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中學教師師德演講

中學教師師德演講

4中學教師道德演講

演講稿是演講人在某個場合,在某個聽眾面前,圍繞主題進行演講的文稿。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使用演講的地方越來越多,演講的註意點也很多。妳確定妳能寫出來嗎?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中學師德言論,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中學師德演講1大家好!

壹、愛學生——是教師職業的基礎。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主要內容是:愛國、守法、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這六條道德職業規範是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範,也是中小學教師道德建設的指導原則。這六項基本原則反映了新時期對教師職業道德理想、職業道德情感和職業道德行為的基本要求。為人師表是教師的職業道德理想,愛學生體現了道德情懷。其余主要是道德行為要求。

1.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師的天職。

(1)社會分工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愛崗敬業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最低要求。做老師,最起碼的要求是愛教育,愛當事人,愛學生。

(2)教師職業是壹種特殊的職業。教師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方式有信息傳遞、組織引導、示範,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學生與教師心靈的橋梁,是教書育人的基礎。壹項關於教師素質的調查顯示,在對教師素質的重要性進行排序時,學生、家長和教師本身都將“愛學生”排在第壹位。

(3)教育工作者壹直把愛學生作為自己為人師表的根本。歷史上第壹位職業教育家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陶行知先生主張“愛全世界”;在國外,誇美紐斯提倡在親切愉快的氣氛中飲用科學飲料。蘇霍姆林斯基主張“把妳的整個心靈獻給兒童”)。

2.師愛的特點: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壹種道德情感,是壹種職業的愛,而不是外遇的愛,師愛是教師道德情感的基礎。它集中表現在:

(l)師愛是“兼愛”,而不是“偏愛”

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壹種職業情感,而不是個人情感。所以,師愛是“兼愛”,而不是“偏愛”。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專業的,無私的,公平的,應該是對所有學生的。老師應該愛所有的學生,而不是某些學生。不管老師教哪個班,不管教的學生是優是劣,都要壹視同仁,用愛心對待。他們不應該根據老師的個人興趣愛好來選擇,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師愛”。由於性格心理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學生在老師面前的形象也不壹樣。尤其是父母的社會地位和身份。職業不同,所以老師應該是平等的,堅持壹視同仁的原則,不要因為父母的身份和地位而影響自己的看法和態度。

(2)師愛是“嚴愛”,不是“溺愛”

老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壹種道德情感,而不是個人情感。出於教書育人的需要,這種愛應該是“嚴和慈”的。正如人們所說,師愛既有母愛的天真與善良,又有父愛的嚴厲與莊重。這也決定了師愛應該是態度上的善良認真、行動上的嚴格要求和細心呵護的和諧統壹。

(3)師愛不僅能“育人”,還能“交友”

師愛的職業收獲是育人。通過師愛這座橋梁,師生可以有情感交融、信息溝通、行動協調。只有在師生的互愛互動中,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任務。但師生的職業關系是人際關系,雙方都是有情感有意誌的人。

在長期的專業交流中,雙方會形成持久牢固的個人友誼。壹般認為,師生之間的友誼,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類似親情又優於親情的人際情感關系。當老師又苦又窮,但古往今來,很多有識之士願意為教育事業奮鬥終身,這也是壹個重要原因。

3.如何愛學生?

尊重和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是基礎,信任學生是表現。只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現。真誠地向學生傾訴,是師愛的具體體現。當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信任時,他們會產生壹種自豪感和喜悅感,他們會對老師產生更強的信任感,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和諧。在教育實踐中,教師應該對品行端正、學習進步的學生給予充分信任,或者對犯了錯誤、成績不好的學生給予充分信任。當他們做出成績的時候,老師要及時給予肯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給他們更重要的任務。

(2)關心和理解學生。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壹個教育家想在許多方面培養人,那麽他首先應該在許多方面了解學生。”由此可見,全面了解學生是熱愛學生的起點,也是尊重和教育學生的前提。沒有理解的愛是盲目的愛,沒有理解的教育是沒有價值和沒有目的的教育。

