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河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河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河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是劉勝金玉衣裳、長辛宮燈、鐘山王鐵祖青銅鼎、刻有龍鳳圖案的青銅天花板、彩繪石雕浮雕、西漢錯落金博山爐、錯落金銀四龍四鳳青銅臺、錯落金銀虎食鹿屏臺、文宣帝高陽墓墓室壁畫、青花釉裏紅貼花蓋罐。

1,劉勝金縷玉衣

1968年河北滿城縣中山王劉勝墓出土的劉勝金縷玉衣,是國內首次發現的最高、最完整的玉衣。為研究西漢墓葬制度和玉器、金器工藝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劉勝金縷玉衣的外觀與男性相似,體型較大,腹部隆起,由兜帽、外衣、手套、褲子、鞋子五部分組成。整套玉衣由各種形狀的玉片組成,用金絲編織而成。* * *玉件2498件,金絲重約1100克。玉衣各部分的邊緣都用織物和鐵條加以修整,加固定型,使之整齊美觀。

劉勝的金縷玉衣技藝高超。根據人體部位的不同,確定玉器的大小和形狀。有些玉器還能依稀辨認出當時的墨書編號,說明制作經過了精心設計。玉料的選擇也經過了精心的考慮。色彩和諧美觀,上身鮮綠色,下身黃灰色,織工精致。可想而知,制作這套金玉衣服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是多麽的巨大。

2.長辛宮燈

長辛宮燈於1968年在河北滿城縣中山王劉勝之妻竇綰墓中發現。這盞宮燈是青銅制作的,但壹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體造型精致小巧,是壹件實用美觀的燈寶,被譽為“中華第壹藝燈”。

長辛宮燈鎏金,造型為宮女雙膝持燈,神態幽雅。該燈結構精巧,整體中空,部件可靈活拆卸。燈罩可以通過調節開合角度來控制燈的亮度。宮女將燈的右臂高高舉起作為煙道,煤煙在燃燈後通過右臂進入體內,從而保持室內的清潔。

長辛宮燈被視為中國工藝美術的巔峰之作,是民族工藝的重要代表。其精湛的制作工藝和獨特的意境,在漢代宮燈中首屈壹指。

3、中山王鐵祖大銅鼎

中山王鐵腳青銅鼎出土於河北省平山縣戰國中山王墓。這是九鼎中第壹個從楚王墓中出土的鼎。鼎外壁刻有469字銘文,是目前所見最長的戰國青銅器,讓人們看到戰國文字字體細長優美,用詞典雅優美。中山王鐵祖大銅鼎為銅鐵材質,圓腹有底,中間有凸弦紋,上有碗形蓋,頂上有三環扣。

4、雕龍鳳銅鋪路頭

雕刻有龍鳳圖案的青銅輔頭是燕國宮門的組成部分,是燕國的代表性物件。青銅輔弓造型巨大,長74.5厘米,是我國戰國時期發現的最大的青銅輔弓。雕龍鳳銅輔頭作獸面題環。這種動物的臉有豎起的眉毛,嘴裏有壹個八角環,尖牙露在外面。動物額頭中間浮雕壹只鳳鳥,翅膀被兩條長蛇纏繞,輔頭兩側各有壹條爬龍。

此副頭采用浮雕與通雕相結合的鑄造工藝,花紋絢麗,形象生動,藝術感染力強。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5.彩石散樂浮雕

畫像石三樂浮雕是壹種墓葬的壁飾,於1995在河北省曲陽縣西延川村楚王墓中出土。該浮雕既真實再現了晚唐五代的樂舞場景,又展現了五代曲陽石雕的藝術風格,因而彌足珍貴。彩石三樂浮雕為浮雕形式,用白玉雕刻而成,絢麗多彩。

圖中有15人,可見樂隊演奏的熱鬧場面。右邊第壹個人穿著男裝,可能是樂隊指揮。12的表演者都是女性,頭發紮成高高的發髻,穿著窄袖襯衫,長裙拖地,手裏拿著蟋蟀、笙、箏、笛子等不同的樂器,似乎在齊奏。這些樂手頗有“晚唐遺風”,個個臉型圓潤,體態豐滿,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審美。

