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壹)研究的背景
目前,人類已經進入知識經濟社會。壹個國家高素質人才的比例,將反映這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家、民族發展的後勁。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變成了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就是承擔著培養和發展人才重任的教育的競爭。21世紀,中國教育將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臨巨大挑戰。作為為高校培養人才的基礎教育,新壹輪的課程改革也已經完成。北京市新課程改革於2007年啟動。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完善,貫穿本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壹個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壹理念,高中新課程方案明確提出“要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程下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和評價觀,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作為連接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的橋梁,壹直在充分發揮其獨特的作用,相應地,越來越多的新的教學方法出現在課堂上,以“自主學習、樂於探究、交流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是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之壹。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小組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壹種具體組織形式,也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但是這種學習方法並不能很好的運用到每個老師的課堂教學中,也不適合每個學校,學習效果並不明顯。
為了實現教師行為的轉變,達到培養學生人文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密雲中學趙向東校長通過幾年對發達地區教育的學習、研究和考察,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為基礎,以山東濰坊高效課堂模式為藍本,進行了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形成了我們獨立的、相互促進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研究的原因
思想政治課擔負著培養學生追求完整健全的人格,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我們必須在教學課程中體現國家意誌,落實國家對青少年的基本要求。但長期以來,在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思想驅動下。我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德育功能和價值在相當壹部分是為了滿足入學考試的需要。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評價往往依賴於期末考試或具有選考功能的國考、高考等橫向考試。顯然,這種測試的結果不能完全反映學生的情感態度和思想道德狀態,也不能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本質目標。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於中考政治不是壹般科目,高中文科生所占比例較小的學科特點,大量學生在思想上不重視政治,始終將其作為輔修科目。因此,要求政治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改善政治學科的尷尬地位。因此,作為壹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必須研究教學模式,構建符合學校情況、教師情況、學生情況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完成課程任務,實現課程目標。這對提高我國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研究現狀
根據北京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教學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更能體現新課程理念。自主學習強調培養學生主動、自主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多新的思維產品奠定基礎。
目前,大多數關於新課程改革的研究都是關於合作學習的。小組合作學習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80年代後成為壹種舉世矚目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合作學習作為壹種新的學習方式,於20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90年代開始在部分學校采用,但真正在中國引起關註是在新世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之後。《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指出,“鼓勵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共同發展,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相互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合作學習。“這次改革促使中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註合作學習。幾乎所有的中小學師生都對合作學習有了更準確的認識,課堂上越來越多的師生受益於合作學習。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合作學習進行了大量廣泛的理論和實踐探討和研究,圍繞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為什麽會起到培養知識整合的作用,用什麽理論觀點從經驗上解釋或總結小組互助合作學習的運行機制。許多研究壹致認可合作學習的理論和實踐,並證明它在改善課堂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促進學生良好社會化過程方面是有效的。它是壹種創造性的、有效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廣泛采用。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完善。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學習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期刊網,以“合作學習”為關鍵詞搜索了1979的近5000篇論文,可見其廣泛的影響力。通過分析近十年的研究論文可以發現,我國合作學習的研究範圍涵蓋了西方合作學習研究的譯介、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合作學習在各個學科的應用與實踐、合作學習在各個學校年齡段的實踐探索、合作學習研究與實踐的歷史、現狀與展望、合作學習的操作性反思、合作學習中的人際關系與交流、合作學習的目標與意義等等。可以說,我國合作學習的研究範圍相當廣泛和細致。在所有的研究中,合作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所占的比重最大,但是對合作學習的系統研究很少,合作學習的模式也很少。在我國,關於合作學習的具體模式,在全國所有學校中湧現出了壹批國家新課改的先進學校。這些學校能夠大膽進行教學實踐改革,走在前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分別是杜郎口中學、昌樂二中、兗州壹中、江蘇灌南新知學校、河北圍場天匯中學、遼寧沈陽立人學校、江西武寧寧大中學、河南鄭州壹中。
我校將以山東濰坊高效課堂模式為藍本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校獨特的“361”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本課題主要從思想政治課的實際出發,研究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堂中的應用。通過自助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特別是項目實施過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處理,例如,輔導計劃的編寫和使用,輔導計劃與教案的關系,輔導計劃與課堂筆記和作業的關系的協調處理,學生基礎知識落實的方式方法,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的突破途徑, 從而探索和改進課程改革操作中的方法,不斷總結課程改革的成果和經驗,達到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完美結合的目標。
(D)主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
教學模式是指在壹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為組織教學活動而設計的各類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教學模式的主要功能是充當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的中介。教學模式壹旦形成,就能在更大範圍內對實踐起到指導作用。自助課堂教學模式是壹種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它註重學生的自主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溝通、合作、交流能力。它按照壹定的方法,把全班分成若幹組,分別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或“組間異質、組內同質”。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環節都是以小組活動為中心,要求學生互相幫助,努力探索知識,以小組整體表現和全組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自助學習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之間的學習競爭關系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將傳統教學和師生單向或雙向交流變為師生多向交流。作為壹門針對學生的德育課,很多學生感到厭煩,因此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熱情,顯然成為高中政治課程改革需要關註的核心問題。學生願意學習,主動學習,學習才會有更好的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壹個人可以掌握10%他讀過的信息,20%他聽過的信息,70%他說過的信息,90%他經歷過的事情,100%他說過壹次的信息。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減少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聽,可以通過學生在學習計劃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和學習成果展示來實現,從而增加學生的說和做,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時間和機會。