(3)體諒對方,嚴格要求對方。老師應該對學生既體貼又嚴格,兩者都不應該被忽視。要關心愛護學生,就要在思想上、學習上、行為上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

壹、嚴中有“紀”:學生高度責任感的體現,嚴中有愛,嚴即是愛;

二、嚴與“適度”:從學生實際出發,提出合理要求,妥善處理;

三、要嚴格,要有“恒心”:持之以恒教育教學,

四、嚴與“方”:教育學生時要講究方法,剛柔並濟,剛柔並濟。

二,新型師生關系觀——平等,民主,合作

教育本質上是由師生關系構成的。

新型師生關系是指師生在知識、人格、精神、道德上的交流,通過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在知識、情感、道德、靈魂上的“歌唱”,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可以這樣理解:新型師生關系需要從多方面去理解。它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

在人際關系上,應該是平等友好,而不是“居高臨下”;

就教育過程而言,應該是民主的、互動的、和諧的,而不是“專制的”;

從教育方法上看,應該是服務型的、綜合性的,而不僅僅是“教”;

在工作目標上,要面向未來,對學生終身有用。不僅僅是看到妳面前的東西。

沒有學生獨立的意識、能力和行為,就不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應該始終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真正做到“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

第三,如何實現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1,最迫切的是落實教育民主。

“尊師愛生”早已成為學校師生的行為準則。但在實踐中,教師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受到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過於強調“尊師”,而忽視了“愛生”。現代教育理念應該提倡“互敬互愛”,或者說“尊師重道”。

學生上課可以“插嘴”,這在西方國家根本不是什麽新聞。但是,“上海市東格致中學大膽創新教學方法,劉大年老師的地理課上,學生可以隨時發言,不用舉手……”已經成為文匯報6月1999+2月31的頭版新聞。任何去過美國留學的人都會深有感觸地說:“美國學生上課真自由。學生不僅可以隨時發言,還可以和老師爭論。師生平等,充滿輕松和諧的氛圍。而在中國,由於“師道尊嚴”的影響,學生上課只能聽話,不能亂說。如果學生想在課堂上發言,他們必須向老師提問,並得到老師的允許。否則,他們將受到校規的懲罰。某地壹位老師給壹個喜歡“插嘴”的學生的嘴上貼上了“封條”——用塑料布把他的嘴粘住,讓他張不開嘴說話。這樣的“古今奇觀”,也是中國教育的壹個“特長”。

2.最需要的是學會寬容。

《學習革命》壹書中有這樣壹段話,真的很發人深省:

孩子從生活中學習。

如果壹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學會了譴責。

生活在敵意中,他學會了戰鬥。

生活在寬容中,他學會了忍耐。

生活在鼓勵中,他學會了自信。

生活在正義中,他學會了正直。

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學會了信任。

生活在贊美中,他學會了感恩。

生活在認可中,他學會了愛自己。

真誠地生活,他學會了心安理得地生活。

生活在接納和友誼中,他學會了在世界上尋找愛。

請反思:“妳教的學生住在什麽地方?”

3.最真誠的就是學會和父母溝通。

首先要肯定孩子,及時告知孩子的進步。

老師的壹句微不足道的誇獎,會讓家長覺得很開心,直到影響到對孩子的態度。俗話說“盼兒子,就盼女兒。”“哪個父母不喜歡聽到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妳給父母帶來好消息,他會希望妳下次多聯系他。而這種獎勵的行為和語言壹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可以讓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老師,主動向老師提出孩子的壹些缺點,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如此壹來,溝通的主題將得到延伸,家校互動也能得到有效促進。

其次,要用愛和耐心去獲得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要對學生有發自內心的愛,要對學生有耐心。現在的孩子不管發生什麽事,都是別人的錯。面對這樣的群體,要有耐心,註意語言分寸。語言是壹門藝術,可以很好地控制批評,讓這樣的父母明白孩子哪裏不對,認識到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危害,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和解決問題。我們要讓家長感受到老師是真的關心孩子,而不是在處理他,不是因為孩子有些問題就讓家長收拾“爛攤子”。真摯的感情可以被拉入彼此的內心,讓溝通變得更容易,更愉快。只有真誠的關心,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接受。

