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簡單的政治問題?向上帝求助的最好方式。
政治常識主觀題壹般可分為分析題、簡答題和論述題。1.分析題:這幾年分析題越來越少,現在已經很少看到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分析題,往往需要辯證分析。所以,壹旦遇到壹道分析題,不要去判斷它是錯是對,結論要跟著做。解決分析題的關鍵是考察題意,找到正確完整的點,也就是需要識別分析的角度。復習完題,可以把要點整理成幾個陳述句。分析題根據句子的多少可以分為單句分析和多句分析。(1)多句分析壹般有幾個句子,這些句子都是需要分析的角度。另外,句子之間的關系也屬於要分析的內容。比如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廣東政治卷38題:政府可以通過讓村民凡事做主來增強政府的權威。解析:從字面上看,區分題目有兩點:(1)政府是否能讓村民凡事做主;(2)如何加強政府的權威。為了仔細分析問題,有必要辨析(3)村民能做什麽決策。所以,其實有三點需要區分。答案要點:(1)政府有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不能事事都讓村民做主。(2)我國農村實行村民自治,凡涉及全村利益的事項,都要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由村民會議討論決定。(3)政府必須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系於民,利為民所謀;同時,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既認真履行政府職能,又尊重村民的民主管理權利,從而樹立政府權威。(2)單句判別難度較大。要理解句子結構,特別是要註意材料過多或遺漏的條件和規定,力求滴水不漏。例如,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取決於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解析:本題有兩點:(1)發展世界多極化與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有什麽關系;(2)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根本途徑是什麽?參考答案(1)世界多極化的發展有助於遏制少數國家“主導”國際社會的企圖,同時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民主化。它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之壹。(2)但是,遏制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和平與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有利於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建立國際新秩序是每個國家維持生存和順利發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條件。(3)現在有些問題和答案本質上也是分析題,所以也要找對點,找全點才能萬無壹失。比如2009年,曹參被任命為韓翔,任期三年,按照蕭何制定的法規治理國家,崇尚清廉無為,不擾民,使得漢初社會蕭條破敗的局面得到改變。史稱“蕭隋”。此後,“文景之治”陸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國力日漸強大。漢武帝憑借豐富的物質積累和堅實的統治基礎,擴大疆域,實行改革,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成就了西漢的繁榮。同學甲:“小曹劌髓”體現了曹參“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無為而治”的理念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我們的政府也應該“無為而治”。(2)請從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和作用角度,對“我國政府也應該無為而治”的觀點進行評論。分析:這裏的中心問題是評論“我國政府也應該無為而治”的觀點。這裏有兩個區別:我們的政府要有所為,我們的政府要有所不為。與壹般的分析問題不同,它規定了“從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和作用的角度”所使用的原則的範圍。參考答案:①我國政府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必須履行其重要職能;我們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它必須提供公共服務,管理人們的社會生活。因此,政府應該有所作為。我們的政府不可能什麽都做,所以應該什麽都不做。二、簡答題:簡答題直接考察基礎知識,考察材料與課本知識的關系,考察創新能力。(壹)直接考查基礎知識,如2009年福建文科綜合能力測試42題選做A:材料1 2008年10月29日10,全國人大常委會向社會公布防震減災法修訂草案。經過廣泛征求修改意見,充分聽取“5·12”抗震救災壹線幹部群眾的意見,並經過進壹步修改和審議,十壹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改後的防震減災法。21年來,中國各級檢察機關依法打擊搶劫、盜竊、故意編造、散布謊言等危害抗震救災和受災群眾利益的刑事犯罪。嚴肅查辦和積極預防救災款物管理和恢復重建項目建設中的職務犯罪,確保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順利進行。以上兩個材料* * *說明中國實行什麽樣的治國基本方略?(3分)解析:這是直接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認知和再現能力。只要熟悉中國的幾個基本治國方略,看資料就能對號入座。參考答案:依法治國。(2)如果有壹個問題是關於材料與教材知識的關系,那麽2009年福建省文科綜合能力測試42題選作A題是另壹個問題:(材料同上)《防震減災法》的修訂和實施如何體現這壹治國基本方略的要求?(7分)分析:本文既考查對原理的理解和記憶,也考查對材料的分析和歸納。註意回答中原理和材料的結合,記住兩張皮。參考答案;(1)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全文公布草案、征求意見、修改審議等立法程序修改防震減災法,表明立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修改法律,確保國家各項事業有法可依。(2)檢察機關依法打擊各類危害抗震救災和受災群眾利益的犯罪行為,嚴厲查處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的職務犯罪,體現了司法機關嚴格執法,確保司法公正和監督有力。(3)簡答題答案要簡潔,但要點要完整準確,材料與知識的關系要緊密。有時候考察的知識面還是比較廣的。比如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四川卷38。材料2由於汙染物排放嚴重,幾年前,由於湖藻過度生長,該市發生了居民供水危機。事件發生後,市委積極組織各級黨員幹部認真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入調研,召開全市科學發展思想解放大討論,逐步認識到,按照現有的環境和資源,如果繼續原有的發展模式,全市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最終損害的是全市人民的長遠利益。結合當地實際,本市市委圍繞“構築科學發展新優勢”的新思路,確定了規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就業保障“五壹體化”戰略和人才、科技、生態、民生、文化“五互動”轉化路徑,改變了幹部政績考核方式,以減排、節能、節地、科技創新為導向。