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把壹句話讀清楚是什麽意思?

把壹句話讀清楚是什麽意思?

什麽是句子閱讀?

就是古人寫的文章都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文章是連在壹起的。後人(標點符號發明之前的人)閱讀這些文章很不方便,往往要用自己的筆把文章的句子打斷,以便更好的理解。這種方法叫做“句子閱讀”。

現在句子閱讀也可以解釋為壹些所謂的專家翻譯古文,標點符號總是混淆不清。比如魯迅說,“給古文加標點,不僅使應試的學生為難,而且常常使著名的學者出醜。混淆歌詞、拆散駢文的美談已成為過去,無需檢討。”魯迅也說過句讀。

古人使用的讀經簽這種句子出現在哪壹代?

最早出現在漢代。

中國的古籍沒有類似今天使用的標點符號。在古代,有些文字(如甲骨文)有時會用線條或隔離來表示停頓,這並不常見。所以壹直認為學會給句子加標點是閱讀的基本要求。漢代用來表示斷句的符號有“,”和“?”。“,”用來表示小停頓,“?”表示壹個大的停頓。20世紀初發現的漢簡《流沙落簡》中有壹些簡單的片段使用了這壹符號。"?"而“,”韓稱之為句讀。這兩個符號在宋代逐漸推廣使用,只是形式有所變化。壹是用“.”,用“,”讀號碼;另壹種是用同壹個點讀句號,句號的點用在單詞旁邊,數字的點用在兩個單詞之間。宋元時期出版的書籍,尤其是儒家經典,壹般都是不帶句子讀的。讀句符號多用於教學或校勘。宋刻本也有仿校書印點的,但少見。

元明刻本小說大多在句末圈圈,有的都用“,”或“。是的。壹些戲曲和啟蒙讀物也采用這種方法。此外,明朝還增加了人名和地名。前者是在名稱右邊加壹條直線,後者是在地名右邊加兩條直線。

標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宋史·何基傳》:“所讀皆有標點,意明,有不必說之人也。”這裏的標點符號是指閱讀古籍時加的句讀符號,即所謂的老式標點符號。

中國標點符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中作為分詞手段使用的線和空格。林認為,狹義的標點符號是指書面語標點符號,廣義的標點符號還應包括非書面語標點符號,如空格、大寫、分段等。,並以非書面標點符號為研究對象。至少從先秦到漢代,刻度線就已經被用來斷句。《說文解字》已正式將“”和“”列為詞條,它們是成對的,是早期漢語的讀句符號。然後介紹了唐代和《金剛經》中的標點符號,宋代到清代中葉的標點符號,清末到民國的標點符號,甚至新中國的標點符號用法,堪稱壹部簡明而系統的標點符號史。句讀是我國傳統的標點符號,所以在第壹篇文章中設置了“句讀與標點符號”進行專門討論。

西方標點符號起源於古希臘。朱林說,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碑文是用文字連寫的,只有偶爾文字被兩個連續點和三個連續點分開。偉大的學者亞裏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在《修辭學》中提到,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40-470年)的作品,因為連續書寫,所以很難斷句。朱林指出,西方新標點系統的創始人是意大利法學家和出版家a·馬努提烏斯(約1450 ~ 1515)。他用語法原則代替閱讀原則,制作了五種印刷標點符號:逗號(,)和分號(;)、冒號(:)、句號(。)和問號(?)。他的家族在百年間出版了近千種書籍,銷往歐洲各地。這些基本的標點符號在各種語言中廣泛使用。歐洲語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標點系統,英語標點直到18世紀後期才完成。

幾千年來,漢語和壹些西方語言標點符號的發展變化有很大不同,從宏觀上看,也有相似的軌跡。即通過詞、詞、句的連接,逐步使用標點或非標點斷詞斷句;不同地區、不同觀點、不同流派采用不同的標點符號,通過擱置分歧逐步求同存異,在壹種語言內部采用統壹或基本統壹的標點系統。

耐人尋味的是,人類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卻很難創造出幾個標點符號。中國在殷商時期就創造了甲骨文,出土的甲骨約有4 500字(其中約三分之壹是可辨認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收錄了9 353個篆字。從那以後壹直到清末,只有壹句話(。),讀(,),表示強調(。),表示專有名詞(-),等等。,而這些標點符號往往與其他符號(如註釋符號)混在壹起。直到12年北洋* * *教育部公布《頒布新標點法建議書》,才成為壹系列標點符號。

古希臘文明光彩奪目。公元前5世紀左右,哲學家大量湧現,為後世留下了大量哲學、歷史、文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文獻。然而,直到希臘化時代,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阿裏斯托芬(公元前257年-公元前65438年+公元前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