第三,學會傾聽和體諒父母,是建立溝通的藝術橋梁。

教師要善於傾聽,積極向家長反饋,有策略地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行為,巧妙地提出意見或建議。在描述孩子的行為時,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讓家長感受到老師對孩子充滿信心和關愛,願意接受老師的意見或建議。也要及時了解家長的需求和困難,體諒學生和家長。註意場合,也要註意溝通的方式,盡量站在家長的角度思考問題,註意語言的圓滑,就是要讓家長清楚的了解孩子的表現,要求孩子冷靜的看待孩子的問題,為孩子的教育打好基礎。讓家長深切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是真心的,老師所做的壹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優秀的學生,那麽我們的工作壹定會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不會出現師德事故)。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職業道德不是個人的道德問題,而是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即關系到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祖國的未來。今天,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在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形勢下,進壹步加強師德建設極為重要。

最後,我想用壹句話來鼓勵妳:

無私大愛厚積--在教育生活中追求體驗幸福與和諧精神的有序發展。

在中學師德上的講話2尊敬的領導、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八盤中學的老師:胡璇。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師德師風伴我行”。

如果說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事業,那麽師德就是教育的光榮;如果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麽師德就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梯子,給學習的攀登者無盡的幫助;師德是壹片綠葉,襯托出桃李萬花。師德是壹個渡口,把求知者帶到成功的彼岸。或許大家都有和我類似的經歷和感受:當我們認真備課,努力向學生傳授知識時,卻發現他們的熱情不高,目光不夠熱切;當我們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卻發現這些調皮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曾經,我的心稍微涼了壹點,我甚至有說不出的苦惱。但同時,這些孩子又能表現出讓人欲罷不能的喜悅和感動。他們壹點壹滴的成長進步,是我最大的鼓勵和回報。

時光飛逝,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在八盤中學教書已經十年了。作為壹名青年教師,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年代裏,曾經失望和失落過,但我深深明白,我是壹名教師,壹名合格的教師。我願守壹方凈土,安身三尺講臺,用愛書寫“師德”,用心傳遞“師風”。

教師職業平凡瑣碎,教師生活清貧艱辛。但是因為愛,我才有錢,我才幸福!雖然選擇了這個貧窮而平凡的職業,但我無怨無悔。愛是壹種來自靈魂的芬芳,壹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時間久了,它會纏成壹團幸福,緊緊包裹妳的心。愛是幸福的種子,它會成為我們無盡的能量。

“三尺講臺蓋天下,壹枝粉筆寫春秋”和“春蠶到死,夜燭盡燈芯”,這就是我們老師的寫照。他們時刻激勵著我做壹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在修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會忽上忽下!最後,我想用壹首優美的詩來結束我的演講:“我不去想我能不能成功。既然選擇了遙遠的地方,我只在乎艱難困苦;”我不想去想身後會不會有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中學師德演講3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說:“要有好的社會,首先要有好的個人;要有好的個人,首先要有好的教育。”我覺得也可以引申壹下,就是要有好的教育,首先要有優秀的教師。

壹位古人告訴我們,老師傳道、授業、解惑。作為老師,我們教育的第壹目的是“傳道”,即傳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是知識和技能。教師的道德品質和素養是培養學生和教師發展的重要前提。只有對“如何當好老師”的問題有深刻的認識,對教師這個職業有崇高的責任感,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就意味著踏上了壹條艱辛而漫長的育人之路。

俗話說:“教育是良心的工作!”這句話壹針見血,揭示了師德的重要性,所以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是每個教師都應該遵循的原則。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引導學生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受益匪淺;師德高尚的老師,永遠都是默默無聞,無私無處不在,像蠟燭壹樣,無怨無悔。

我還清楚地記得,我高三的時候,我們班主任得了急性心肌炎。當我們看著她忍著劇痛,冒著冷汗,用手肘撐著講臺堅持給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都勸她回家休息,她卻說:“現在是妳的關鍵時刻,我不能丟下妳壹個人。等妳高考成績好了,老師的病自然就好了!”簡單的幾句話讓很多同學哭了。這種吐絲吐絲化蠟為灰燼的奉獻精神,不正是教師最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嗎?

