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P2
(1)從教師的社會責任來看,師德是整體的;(2)從教師的社會地位來看,師德先進;
(3)從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個人素質來看,師德具有教育意義;
(4)從對教師人格的評價來看,師德具有超越壹般職業道德的示範性。
2.老師在與家長的合作和溝通中有哪些態度和技巧?P122-123
謙虛善良。②尊重和理解。3壹視同仁。④角色置換。
3.簡述教師的專業紀律。(P6)
教師職業紀律是教師在教育勞動過程中應當遵守的規章制度和準則。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意識有待加強;(2)認真學習教師職業紀律的有關規定;(三)遵守教師教育勞動職業紀律;(4)從壹點壹滴做起;(5)虛心接受批評,勇於自我批評,善於改正錯誤。
4.如何建立雙贏的人際關系?P131
1.理解他人:理解他人是壹切感情的基礎。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想實現就實現。”
2、註意小節:壹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比如儀態的疏忽,不經意的失態等。,事實上,最能消耗情感賬戶中的存款;3.遵守諾言:遵守諾言是壹筆巨大的收入,而違背諾言是壹筆巨大的開支。4.明確預期:幾乎所有的人際關系問題都源於對對方角色和目標的不清楚認識,甚至相互沖突。
5.真誠正直:背後缺人是真誠正直的最好表現;6.勇於道歉:真誠的道歉足以化敵為友。
5.簡述教師“偏愛”和“偏見”對公平對待學生的危害性。
老師的“偏愛”很容易讓沒有自覺性和自主性的學生感到被冷落,從而產生自卑感。然後放棄壹門課程的學習。老師不要因為家庭、成績、性格等因素而過於偏袒壹部分學生而忽視另壹部分學生。
有些老師對待“差生”有壹種“光環效應”,即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學科、素質等方面都不好,對差生存在嚴重的歧視。這會對學生的身心造成深遠的傷害。
6.簡述P23外籍教師德育的特點。
1,關註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化建設。2.註意劃分師德規範的結構層次,便於實施。3.把師生關系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4.強調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化和養成。
7.師德教育的現代化要求是什麽?
教育觀念的現代化;知識的現代化;教育能力現代化;心理素質現代化
8.簡述教師職業專業化的現實意義。
1.教師專業化為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教師素質低、社會地位低、物質待遇相對較低)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和方法,也為教師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2.教師專業化可以改變人們以前對教師職業的認識,即只要有知識就可以當老師。3.教師專業化可以提高在職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滿足教育客戶的需求,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待遇。4.教師專業化可以吸引更多有誌於教育事業的高素質青年學生加入教師隊伍。
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是辯證統壹的,既要看到它們的區別,也要看到它們的統壹。
壹個自覺用職業道德約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壹個嚴格遵守職業紀律的人,也就是說,兩者對職業活動的要求是壹樣的,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同時,它們之間也有區別。職業道德以榜樣的力量倡導某種行為,職業紀律以強制的手段禁止和懲罰某種行為。職業紀律的執行和檢查往往由專門的機構來保障,職業道德是借助輿論和內心的信仰來實現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簡述教師職業道德的認知功能。P3
教師職業道德的認知功能是指幫助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對他人、集體和社會的義務和責任,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壹定的道德觀念和道德判斷能力。
首先,教師職業道德的認知能力在於其在教育活動中對“真善美”和“假惡醜”的清晰區分,使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能夠區分哪些教育理念是正確的、符合人性的,哪些是違背人性的:哪些教育行為是有益的、應該做的,哪些是不利的、不應該做的;什麽樣的職業生活是幸運的,什麽樣的職業生活是低級的。
其次,教師職業道德在向教師解釋基本道德原則的基礎上,還以系統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為教師提供了理解教育活動的全面、科學的工具。
再次,教師職業道德還可以借助道德預測,幫助教師預測教育活動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矛盾和沖突以及某種教育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為道德選擇做準備。
