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繼續講道德經。今天講的是“聽多了算窮,不要留在中間。”這個有壹點不同,就是通俗的書,比如王本、何本,都是“詞窮”,只有帛書的A、B引用“詞窮”。有什麽區別?妳什麽意思?“聞多而數窮”就是妳到處去探索,因為世界就像壹個符咒,不斷從無到有,道雖空心,卻不斷產生萬物。妳什麽都跟著,不停的找,壹點壹點的探索,這就是無頭。我們做什麽呢回到妳的中心,接近道,找到道的秘密,遵循它的規律,妳就會掌握世界的秘密,這就是它的意思。為什麽其他版本都說是“字數太多太少”?這可能是當時抄的哪本書的錯誤。比如《淮南子》裏有壹個故事,說是“多言窮”,但是我們看這個故事,其實聽到的更多。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壹個叫王壽的人,他知識淵博,很好學。他背著很多書出門遠行,途中遇到了壹個叫徐風的朋友。徐風問他,妳為什麽背那麽多書?我渴望學習。我怕出門沒書看,所以隨身帶了很多書。這個許峰說,妳這樣做好像不太明智。他說什麽是不明智的?這個不好學。他說,妳看,妳要根據當時的情況改變妳的工作。這種變化根據時間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妳要改變。這本書是怎麽來的?這本書是當時寫它的人根據作品的變化寫的,但現在時代變了。妳為什麽還在用那本書學習?妳不能為了學習而死。這個時候妳就要根據事物的變化去創造新的知識。所以他說“言從知者出,知者不藏書”,就是這些書裏寫的東西都是懂道理的人寫的,但人寫了道理,就不藏書了。明白道理就好,我就是這個意思。
聽了王壽的話,妳是對的。我在這本書裏背了很多關於死亡的知識,那我背它是為了什麽?於是我把書放在地上,這個人也夠獨特的。我用火把把所有的書都點燃了,“焚書跳舞”。《淮南子》記載,所以,老子說:話多算窮,不如留中間。他說很多字都很差。妳看,其實應該是話多,人窮。為什麽?讀書是為了求知,是為了聽,是為了看,不是為了自己說。所以這個故事雖然記錄了很多字窮,但是它的意思是很多人窮。那麽馬王堆的帛書出土的時候,就應該看出來是差的。馬王堆的帛書記載無誤。
據說文子《道元篇》中引用的老子的學生也是窮人,可見帛書A、B更接近《道德經》的本來面貌。我說的太多,表達的太多,是不對的。氣味是探索,傾聽和探索世界,像壹個魅力,像壹個風箱,從無到有,從空氣中不斷誕生,孕育出無數的東西。這個時候,妳追求什麽都是沒有頭的。妳要找到根源,找到中道的原理。這些原則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中醫,調理身體的時候有壹種情況叫過敏。我用這個來說說中醫和西醫是怎麽看病的。我曾經見過壹個孩子,被查出100多種過敏原,就是對100多種東西過敏,最重要的是對大米過敏。她不能吃米飯。這是我中學同學的壹個女兒,正在上小學。這時候我該怎麽辦?很痛苦,壹般西醫怎麽治療?西醫內科經常用壹些抗過敏的東西,經常降低妳的神經敏感度等等。這些東西不能經常吃,因為壹直吃抗過敏藥不好。最後怎麽解決?壹般會告訴妳避開這個東西。所以,妳看美國的餅幹,經常印著這條生產線還生產花生之類的。為什麽要寫這個?因為有的人對花生過敏,如果真的吃了這種餅幹過敏死了,應該是有責任的,所以要警告。所以西方基本上認為,妳應該壹輩子避免妳過敏的東西。
壹位來自王琦的老先生是研究過敏的中醫大師。他是中醫男科的創始人。有壹次他去美國訪問,和美國壹個過敏的教授吵了壹架。他問人家,妳過敏什麽,妳怎麽辦?美國教授壹聽,就是在跟我開玩笑。我也會和妳爭論,我會把東西扔出窗外。王琦老師問他:妳對貓過敏嗎?有人對貓毛過敏。教授說把貓扔出窗外。王琦老師說它對地毯過敏。我把這塊地毯扔出了窗外。王琦老師說,我治療過很多不孕不育的患者,我發現很多女性對男性精子過敏,所以不能懷孕,所以妳把她的丈夫帶出了窗外?美國教授楞在那裏,說不出話來,因為妳不可能壹輩子都躲著任何東西。比如妳說妳對100多種東西過敏,妳壹輩子都要記住100多種東西的清單,看到就不能吃。妳的人生有多痛苦。
