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務處的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務處的電話及其他聯系方式。

壹、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務處電話及聯系方式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教務處電話為0756-6126834,學校聯系地址為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金鳳路18,郵編519085。

2.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簡介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原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教育園)是經教育部批準,由北京師範大學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本科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建設珠海分校是北師大建設世界壹流大學宏偉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部批復精神的指引下,珠海分校堅決貫徹北師大提出的“國有資源、學校組織、市場運作、全新模式”的辦學方針,堅決貫徹“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求發展、以貢獻求支撐、以* * * *求合作”的發展思路,在學校建設發展中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國際合作、產學研壹體化等方面的改革。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教育與科技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改革實驗區,發展成為開放的、有特色的、應用型的高水平大學。

根據教育部規定,北京師範大學負責珠海分校的教學組織和管理。北師大高度重視珠海分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派出經驗豐富的管理幹部負責分校的行政、教育和教學管理工作。

珠海分校依托北師大優質學科資源,著眼於當代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致力於培養具有豐厚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學科特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建校以來,學生遍布全國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四川、青海兩省招收壹批學生,其余各省招收本科壹批或二批學生。2018年廣東省外錄取的網上生比例達到60%。2011我校和清華、北大、北師大等63所高校被列入2012年免試錄取香港學生的高校名單。目前有23000多名學生。

珠海分校設有文學院、教育學院、管理學院、信息技術學院、房地產學院、物流學院、法律與行政學院、設計學院、藝術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應用數學學院、運動與休閑學院、國際商務系等14個學院(系),涵蓋8大學科665,438+0個本科專業,形成了經濟、管理、工程專業。

北師大珠海分校學生修完本專業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學分,授予北師大珠海分校畢業證書;符合《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授予學士學位條例》規定條件者,可申請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頒發學士學位證書。

教師和學生

為保證珠海分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珠海分校成立初期,北師大就派出以知名學者、教授為骨幹的教師隊伍,承擔珠海分校相關專業的教育教學工作;相關部門也選擇派遣壹些知名學者和優秀教師到珠海分校進行教學。著名管理學家、博士生導師蔣正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副主席、博士生導師、北師大張厚粲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都在申請到珠海分校參與教育教學或為學生授課。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師大博士生導師顧明遠教授親自主持了珠海分校的教育教學評估。壹些國內外知名學者也受聘在珠海分校授課或講學。

珠海分校堅持“人才強校”戰略,擁有壹支治學嚴謹、職稱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目前,我們自己的教師82%以上具有碩士學位,25%以上具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比例為38%,其中正高級職稱比例為14%;35歲以下專任教師占47%;高學歷、高職稱、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成為教師隊伍的主力軍。另外外教比例約為10%,也達到了很高的比例。

教育創新與人才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遵循教育部的指示,“本著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的精神,大膽嘗試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國際合作和產學研壹體化改革”,在繼承北師大優良傳統和學科優勢的基礎上,經過十余年的發展,走出了壹條獨具特色的教育教學創新之路。

教育創新的原則:

國際化原則——充分吸收和利用國外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名校的專業和課程,實施多元化的國際合作模式。目前已與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及港澳地區的多所高等院校(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

應用性原則——適應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在人才培養上強調實用性。

區域化原則-為珠江三角洲及其周邊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個性化原則——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最大的選擇空間。

教育和教學系統:

彈性學習制-打破傳統學年制。根據相關規定,學生可以自行決定在校學習年限;在規定的3-8年內修滿規定學分即可畢業;學習期間,學生可申請保留學籍,短期休學就業後可繼續學習。

第二專業選擇——學生入學後可以按照規定的時間和程序進行自己的第二專業選擇。

學分互認——不同專業開設相同課程,各專業互認。跨學科課程的學分可以在規定的課程模塊內轉換。

自選課程——所有普通選修課由全校選修。從08級開始,在20%的容量內,所有學生自由選擇必修的普通課程;專業課(專項課除外),學生可在20%容量內跨專業、跨院系自主選擇課程、教師和課時。

輔修——各專業會根據需要制定輔修、雙修、雙學位的教學計劃。學生修專業以外的其他專業課30學分,可以拿到輔修證書;如果再修壹門專業課50學分,可以獲得第二專業畢業證;在另壹個交叉專業修滿50學分,並在同壹專業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學分者,可獲得第二學位證書。學校還專門開發了對外漢語-英語、金融-統計、金融-會計雙專業課程,以滿足復合型人才的發展需求。

服務學習——在社會(社區)服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效果,發展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學生自我發展課堂——學生根據個人發展需要,自主規劃發展目標、設計課程內容、組織教育活動、選擇學習形式,使道德修養、身心發展和職業能力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