以身作則是師德師風的具體體現。教師的“模範”工作和學生特有的“師從老師”,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身邊可能會聽到這樣的事情。壹個老師政治觀念淡薄,上課把握不住分寸,導致負面影響。有的人著眼於“第二份工作”,在工作中得過且過,敷衍了事;學生反映部分教師缺乏責任心,備課不認真,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不靈活;教授不上課,副教授少上課,提高職稱,減少課時等等。雖然這可能不是普遍現象,但也應該引起每個老師的緊迫感。我們說大學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大學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

子曰:其正而不令;他的身體不直,雖然他不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心和理解,對職業的熱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愛,對學術工作的嚴謹和進取,對學生的要求和自律,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系到學生素質的培養。學習當老師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只有當老師用自己的榜樣和人格魅力讓學生敬佩和模仿時,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

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壹個學生是我們老師的責任。師愛不壹樣。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陶行知先生曾對老師說:“妳的教鞭下有瓦特,妳的冷眼裏有牛頓,妳的嘲諷裏有愛迪生。”同時,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詮釋了“愛”的含義。有壹天,陶先生看到壹個男同學想用磚頭打壹個同學,就制止了他,命令他去校長辦公室。當陶先生了解情況回到辦公室時,他看到那個男孩正在等他。陶行知拿出壹塊糖遞給他:“這是給妳的獎勵,因為妳比我準時來了。”然後他拿出壹塊糖給了那個男孩。“這也是對妳的獎勵。我不會讓妳打人的。妳馬上停下來,說明妳很尊重我。”

男生疑惑的接過糖果,陶先生說:“據我所知,妳打妳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這說明妳有正義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顆糖。這時,男孩哭了:“校長,我錯了,我的同學再也不對了。我不應該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拿出第四塊糖說:“妳已經認錯了,我再給妳壹塊。我的糖果吃完了,我們的談話應該結束了。”通過這個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壹個結論,有些老師除了不能多角度思考,不能從所謂的差生身上找到表揚和贊美的理由,缺愛不能說是理由。

我們說,師德師風不僅是學校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標誌,而且決定著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學校發展以教師為本,教師素質是第壹位的。在我校成為國內壹流地方科技大學的征程中,壹流的師德師風必將體現我校的精神風貌和人文風貌,也是X-Tech辦學質量和效益的競爭力。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廣大教師的愛崗敬業、辛勤工作、不懈努力、無私奉獻,鑄就了X理工56年的輝煌歷史,書寫了本科教學評估的美好篇章,也讓我們對X理工的宏偉藍圖充滿期待!

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用良好的師德托起教育的藍天!

我是壹名教育戰線的普通教師,從事教育工作27年。雖然我已經工作很久了,但是寫師德報告的典型事跡還是覺得有點害怕,因為在我27年的工作經歷中,既沒有驚天動地的感人故事,也沒有催人奮進的豪言壯語,我的工作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平凡。寫作只能寫壹些工作中的小事和自己真實的想法。即便如此,我還是想和大家分享壹下,因為這些都是我們老師平凡而偉大的體現,也是我們自身價值的體現。

壹、無悔人生的選擇

我家是教育世家,父母,哥哥,姐夫,老公都是老師。我從小受到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對老師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有壹個當老師的夢想。1980年,我走上了三尺講臺,開始了我的人生旅程。

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偏遠的農村教書。烏普鎮的曲湖、長新、大瀝等學校條件極其艱苦,沒有食堂,沒有宿舍,交通不便。特別是1984年,我在烏普大李村教書的時候,我懷孕了,學校除了幾間破舊的教室,不能提供吃住的地方。我只能每天來回幾次,在烏普鎮中學登船,希望這兩個地方相距超過三英裏,而且沒有像樣的路。大多數時候,我都是在山脊上跌跌撞撞。

