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省人大常委會關於推進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的決定》、《鹽城市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條例》等相關文件和《江蘇省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與焚燒考核辦法》, 為切實加大我區稭稈禁燒拋(以下簡稱“雙禁”)工作力度,保護生態環境,特制定本考核辦法。
壹、評估對象
人民鎮* * *、大豐經濟開發區、大豐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峰峰農場(上海農場、大眾農場、東壩頭農場、方強農場);區直在鎮(區)掛鉤的保險部門。
二、考核時間
2017的全年。重點考核期分為夏季和秋季。夏季為5月15至6月30日,秋季為6月10至2月1。省市有明確規定的,按省市規定執行。
三、評估的組織與實施
評估機構。考核由區* * *辦牽頭,區紀委(監察局)、組織部、環保局、水利局、財政局等部門參與。區雙禁辦提供數據,考核結果上報稭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領導小組。
(2)考核方式。主要依據衛星遙感、上級督查組通報、區內督查組核查、環保執法人員核查、公眾舉報核查等火災統計總數。
四、獎罰措施
(壹)實行稭稈雙禁保證金獎懲制度。具體按照曹艷鎮、白駒鎮、劉莊鎮、西團鎮、興豐、大中鎮、開發區和上海農場、大中農場、東壩頭農場、方強農場的標準,夏秋各5萬元,小海鎮、萬英鎮各4萬元,大喬鎮、草廟鎮、南洋鎮、三龍鎮、港區各3萬元;峰峰各鎮(區)、農場掛鉤的區直保部門,按照水利局、農委、住建局、交通局、人社局、國土局、文廣局、環保局標準,夏秋季各3萬元,農工辦、供銷總社各2.5萬元,衛計委、糧食局、民政局、司法局、海洋局各2萬元,匯入區財政專戶。凡無火災、無失誤的,當季返還鎮(區)、農場,掛鉤部門保證金並實行雙倍獎勵;有零星火災,但未被國家、省、市及時發現處置的,當季返還並加倍返還鎮(區)、農場、掛鉤部門保證金;火點多,但未受到國家、省、市認定的嚴重影響,只返還當季鎮(區)、農場、掛鉤部門的保證金但不予獎勵;國家、省、市發現火災的,扣除鎮(區)、農場、掛鉤部門當季保證金。峰峰各農場獎勵資金由各農場自行籌集。
(2)嚴格查處“第壹把火”。禁燒將與鎮(區)黨政領導政績考核、大氣汙染物總量減排考核、項目審批和區域審批、支農資金安排、農村生態創建等掛鉤。,各鎮(區)“第壹把火”所在村將被評定為生態創建和生態文明建設“壹票否決”,並掛牌問責。同時,經區核實的“第壹把火”已對相關村黨委書記(經區紀檢監察部門核實為失職)當場予以免職,分管鎮(區)領導予以誡勉談話,鎮(區)管理局主要領導和鎮(區)保險部門掛鉤的稽查隊負責人作出書面檢查。對市級以上督查組通報的“首起火災”或省環保廳、環保部衛星遙感監測的火點,全額扣除鎮(區)和掛鉤保部門的雙禁保證金,並在鎮(區)所在村召開現場會。對村黨組織書記就地免職,對鎮(區)分管領導(經區紀檢監察部門查實失職的)給予撤職處分,對鎮(區)給予撤職處分。
(三)對禁燒不力、火災較多的鎮(區)、村,暫停安排基建項目,取消相關補助政策。
(四)因火災被上級查處,影響我區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和國家生態區命名表彰的,予以嚴肅處理,並追究相關鎮(區)主要領導的責任。
(五)對發生大面積焚燒稭稈造成大氣汙染事故、向河道拋撒稭稈造成飲用水源汙染事故以及由此引發交通通道安全等次生事故的相關鎮(區),給予通報批評,並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為做好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有效防治大氣汙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安徽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經市委同意,現將今年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壹、目標和任務
堅持“黨委領導、* *牽頭、部門聯動、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實施聯防聯控,堅持堵疏結合,力爭稭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完成80萬畝稭稈還田任務。稭稈禁燒關鍵時期,重點區域無火點,確保高質量完成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2017。
二、工作內容
