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妳應該如何回應面試官的最後壹個問題:妳還有什麽要問我的嗎?

妳應該如何回應面試官的最後壹個問題:妳還有什麽要問我的嗎?

沒有遠行的青春。

怎麽可能對得起充實壹個熱血的靈魂?

長按下圖,讓考試不再任性。

幹貨、發展、趣聞、指南

ACADEMIC的簡稱

參加過面試的童鞋或多或少都經歷過“反向提問”環節。無論是出於對被面試者的尊重,還是顯示企業的民主文化,現在很多企業在面試結束時都會問壹些友好的問題:妳有什麽想了解公司的事情,或者想問壹些關於公司的問題嗎?

作為壹個學長小霸王,入職後恰好做招聘,輪流面試別人的人,見過太多傷心的案例。在此,我簡單描述壹下向公司提問的“三不要兩要”。希望妳能改變壹些已知的誤解,在HR姐姐友好的微笑中,大腦不至於失控,忘記面試戰場上的行動計劃。

三個沒有。

第壹,不要問工資。

說到這裏,很多人會反對。在考察壹家公司的時候,尤其是不是過年而是跳槽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大概就是公司能給我發多少工資。

要糾正這種觀念,首先要告訴妳的是,薪資不僅可以問,而且可以從側面了解。

想知道新董家能出多少錢,第壹件事就是研究他們的招聘廣告。現在大部分公司都和國內知名招聘網站合作。如果打開每個職位的明細,自然能看到薪資範圍。少數職位不寫具體薪資數字,寫面議,基本意思就是這個職位的薪資不是太高就是太低,需要面試才能決定。(少數隨便填數字的公司除外)

另外,搜索公司名稱,也有很多網站專門統計在這家公司工作的人的工作環境、業務內容、感受、薪資範圍等,也可以參考。

另外,同行業的人,或者不同行業的同崗位的人,都能從自己對圈子的了解中猜出壹些東西。如果他們有這方面的人脈,也可以咨詢。

有人會問,我為什麽要這麽大費周章自己去找線索?妳就不能問問嗎?

以前上學的時候參加過壹次招聘會。最讓我鄙視的是,企業的HR們慷慨激昂的陳述了壹個很大的藍圖,描繪了無數個美好的未來,但是最後壹個同學問:妳每個月給多少工資?馬上開始躲躲閃閃,什麽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根據個人情況,很少有公司(除非薪資數字真的好看)能高高興興的回答。

但是現在我明白了,同學,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

首先,我沒有看到妳的簡歷。不知道妳是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每年都有獎學金的優秀學生,還是天天拿不到畢業證的特例。

另外,如果涉及到技術部分,我們可能需要與部門領導面談,並進行技術評估。需要外語的部分也有外語考核,測試妳是否符合崗位要求。只要不是最後面試妳的人,我怕妳拿不出具體數字。

第三,公司對不同人群可能有不同的獎金(如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外語學歷),這也構成了工資差異...

如果不是應屆畢業生,要考慮的因素會更多,這也是很多企業對薪資保密的原因——每個人的考察方面不同,要“用”的技能也不同,導致薪資不同。

那麽,妳還認為在校園招聘會或者第壹次簡單的面試就能得到準確的薪資數字嗎?

我在國外讀書的時候,參加過壹次校園宣講會。世界500強前十名企業招聘海外留學生到中國總部工作。

當時現場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印象最深的是壹個男生在提問環節問畢業後HR過去的工作能拿多少工資。

對於這麽大的企業,發展前景和企業規範程度毋庸置疑。就算HR姐妹們不解釋的那麽辛苦,我要來的人都是為了投簡歷。觀眾關註的焦點只有工資。男生這話壹出,大家都會心壹笑,估計是在默默稱贊。

HR壹開始拒絕了,說的都是我上面描述的壹些“官話”。但是男生壹直問了三遍,最後連問:“工資是不是太低了妳說不出口?”

HR沒辦法,想了壹下,很認真的給了壹個具體數字,說應屆畢業生在公司大概能拿到這個水平。

當時我記得現場壹片嘩然,因為工資太低,完全違背了企業在我們心中的宏大形象。就連我這個對錢欲望很弱的人也沒投簡歷就走了。人生當然要有詩和遠方,但以小企業的工資,恐怕連命都活不下去。

招聘會失敗當然是企業的責任,但我不認為苦苦要求的男同學會再次得到企業的青睞。

每次面試,總有壹些人刨根問底。我建議妳在面試時充分展示自己。如果妳表現好,言行壹致,自然會得到壹個可以支撐這壹切的薪資水平。即使事後發現工資沒有達到要求,白去面試了,我想多壹些雙向溝通,也會有所收獲。

