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關鍵詞:全球化和信息化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論文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要實現全球化和信息化,必須立足於科學發展,多元化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構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首先,高等教育的全球化
全球化是壹個與本地化齊頭並進的多維動態發展過程。全球化首先發生在領域,但並不局限於經濟全球化,而是涉及經濟、科技、教育等各個層面,極大地影響著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形態,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21世紀,全球化呈現進壹步加速發展的趨勢,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信息、資源、資本、人才等。正在世界各地流動,互利的、跨國界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密切。世界正在變成壹個?地球村?。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高等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不僅包括人員的流動,還包括課程的國際化、科學知識的享受、跨國教育、合作科研以及區域性和全球性合作組織的建立。
第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
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世界進入了信息時代。以互聯網為標誌的信息革命席卷全球,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現代信息技術徹底改變了知識的創造、收集、儲存和存儲方式。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教育的觀念、內容、方法和結構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許多國家都重視教育信息化。1993年,美國提出教育要在互聯網上廣泛結構化,讓信息高速公路通向每壹所學校、每壹間教室、每壹間教室,讓美國每壹個8歲的孩子都能獨立閱讀網上信息,在12歲時,借助互聯網進行學習。英國、法國、芬蘭、日本、韓國和新加坡都制定了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計劃。1999年,國務院批準教育部《面向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並把?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重要的是形成開放的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十幾年來,信息技術在全國高校普及。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高等教育的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通過遠程教育,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傳播到世界的每壹個角落,全球的教育資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享受。
第三,構建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1.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和質量觀。
樹立多元化的人才觀和質量觀,就是要樹立具有時代特征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社會需求多樣,學校規格多樣,學科多樣,學生個性多樣,這些都決定了質量標準的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既需要學術型人才,也需要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職業在不斷變化,高校的學科和專業也在不斷調整。所以,人才的內涵必然會發生變化。必須樹立符合時代特征和大眾化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的科學人才觀,構建符合多樣化需求和不同類型學校特點的多樣化質量觀。
2.建立和完善人才質量標準。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是壹個國家的勞動者和建設者,也是國際社會的建設者和人類和平發展的促進者。高等教育的全球化有利於為世界勞動力市場提供資源。國際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和認證體系的建立,以及國家間相互承認學位、學歷和文憑的雙邊協議,為人才的國際流動創造了條件。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質量最終體現在它所培養的傑出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信息時代,人才選拔標準的制定有三條規定:壹是具有紮實的學科基礎知識。駕馭和創造知識的能力首先來自於完整的學科體系和科學的知識結構,而不是來自於某壹種方法。因此,越是信息多樣化、創新要求高的地方,越應該重視學科知識體系的建設。第二,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良好的思維品質主要表現在思維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創造性,這其實是信息時代人才標準和創新人才觀的核心要求。第三,他們具有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實踐技能。問題意識、批判意識和實踐技能是學習潛力和創造力的主要表現,應該成為人才標準的重要內容。
3.註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高等教育承擔著知識創新的重要使命。沒有創新,我們的質量就無從談起。為適應全球化和信息化發展的要求,世界各國都在圍繞知識創新開展國家科技工作,高等教育被賦予了創新的使命。美國進行了什麽?創新的美國計劃?,英國成立了嗎?科學與創新計劃?加拿大啟動了國家創新戰略,俄羅斯制定了創新型大學認證標準。近年來,中國的大學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並開始引入壹些先進的教學方法,但大多數都處於實驗階段,尚未形成和諧的體系。我國大學應建立以發現和探究為核心的學習模式,不僅開設研究方法、創造方法、思維科學等課程,還應倡導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研究的學習、基於發現的學習以及各種新型的探究學習模式。加強教育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改革教育體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和教育評價,註重個性化教學,鼓勵教師創造性地建立自己的教學風格,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自由。
4.構建教育評估和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高等教育質量壹直是公眾關心的問題。構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評價體系是保證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更加突出。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在1984發表的研究報告《從事學習:充分發揮美國高等教育的潛力》提出,保證高等教育質量有三個重要條件:壹是學生從事學習;二是嚴格要求;第三是評價和反饋。所謂學生參與學習,是指大學生在學習中投入了多少時間、精力和努力。大量研究證明,學生在學習中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對自己的學習安排越緊,成長越快,收獲越大,對學習生活越滿意,合格率越高,繼續學習的可能性越大。嚴格的要求是學生和學校努力取得壹定的教育成就,包括對畢業生的標準和預期的表現水平。學校的要求會明顯影響學生的成績,學生對合理要求的反應是積極的。但要求要適當,要符合學生實際。同時,要求要公開,讓大學生、家庭等了解要求的具體內容,以及如何實現。評價和反饋是保證質量的第三個重要條件。利用評價信息可以糾正學生努力的方向,成為投入學習的有力杠桿。學校不僅負責向學生解釋要求和標準,還負責評估要求和標準實施的結果,並反饋給學生和教師。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樣的:傳統的標準測試、作文、談話、成績測試等。學生入學時壹定要考壹次,畢業時也要考壹次,這樣才能說明在學習過程中發生了多少變化。
除了對學生學習的評價,還應該對學校進行評價或評估,就是對學校的物力、財力、補助和經費、學校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教師的學習成績、新生的水平等的評價。但更重要的是通過評估了解高校從招生到畢業,在知識、能力、技能、態度等方面有了多大的進步。因為每個學校的高等教育水平不同,辦學條件不同,新生入學時的水平也不壹樣。
所以不能用壹個指數來評價,也不能用壹個測試來作為評價的結論。要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校和學生的進步,即重視績效指標,進行發展性評價。教育評估已成為高校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要環節。
參考資料:
顧明遠。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經驗[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5)。
[2]鐘秉林。為適應全球化的變化,我們需要重塑高等教育質量觀[J]。中國高等教育,2008,(1)。
相關論文:大學生論文,工商金融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熱門畢業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