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反思課堂教學有利於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以下是我對高中歷史老師給大家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思考(上)

新課程以來,圍繞著新理念和新課程標準組織教學,歷史課堂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壹個學期的歷史教學,對歷史課堂中的壹些教學行為進行了總結和探討。

第壹,在實現三維目標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基礎歷史知識包括重要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知識是學生發展的基礎、支撐、載體和翅膀。學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才能形成學習歷史的初步能力,真正學會學會學習,產生愛國情懷、正義感、社會責任感、正確的人生態度、生活態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教學活動中,師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壹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豐富和充實課本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框架,使書面知識“活”起來。

第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探索各種教學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為學生學習歷史創造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教師、學生、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創建互動課堂不能失去秩序和規則。

新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學過程是壹個“師生交流,* * *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日常教學中,與學生建立新的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提問和組織,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提高理解,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享受他們的思維方法和成果。在追求民主和開放的課堂上,有* * *壹樣的秩序和規則。。

第四,教師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為廣大歷史教師的學問。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提供便利外,還要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和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學生壹起求真,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第五,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不能走入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我認為,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註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目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很難突出教學重點,淺化難點。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很難在稍縱即逝的信息中把握壹節課的知識結構、線索和目標。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體耗時太長,頻率太快,不利於師生互動。老師沒有時間收集學生的反饋。學生要不斷調動各種感官去適應,沒有時間去深入思考知識內容。事實上,他們被多媒體剝奪了真正參與課堂的機會。第三,應該動員學生。任何教學手段的運用都要盡可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總之,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

總之,新課改剛剛開始,我們需要努力,不斷學習,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活躍。同時,要牢牢把握課程改革的方向。這樣在日常教學中,就不會亂,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思考之二

據調查,高中生喜歡歷史,但不喜歡歷史課。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課本的原因,也有老師教的原因。反思我們的高中歷史教學,不得不思考如何教好高中歷史。優秀的高中歷史課應該是情感的、人文的、歷史的、文化的。對比歷史課的“四性”,反思我們高中目前的歷史教學,還存在很多弱點。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歷史課,提高高中歷史教學質量,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加強歷史事實的教學

學生學習歷史的過程是壹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過程與方法”中寫道,“學習歷史是壹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進而加深對歷史和現實認識的過程。”感知歷史階段主要向學生呈現歷史人物、事件、制度、現象等具體史實。在感知歷史階段,學生不僅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自己的能力,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影響。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壹個忽視和弱化史實感知的階段,有意無意地抹殺了史實感知的內容和意義,影響了歷史教學的效果。

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加強史實教學?首先,教師要明白史實教學在學生歷史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其次,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特別是直觀教具和多媒體的使用,使歷史事實生動再現歷史形象。第三,增加了豐富具體的史實。歷史細節越清晰,學習印象越深刻,甚至難以忘懷。歷史教師要在歷史的海洋中選取典型的、生動的、有穿透力的歷史細節。比如我在講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革命的時候,給學生講了胡適的印章的故事。有壹次,胡適得到壹塊不錯的雞血石印章材料,決定用它來刻壹枚私人印章。他告訴篆刻大師刻“胡適之印”。篆刻大師認為胡適是白話文的倡導者,也是白話文的大作家,影響如此之大。為什麽在刻郵票時還用“胡誌爺”這樣的字眼?所以他冒昧地把“胡適之印”改成了“胡適印”。三天後,當胡適收到印章,發現上面刻著“胡適的印章”時,他哭笑不得。通過這次意外,學生們對胡適在文學革命中的巨大影響印象深刻。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方法

歷史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教課本而不用課本、視課本知識為真理而神聖、要求學生死記歷史事實和結論、質疑意識缺失等現象。

基本史實和歷史結論構成了歷史的陳述性知識。歷史知識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即二元性。客觀性是指歷史事實的客觀性,主觀性是指結論的主觀性。歷史結論是教科書編寫者對歷史事實的解釋,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歷史事實雖然客觀,但不能說是絕對的歷史真實,有些歷史事實也可能是謬誤。歷史結論具有時代性和主觀性,我們更需要質疑。比如列寧指出帝國主義是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但是現在帝國主義是不朽的,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是要向它學習。又如,經濟危機在舊教科書中被視為資本主義特有的現象,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而今年來自美國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哪個國家能逃過經濟危機的厄運?還有,舊教科書對國共兩黨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