凡事都有特例。如果對錢的需求特別大(比如房貸、車貸、孩子奶粉的錢比較緊)或者實力超級強(應聘總監、經理等。),也可以是先談工資再去面試的選項。在這裏,我只是希望壹般求職者能夠了解企業的內幕,不要在面試壹開始就糾結於具體的薪資數字。

第二,不要對企業感興趣。

我們來到企業工作,目的很明確,就是用自己的勞動換取工資。如果有獎金、福利、培訓等附加福利就更好了。

雖然我們是這麽認為的,但是我們絕對不會在面試的時候說我來貴公司工作是因為妳們每個季度豐厚的獎金,或者說妳們公司年底要上市,等等。

雖然我們可以避開這些坑,但很多人還是不自覺地把真相告訴了業務方。

比如公司面試最後的提問環節,曾經有人問:我知道妳們公司在新加坡有壹個項目。我有可能被送到那裏學習嗎?

部門負責人說,進公司之前,妳還需要在部門裏學習,貢獻自己的力量。男生搖了搖頭,說應聘我們公司的主要原因是看中了去新加坡交流學習的機會。他姐姐也在新加坡讀書,所以過去可以自理,而且英語很好,過去的工作完全沒問題...

雖然最後領導沒有當面拒絕那個男生,順利結束了面試,但是後來他向我們投訴了。說這個孩子沒有給公司創造效益,就想讓公司先替他買單,真是可笑。

其實學生在應聘企業的時候首先需要改變的是:不要告訴企業妳想要什麽,而是告訴企業妳能為它做什麽。

這個道理看似簡單,但很多人不明白。不然不會有那麽多人應聘,告訴HR我離開上壹家公司的原因是因為學不到東西。

從心裏說出來,好嗎?

向企業提問的時候,不要問能不能送我出國。能送我去公訓嗎?第壹年能全額拿到年終獎嗎?我每年可以休10天年假,累計工齡。妳的休假制度完善嗎?

任何關於企業的問題都會影響HR的判斷。其實這些問題,我很想問,幹脆換個角度。比如,我覺得不會有人質疑公司的培訓體系和人才發展規劃。

第三,不要問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產品。

建議妳不要問公司簡介裏能填的東西。

為什麽?很簡單。妳可以在網上找到。

去面試連最基本的公司都不了解的人,我覺得HR會更懷疑應聘的誠意。

尤其是公司的主營業務、核心產品、客戶群、銷售利潤等等。

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網站,會及時更新內容。我們只要分析他們的網站和微信官方賬號等官方宣傳渠道的內容就可以了。

小公司也能從自己的網絡推廣內容中看出壹二。

?兩個?

那麽,我們就來看看什麽比較適合提問,什麽是面試時必須明確的?

首先參考公司的發展規劃。

剛畢業的時候,覺得選擇壹個好的企業是最重要的。

現在認為企業所處的行業也很重要,才能獲得穩定,尤其是長遠的發展。

在壹個沒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有時候很多事情會變得很無奈。比如個人發展空間,比如薪資水平。企業無法競爭和改變,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

所以,公司是否有長遠發展,公司能否走過壹波金融危機,可以聽聽公司的長遠發展規劃。

我相信妳已經在網上搜索了公司的基本信息。那麽以現有的組織來看,聽什麽規劃,如何向前發展,也是判斷企業是否長遠的壹種方式。這可以作為我們是否要加入這個企業,這個行業,近期是否會面臨撤資裁員的參考。

二、了解擬申請部門的組織結構和人員構成。

我強烈建議妳在進入壹家公司或者壹個部門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妳未來即將進入的組織是如何形成的,未來的老板和同事是否各司其職。這壹點非常重要。

比如我進的第壹家公司,面試壹個綜合辦公室的助理,其實我壹進公司就看出了壹些端倪。比如我進公司的時候,整個前臺區都是空的。我應聘的時候,人事總監親自給我打印了面試表格,貼了照片。當時我對這裏後勤部門人員嚴重不足很敏感,也知道如果加入公司,工作量會很大,但我只是單純的認為可以學到更多。

結果入職後發現後勤部門不缺領導,缺的是小助理。基於節約成本的出發點,“大老板”只雇我打雜。天天跑腿,為各路領導服務,苦不堪言。

後來再次面試的時候,我開始委婉的問HR我準備進入什麽樣的工作,我會負責哪個部分。問過之後,就算不打算改變主意,至少心裏有個心理準備。

尤其是後勤部門,如果不僅僅是妳的崗位空缺,妳很可能面臨身兼數職或者以後跳槽的命運。壹個是太忙的戴嶽,壹個是違背職業規劃的——我覺得這是誰都不想面對的。

限於篇幅,我在這裏簡單提壹下這幾點。要知道,面試也是到處學的。希望妳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丟分,也能理解公司的立場和招聘人員的心思。

不時地學習和復習

這不令人愉快嗎

作者:孔子

做壹種酷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