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心理咨詢
全國有1000 W心理咨詢師,真正能做心理咨詢的寥寥無幾。因此,2065,438+07年,國家正式取消心理咨詢師專業名稱和考試,關於這個行業的管理細則和法律法規將陸續出臺。
我國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技能得到勞動部門的認可。他們沒有醫學背景,服務的群體是有心理問題的普通人。它們不能幹擾或涉及對精神障礙患者或疑似精神障礙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規定的,因為咨詢師本身沒有醫學背景,無法判斷精神障礙患者的病情,並給出醫療建議。
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有壹些人吹噓自己擅長治療內科疾病,收取高昂的咨詢費(壹小時數百或數千元),像遊手好閑壹樣浪費精神障礙患者寶貴的治療機會。十幾二十個咨詢完,他們就告訴來訪者去醫院看看。反正錢是賺的...
精神病醫院是專門治療精神疾病的醫院。
精神病醫院的醫生都是經過國家衛生部門統壹考試、規範培訓,甚至專門培訓的精神科醫生。目前國內只有3w多的精神科醫生,顯然不足以服務我龐大的人口基數。
精神病院對普通大眾來說壹定很神秘,主要是因為精神障礙的特殊性,以及人民群眾對精神病院的未知感和恐懼感。甚至上夜班的時候,他們還遇到周邊大學的學生壹起來精神病院“取經”的有趣行為。
其實我們的工作和醫學其他分支沒有本質區別。我們也會接受咨詢,看病,打針,吃藥。精神病院沒有傳說中的電棍。哪個病人不聽話會用電棍“伺候”?對精神病院的誤解由來已久,不是壹時半會兒能徹底消除的。
事實上,對於剛入院的急性起病精神障礙患者,很多在入院前就已經有沖動性障礙和自傷行為。在被家屬和110、120強行送到醫院後,當然要給予保護性約束,防止處於發病狀態的患者沖動傷害自己和周圍的人。這是由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決定的,患者以妄想為主,已經失去了常態。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家人送進精神病院,這聽起來很可怕,但真正的精神障礙,尤其是急性重度精神障礙,是很難在院外治療和監護的。
無論是心理咨詢還是精神病院,人們的誤解都是真實存在的,尤其是精神病院這個詞,對於普通人來說就像是壹個禁忌。希望這種情況能隨著醫學科普的深入而得到改善,讓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精神病學,明白精神病院也是治療的場所,和其他醫院壹樣。
心理咨詢我沒經驗,沒門。但是我真的很討厭精神病院。說實話,我住院九次,我的人生在精神病院被毀了。我見過的精神病人比壹些年輕的精神科醫生還多,也見過很多醫生護士。我徹底學會了他們的醫學理論和化療方法。我無數的病人沒有壹個比我好的,我連壹句話都說不清楚。這些患者都是重度殘疾,都領了殘疾證。他們的家人和父母都極其後悔和失望,但又覺得沒有必要再去招惹精神科醫生。在所有治療的希望破滅後,他們只對這個世界的殘酷和欺詐感到難過和絕望。精神病院的黨組織誰也管不了。他們都想吃飯發財,丟了誰的錢誰的飯碗都不好。只是有點不願意把自己的生命交給老虎。
住院的精神病人不都是捐過命的傻子嗎,包括精神病人的父母和家屬?誰會停止創造更多的殘疾生活,把壹直遊手好閑、發泄壓抑的人變成終身殘疾,壹輩子吃比毒品還毒的藥,誰會抱怨自己罪惡的職業?
精神病人有資格為自己辯護嗎?強大的誹謗能為自己做什麽?古代的精神病患者還有很好的改變思想的時機,對現代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會更好?吃藥吃了就變成傻子了。如果妳什麽都做不了,妳被治好了,那就是妳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了嗎?如果我被殺了,我該找誰談?……
應該說兩者都只有少數人知道。
精神疾病:
心理障礙幾乎每個人都有可能,每個人都會有壹定程度的心理障礙。如失戀、落榜、人生轉折點、人際沖突導致的情緒波動和紊亂、壹段時間的壞心情導致的興趣喪失、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和性格偏差等。,這些由現實問題引起的情感障礙就變成了心理障礙。如果這些問題能及時發泄、疏導、求助,大部分人很快就能解決。
壹般來說,較輕,不會對工作生活產生明顯影響,如焦慮、強迫癥、完美心態、抑郁、急躁、嫉妒、潔癖、戀舊、負面情緒過多、神經衰弱等。病人能明顯感覺到它的存在,所以他們感到痛苦,並想盡辦法擺脫痛苦。關鍵在於自知之明的不同。精神病知道自己的問題,需要幫助。打個比喻,精神病患者就像喝酒差不多。我知道我喝醉了,而且我正在喝醉。會告訴大家:我不能喝,我醉了。能夠控制自己的主觀意識。
精神疾病的特征:
精神疾病是由個人和外界因素引起的強烈的心理反應(思維、情感、行為、意誌),並伴有明顯的身體不適。是大腦功能障礙的外在表現。其特征在於:
1.心理反應強烈——可能出現思維判斷失誤、思維敏捷度下降、記憶力下降、頭腦粘滯空白、強烈的自卑感和痛苦感、精力不足、抑郁轉化為抑郁、緊張焦慮、異常行為(如重復動作、減少動作、退縮行為等)。),以及意誌下降等。