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教師首先要有質疑精神,尊重歷史。教師要關註歷史趨勢,查閱史料,敢於質疑。二是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引導學生質疑。比如《中國近代史》第壹卷第105頁的活動課:如何評價辛亥革命?討論的題目是:有人說辛亥革命勝利,有人說辛亥革命失敗。妳如何評價辛亥革命,為什麽?教材還為學生提供了相關資料和參考論文。通過這次活動課,讓同學們了解到,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有多種意見,但無論是哪壹種,都要有依據。

3.將新歷史觀融入歷史教學

我們用的舊教科書,反映的是片面的、教條的舊唯物史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人類社會,這是舊唯物史觀的主要觀點。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註重課程觀念和教學觀念的改變,卻忽視了對新的歷史觀念的吸收,這些觀念已經過時。因此,舊教科書和歷史教師都缺乏新的歷史觀。

缺乏新的歷史觀,不利於高中歷史教學與時俱進,也不利於學生高考歷史考查的發展。在高考命題這個高校與中學結合最緊密的環節上,高校教師肯定會直接或間接地體現自己平時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縱觀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歷史試題都融入了新的歷史觀,如歷史唯物主義中的全球史觀、文明史觀、現代史觀等等。

新時代的要求和高考的推進,迫使我們使用舊歷史教科書的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新的歷史觀。例如,我們有必要將文明史、近代史和全球史的概念融入中國近代史的教學中。中國近代史反映了工業文明和農業文明的碰撞和沖突,中國近代史也是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本文以全球歷史觀審視中國近代的發展變化。

第四,註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指出:“深化對歷史中以人為本、善待生命、關註人類命運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堅強的意誌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增強抵禦挫折和適應生活環境的能力。”從中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歷史課程的重要目標和最高目標。然而,說教式、教條式、僵化的歷史教學難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導致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比如大躍進的時候餓死了很多人,有同學認為中國人口增長是被控制的。再比如2001美國“9.11”事件後,有同學認為這是美國強權政治的報應。這些都體現了學生對人的生命權的不尊重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在歷史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史料,使學生的人文思想和情感在感知豐富具體的歷史事實的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高中歷史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學習新版中學歷史教育教學專著,閱讀經典歷史專著和重要歷史期刊,關註歷史研究動態。切實轉變課程觀、教學觀和歷史觀,積極參與歷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歷史魅力課堂。

高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之三

這學期,我在二年級3-7班擔任歷史老師。通過不斷的深入學習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基本科學素質的培養,促進了優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前半學期有成功,有失敗,有不足,我深刻反思。

第壹,歷史課要寓教於樂。高二的歷史課很難,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非常紮實。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註重歷史與理論的結合,在課堂上通過啟發式教學與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和經驗,同時加入很多歷史背後的故事輔助教學,讓學生了解歷史真相,客觀看待歷史。同時我加強基礎知識的考查,每節課都要提問,讓學生逐漸養成每天復習鞏固的習慣,增強緊迫感。

第二,要重視學生的感受,帶領他們壹起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知識的形成。我也介紹了我高考的學習生活,告訴他們我是如何從低分壹步壹步努力,最後考上大學的,不僅給了他們經驗,也激發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他們經常向我請教方法和經驗,和我討論,及時向我匯報學習狀態和心態。我壹直很有耐心,也很樂意傾聽,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形成了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不要放棄學困生。我了解到很多學習差的學生都有困難。他們渴望老師的幫助,但是他們害怕。於是我單獨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的真實感受,並表示願意幫助他們。同學們都很感激,我就提出了壹些要求,讓他們利用課間、自習等時間來找我背書,分批練習。他們平時沒有養成堅持的習慣,容易忘記,所以我經常提醒督促他們,或者直接去班上找他們,讓他們養成習慣,最後他們壹有時間就能找我按時復習甚至提問,所以期末考試前成績有了很大提高。

雖然這壹學期的工作很辛苦,教學任務也不輕,但我始終充滿熱情、信心和愛心。前半學期,我不僅收獲了知識和經驗,也收獲了同學們的喜愛和信任。這樣的感受和經歷會在我以後的教學工作中繼續激勵我。壹如既往的努力!

高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相關文章;

★對高中歷史教師教學的思考

★高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隨筆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範文

★2020年高中歷史教師工作總結

★2020年高中歷史教師工作反思範文

★初高中歷史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範文(六篇)

★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反思

★對高中教師歷史教學的反思

★關於歷史教學的5點思考

★對高中歷史精品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