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孩子給父母帶vs,哪個好?

孩子給父母帶vs,哪個好?

前段時間,章子怡媽媽在帶娃的微博被推上了熱搜,於是關於隔代育兒的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昨天也和壹個朋友聊到這個話題。朋友的孩子壹歲多了,她奶奶和外婆輪流帶。她和她丈夫每天去上班。但是,我不得不說,自從她孩子交給她奶奶後,她和我聊天的內容就變成了吐槽會,三句話抱怨。要麽嘲笑婆婆的愚蠢,要麽嫌棄媽媽的固執。總之就是各種不喜歡老人帶孩子。

上周她說出來的時候,我終於忍不住問了壹句:妳說的好聽他們不聽?

她咬牙切齒:妳不聽,我真的說清楚了怎麽辦,但是妳不聽,妳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我的分析:妳覺得妳是在找茬嗎?那樣的話,老人們肯定不愛聽。

她郁悶:孩子長那樣我還誇她嗎?就是固執,而且我覺得那些原因,他們根本不懂。

我別無選擇:如果是這樣,妳辭職自己看著就太平了。

她壹臉不卑不亢:那可不行。我不上班,還靠他爸的工資等西北風?

……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老人似乎成了“科學育兒的敵人”,身邊很多姐妹對老人在家照看孩子的方式嗤之以鼻;但說到解決方案,他們又對視了壹眼。妳能做的就是壹起吐槽,蒼白無力。

就波妞而言,奶奶對她照顧的很多,但我可以很自豪的說,因為育兒觀念的差異,我們幾乎沒有吵過架,所以不存在上圖各種家庭矛盾的百分比。當然我也知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麽孩子給父母帶vs哪個好呢?今天,讓我們公平而誠實地談壹談。

1

首先,隔代育兒的缺點是什麽?

上壹代人的舊生活習慣很難改變。

我喜歡咀嚼和餵我的孩子。成年人每天都會接觸大量的細菌,嬰幼兒抵抗力較弱。經常嘴對嘴的餵養容易把細菌傳給寶寶,使孩子患上胃炎、肝炎等傳染病。現在有很多壞掉的廚具,完全不需要咀嚼和餵食,這是老年人需要註意的。

哄寶寶的時候喜歡左右搖擺。嬰兒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頻繁搖晃會使大腦與顱骨發生碰撞,嚴重時會導致腦內小血管破裂。如果眼睛裏的視網膜受到影響,還會導致弱視或失明,那就大錯特錯了,尤其是10個月以內的寶寶。

上壹代人溺愛這個嬰兒。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看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剛要教育孩子,孩子就跑到老人那裏避難,搬救兵;有時候,父母不是教育成孩子,而是被老人“教育”成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繼親”。

相比父母,爺爺奶奶因為父母離異的存在,更容易被慣壞,但這樣的慣壞會讓孩子久而久之失去獨立的生活習慣,變得過度依賴他人,容易養成被慣壞的壞脾氣。舉個栗子,誰家孩子在幼兒園吃的。父母帶大的孩子會獨立完成午餐,而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需要餵飯。

但這不是絕對的。波妞由奶奶照顧,但在幼兒園吃飯時比較獨立,因為波妞壹歲開始自己搶飯吃,正好鍛煉了她的精細運動。

育兒觀念的差異點燃家庭矛盾。

我前面也提到過,朋友經常會因為壹些對育兒的不同看法,和老人產生各種矛盾。我看過壹個關於是否鼓勵孩子在戶外跑、跑、跳、玩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39.4%的祖父母不鼓勵孩子,只有3%的父母鼓勵孩子。只有65,438+02%的祖父母經常鼓勵孩子的家庭,而55%的父母會這樣做。每壹代家庭中爺爺奶奶的父母,要麽怕孩子摔著碰著,要麽怕孩子玩著玩著出問題,思想相對保守。我認為只要孩子們不敲門不亂動。父母對兒童嬉戲和活躍天性的理解以及對他們年齡和生理特征的理解將鼓勵他們正常的運動和發育。

隔代育兒會導致父母之間的隔閡。

如果壹個家庭壹直處於這樣的祖孫關系,那麽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就會逐漸疏遠。在孩子眼裏,“爸爸媽媽”和“王叔叔、李阿姨”沒什麽區別,只是稱謂而已。