目前,該市的環境狀況有了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度”位居全省前列。(2)結合第二份材料,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分析市委市政府上述做法的依據。(12分)參考答案①這是由中國* * *產黨的性質決定的。先進性是中國* * *產黨的本質屬性,本市市委的上述做法是中國* * *產黨先進性的表現。(2)這是由中國* * *生產黨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決定的。市委積極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深入調研,提出發展思路和策略,是中國* *產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領導力的體現。(3)這是不斷提高中國* * *產黨領導水平和執政方式的需要。中國市委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堅持執政為民,問計於民,是* * *產黨轉變執政方式,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具體體現。(4)這是全面改進和加強這壹進程和中國* * *產黨建設的需要。本市市委通過對供水危機的深刻反思,深入調查,加強理論學習,問政於民,果斷采取措施,是全面提高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建設和思想建設的具體體現。解析:從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難看出,這裏涉及的內容涉及到了政治常識第三課第壹節的幾盒題的知識,覆蓋面大,角度多。所以不要覺得簡答簡單,越少越好,掉以輕心。三、論述題:論述題的主要類型是為什麽做和怎麽做。(1)為什麽?壹般來說,它包括三個部分:知識範圍、活動主體和活動內容。先根據給定的知識範圍,把可能用到的原理畫壹個大圈,再根據活動主體,確定具體的知識點,雖然遺漏了知識點。比如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文綜全國卷1 )38題材料1:我國北方大面積缺水,幹旱災害經常威脅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至2009年春,我國北方冬小麥主產區8個省市遭遇50年壹遇的特大幹旱,受災面積達654.38+0.57億畝。在中央的統壹部署下,受旱地區各級政府迅速啟動抗旱應急預案,緊急調撥資金和物資,組織幹部群眾和解放軍官兵,抗旱工作取得顯著成績。材料2 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根據《條例》規定,緊急抗旱期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當組織動員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有關單位和個人投入抗旱工作,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指揮,承擔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下達的任務。材料3過去在壹些幹旱地區,抽取地下水,淹河抗旱,加劇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斷流。在壹些幹旱地區,高爾夫球場和造紙廠等高耗水行業得到發展,這使情況變得更糟。部分地區采用人工增雨,但受雲雨條件限制,難以及時解決旱情問題;有些地方由於財政困難,農田水利設施嚴重缺乏,只能靠天吃飯。問:(3)為什麽政府必須承擔抗旱救災的責任?解析:這裏不具體展示知識範圍。從要解決的問題來看,應該是政治常識。活動的主體是政府,需要運用政治常識第壹、第二課的知識;政府抗旱責任體現了政府的性質、職能、組織和活動原則。參考答案:(3)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農民遭遇嚴重幹旱,需要國家幫助救災。國家組織抗旱救災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職、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二)怎麽做,有擴散思維和聚合思維兩種形式。總的來說,聚合思維題目的題型還包括知識範圍、活動主體和活動內容。還有就是材料的限制。比如2009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天津卷文科綜合)閱讀13題,答題。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對我市經濟發展提出了“保增長、克困難、上水平”的總要求。為落實這壹要求,市政府大力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建設,促進全市經濟發展。並組織千名幹部深入基層,為企業辦實事解難;為改善民生,出臺18項增加群眾收入的政策措施;為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履職能力,舉辦了專題輔導講座;為了慎重行使權力,我們認真聽取了NPC代表的建議,並征求了群眾的意見。上述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壹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位居全國前列。(2)運用政治生活知識和相關材料,說明天津是如何建設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的。(12分)解析:這裏的知識範圍是政治生活知識,活動主體是天津市政府,活動內容是為人民服務,受材料限制。所以屬於集體思維,答案是肯定的。市政府為企業辦了實事,解決了困難,促進了大項目建設,有效履行了組織經濟建設的職能。②出臺促進經濟發展和增加人民收入的措施,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3)舉辦專題輔導講座,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增強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4)認真聽取NPC代表和群眾的意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彌散型問題要求思維活躍,角度廣泛,答案不確定。但不是漫無邊際的,要圍繞壹個中心,抓住這個中心很關鍵。比如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壹考試(天津市文科綜合卷)有38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解決民生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為了貫徹黨中央的精神,國務院制定了壹系列政策,包括增加財政支出解決民生問題。地方各級政府也因地制宜采取各種措施,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促進社會和諧。(4)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僅要* * *享受,更要* * *建設。妳該怎麽辦?(3分)解析:本題要求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心問題是“* * *建設”,所以只要從公民義務的角度列出具體做法,有道理,就可以給分。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各種題型的特點,把握其答題規律,是提高應試能力,贏得高考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