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車速並不快,這壹點通過三段視頻得到了證實,壹段是後面的監控視頻,壹段是對面的行車記錄,還有壹段是後面公布的前面的監控視頻。速度真的不算快。速度差的信息可信√。可靠性100%
2.臺媒報道稱,交警表示,事故原因是“沒有註意車前情況”導致的碰撞。根據監控視頻顯示,事故發生前,車輛剛剛調頭,調頭後車輛迅速調直方向,但在事故現場附近突然調頭。作為壹名職業賽車手,即使分心,在車輛突然轉向時也會及時做出反應,方向改變時會出現慣性力,表現為反方向的離心力,即使睡著了也能把他吵醒。此外,在當時的林誌穎,警察不太可能從林誌穎那裏知道事故的原因,所以他們只能猜測。因此,懷疑是註意力分散導致了事故。
我找到了可疑變化的來源,如下所示:
主圖是報道中提到的臺灣媒體,綠框是疑似臺灣媒體的警方聲明。警方從監控畫面中猜測,並將其轉化為媒體上的事實描述...可信度是5%
3.林誌穎沒有系安全帶。這壹點已經得到救援人員的證實,救援時不系安全帶應該是可信的。但我個人不相信他在事故中沒有系安全帶。原因有二:(1)他兒子在副駕駛座上,系著安全帶,他兒子也在玩賽車。當時他即將參加卡丁車比賽,所以壹個父親不系安全帶只是為了以身作則是不可能的。
事故發生後,在救援人員到達之前,林誌穎仍然神誌清醒。這時候他的正常反應應該是把兒子抱出車外,解開安全帶是1步,但是腳被卡住了,出不來。我的意思是,不管他有沒有系安全帶,只要他在事故發生後是清醒的,他肯定會在救援人員趕到之前解開安全帶。因此,事故發生時未系安全帶值得懷疑。可信度20%
4.事故發生時是否開啟了自動駕駛?林誌穎之前體驗過汽車的自動駕駛,並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所以當時啟動自動駕駛是有可能的。但現在車頭已經被燒毀,事故發生時是否開啟自動駕駛最終需要雲端的駕駛數據或者林誌穎本人來確認。有點奇怪的是,車廠相關人員的公開回應沒有提到任何與事故有關的信息,這與他們對其他事故的反應不同...所以是否開啟自動駕駛還是值得懷疑的。50%的可信度
(註:就像前面系安全帶壹樣,我們只討論是否開啟,不討論是否與事故有關)?
5.車輛是否被改裝過?作為壹名職業賽車手,據說林誌穎是壹名車輛改裝愛好者。據說他之前改裝過同品牌的純電動車在賽道上跑。沒有證據表明這種用於日常運輸的純電動車是否被改裝過。不過,雖然車廠相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並未提及事故原因,但強調車頭沒有易燃物質,也就是說沒有鋰電池,那麽車頭燃燒的是什麽?有沒有加電池或者其他易燃物?從最後的結果來看,車輛的主電池應該不會被點燃,否則就不只是燒壹個車頭了。
還有壹個細節是,吊車吊起已經滅火的車輛時,火焰再次從車輛後部冒出,這也說明後電瓶還在。
但另壹方面,我也註意到,碰撞後最先冒煙的好像是副駕駛座底部的位置(見第壹張動圖)。電池是否位於那個位置,需要懂車的人來分析,但我個人認為,前面的電池組壹旦燃燒,後面的電池應該也不能幸免。壹般來說,出於安全原因,包括乘客座椅在內的駕駛員座椅不應配備電池...總而言之,在林誌穎恢復之前,是否對其進行改裝是值得懷疑的。50%的可信度
6.撿掉的手機引發車禍。我壹看到新聞標題就排除了這個。我不相信職業賽車手拿起手機會導致偏航,打死我也不信...
不過後來在汽車論壇上看到壹位車友“marco73518”的分析:我覺得最有可能是林誌穎掉了東西在地上,他打開了自動駕駛儀讓電腦接管汽車自己去取。但是當他發現夠不著的時候,他解開了安全帶。他忽略了壹點,當安全帶解開的時候,他退出了。這時,汽車繼續朝原來的方向行駛。林可能沒註意到自動駕駛退出了,以為接東西幾秒就沒事了。結果剛拿起東西坐下就發生了碰撞。
如果妳處於非駕駛狀態,也就是不處於自己操縱方向盤的狀態,在撿東西的過程中確實不容易發現自己偏航,這要看自動駕駛系統在退出的時候有沒有明顯的聲音預警。所以自動駕駛狀態下拿起手機造成的碰撞是有壹定可能性的。
但有網友提醒我,在自動駕駛狀態下,駕駛員的腳沒有踩在踏板上,無論是油門踏板還是剎車踏板,那麽當車輛退出自動駕駛之外時,車輛會在動能回收的作用下減速,這顯然與視頻中的情況不符。所以拿起手機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小。可靠性10%
以上純屬個人分析,不作為事實依據,真實情況需要後續調查。
我是流浪的星宇。請關註我,與妳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學知識。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