所以,這就好比說壹棵樹的葉子超過1000片,100片葉子就變黃了。我們做什麽呢如果妳壹個壹個的研究,妳會陷入無數的細節中。100以上的東西能研究清楚嗎?如果研究不清楚,再詳細,最終也會陷入神秘。中國人是怎麽想的?我覺得妳的根可能有問題,不是水太多就是水太少。這個樹根調節幾個問題,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然後是血瘀、痰濕、肝氣不適等。,也就是體質。妳解決了根部水多水少的問題,上面的100片葉子慢慢自己變綠,不是壹片葉子研究出來的。
所以西醫的學習雖然很細致,但往往是局部的細致,整體的迷失,慢慢的似乎越來越無知,所以最後西醫陷入了無力感。中國人研究的不是很細,古人也沒有條件,但是我們研究根是很細的。我每個病都要考慮這些問題,比如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等。妳看,最後就變得很簡單了。妳有1,000種疾病。我只研究了妳身體的這些失調狀態。我調整好狀態後,調整了根水,葉子壹起變綠了。那是我的身體調整。這是什麽?也就是說“聽多了算窮了,不在中間”的原因有很多。
我在說什麽呢?我說的不是中醫,我說的不是中醫,我說的是領袖,說的是天地之間的道,萬物由內而外,越長越大,說明我說的是領袖法則。如果領導放下欲望,放任自己,妳領導的人就會越幸福。所以老子講的是空與存在的關系。如果妳追求那些數字,普通人怎麽加入我?我把我的性格分為孔雀和老虎,黃色和綠色。這些都是數字。越是追求這個,越是追求。核心是什麽?把自己調整好,“居中”,學天道,放下私欲,不求功名地位,才是好領導。如果妳這樣做了,妳就會關心妳的員工,因為妳不是為自己賺錢,是為員工和所有人工作,所以所有人都會跟著妳,妳的公司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所有人都會更好,更快樂。所以,妳的公司越來越多。這就是空與存在的關系。領導給自己的名利越多,妳的員工就越多,員工也就越願意跟著妳。這是領袖法則。妳幹脆把員工培養成狼,分成個性,都是數字。那些東西追求的越細,越偏離“道”,越追求自己的名利,就會擁有的越多,員工就會越空虛。這是老子說的。
這種想法是老子自己創造的嗎?不要!其實在先秦時代,這種思想是非常眾多和明確的。很多人說過,百家爭鳴中有很多這樣的思想。比如儒家四大經典中的《大學》,說“聚財則民聚,散財則民聚”。都說領導聚財,妳就為自己獲得了名聲和地位,妳領導的員工就散了,所以叫做“聚財則民聚。”妳說的“財富分散使人聚集”是什麽意思?如果妳不追求名聲和領導地位,妳把財富分散到國外,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和員工屬於妳,因為妳不為自己賺錢,為大家做事。所以,每個人都會屬於妳。
這些內容在大學的儒家經典中也有論述。在先秦諸子百家中,許多人都談到了同樣的觀點。這些人並沒有受到老子的影響,但是這些思想是老子之前的領導人總結出來的。這是中國古典哲學的壹個基礎,早在先秦時期就非常繁榮。這就是《道德經》的秘密。《道德經》是老子對這壹思想的系統闡述,是《道德經》的核心。所以我們學習《道德經》的時候,要學習這個核心思想。學了之後,想聽我音頻的朋友都會成為好領導。大家都說:“這太簡單了。妳就說這麽多?”回來再談這個。“妳認為這很簡單嗎?簡單。妳認為有多少人能做到?讓我們檢查壹下。到底有幾個領導能做到?其實真的不多。很簡單,但是真的不多。老子壹直在說領導者的素質,有個朋友說,這種狀態不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嗎?只有用制度約束他,讓他不為己有。我們在三個層面:分道揚鑣,道德和法律。老子教的道涉及到壹點道德,而法是另壹個層面,只涉及壹點。老子主要講領導者的素質,所以我覺得《道德經》的別名應該叫《領導者素質訓練手冊》。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內容,希望大家能夠提升自己,真正去實踐,做壹個好的領導者。
有朋友問,妳前面說的100多過敏原的孩子後來怎麽樣了?後來我判斷這個小夥伴是陰虛,就給她喝了滋陰的肉湯,喝了兩個星期,然後來我們沈陽的陸軍總醫院做了壹個測試。100多種過敏原全部消失,正常。所以我們調整根部,妳調整根部,樹頂的葉子就會壹片壹片的變化。這就是我們中醫的道理,間接符合“多聽少算窮,不要留在中間”這句話。
朋友們,今天到此為止。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