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徐州市未來會是什麽樣子?

徐州市未來會是什麽樣子?

如今,新壹輪徐州城市總體規劃和徐州都市圈規劃展現在公眾面前,描繪了徐州城市的美好未來和藍圖,標誌著徐州城市建設和發展將從更高的起點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本次規劃展展出的規劃方案僅供參考,經批準後方可作為實施的依據。

總體規劃

隨著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徐州“單核心、圈層”的空間結構和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理念已經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圈五軸四個特大城市”發展戰略,體現城市化、現代化、生態化發展趨勢,我市及時進行了新壹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為徐州未來20年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徐州將發展成為市區人口300萬、主城區人口220萬的現代化特大城市,成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隴海-蘭州新經濟帶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制造業基地。

在都市圈總體規劃中,都市圈面積3126平方公裏,城市發展為組團式結構布局。城北為微山湖濕地保護區和大東山風景保護區,西北部為城市濕地,東部為呂梁山風景區,南部為雲龍風景區。重點發展五個群體。適度發展10個衛星城鎮。

都市圈規劃結構的總體框架:壹心、五群、十鎮。壹心為主城區,五組團為賈汪、郭利、大徐、季崢、雙溝航空城;這十個鎮是張集、三寶、漢旺、大鵬、劉鑫、茅村、大武、青山泉和汴塘。

在都市圈綜合交通中規劃建設京滬高鐵、徐州至濟寧、棗莊、臨沂鐵路,形成“米”字形鐵路骨架,預留徐州至鄭州的高速鐵路走廊;京福、連霍、和規劃中的徐豐(沛)、徐(州)至武漢高速公路構成了又壹條“米”高速公路骨架,與空運、水運共同構成了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放射狀快速路系統和軌道交通快線系統,連接外圍五個組團。

同時,設立生態敏感區、自然保護區和生態控制區,建立“兩湖四區六山八水十二帶”的基本生態框架。

主城區土地利用

全市住宅用地擬分為15塊,其中中心城區4塊,九裏2塊,金山橋1塊,銅山新區2塊,城南新區2塊,巴山2塊,城東新區2塊。每個區域又分為2-4個小區。

公共服務設施分為市級、區級、區級和居住區。老城區淮海路商圈和新城區龍口水庫形成兩個市級商業服務中心。

近期大力發展地面快速公交系統,遠期建設軌道交通系統,中心城區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綠地系統以周邊景觀為基礎,規劃建設32個城市公園。建設多處街道綠地,服務半徑5分鐘步行。減少中心老城區地下水開采規模,綜合開發利用礦井水。依托“南水北調”解決城市缺水問題。

關於大都市區

徐州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江蘇省三大都市圈之壹。徐州都市圈的建設和發展是我省實施城鎮化戰略,整合城市群優勢,促進蘇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徐州都市圈規劃充分尊重各城市利益,加強城際合作和區域壹體化進程,按照“培育、發展、協調”的總體原則,提出“壹個核心城市、兩條城市發展軸、壹條城市溝通通道、壹條核心輻射線”的城市空間結構和“三橫四縱”的網絡遠景發展框架。

徐州都市圈的規劃範圍主要是以徐州為中心,半徑100公裏的壹個圈。包括江蘇省徐州市、連雲港市、宿遷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山東省棗莊市、濟寧市微山縣,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 * *涉及8個地級市。2000年總人口3188.4萬,面積48042平方公裏。

按照都市圈空間組織的要求,提高東西交通能力,完善南北交通網絡,利用國家交通大動脈,完善相應設施,構建徐蓮、棗徐蘇、胡靖、沿海線“壹橫三縱”交通通道。合理連接內外交通,提高四大功能組團的綜合實力,促進徐蓮經濟帶和城市發展軸的建設。

城市設計規劃

淮海路與中山路交叉口規劃模型

雲龍景區設計模型

湖北路城市設計模式

迎賓路城市設計模式

迎賓路建築效果圖

湖北路主樓效果圖

湖北路街區規劃效果圖

淮海路淮海路是徐州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中心區東西向主軸線,全長約5.4公裏,具有商業布局密集、交通便利、區位優越等優勢。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在用地結構與用地、綠地布局與分布、道路等級與密度、建築形態與空間環境、街道設施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不系統、不完善的問題。

本次規劃設計充分考慮了目前已經形成的地域特點和現狀條件,充分挖掘潛力,提出了前瞻與現實並重、標本兼治的發展理念和原則;從實際和可行性出發,註重系統性和先進性,理順關系,優化結構,在空間、時間、人與自然中和諧相處;最終形成淮海路沿線整體生態體系和園林格局,即以淮海路沿線廣場公園和社區綠地為核心,以淮海路外緣雲龍山、雲龍湖山、泉山、九裏山等自然生態防護綠地為基礎,黃河故道自然生態水系、韓山天然林綠地和城市道路綠化帶貫穿連接、城郊結合、內外環繞的城市綠地開放空間體系。