盡管有這些困難,我從未動搖過我的信念並放棄我的工作。1991,壹個親戚看到我工作環境這麽辛苦,工作這麽累。他主動提出幫我,把我調到縣裏壹個待遇不錯的單位。這麽好的機會,別人都想要,我卻放棄了。因為我真的放不下那些渴望知識的農村孩子,我也不想放棄自己當初的夢想。

“起於辛苦,止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壹生的寫照。27年的教育生涯,艱辛,平淡,貧窮。然而早上走進校園,迎接我的是壹個標準的入隊禮,壹聲清脆的“老師早”;走進神聖的教室,我看到壹雙渴望雨露的眼睛,壹顆等待塑造的純真的心;課間和孩子們在壹起的時候,看到活潑的身影,天真無邪的笑臉;夜深人靜的時候,欣賞著孩子們精彩的習題和豁達的日記,我是那麽的激動和滿足。離開校園,我離不開最初的花。既然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應該無怨無悔。

二、用愛的陽光點亮孩子的心。

小時候看過海倫·凱勒的文章《如果妳給我三天光明》。作者海倫·凱勒患有失明和耳聾的三重殘疾。七歲之前,她生活在壹片寂靜無光的混沌中,直到遇見生命的天使——沙利文老師,她的人生才徹底改變。沙利文老師用壹生陪伴著這個可憐的孩子,把她從壹個無知、粗魯、易怒的孩子變成了壹個勇敢、有愛心的偉大作家。如果不是愛情,怎麽會有這麽大的奇跡?如果沒有愛,如何能給黑暗的內心註入光明,在破碎的軀體上播下健康的靈魂?愛是壹個永恒的話題,老師對學生的愛是壹種把全部的心和才華奉獻給孩子的真誠。這種愛是無私的,應該毫無保留地奉獻給所有學生;這種愛是深沈的,包含在妳為所有學生做的每壹件事裏;這種愛是神聖的,它可以凝結成和諧的友誼。

知道了這些,我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心靈、成長。這裏我講壹個真實的故事:有壹個學生叫聶立剛,是外地轉來的新生,父母在外地工作。他上學吃飯都沒人照顧。我了解這個情況後,把他接到我家,和他同吃同住,利用業余時間輔導他的功課,教育他積極向上。在我的關心和鼓勵下,他的學習成績壹路飆升,從小學壹直到初中,最後考上了武漢大學。現在這個學生已經研究生畢業了。他經常給我寫信說:“沒有曾老師的關心,就沒有我的今天。妳是最難忘的老師。”。今年5月1日,他還打電話給我,邀請我去他工作的城市旅遊。十幾年過去了,壹個學生還記得他的小學老師,這不就證明了“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這句話?

還有壹個學生叫張繡。去年九月她有幾天沒有去學校註冊。得知這壹情況後,我立即前去探望,得知張繡的母親因病去世,家庭特別困難。我回學校後,從工資裏拿出錢給她報名,向學校反映我減免了她的費用。就這樣,張繡回到了教室,像其他學生壹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張繡曾在日記中寫道:“雖然母親已經去世,得不到母愛,但我從曾老師那裏得到了更大的母愛。”

因為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教學和學生身上,所以很少照顧女兒。我的孩子從小被寄養在外婆家。有壹次,孩子突然急性黃疸肝炎,在上學路上摔倒了。當我得到消息趕到醫院時,孩子還在昏迷中,喊著“媽媽”。我當時流下了羞愧的眼淚。還有壹件事,20xx年6月,是我女兒高考填報誌願的日子,也是六年級學生畢業參加統考的日子。為了學生考試,我把女兒的誌願留給了愛人。因為當時沒有認真的評估和考慮,女兒的第壹誌願沒有被錄取,與重點大學失之交臂。女兒很委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