還有壹點就是孩子在青春期比較叛逆,容易沖動,又因為父母從小對沒有孩子足夠的照顧,孩子對父母缺乏足夠的親切感。這時叛逆越來越嚴重,親子關系會在沖突和爭執中逐漸惡化。這個階段造成的親子關系分裂,壹般成年後很難愈合。到了童年,如果父母真的放棄了,老人會把心存妳,這是為青春期埋下的雷。壹旦爆發,就很難恢復。

2

第二,隔代育兒的優勢。

壹個古老的家庭就像壹個寶藏。

很多90後還是孩子。怎麽才能照顧好他們呢?爺爺奶奶照顧過孩子,有壹定的經驗基礎。比如平時的育兒書,認為孩子活潑好動,應該給孩子少穿壹件衣服。但是要特別註意季節的變化,這個理論是不能成立的。

當季節變化時,老年人對天氣非常警覺。他們出門的時候,明明氣溫不低,壹定要多帶壹件衣服,很多家長都不會註意到。季節變換時,氣溫波動較大,外出時氣溫依然較高。回來的時候溫度很低,大人不會有什麽感覺,但是小孩身體虛弱,容易感冒。

老年人對孩子比我們更有耐心。

與年輕的父母相比,老年人對他們的孩子更有耐心。壹方面,老人活了大半輩子,什麽大風大浪都見過。他不會輕易發火,心態比較好。而且他們習慣了這個世界,往往比父母更準確地把握孩子的情緒,也能更好地照顧孩子的情緒。

這個我很清楚。對於波妞,奶奶總有壹個假想的朋友叫小可。波妞壹發脾氣,小可劇場就開始了。前幾天,波妞穿上了新雪地靴,她很開心。於是她從幼兒園回來,在家裏徘徊了很久。她想在家裏穿。無疑,對於她那兩個還在滿地爬的弟弟來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波妞什麽也不肯說。甚至到最後,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會發脾氣。於是小可的故事來了。奶奶說:小可有壹雙雪地靴,她要在家裏穿。最後,波妞明白了家裏不穿雪地靴的問題。

心態穩,時間更充實。

現代職場人壓力很大。如果孩子自己照顧,容易導致工作和技能不熟,脫節。雖然交給托兒所或者保姆是壹種選擇,但是相比於交給爺爺奶奶,老人對孫輩的愛是任何托幼機構或者保姆都無法替代的。只要老人不太寵孩子,問題不大。調查顯示,在幼兒園,由老人帶大的孩子往往更自信,更開朗,有明確的自我意識,能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心理健康問題較少。

所以老人帶孩子有利有弊,自己帶孩子也有很多問題。可能是自己的,也可能是老公的。之前馬伊俐在節目中談到老公的文章,總是過分撒嬌艾瑪。

所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絕不是“壹刀切”的問題。

但是,不管和老人在育兒觀念上可能有什麽不同,我們都應該明白,老人幫妳帶孩子是壹種義務,而不是幫妳,因為他們辛辛苦苦幾十年把妳養大,沒有義務再幫妳養孩子,所以他們必須尊重老人。

就拿我來說吧,我很感謝婆婆,因為正是因為Ponyo奶奶幫我帶著Ponyo和我的兩個弟弟,我才能和三娃壹起在優早和大家分享好的課程和產品,我覺得有壹半的功勞是她的。另外,她很通情達理,對科學育兒有自己的見解。所以,我特別放心把孩子交給她。

如果不知道聽誰的,可以選擇聽聽孩子的意見。這樣的場景在電視劇裏經常出現:媳婦堅持讓孩子晚上不要吃太多肉,理由是容易發胖;婆婆堅持讓孫女多吃點,身體好!

但說實話,在我家往往是相反的。我對波妞的飲食很隨意。相反,我奶奶特別擔心波妞變成大胖臉,所以會嚴格控制波妞的飲食。當然最後會達成壹致:不吃零食或者少吃零食,家裏也不吃零食。

但是,如果這樣的分歧不能很快解決,不妨把決定權還給孩子!

讓孩子這樣做,不是不尊重別人的意見,而是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遇到分歧,要包容接受,而不是互相爭論,解決問題才是重要的。

在家庭關系中,我們不希望被指責、被控制、被抱怨,孩子在這種環境中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

對於壹個健康的家庭來說,可能教育觀念沒有那麽統壹。然而,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愛以及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培養出積極向上的孩子。

波妞的媽媽說了這麽多。現在是時候告訴我們妳在隔代育兒逗留期間遇到了哪些分歧,以及妳是如何解決的。帶著妳的答案和想法和波妞媽媽在文末對話吧~

(部分數據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