核心是學生自主學習、同伴互助、合作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從理論上突破了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難點。教學模式將隨著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助學習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但也存在壹些問題。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利用信息技術,思想政治課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因此,我們課題組試圖就如何在高中政治課中實施自主互動學習進行壹些初步的探討,以期在思想政治課中實現突破,構建壹個可操作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為契機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借鑒小組合作學習理論與實踐的已有研究成果,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研究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中的應用。通過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探索有效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形式。目的是幫助每壹個學生有效地學習,幫助學生自我審視和反思,根據自己的興趣盡可能充分地發展,達到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與高中思想政治課完美結合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以順應教育社會化,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適應未來的合作信息化社會。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
1.學習自助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和理論基礎;
2.研究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環節:自主學習——小組探究——課堂展示——學生點評——教師總結推廣;3.對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運用自主互助教學模式進行調查和理論研究;
4.總結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5.給出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措施和合理化建議。
第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采用行動研究法、觀察法、實驗法和文獻研究法;采用各種觀察法、設計問卷、案例分析法、現代多媒體技術等。,做定量分析,及時分階段總結,整理結果集,寫論文等。
五、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第壹步:研究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制定研究工作計劃和工作制度,明確要求,落實分工;
第二步:調查,設計問卷,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評價高中政治課運用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性;
第三步:實驗方法,分組實驗,選擇不同的角度組成不同的合作小組,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靈活多樣的組合;
第四步:定量分析,定期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對比分析,測試學習效果,包括學習狀態和學習成績等因素;
第五步:研究總結方法,通過與學生討論,請相應的專家指導,繼續學習和反思;第六步:整理匯總調研收集的資料,準備調研報告和論文;
第七步:申請項目研究成果鑒定。
六、研究成果和表現形式
1.2012年4月視頻課
2.2065438+2002年7-8月研究報告
3.2065438+2002年9月論文
七、研究組織和分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構建了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寬松、合作、互助、開放、高效、激勵的課堂教育模式,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申請人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壹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制定了詳細的、可操作的實驗方案和明確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清晰,方法合理,是完成本課題的重要保證。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參與項目的研究人員有大量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經驗,教師年齡結構相對年輕,有較強的探索和研究能力,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和開拓精神,有很強的把項目研究好的願望。其中有多篇論文獲得省市級獎項,這是完成這項研究的前提條件。
具體分工如下:
1.2011在組長的帶領下,課題組討論並制定了項目實施方案,李稷撰寫了開題報告。
2.201111 —2012 1.李稷、郭延東、索輝三位老師寫了關於團隊建設的問卷,在高壹、高二年級分發,各班政治老師負責填寫。3.2065438+2月2065438+3月2065438+2月,政團全體成員對收到的問卷進行分析並記錄。
4.2065438+2002年4月,陳偉立老師上了壹堂自助學習示範課,課題組成員集體備課,討論課堂效果。5.2065438+5月2065438+6月2065438、劉海峰、王立新兩位老師整理總結調查材料。
6.2065438+2002年7月—20165438+2002年8月,在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對自助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分析,並制定了解決方案。
7.2065438+2002年9月-6月2065438+2002年10月,陳偉立先生撰寫調查報告及論文。
八、研究經費和設備要求
本項目資料和設備:有專門的老師負責資料收集和整理,與項目相關的文獻資料充足。每個老師在課堂上都使用多媒體視聽設備。
九。參考書目
[1]陶文;論有效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12 [2]柯政;論研究性學習中的小組合作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3年06期
[3]楊莉;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合作教學探究[J]:中國科教創新指南;2008 07 [4]王友,李明,徐玲;理論課案例教學的探索[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5]汪華;“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04 [6]秦九齡;小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與思考[A];江蘇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輯)[C];2006年
[7]常誌華;潘巖;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A];江蘇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秀論文[C];[8]王壇2005。合作學習的概念與實踐[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9]王坦。合作學習-原則與策略[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5[10]裴迪娜。發展性教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438+0。
吳。新課程倡導的十大教學策略:合作學習[M].青島出版社,2006.8[12]沈權。現代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探析[J].中國教育學出版社,2003。7.
[13]王坦。淺析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和教學方法2005.1[14]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
[15]裴迪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展性教學實驗室研究報告之二[J].紀教育,2000.2[16]石。中美合作學習比較研究[M]四川:四川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黃。合作學習[M]。吳楠圖書出版公司,2004。[18][美] R.E .斯拉文。王坦譯。合作學習研究:國際視野[J].山東教育科研,1994,(。
龐,王冬齡。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明凱出版社2003年。[20]丁桂鳳。合作學習研究的基本趨勢[J].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
李佳麗,謝芳。合作學習:歷史發展、現狀與展望[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11)[22]中學政治教學參考,陜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十期。
[23]《合作學習》馬蘭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4]《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施》王坦著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
[25]《合作學習》鄭金洲主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26]《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王坦《中國教育報》199565438+2月29日。
[27]合作學習概論王譚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版[28]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杭大教育學部1997。
[29]《合作教學理念的科學創造性初探》王坦、《教育探索》第4+099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