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楊永信受到海內外媒體和網友的廣泛關註,並引起網友的譴責。他和央視《壹線》欄目組說,他們的手機和電話不斷接到辱罵、威脅、誹謗的電話。2008年7月4日,百度貼吧又增加了兩個名為“楊永信”和“誰把天才變成了魔獸”的帖子。楊永信所在的臨沂互聯網戒中心隸屬於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楊永信互聯網戒中心,錄得81萬元。楊永信,他創立的互聯網戒中心,以及整個互聯網戒行業,都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網癮治療中心的治療和住宿費每月約6000元,有網友批評其借“治療網癮”之名。楊永新說,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網癮治療中心的性質(非營利性全民所有制)是依據2000年山東省物價局、衛生廳、財政廳聯合發布的醫療機構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不存在高價牟利。在法律層面上,楊永信案中的網癮治療醫院和機構是否有權對網癮患者進行治療也存在爭議。因為網戒中心沒有取得相應的資質審批,網戒中心能否取得未成年人的撫養權是個問題。對於成年“患者”來說,其法律問題更難以避免。其次,戒網癮中心的患者需要每天服用壹定劑量的抗焦慮、抗抑郁藥物。有人對此提出質疑,但高誌峰、李寧、劉炳倫等人的研究證實,服用抗焦慮藥物和抗抑郁藥物可以有效緩解網癮的戒斷癥狀和上網的沖動或焦慮。
雖然衛生部召開的網癮診療專家研討會已經將網癮納入精神病學範疇,但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副局長孔令誌在發布會上表示,網癮不能作為精神障礙的獨立診斷標準,楊永信所在的治療中心也受到媒體質疑。網戒中心的作息時間並沒有宣傳的那麽合理。每天11睡覺,6點起床,只能睡7個小時。軍訓是壹下午,在中心接受治療的人幾乎每天都在肌肉疼痛中度過。前十五天不能出去參加活動。周末的活動基本都是敲我的身體和頭,壹上午敲1000多次。壹個標準的等長頭,從站立開始,然後屈膝,雙手交叉放在手肘上同時落地,雙手向前伸展,直到全身向下,雙手向上弓起,最後站起來。有壹次,壹個“盟友”因為逃跑被罰了壹晚上200。同時,電驚厥療法在中心的應用比在精神科更普遍,只要做得不好,就會帶電。還有壹種對挑食的懲罰,純白菜吃清水,清水煮蘿蔔。
出院“盟友”對這家治療中心的質疑包括:
1.入院容易出院難,收費也模棱兩可。
收費很容易,名目繁多。收費標準不低;為了在課堂上約束家長,很模糊的標準基本都是楊永信的話,家長拿幾百塊錢,比如:利用家長照顧孩子電療恐嚇家長拿出幾百塊錢為自己的行為贖罪。
可以無理由進入醫院,出院時必須出示“錦旗”,或者請“自願”放棄本月已繳納的費用(2009年為6500/月)。
2.準入標準和模糊的“網癮”概念。
沒有科學實用的錄取標準。(基本和精神病院的錄取標準壹樣)
沒有“網癮”的診斷過程。“網癮”這個概念我解釋不清楚。
讓家長簽字的那張紙,是各個精神病院治療精神病人時簽訂的委托協議。
3.醫生關愛生命,尊重人權。
強迫人下跪是否應該納入網癮治療也受到了質疑。而且下跪的不是他們的父母,應該先給他下跪。
被捆綁毆打,這種只有在重癥精神病病房才會進行的行為,在這裏是家常便飯。
4.侵犯人權和隱私。
楊永信自己也在課堂上說過,“這裏不存在任何人的隱私”。所謂的評論課,其實就是...迫使妳的隱私在世界上“幹涸”。甚至還有跟蹤視頻。
在法律面前,法官可以判斷事件中人的對錯。
楊永信不是法官,只是壹個普通的心理醫生,中專畢業。他無權評判別人的對錯。楊永信網戒中心的孩子,精神上被洗腦,或被惡意誤導,甚至被人身攻擊。
5.楊永信沒有任何專業的心理訓練和學習,自稱心理專家,或者自以為有心理咨詢能力。
心理咨詢師不能用自己的意誌去說服甚至強行改變當事人的想法,這是所有職業心理咨詢師的大忌。
6.我認為我的治療方法可以妥善處理“網癮”。
壹種疾病的出現,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判斷,會在很長壹段時間後被定性,需要很多專家學者考慮社會和道德的承受能力,遵循國家的相關法律,才能構思出來。但楊永信本人的理論顯然漏洞百出,回避尖銳問題,概念模糊,證據不足,反復強調自己,讓人質疑其存在是否能作為科學理論正常支持其治療。更有甚者,他認為心理幹預治療網癮沒有效果,並否定了心理學的許多著名理論,以及隱語攻擊許多在《心理訪談》中出現過的權威心理學家。央視2009年5月12日報道,楊永信所在的網戒中心,互稱“盟友”的患者,年齡從13到三十多歲不等,大部分都是被父母哄著或者強迫送到網戒中心治療的。媒體稱這種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
在已出院的“盟友”披露下,臨沂網戒中心實際使用的是壹套集電擊、捆綁、限制人身自由、個人崇拜、洗腦於壹體的“療法”。
絕大多數接受治療的兒童是被強行送來的。他們被稱為“盟友”。每個盟友的房間都有互聯網環中心的權力結構圖。最上面是網戒中心主任楊永信(中心稱他為“楊叔叔”),下設兩個機構,家長團委和團班會。
“家委會”和“班會”負責監督盟友。壹旦盟友“表現不好”,就會被“加圈”或“付現金”。“加圈”的意思是在壹個盟友的名字後面畫壹個圈,壹共畫五個圈就需要電擊。
“現金”就是電擊療法,它在《住院盟友必讀》裏說:“在這個大家庭裏,我們要杜絕社會上的壹切陋習。我們最討厭的就是口是心非,表裏不壹,背信棄義,不守信用,自作聰明,食言,執拗。違反其中任何壹條都相當於電擊,理療也叫提神療法,俗稱點現金。”
