。

(1)定義:壹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密度。用字母ρ表示。

(2)密度計算公式:

(3)單位:國際單位為kg/m3,實驗中常用的單位為g/cm3,1g/cm3=103kg/m3。

八、力

1,力的定義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描述:定義中的“作用”是對推、拉、舉、掛、按等具體動作的抽象概括。

2.對力的概念的理解

(1)力發生時,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物體,即沒有物體就不會有強大的作用。

(2)當壹個物體受力時,必然有另壹個物體對其施加力。受力對象稱為受力對象,應用對象稱為應用對象。所以沒有力的物體或沒有力的物體的力是不存在的。

(3)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不壹定有力,不接觸的物體之間也不壹定沒有力。“接觸與否”不能作為判斷是否發生作用力的依據。

(4)物體之間的力是相互作用的。

(1)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的作用是相互的,這壹對力總是同時產生和消失。

②施力對象和施力對象是相對的。當研究對象發生變化時,施力對象和施力對象也隨之變化。

3、力的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強大的力。

(1)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變化包括運動速度的變化和運動方向的變化

(2)它能改變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4.力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縮寫為cow,用符號n表示,1N的大小相當於拿起兩個雞蛋的力。

5、力的測量

(1)工具:測力計。實驗室常用的測力計是彈簧秤。

(2)彈簧秤原理:彈簧的張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

6、彈簧秤的正確使用

(1)觀察彈簧秤的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在零分線上。

(2)閱讀時,視線、指針和刻度線應在同壹水平面上。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它們都會影響動作效果。

8.力的圖解:用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9.力圖的繪制方法

(1)畫受力物體:壹般可用正方形或長方形表示,球面可用圓形表示。

(2)確定作用點:作用點畫在受力物體上,在受力物體與施加物體接觸面的中點。如果受力對象和被施加對象不接觸或者兩個以上的力施加在同壹個對象上,則作用點畫在受力對象的幾何中心。

(3)確定標度:例如線段長度1 cm表示多少牛頓。

(4)畫線段:從力的作用點按設定的刻度沿力的方向畫壹條直線,以表示力的大小。

(5)力的方向:在線段末端畫壹個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6)在箭頭附近標出圖示力的符號和數值。

10,力的示意圖

在某些情況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體的受力,不需要精確地表示力,就可以畫出力的示意圖。

11,重力的概念

(1)定義:靠近地面的物體由於地球的引力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理解:①萬有引力的對象是地球,其受力對象是所有靠近地面的物體。②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12,重力三要素

(1)尺寸:G = mg

(2)方向:始終垂直向下(垂直水平向下)

(3)作用點:重力的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上。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

13,合力的概念

(1)合力:如果壹個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稱為那兩個力的合力。

(2)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礎上的,即合力“代替了分力,所以合力不是另壹個力作用在壹個物體上,它只是代替了原來的兩個力,所以不要誤認為物體同時受到合力的作用。(2)兩個力合成的條件是這兩個力必須同時作用在壹個物體上,否則合力沒有意義。

14,力的合成

給定幾個力的大小和方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合力。

(1)兩個力同向時,合力等於兩個力之和;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數學表達式:F =F1+F2。

(2)兩個力方向相反時,合力等於兩個力之差,方向為力大的方向。

數學表達式:f = f1-F2(其中:F1 > 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