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幼兒園工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夥伴。”《家長教育行為準則》規定:“家長應當與學校和社區保持密切聯系,相互配合,保持教育的壹致性。”孩子的發展需要家庭教育,家長在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來說,家長要練習觀察者、顧問和參與者的角色。看:成為孩子在園生活的全面觀察者。案例:今天是幼兒園的家長開放日。樂樂媽媽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相機、攝像機、手機壹應俱全。當她帶著兒子來到幼兒園時,她媽媽正忙著,拍照,拍視頻,傳到微博,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兒子身上。媽媽說:“看到兒子在幼兒園這麽開心,我就放心了!”但是我忙著拍戲和拍照,沒有註意老師說的話。我兒子和其他孩子的互動怎麽樣?“怎麽看環境是第三方老師,家長通常會忽略幼兒園和班級的環境布置。其實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就可以看壹周的食譜,幼兒園的樓道環境,進班就可以看課程安排,活動錄制展示,孩子的作品,家長的花園等等。仔細閱讀後,我們可以知道最近的教育活動和成果。家長要心中有數,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和飲食,有針對性地和孩子談論幼兒園有趣的生活,配合幼兒園的活動進行家庭教育。日常生活和家長開放日觀察也很重要。在這些動態的活動中,家長通常關註的是孩子的表現,往往忽略了老師的言行以及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互動。就像樂樂的媽媽,壹到家長開放日總是忙忙碌碌,卻忽略了開放日活動最重要的是看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和小朋友的活動。比如在晨會上觀察老師和孩子的言行,聽到老師說“樂樂來了,先洗手,再和孩子玩”,家長就會知道,要教育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回家第壹件事就是洗手。家長開放日也是家長向老師學習的“家長學習日”。如果父母觀看老師組織的“生日快樂”講座,首先讓孩子回憶自己的生日。然後暢所欲言,說說妳生日收到了什麽禮物和祝福,心裏有什麽想法和感受;最後,拓展談話體驗,讓孩子談談如何祝賀父母生日,長大後想怎麽過生日。當家長用心感受教育的過程時,可以看到老師的指導和推動,學到科學的教育方法,也可以看到孩子在同齡孩子中的知、情、意、行的發展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家庭教育。問:做孩子成長的積極顧問案例:寶寶媽媽總喜歡找老師傾訴,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和老師交流孩子在家裏的表現。她問老師:“老師,我發現寶寶對數字不敏感。“寶寶很喜歡妳的老師,最聽妳的話。請多教教他。”老師詳細回答:“不用擔心,數字對孩子來說真的很抽象,我們會在活動中逐漸滲透數學知識。”媽媽不要讓孩子背數字,做數學題。他們應該在生活中自然地學習數學,例如,在分碗和筷子時壹壹對應...“老師壹指出,媽媽們就知道怎麽努力了。為什麽問溝通是雙向的?父母要善於做積極的咨詢者。有的家長來去匆匆,連老師也說不出壹句話。有的家長等孩子出事了,或者出了問題才去找老師問。這些家長沒有把自己和幼兒園擺正位置。寶寶媽媽深有體會,經常主動找老師談話。真誠互動的過程是壹個學習和成長的過程。試想壹下,班裏那麽多孩子,哪個家長經常和老師交流,老師自然會多觀察,多了解孩子,這樣在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就有話說了。老師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和老師多交流,無形中增加了家長科學育兒的知識。有很多方法可以讓家長和老師溝通。比如他們早上入園,就跟老師說孩子的壹些情況:“孩子咳嗽,請多關照”“孩子這兩天沒大便,老師多關心”...這些看似簡單的信息,既不影響老師的正常工作,又能讓老師及時、有針對性地關註孩子。家長也可以詢問幼兒園最近的活動,家庭需要做哪些準備,談談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煩惱,與老師探討教育策略。家長和老師溝通壹定要實事求是,全面具體。家長和老師圍繞孩子的中心問題進行溝通時,壹定要給老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實事求是,正確面對現實。比如孩子的適應期特別長,家長需要向老師說明孩子的特點,家庭成員的情況,家庭教育的方式,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癥結,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Do:積極參與幼兒園活動。案例:陶濤的媽媽工作很忙,但是幼兒園布置的各項任務都要保質保量完成,做燈籠,設計親子裝,為女兒春遊做手抄報。幼兒園需要帶什麽材料和資料,總是第壹時間帶過來。幼兒園有什麽活動,我總能看到媽媽積極向上的身影。老師們總是表揚陶濤,把陶濤家的親子作品放在顯眼的位置,並號召其他家長向陶濤的媽媽學習。當陶濤受到表揚時,他的學習熱情就更高了。為什麽要“看”讓我們知道什麽是幼兒教育,“說”讓我們知道為什麽要做,怎麽做,“做”讓我們體驗幼兒教育,從“局外人”到“局內人”。正如陶濤的母親所說:“我女兒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仿佛把我帶回了童年。準備材料,壹起做,壹起玩,見證了女兒的成長,我很開心!”家長的積極參與也會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微博]做的壹個實證研究顯示,家長總是給予幼兒園幫助,孩子在班級的整體發展水平處於“中上水平”;家長“很少”給予幼兒園幫助,孩子在班裏的整體發展水平處於“中等”和“中下等”。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充分發揮支持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家長也可以給幼兒園人力支持。比如親子活動中,家長誌願者積極配合老師維持秩序,拍照留念。不同職業的父母本身就是壹種教育資源。消防員爸爸給孩子上消防逃生演練課,生物老師媽媽帶領孩子認識各種動植物。家長也可以對幼兒園給予經濟上的支持,比如,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捐贈活動,向災區兒童捐贈愛心,向福利院兒童捐贈衣物和溫暖。家庭教育需要合作。雙方態度都很積極,教育孩子是我們父母的重要工程。父母是影響孩子壹生的關鍵人物,也是影響學前教育質量不可忽視的因素。(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