將被“現金支付”的行為* * *有86種,如“7: 30 ~ 17: 30在小房間晾衣服”、“在教室私自換座位”、“忽悠家長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藥”、“盟友擅自坐楊舒的椅子”、“上床睡覺”等。
任何人違反這86條中的任何壹條,都會受到“相當痛苦”的電擊治療。治療方法是使用已經停用的非法抽搐電休克設備“用小劑量電刺激治療網癮”,直至停用。
楊永信身上使用的DX-II治療儀,雖然世界精神病學協會精神病診斷與分類標準委員會副主席在接受《小康》雜誌采訪時表示,楊永信身上使用的DX-II科研證明是安全有效的。但節目新聞調查:網癮戒經北京著名精神病院北京安定醫院專家確認,為無生產許可證被業內禁售。然而,在美國留學的生物學博士方發表文章稱,通過對大腦施加電擊來誘發驚厥和改變大腦功能的機制尚不清楚,但記憶和認知功能受到了損害。楊永信的治療違反了國際慣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
電擊療法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很多網友認為這種療法不人道,是壹種強制手段,侵犯了兒童的人權,甚至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
從2009年開始,楊永信改用符合衛生部標準的低頻脈沖治療儀。起初,主流媒體上出現的報道大多是對楊永信的褒獎。壹些媒體發布了紀錄片《戰網魔法》和同名書籍進行宣傳,其他電視臺、報刊也刊登了相應的懲戒報道。
然而,自2009年4月以來,媒體開始質疑楊的治療。其論壇被黑後,有媒體進行了跟蹤調查,其中信息時報刊登了《戒掉毒癮如同在集中營被懲罰的過程》等文章,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郭的結論是,楊永信“實際上摧毀了孩子的反抗和自信,讓他們感到害怕,然後暫時屈服”,認為楊永信的手法類似傳銷。
2009年5月初,廣州日報發表《什麽比網癮更可怕》壹文,稱魔術“網癮少女”吳,其實二十多歲,心理學碩士。無論從什麽角度看,吳都沒有所謂的“網癮”。如果楊永信的中心是為了治療網癮,那麽他的中心根本沒有接受吳的邏輯依據。文章質疑楊永信到底是戒網癮還是“不聽話”,感嘆幫助父母讓孩子“聽話”的巨大商機;2009年5月7日,《中國青年報》記者白雪、王在經濟專欄發表了《網癮中心的生態系統》、《網癮專家的電擊療法存在爭議》等文章,使楊永信和他的臨沂網癮中心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壹時間在媒體和網絡上引起了強烈爭議。
對此,臨沂網戒中心“家委會”家長也發文反擊,聲稱這篇文章嚴重失實。許多家長認為普通大眾無法理解網癮給家庭帶來的危害。他們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認可了楊永信的電擊和藥物治療方法,甚至有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進行電擊治療。。楊永信對其患者進行的電刺激療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確定。2009年7月8日,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停止電刺激(或電擊)治療網癮臨床應用的通知》稱,“專家壹致認為,電刺激(或電擊)治療網癮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確定,國內外尚無相關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依據,暫不適合臨床應用。”從而停止山東省衛生廳轄區內醫療機構臨床應用電刺激(或電擊)治療網癮。還要求開展科研的,要按規定申報。審批後應充分尊重受試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不得收取相關費用。"
停止電擊療法後,從新聞評論到各大論壇再到百度貼吧,很多網友都在慶祝“勝利”。山東省臨沂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媒體質疑時,醫院停止了這種療法。不過,崔蔡邑沒有透露楊永信和醫院是否受到處罰。該醫院繼續接受戒網癮者的治療。遊戲玩家對楊永信批評網遊及相關報道反應強烈,甚至諷刺。網上經常有人叫他們“羊叫動物”、“羊叔”等。有人制作視頻來惡搞。壹款網頁遊戲《魔法火槍手》還設計了敵方首領“爪獸”,擁有“微電流”的技能,廣告甚至聲稱要“挑戰羊叫獸”。惡搞視頻短片《磁暴步兵楊永信之怒》在網上傳開後,楊永信在壹些娛樂報道中又多了壹個新外號。
同時,網絡流行語“何其聊”誕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基於楊永信中的電擊治療,全文為“為什麽放棄治療”。
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區百度貼吧近日發布了由其好友評選出的“2013年度網絡十大最受歡迎熱詞”,“土豪”以77.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我和別人在壹起》和《何其聊》分別以68%和60.4%緊隨其後,位列第二和第三。剩下的7個熱詞分別是“快來碗”,“我不知道該怎麽辦”,“我把功德功名都藏起來了”,“我站起來了”,“妳覺得方圓怎麽樣”,“我很高興自己進步很大”。
其中,“和氣療法”的主要起因是楊永信通過電擊療法治療網癮青少年而被公眾詬病,隨後該療法被要求停止使用。楊永信提出“為什麽要放棄治療”這個問題,現在被網友用來調侃和羞辱自己,表達“妳有病,趕緊治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