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此段]山地景觀
趙賀亭:這個亭閣是磚木結構的。它小巧玲瓏。因為《飛鶴亭》裏有壹首歌叫《趙賀》,所以叫趙賀亭。這個亭子位於壹座山的最高點。飲鶴泉:鶴亭南側,刻於何時已無法查考。不過這個鶴亭早就確定了,因為北宋以前雲龍山叫石佛山,銀河泉當時叫石佛井。後人因其離鶴亭較近,將其改名為銀河泉。觀景臺:位於雲龍山第三段。平臺高6米,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整個建築依山而建,造型古樸凝重,氣勢恢宏。在舞臺上,整個城市的美景壹覽無余。夜晚,霓虹燈流光溢彩,宛如人間仙境瓊樓玉宇。臥牛泉:臥牛泉修復工程於1999年6月65438+7月1日竣工,對遊客開放。始建於清末,是天然匯集的雨水泉。因泉池東墻巨石形似臥牛而得名。水池長約30米,寬6米,深5米。三義橋位於泉池中間,呈拱形。橋圍欄由青石雕刻而成,上面有二龍戲珠、麒麟等傳統圖案。縣城在橋的東側有壹座三義碑。雲龍書院: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懷緒得知孫國育曾在此辦學。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徐州知府厲根雲改建成書院,取名雲龍書院。書院是壹座清初的宮殿式建築。辛亥革命後,駐地軍政府肆意踐踏,任人摧殘。迄今為止,保存下來的古跡有:王虎亭、醉石亭、東坡石床、黃茅崗摩崖石刻等。興化寺:原名詩佛寺,始建於唐朝開元年間。歷經幾個朝代,古跡眾多:大雄寶殿、濟公殿、鐘樓、藏經樓等。其中以北魏的大石佛和唐代的摩崖石刻較為著名。石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半身像,高約三尺。這是與雲岡、龍門石窟同時代的著名雲龍山石佛。
[編輯此段]雲龍山索道
徐州雲龍山索道位於美麗的雲龍湖畔,穿越蜿蜒的雲龍山脈。整條索道全長1.200米,垂直高度88米,共有18個支架和3個車站。西站毗鄰果樹盆芝園,西站與觀景臺相連,東站與南郊相連。雲龍山滑道項目由世界著名的德國威剛滑道公司設計,並提供世界最先進的不銹鋼設備。滑道起點位於索道中間站附近,全長1000m,高差84.5m,寬3m。滑道形狀隨山勢起伏,隨地形變化安全、舒適、刺激。它與索道共同組成了壹個立體交叉、快速有序的娛樂網絡,兩者的結合具有觀賞價值。隨著雲龍山索(滑)道的建成,三個景點連成壹線,西有湖,東有洞,中間有平臺,與眾多景點相連,相得益彰,人們走在上面,雲龍山周圍的美景盡收眼底。
[編輯本段]大石巖
大石巖是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徐州周知人蔣卓創建的。它原本是何方亭的壹個和尚的房子。在建僧舍挖地基時,我發現了壹塊長約80英尺的巨石。蔣卓指示工人將其雕刻成觀音像。原石上有壹條白色條紋,橫貫腰部。因名玉帶觀音,故稱觀音殿。大石巖院內有兩棵清代古柏,已有幾百年歷史。雲龍山文化,河山紅花滿。2006年3月18日上午,和朋友約好去雲龍山,朋友沒到,我壹個人去旅遊。三三兩兩地看,難免有落單的影子,在這裏感受到了,就會為了大眾而放棄私人利益。古人雲:“追根溯源,不如讀史書之言。”但為了擁抱世界,世界是冷的,是快樂的,是昂揚的,旨在表達自己的感情,心情也是順暢的。《喜雨》後,神仙仙鶴歸來。圓潤潤澤,東坡不老,誌猶在。山水旖旎宜人,人與自然親近。山林醉,難得睡東坡。人歸?日月提醒;鶴歸酒新。我頹廢,百感交集。我難過是因為我失去了不朽的痕跡,我高興是從俗人來幫助世界。問雲龍:誰知道儂有興趣?沒關系。作者簡介:文,男,本名已佚。我不知道什麽時候。人才是永恒的,汪洋是高傲的。大方壹點,從前在美國。21世紀初最傳奇最叛逆的詩人。命散,只是於和的失誌。自立古今同,而天下不相容,也就是說人類的友誼絕對沒有了。從平凡說起:遊泳詩人,舞林領袖,文壇至尊。雖然是這樣,但我知道英雄真的很孤獨。俗話說:真文學不養人,所以我勸妳不要自私!這首詩選自文心子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