2.明顯的身體不適——中樞控制系統的功能障礙可引起被控制人體各系統的功能障礙:如果消化系統受到影響,可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便秘或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等癥狀;如果心血管系統受到影響,會出現心慌、胸悶、頭暈等癥狀;影響內分泌系統會出現女性月經周期改變,男性性功能障礙...諸如此類。但是體檢報告出來的時候,並沒有明顯的生理病變。
3.患者的自我認知是完整的——患者本人非常痛苦,疾病本身也不是壹般人所能理解的,患者有強烈的求醫欲望。
4.人際問題,事業,愛情,婚姻等。
以上可以通過心理咨詢解決,我們不會用藥物。我們會找出這種心理狀態導致的行為原因,並給予各種技能輔導,解開它的心結。
精神疾病:
1.精神病長期得不到治療,或者多種混合物導致精神崩潰(質變)。隨著時間的增長,問題的積累,從雪花到雪球,逐漸演變成心理疾病。就是量變和質變的關系。
精神疾病是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知、情感、意誌、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可出現持續的、明顯的異常;無法正常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很難被普通人理解,看起來很奇怪,與眾不同;在病態心理的控制下,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行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精神癥狀失去判斷,認為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是正常的,拒絕治療。精神病患者就是喝多了。他們真的醉了之後,覺得自己沒醉,想喝酒。
美國心理學會授權的DSM 5(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包括精神分裂癥、其他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樣人格障礙。這些疾病定義為妄想、幻想、精神障礙(言語障礙)、運動行為異常等五個方面的1或以上異常癥狀。
(包括緊張型精神分裂癥)等陰性癥狀。
主要癥狀是錯覺、幻覺、焦慮、冷漠、妄想和自知力障礙。精神分裂癥和精神殘疾很常見。精神殘疾是指精神病人超過壹年未康復,影響其社會技能,使其家庭和社會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和障礙。
這幾類需要藥物控制,需要住進精神病院。
這就是心理咨詢和精神病院的區別。
但是因為很多人缺乏認知能力,那麽到底什麽是心理疾病呢?什麽是心理疾病?不知道怎麽分辨。看到壹點異常行為就把人送精神病院了。其實精神病是由精神疾病進化而來的,不包括器官病變或者遺傳。老話說:心臟病需要心內科醫生!
建議如果發展中出現異常行為,先做心理咨詢,心理咨詢的導師最好持有國外機構認證的證書(因為國外專業機構的證書認證比較嚴格,師資經驗豐富,心理學歷史比國內長,專業知識成熟)。解決問題的成功率會比較高。但這壹切都取決於妳自己的意誌力。
什麽是心理疾病?精神病也叫神經癥,也叫神經病。患神經癥的人,思維正常,但偏執,意識清醒,但行為和思想出人意料,有自知之明,但痛苦深重,如失眠、焦慮。壹句話,精神病患者有精神病。這種心理咨詢師可以幹預,當然心理醫生是最好的治療。
心理疾病不僅僅是生理疾病,心理疾病,更是精神疾病。壹個人如果有心理疾病,生活就會沒有活力和動力,靈感枯竭,精神衰退。當行為異常時,就會出現認知問題。通常情況下,患者會有不同的痛苦經歷,認為自己是最正常的,別人是不正常的,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常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常見的精神病意識混亂,自我意識,感覺知覺異常,出現幻覺、幻想、幻聽、幻聽,失眠很嚴重。說真的,他們爬起來唱歌,棄衣而逃。
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雖然有本質區別,但兩者是相互影響的。心理疾病長期會引發心理疾病,心理疾病長期治療和社會不認可會導致心理疾病。比如患者經常會感到惡心和羞恥,這也是心理疾病容易復發的原因之壹。
有些人之所以對心理咨詢師和心理疾病產生誤解,重要原因是因為去醫院比較匆忙,心理疾病壹定不要去精細的醫院治療,會導致誤診。精神病必須在精神病院治療。如果心理咨詢師介入,不但不起作用,反而會耽誤病情。明星楊坤曾在電視采訪中說:他得了抑郁癥,在上海花了1200多元做心理咨詢,結果壹點效果都沒有。如果抑郁癥可以治愈,那就不是抑郁癥,而是抑郁癥,他的抑郁癥在精神病中還是樂觀的。還有精神病人不堅持吃藥和中醫調理,病情多次復發。他們不找自己的原因,歸咎於精神病院。他們認為醫院在騙錢,醫生沒用。其實這是壹個誤區。哪個醫生不想讓病人痊愈?如果說病是標,人是本,醫生治標不治本,關鍵在自己。精神疾病不僅沒有特效藥,而且是壹種慢性病,非常難治療。只有堅持長期服藥,才能治愈。家屬和患者,與其誤解醫生,不如配合治療,讓心放飛,身體力行。
心理學家不壹定理解像我們這種重度抑郁癥患者的痛苦。進精神病院會讓病情惡化。理解萬歲。