6.西漢撮金博山爐

博山爐是壹種古老的熏香器具,興盛於漢魏時期,在中國熏香器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68中山景王劉勝墓出土的西漢措金博山爐,工藝精良,集中體現了漢代工匠嫻熟的鑄造技藝,具有獨特的藝術文化特色。

西漢措金博山爐造型壯觀,宛如壹座多峰的山。整個裝置分為三部分:爐座、爐盤和爐蓋。爐盤和爐蓋鑄就了起伏的山巒,山野間若隱若現的人獸更是為其增添了神秘色彩。金絲金片的舒展雲紋裝點山色,呈現出流水的藝術效果。熏香時,博山爐內煙火裊裊,山川、人群若隱若現,靈動而神秘,宛若仙境,讓人百看不厭。

7.錯金、錯銀、錯龍、錯鳳、錯銅

1977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出土的撮銀、銀、四龍、四鳳、銅塊。出土時,案面已經腐爛,只剩下案塊。此案座造型復雜,集鑄造、鑲嵌、焊接等工藝於壹體,制作精美。是商周以來青銅制造技術的集大成者,堪稱戰國時期青銅工藝的巔峰之作。

金、銀、四龍、四鳳交錯的青銅方案座底座為圓形,兩公兩女跪著的梅花鹿支撐案面,四龍四鳳構成案身。鹿的神態溫馴,身上和臉頰上的花紋飄逸靈動,剛柔並濟。龍昂首挺胸,生動地描繪了它的雄偉氣度和獨特魅力。

鳳凰引頸長鳴,頸上飾以斑駁的羽毛,垂尾飾以細長的花羽花紋,生動艷麗,雍容華貴,嫵媚動人。全案席結構復雜,龍鳳舞。無論是造型設計還是鑄造工藝,這款案座都是精致卓越,是錯金銀工藝中的瑰寶。

8、錯金銀虎吃鹿屏座

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墓1977出土了連接兩個屏風的插座——錯金銀虎食鹿屏風座。同時出土錯金銀銅犀牛屏座和錯金銀銅牛屏座。這三個銅屏座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屏器。

金銀的食鹿虎屏座設計獨特,表現了老虎捕食的壹瞬間。老虎矯健多彩,弓向右彎,正把壹只鹿送進張開的巨口。老虎吃鹿的造型,生動地勾勒出壹幅自然界叢林的生動畫卷。這壹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創作生動地展示了戰國時期中山原始奔放的遊牧風情,反映了壹個時代的審美情趣。

9.文宣帝高陽墓壁畫。

文宣帝高陽墓壁畫,1989,河北磁縣張莞村高陽墓出土。它長37米,深8米,占地約320平方米。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北朝時期墓葬壁畫,代表了北朝繪畫藝術的最高水平。文宣帝高陽墓中的壁畫表現了高陽皇帝出行的情景,氣勢磅礴,氣勢磅礴。

東西壁上繪有106個真人大小的禮儀人物和41個吉祥的鳥獸,布局對稱,形象生動,神韻生動。宏大的儀式畫面,體現了墓主人的高貴身份和地位。這幅墓室壁畫不僅對北朝繪畫藝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北朝禮儀制度和服飾發展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0,青花釉下紅色貼花蓋罐

1964元時期河北省保定市永華南路小學地窖中出土了青花釉下紅貼花。元代青花釉裏紅作品極為罕見。這種罐蓋是繪畫、浮雕、粘塑等技法的傑作,是元代青花中的頂級藝術珍品。釉裏紅貼花用青花釉覆蓋在罐上,釉層厚潤光亮。罐體采用彩繪、雕刻、疊貼等多種裝飾手法,裝飾圖案多達11層。

腹部的主題裝飾是四組菱形的花朵,開口處雕刻了四季的花和石頭。枝葉用青花渲染,花石用釉紅描繪,藍紅相映趣致。整體來看,這種罐蓋既有青花幽雅的特點,又融合了釉下紅強烈而熱烈的色彩,形成了雍容華貴、繁花似錦的藝術效果;腹飾采用貼花手法,在器物的平面裝飾上增加了雕刻藝術的立體效果,工藝精湛,是元代青花瓷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