此外,教師職業道德還可以幫助教師運用壹定的倫理觀念、規範和準則來分析和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教育行為。
11.教師的職業良心是什麽?具體要求是什麽?P6
所謂教師職業良心,是教師在履行對學生、家長和同事以及對社會、學校和職業的義務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責任和道德自我評價能力。(P6)
具體要求是:壹是教師要對學生、教師集體和社會教育有高度自覺的責任感;其次,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評價。
12.師德建設的核心是必須處理好的“三個關系”是什麽?P12
壹是處理好與教師職業的關系,即教師要有職業素養;第二,處理好與學生的關系,就是教師要有對學生的愛;第三,要處理好與自身心理和行為的關系,也就是說教師要為人師表,要有高尚的人格,要克制自私。
13.和人握手應該註意什麽順序?(第93頁)
(1)上下級之間,上級要先伸出手,下級才能握住;(2)老老少少之間,長輩先伸手,晚輩才能握住;(3)男女之間,女方要先伸手,男方才能握住。
14.老師和家長的合作有哪些不同?(P122)
第壹,利用父母;第二,排除父母;第三,老師們壹言以蔽之;
第四,把責任推卸給父母;第五,動不動就向父母抱怨。
15.實現“雙贏”合作原則需要遵循哪些要領?(P130)
1,培養雙贏性格;2.建立雙贏的人際關系;3.簽訂雙贏協議;4.建立共贏體系。
二、分析問題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1),這種說法是正確的(2分)。
(2)心理健康的教師往往在認知能力、情緒狀態、行為方式、人格特征等方面表現出積極、良好的狀態,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3分)
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往往表現為缺乏正確、客觀、全面的認知能力,無法協調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缺乏與他人溝通和相處的能力。這樣的教師長期與學生接觸,容易導致學生片面理解,產生不良情緒(如緊張、恐懼、焦慮、抑郁),師生交往中出現對立、對抗等緊張的師生關系,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3分)
(3)因此,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2分)
2.教師道德行為的選擇只受外部條件的制約。
(1)不正確。
(2)師德行為的選擇會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如社會對師德的要求。但這只是壹個方面,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動力驅動。
壹方面,通過外部輿論的監督和評價,促使教師堅持符合職業道德要求的行為,糾正和終止違反道德要求的行為;另壹方面,當教師職業道德從教師的外在要求轉化為教師個體的內在需要時,教師的良知和義務感就會經常而積極地發揮作用,使教師自覺地選擇符合教育規律要求的正確態度和方法,規範教師個體的職業行為。
(3)教師道德行為的選擇受到外部條件的制約,但最重要的是教師的內在驅動力。
3.教師職業道德是壹種“實踐精神”。
①正確。
教師職業道德行為過程是通過行為前的行為動機確定、行為選擇、行為本身以及行為後的反思與評價過程來完成的。這個過程既是壹個精神活動的過程,也是壹個實踐活動的過程。
道德是實踐的精神,其特殊性在於它總是把壹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變成基於道德原則和規範的道德評價和道德教育的實踐活動。教師職業道德不是被動地反映教育現象的過程,而是從教師特定的職業道德價值要求出發,主動地反映教育現象的過程。
因此,教師職業道德是壹種“實踐精神”。
4.教師職業良心關系到教師的權利,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1,不正確
2.教師職業良心是教師在履行對學生、家長和同事以及對社會、學校和職業的義務過程中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責任和道德自我評價能力。
教師職業良心與教師義務密切相關,可以說是教師自覺意識到並藏於內心的義務和使命。它是教師在履行義務中形成的內心信念,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3.因此,教師的職業良心與教師的義務相關,表現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這種說法有壹定道理。(第69頁)
教育不僅僅是改造人,更註重喚醒人。當壹個孩子犯了錯誤,他應該受到懲罰。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他們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
但是,懲罰不等於體罰,也不是傷害,更不是心理虐待或歧視,讓妳覺得尷尬,傷害妳的自信心。懲罰是壹把雙刃劍,是壹種危險而艱難的教育技能,做不好會傷人。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軟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如果妳觀點明確,有道理,就可以得分!)
(四)案例分析問題
1.某學校實習老師教數學。他在課堂上很有趣,但他對學生很嚴格。如果他不會做黑板上的題,他就會罵人。最嚴重的壹次是壹個學習不好的男同學,教了幾次還是沒做對。壹怒之下,用頭撞黑板,用很粗俗的話罵他。那個男生受不了這樣的刺激,最後厭學,不肯再學了,連高中都沒上。
(1)這個數學練習老師怎麽了?為什麽?