(壹)明確禁燒時間和重點區域。全市禁止焚燒稭稈。稭稈焚燒的關鍵時期夏季為5月20日至7月20日,秋季為9月20日至165438+10月20日。禁燃區為城市建成區周邊10公裏,羅寧高速、* * *高速兩側5公裏,京滬鐵路兩側2公裏,國道65438、省道309、307兩側1公裏,以自然保護區、文物保護區、油庫、糧庫、林地為重點區域。在禁燒關鍵時期,要對禁燒重點區域進行嚴密防控,同時確保在禁燒區域不漏時間、不留死角。
(2)提高農機作業水平。鄉鎮要根據退耕任務,盡快落實農業機械設備數量。市農機局應當制定農業機械和機具的收割計劃,嚴格執行統壹的機械作業標準,禁止不符合標準的農業機械和機具參與作業。當地農機達不到作業標準的由鄉鎮負責監管,跨區作業的農機達不到標準的由鄉鎮* * *和農機主管部門共同負責監管。要加快老舊機具更新換代,大力增加80馬力以上拖拉機及配套稭稈還田等專業機具,繼續鼓勵購置大型復合機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確保稭稈還田需求得到滿足。市環保局負責統壹制定《稭稈禁燒通知書》,下發到各鎮(街道)。各行政村(社區)與農戶、農機局和收割機手簽訂《稭稈禁燒和綜合利用承諾書》,並明確獎懲措施。
(3)推進稭稈綜合利用。加快構建以小麥、水稻稭稈機械化還田為主,油菜、玉米稭稈儲存利用為主的利用模式,積極推進稭稈綜合利用。各鎮(街道)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通過* * *引導、資金支持、項目帶動等有效形式,推進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
壹是改進退耕方式。根據作物品種和耕作方式,科學采用粉碎還田、深耕深耕輪作等方法。,提高耕地質量,增強利用效果,每2-3年機械化還田後進行深耕。探索實行輪作休耕制度。鼓勵生產稭稈腐熟劑和稭稈生物質有機肥,實現養分資源循環利用。
二是推廣免耕直播技術。加快推進以稭稈覆蓋少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在適宜地區推廣玉米、大豆、油菜免耕播種等成熟技術。稻麥聯合收割機要因地制宜地配備粉碎裝置、稭稈滅茬機、稭稈深埋犁、大型免耕直播設備等適宜的機械設備。
三是穩定利用稭稈作為飼料和基料。全市養殖重點區域要結合肉牛、奶牛、奶羊、肉羊產業發展,優先支持新建規模養殖場購置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稭稈切割機械和氨化膜、尿素等氨化物。繼續推廣稭稈筒倉(池)青貯、微貯、氨化等技術。鼓勵在大中型農場和養殖小區建立種植基地或與農戶建立訂單生產關系,推進全株青貯飼料專業化種植。大力推廣包裝青貯。鼓勵中小型養殖場(戶)開展包裝青貯和拉伸膜青貯建設。開展商品飼料加工銷售壹體化試點建設。
四是促進能源利用。推進以稭稈為原料的沼氣工程。各地要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開展支持稭稈沼氣集中供氣試點。積極推進戶用沼氣池改造。大力推廣以稭稈為原料的沼氣生產技術,建設稭稈-沼氣-沼肥還田等農業循環利用模式。積極促進稭稈固化形成燃料。各地要加快稭稈固化燃料的開發建設,推廣生物質氣化爐的配套使用。
第五,積極培育儲運營銷體系。加強稭稈儲存站建設
鼓勵每個行政村至少建立1個標準化臨時堆放轉運點。臨時堆放轉運點和儲存點的位置應交通方便,靠近水源,避開高壓線,確保儲存安全。稭稈儲存設施應充分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庫場、廢棄地等。,屬於臨時用地的,依法辦理臨時用地審批手續;永久占用的,應當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為城市稭稈利用提供保障。積極培育稭稈收儲經紀人隊伍,鼓勵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村幹部和能人建設稭稈收儲站,采取“稭稈利用企業+收儲站+村+農戶”的收儲模式,就地加工利用稭稈。
六是推進稭稈利用工程建設。支持社會資本投資稭稈固化或炭化項目。做好官店鎮佳農農林生態公司稭稈儲存和產業化利用服務,加快蘇祥鎮國珍生物質發電項目、橋頭鎮元派新能源公司等項目建設,推進農作物稭稈收儲運體系建設。
第三,保障措施
1.2017稭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實施方案
2.2017農作物稭稈禁燒實施方案
3.2017夏季稭稈禁燒工作方案
4.2017稭稈禁燒責任書
5.2017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實施方案
6.2017稭稈禁燒實施方案
7.2017城鎮稭稈禁燒工作方案
8.2017禁止焚燒農村稭稈工作方案
9.2017鄉鎮禁止焚燒稭稈工作方案
10.20438+07稭稈禁燒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