中山路中山路是貫穿徐州市中心南北的主要幹道,全長4.3公裏。目前,中山路兩側存在布局不合理、人車混行嚴重、購物環境質量不高、商業活力不足、部分路段街道景觀較差、道路功能不完善、群體空間和對外形象落後等問題。

新規劃從壹個現代化城市的中心街區空間結構出發,全面完善中心街區和中山路沿線建築布局。調整了用地功能,優化了空間結構,確立了中山路南入口對徐州中心區的意義,合理設計了中心區標誌性建築的形態和空間。重新設計了規劃範圍內的公共綠地和園林系統;建立了完整的開放空間體系和城市景觀;規劃中主要梳理社區道路分布,完善城市道路布局和停車場,適當保持城市中心街區的原有肌理和歷史文脈,保持場所的可識別性和同壹性。

此外,新規劃還對青雲橋、黃樓周邊、奎河、建國路、中山南路等提出了可行的意見和設想,在發揮這壹區域的人文和自然因素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創意。

雲龍風景區雲龍風景區位於徐州市西南部,規劃面積65平方公裏。其“山、水、堤、城”等自然景觀與“漢、宋、彭、軍”等文化內涵融為壹體。是壹個風景優美、環境優良的城郊風景旅遊目的地。同時也是徐州西南的綠色屏障,如同徐州的“城市之肺”,發揮著巨大的生態效應。規劃遵循“優先發展重點,強化兩個中心,形成三個拳頭產品,先後開發建設四個旅遊區”的方針,重點建設雲龍湖環湖區域和雲龍山,塑造“湖光山色,人文勝地”的整體形象,充分利用資源現狀,突出雲龍景觀,展示豐富多彩的軍事、宗教、東坡、彭祖文化景觀或旅遊主題,加強景觀保護和生態建設,以

規劃區總體布局為“壹核六區”的放射狀結構,城市道路和水上觀光線路形成“雙環環環相扣、壹軸相連”的交通骨架,形成集休閑、度假、會議、科研、健身為壹體的山水觀光、濱水遊憩、田園風情、文化博覽、軍事體驗、革命教育、休閑度假等七大旅遊產品的城郊風景旅遊區。

將風景旅遊區京福高速入口立交移至風景旅遊區外側,控制三環路兩側60米綠化帶;開辟水上交通,建設貫穿淮海中部的山水生態觀光黃金水道。內部交通規劃將旅遊區內的主要交通結構定義為“兩環壹線,水陸並進”,形成“兩環六區,唯連通;“南北壹線貫通,首尾相連”的水陸立體交通格局。

根據規劃區現狀景觀特征和發展目標,將雲龍湖沿湖區域劃分為六大功能區,采用“眾星拱月,五區連片”的布局結構。以組織雲龍湖水上觀光活動為核心,通過主要觀光線路串聯湖東文物觀光區、湖濱城市休閑遊憩區、西鳳山綜合觀光度假區、珠山佛教觀光區、胡曉楠生態觀光區和水上觀光景區等組成部分。根據規劃區“水和山、人聚、湖山壹體、人遊畫中”的景觀特點,規劃了39個觀光項目,安排了108個各類景點。把雲龍湖湖區打造成風景優美、活動精彩、主題鮮明、觀光便捷的風景旅遊目的地。

根據雲龍湖沿湖項目和景點的類型和分布特點,根據各景點的景觀特點,將沿湖旅遊線路的組織規劃分為七條特色旅遊線路。根據雲龍湖沿湖地區的總體環境保護要求,以及雲龍風景旅遊區總體規劃確定的保護要求和發展目標,規劃對沿湖規劃區采取分類分級保護措施,分別提出控制和建設要求,使保護規劃更有針對性。

北大地濱湖廣場位於雲龍湖大堤東側,面積0.5平方公裏。景區以規則的綠地和分散的小廣場為主要景觀,在綠色背景中營造遊憩中心,形成富有生活氣息和熱鬧氣氛的景觀特色。湖東路位於雲龍湖東部北部,西臨雲龍湖,背倚雲龍山,面積0.82平方公裏。以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特色,以北部壹園兩亭三坊為主要景觀節點,構建了壹套山川秀美、文化多元的景觀畫卷。在南方,以東坡文化為景觀內涵,形成了山水壹體、情景交融的景觀特色。

竹山嘴位於雲龍湖西南海岸,面積0.38平方公裏。通過宗教和華夏始祖文化的引入,形成富有文化底蘊的景觀和人文景觀。主要景點有岱山寺、華祖寺、華祖園、王鵬亭等景點。壹寺壹廟壹園壹亭融入青山碧水的背景中,成為集宗教文化、療養健身、休閑娛樂於壹體的綜合性旅遊區。