(2)有什麽嚴重後果?
2.在壹次公共觀摩課上,壹位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女老師,並沒有頻繁地叫出那些思維敏捷、學以致用的好學生,而是善於捕捉那些不敢大膽發言、沒有勇氣回答問題的差生的靈光壹現。女生壹擡起自信的眼睛,就被老師叫起來回答。結果她太緊張了,老師開始沒出汗,不知所措。這時,老師讓她坐下,平靜下來,溫柔地說:“沒關系,老師知道妳會的。我只是太緊張了,暫時想不起來,以後經常鍛煉身體就好了。”這堂課讓人覺得女老師是在用她的愛點燃膽小者的智慧之火,讓學生們“我有被愛的權利”
(1)為什麽這位老師的愛是正義無私的?
(2)它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3.二十中的閱覽室裏放了壹批復習資料,供學生查閱,但第壹天就少了六本書。有人主張嚴肅調查,但校長沒有。他寫了幾句話貼出來:“校長的首要責任是讓全校師生明白,二十個人的人格是無價的,但妳相信嗎,朋友?少了6本書。”第二天,有人寄回了壹本書,校長公開寫道:“妳寄回的不僅僅是壹本書,還有妳的人格和二十中良好的校風。”第三天,另外五本書也還回來了。
(1)根據案例說明校長的做法?
(2)談談妳的理解。
曾經有人問三個瓦工:“妳們在幹什麽?”
第壹個工人說:“砌磚。”
第二個工人說:“我在掙工資。”
第三個工人唱著說:“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有特色的房子。”
結果前兩個人壹輩子都是普通的瓦工,第三個工人卻成了著名的建築師。
(1)三個人的勞動說明了什麽?為什麽?
⑵談談教育和勞動實踐的重要性。
5.為了改變教師的評價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課程改革的要求。某學校創造性地擬定評價方案和表格,讓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逐壹進行考核和評分,以此來判斷教師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和具體需求,美其名曰“學生參與評價”。
請闡述妳對“學生參與評價”這壹做法的看法。
6.小學語文課,老師讓學生用“活潑”這個詞造句。學生甲站起來說:“李華在體育課上開朗活潑。”老師評價說:“很好。”學生B站起來說:“河裏的水很活潑。”老師沈思了壹會兒,評論道:“說水活潑不太恰當。這句話不合適。”學生B狐疑地坐了下來。
請評價壹下這位老師的教學行為。
8回復:教師考題分析
1.(1)這個數學練習老師怎麽了?為什麽?(2)有什麽嚴重後果?
(1)本次數學實踐老師對學生的辱罵和體罰,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
(2)分析:
理想層面上,教師要愛學生;原則上,教師應該平等、公正、民主地對待學生。從規則上看,教師不得以任何借口歧視、侮辱、使用威脅性語言或變相體罰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數學實踐老師對學生要求嚴格,但壹定要嚴格適度,嚴格全面。但是這個老師會對不會演示數學題的學生罵人,甚至會用威脅性的語言懲罰幾次不會教的學生。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3)嚴重後果:學生厭學甚至棄學;其行為嚴重違反教師職業道德,對教師職業道德形象造成惡劣影響。
2.(1)為什麽這位老師的愛是正義無私的?(2)它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第87頁)
(1)公平無私的愛應該體現在對所有學生的接納上,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弟子。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創新精神,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和關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這位女老師善於從那些不敢大膽發言、沒有勇氣回答問題的差生身上捕捉到思想的閃光和壹句溫柔的鼓勵之詞。這堂課讓人覺得女老師是在用她的愛點燃膽小者的智慧之火,讓學生收到“我有被愛的權利”。
(2)公平無私的愛體現在教師教育教學的細節中:在課堂教學中不帶偏見地關註每壹個學生;不帶個人感情地評價學生;用同樣的語氣和任何壹個學生說話等等。換句話說,愛是壹種正義和無私,要走出兩個誤區:對資優生的偏愛和對差生的偏見。只有老師公平無私地愛學生,學生才能信任懶惰的老師,點燃他們智慧的火種。
6.老師偏愛有天賦的學生是自然的,無可非議的。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2分)(第87頁)
教師對學生公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只有愛每壹個學生,才能讓每壹個學生盡可能的發展。(2分)
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每壹個學生,他們必須擺脫偏袒資優生、歧視差生的誤解。對優生的偏愛不僅會造成其他同學的被冷落和自卑,也不利於優生的健康成長。(3分)
對差生的歧視完全不合理。事實證明,某壹階段學習有困難或者其他方面有短板的學生,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他們的歧視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傷害。(3分)
