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阿奇黴素片的藥理學和毒理學

阿奇黴素片的藥理學和毒理學

藥理作用阿奇黴素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的亞類之壹,即氮雜內酯類抗生素的第壹藥。阿奇黴素的作用機制是通過與50s核糖體亞單位結合,阻礙細菌肽轉移過程,從而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體外試驗證明阿奇黴素對多種致病菌有效。包括[u]革蘭氏陽性需氧菌:[/u]金黃色葡萄球菌、化膿性鏈球菌(A群,b-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A鏈球菌、其他鏈球菌和白喉棒狀桿菌。阿奇黴素對耐紅黴素的革蘭氏陽性菌包括糞鏈球菌(腸球菌)和大多數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具有交叉耐藥性。[u]革蘭氏陰性需氧菌:[/u]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不動桿菌、耶爾森菌、嗜肺軍團菌、百日咳桿菌、副百日咳桿菌、誌賀氏菌、巴氏桿菌、霍亂弧菌、副溶血弧菌和類誌賀氏菌。大腸桿菌、腸炎沙門氏菌、傷寒沙門氏菌、腸桿菌、嗜水氣單胞菌、克雷伯氏菌的活性不同,需要做敏感性試驗。通常對變形桿菌屬、沙雷氏菌屬、摩根氏菌屬和綠膿桿菌屬耐藥。【u】厭氧菌:[/u]脆弱類桿菌、擬桿菌、產氣莢膜梭菌、消化鏈球菌、壞死梭桿菌、痤瘡丙酸桿菌。【u】性病微生物:[/u]沙眼衣原體、梅毒螺旋體、淋球菌、杜克嗜血桿菌。【u】其他微生物:[/u]疏螺旋體疏螺旋體(萊姆病病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人型支原體、解脲支原體、彎曲桿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u】與HIV感染相關的條件致病菌:鳥分枝桿菌、卡氏肺孢子蟲、弓形蟲。在肺炎鏈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的臨床分離株中有兩個主要的耐藥性決定因素:mef和erm。Mef編碼的排出泵只導致細菌對14和15元環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產生耐藥性。在許多其他屬中也發現了Mef。Erm基因編碼23S-rRNA甲基轉移酶,23S rRNA(大腸桿菌rRNA編號系統)的腺嘌呤2058位添加了甲基。V區甲基化核苷酸可與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林可酰胺類抗生素和鏈黴素B相互作用,形成MLSB耐藥表型。在肺炎鏈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的臨床分離株中檢測到Erm(B) erm(A)基因型。流感嗜血桿菌AcrAB-TolC泵導致大環內酯類抗生素MIC值升高。23S rRNA突變,尤其是V區2057-2059 2611位核苷酸突變,或核糖體蛋白L4或L22突變在臨床分離株中少見。敏感斷點阿奇黴素的MIC值(單位:μg/ml)推薦敏感斷點為(NCCLS推薦標準):嗜血桿菌:S≤4,無耐藥斷點推薦[sup]*[/sup]鏈球菌包括肺炎鏈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S≤0.5,R≥2[sup]*[/sup]鑒於目前情況,如果菌株的MIC值不在敏感範圍內,應送參考實驗室進壹步檢測。特定菌株細菌獲得性耐藥的流行趨勢在地域和時間上可能有所不同,局部耐藥的信息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於嚴重感染的治療。如果局部耐藥會引起對至少在某些感染中使用該藥的擔憂,應及時咨詢專家。體外敏感性數據並不總是與臨床結果壹致。通常敏感菌株[u]革蘭氏陽性需氧菌:[/u]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鏈球菌(C、F、G群)和綠色鏈球菌。【u】革蘭氏陰性需氧菌:[/u]百日咳博德特氏菌、杜克雷嗜血桿菌、流感嗜血桿菌[sup]*$[/sup]、副流感嗜血桿菌、嗜肺軍團菌、卡他莫拉菌[sup]*[/sup]和淋球菌。[u]其他[/u]肺炎衣原體[sup]*[/sup],沙眼衣原體,肺炎支原體[sup]*[/sup]和解脲支原體。獲得性耐藥菌株已有報道:革蘭氏陽性需氧菌:肺炎鏈球菌[sup]*[/sup]化膿性鏈球菌[sup]*[/sup]註:阿奇黴素對耐紅黴素革蘭氏陽性菌株有交叉耐藥。固有耐藥菌株:腸桿菌科假單胞菌[sup]*[/sup]對該菌株的療效已在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sup]$[/sup]具有中等敏感性的天然菌株毒理學研究[u]遺傳毒性[/u]:體外人淋巴細胞試驗、小鼠骨髓微核試驗和小鼠淋巴瘤細胞試驗結果均證實本品無致突變作用。[u]生殖毒性[/u]:大鼠和小鼠的生殖毒性試驗表明,當劑量達到產生中度母體毒性的劑量水平(即200mg/kg/天,約為人體劑量500mg/kg/天的2-4倍)時,未發現致畸作用。未發現對生育能力和胎兒的損害。[u]致癌性[/u]:尚無本品在動物體內長期使用的致癌性研究數據。動物大劑量藥物耐受性試驗發現,當阿奇黴素的劑量為臨床劑量的40倍時,可引起可逆性磷脂沈積,但通常不會產生觀察到的毒性反應。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正常劑量的阿奇黴素用於人類時會發生類似事件。臨床前安全性數據阿奇黴素以多劑量給藥後,通過顯微鏡檢查可在小鼠、大鼠和狗的各種組織(如眼睛、脊髓背根神經節、肝、膽囊、腎、脾和/或胰腺)中發現磷脂損傷(細胞內磷脂積聚)。幼鼠和幼犬的類似組織中也可見磷脂病變。阿奇黴素治療停止後,這種效應可以逆轉。這壹發現對動物和人類的意義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