胡曉楠位於雲龍湖南部,面積1.45平方公裏。景區壹池兩島三亭五園,水面玲瓏,四面環湖。靜湖幽園的主要景觀特色是會館藝術園、水鄉人家、小橋流水、香園荷塘。

湖北路:東起蘇堤南路,西至寒山,是景區與城市新老中心的重要紐帶,也是城市中心南移後城市生活的重要岸線。其規劃設計以“龍”為主題,“龍脈”貫穿湖北路,以龍頭、龍喉、龍身、龍爪、龍尾等形象元素豐富湖北路,使之成為壹條“龍”,與自然的雲龍山擁抱雲龍湖,形成兩條龍戲珠之勢。

世紀大道:北接徐州老城區,東南接城南潘塘立交,全長約12公裏,是城市未來發展軸線。規劃以廣場、地塊的標誌性建築為中心,註重山、水、城、歷史、人的特色與結合,提升城市環境和生活品質,打造展示徐州的歷史與現代城市景觀帶。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保護徐州特色挖掘徐州文化內涵。主要保護有形文物保護單位74處,地下文物埋藏區11處,歷史街區3處,古城墻4處,古樹名木71處,自然景觀6處;無形保護是指對當地傳統文化、民間藝術和工藝的挖掘。

主城區由“雙核”(中心城區、南部新區)加銅山區、九裏區、金山橋區、巴山區、城東新區五個區組成。這些區域被大片的綠地隔開,並被快速的交通連接起來。

徐州新城將在三到五年內建成。

新區起步區規劃

徐州新區位於徐州市東南部,總面積40平方公裏,東至京滬高速,西至世紀大道,南至連霍高速,北至老黃河風景帶。“跳出老城,建設新中心”,形成“雙核五組團”的空間布局,是新壹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制定的全新城市框架,符合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圈五軸四個特大城市”發展戰略,無疑將對提升徐州區域服務功能、塑造現代化城市形象、加快城市化進程、實現跨越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新區發展目標,到2020年,該區域將成為壹個以現代區域交通為依托,以商業、金融、文化、信息、會展、教育、居住、高新產業為支撐,設施完善、環境良好、風景優美的城市新區。新區將成為徐州新的“門戶”和“窗口”以及對外聯系的口岸,成為區域性中心城市對外服務的主要城市群。

為推進新區建設,市委市政府劃定大龍口水庫周邊10平方公裏為新區起步區。邀請清華大學規劃院、東南大學規劃院、德國GMP國際建築事務所、香港八碩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意大利惠恩建築師事務所,成功舉辦了起步區規劃設計國際招標,使新區規劃建設與國際接軌,在新區規劃建設中充分體現了新理念、高標準的特色文化和時代精神。新區將成為徐州現代化特大城市的標誌性區域和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規劃方案形成的全過程

■2003年9月1、2日,新區起步區規劃設計國際招標會在徐州迎賓館舉行。會上介紹了基本情況和規劃設計要求,勘察了現場,確定了提交成果和時限,回答了問題。

■2003年10月27日、28日10,中國建築學會秘書長周暢、徐州市規劃局局長彭芳赴寧、滬、京三地檢查五家投標設計單位編制的中期方案,解決各單位提出的具體問題。

■2003年6月25日,11,參加投標的各設計單位按投標要求向徐州市規劃局提交了設計文本、圖版、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光盤。

■2003年6月30日,165438+10月30日,65438+2月1,起步區規劃設計國際招標方案評審會在徐州市雲泉山莊召開。

本次評審會由中國建築學會組織,邀請了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原建設部副部長宋春華等9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方案評審委員會進行方案評選。徐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CPPCC、市級部門主要領導及參評單位代表參加了評審會議。會議聽取了6個設計單位(匿名)的簡要方案匯報,進行了提問和回答,然後進行了討論。每個專家對每個方案的優缺點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後,會議進行了兩輪無記名投票,分別評選出壹等獎和二等獎。

經專家綜合評審,認為清華大學規劃院編制的設計方案具有整體優勢,因此獲得本次方案競賽壹等獎。德國GMP國際建築事務所編制的設計方案獲得本次方案競賽二等獎。據了解,獲得壹等獎的方案必須不斷修改完善,充分吸收其他方案的優點,結合徐州實際情況,最終形成實施的最優方案。

新城區預計在三到五年內完成。

基於東南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和易於塑造鮮明城市形象的山水自然地理優勢,政府努力將新城區建設成為集行政機關、商業機構、金融貿易、文化娛樂、高科技園區等為壹體的多功能現代化市級政治經濟中心。3-5年內,從而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

新政策保證了新區的建設。

隨著城市建設發展戰略的轉移,新區的開發建設將逐步展開。為防止個別開發商為謀求經濟利益最大化,擅自突破已批準的規劃指標,以犧牲公共服務設施為代價修改具有法律效力的規劃,市行政規劃部門將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法》、《徐州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和《徐州市違反城市規劃建設行政處罰辦法》,依法對違法建設進行更重、更嚴、更嚴的處罰。

具體規定如下:

1.在新區規劃報請批準前,停止新區規劃範圍內所有建設項目申請和建設項目審批;

2.對新區範圍內的違法建設進行全面清查,依法處理;

3.新區規劃範圍內已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單位(個人),應當根據新區規劃的土地使用性質和功能布局進行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