三、論述題(65438+每小題05分,***30分)
1.結合社會現實,談談新世紀我們需要什麽樣的道德p8
新世紀我們需要的是“理想與現實壹體化”的理念。
②“理想與現實融合”的理念是壹種可信的、可愛的師德理念,既滿足了教師的內在需求,又兼顧了社會規範的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與陌生的產業群體交往,但他們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每個人都享受別人的服務,同時,每個人都積極地為別人服務。人與人之間是壹種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利益關系。社會崇尚義利道德,精神滿足離不開物質滿足。說服人們放棄物欲來實現社會治理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④只有把理想的師德和現實的師德融為壹體,才能在正視現實、重視現實價值導向的基礎上,創造出教師覺得可以接受、可以實現的師德。(結合社會實際,酌情給P7打分)
2.聯系實際,談談妳對國際教師團體咨詢委員會教師章程中師德要求的理解。P17
1,老師壹定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鼓勵他們發展獨立判斷能力;2.教師應致力於培養作為未來成年人和公民的道德意識,以民主、和平和民族友誼的精神教育兒童;3.教師不應該因為性別、種族、膚色和個人的信仰和觀點而把個人的信仰和觀點強加給孩子;4.教師應在學生自尊的範圍內實施仁慈的管教,不應使用強制和暴力;(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加分P16)
回復10:教師考題分析
老師偏愛有天賦的學生是自然的,無可非議的。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2分)(第87頁)
教師對學生公平是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只有愛每壹個學生,才能讓每壹個學生盡可能的發展。(2分)
教師應該公平地對待每壹個學生,他們必須擺脫偏袒資優生、歧視差生的誤解。對優生的偏愛不僅會造成其他同學的被冷落和自卑,也不利於優生的健康成長。(3分)
對差生的歧視完全不合理。事實證明,某壹階段學習有困難或者其他方面有短板的學生,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對他們的歧視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傷害。(3分)
三、論述題(65438+每小題05分,***30分)
1.結合社會現實,談談新世紀我們需要什麽樣的道德p8
新世紀我們需要的是“理想與現實壹體化”的理念。
②“理想與現實融合”的理念是壹種可信的、可愛的師德理念,既滿足了教師的內在需求,又兼顧了社會規範的要求。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與陌生的產業群體交往,但他們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的。每個人都享受別人的服務,同時,每個人都積極地為別人服務。人與人之間是壹種互利互惠、相互依存的利益關系。社會崇尚義利道德,精神滿足離不開物質滿足。說服人們放棄物欲來實現社會治理的理想是不可能的。
④只有把理想的師德和現實的師德融為壹體,才能在正視現實、重視現實價值導向的基礎上,創造出教師覺得可以接受、可以實現的師德。(結合社會實際,酌情給P7打分)
2.聯系實際,談談妳對國際教師團體咨詢委員會教師章程中師德要求的理解。P17
1,老師壹定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自由,鼓勵他們發展獨立判斷能力;2.教師應致力於培養作為未來成年人和公民的道德意識,以民主、和平和民族友誼的精神教育兒童;3.教師不應該因為性別、種族、膚色和個人的信仰和觀點而把個人的信仰和觀點強加給孩子;4.教師應在學生自尊的範圍內實施仁慈的管教,不應使用強制和暴力;(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加分P16)
3.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和具體內容。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其意義在於:(1)教師職業道德能夠保障和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和提高,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2)教師的道德行為是對學生的直接示範,對處於良好品德養成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德育的重要因素;(3)教師的道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具體內容是:(1)無私奉獻事業;(2)對學生真誠的愛;
(3)對於同誌,團結協作;(4)嚴於律己,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